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接受的现状评述以及动机分析
2015-01-21刘禹亭
刘禹亭
摘 要:通过质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现状进行研究,研究以访谈的形式展开,分析和总结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动机。发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存在认知不足和兴趣冷淡等问题,这两方面因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深刻理解。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动机
一、接受现状评述
(一)对马克思主义认知不足
在与大学生的访谈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清晰的认知,甚至有些同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含糊不清,不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等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度认识不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各高校公共课的基础课程,其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包含唯物论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生产劳动观、阶级与阶级斗争观、社会基本矛盾观以及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知之甚少。被访谈对象按照专业、年级区分,总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其结果如下:(1)除了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只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知晓一二(除极个别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学生),尤其是工科类学生由于对高中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基础知识缺乏了解,到了大学后学习动机不足。(2)低年级的学生没有高年级的学生认识深刻,研究生在考试过程中对政治科目的复习有助于加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但是仍有许多研究生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形成清晰的认识。除了单纯的记忆之外,缺少一定的理解。
第二,对马克思主义广度认识不够。马克思主义理论富含政治、经济、哲学等多学科知识,有的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只停留在唯物论与辨证法方面,没有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1)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认识。多数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正确的、主流的理论体系。也有少一部分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已经过时的理论。据了解,判断马克思主义是否是具有科学性时,学生们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在缺少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理解的前提下作出的判断,这种结论本身就不具备科学性。(2)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多数学生是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知识,学习的过程是被动的,且认为是浪费时间的。(3)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认识。当代大学生“三观”的建立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网络信息时代带来的大量信息,影响了学生价值观念的建立和养成。部分学生受到不良信息和环境的影响建立了错误的价值观,出现拜金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倾向,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念正是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
(二)对马克思主义兴趣冷淡
当被问及“是否主动了解马克思主义”这一题目时,多数学生出现怀疑的神情。为什么要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并不感兴趣。在大学生群体中,多数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被动的,多源自学校的硬性规定。能够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生非常之少,大学生群体普遍对马克思主义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首先,许多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深奥、难懂的知识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需要多下功夫。许多同学对马克思主义望而却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深刻且不易理解,没有必要去仔细研究。其次,有些学生反应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并不紧密。马克思主义的实用性遭到质疑,主要是因为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没有系统的、正确的认识。许多同学将理论束之高阁,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足。再次,在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的学生调查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因为兴趣才选择该专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兴趣的被动学习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感兴趣,自然会影响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现实。没有兴趣就不會主动学习,不学习就不会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兴趣的提升。如此进入恶性循环,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和推广。
二、接受动机分析
(一)内部需要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但是社会处在转型期,出现各种不安定因素,大学生思想意志较为薄弱,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利于其内部需要的满足,有助于思想水平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首先,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从一定的思想高度上去总结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有助于个体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系统性的科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感悟世界能够加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有利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学会用全面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将这种辩证的方法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全面的看待问题,更深刻的思考人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技能之一,学生有自我成长的需求,思想上的进步是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从学生自身成长的角度讲,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二)外部环境
大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且大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源自学校环境的影响。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几乎所有高校的必备公共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学校的基础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要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方法的总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反应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根本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学校设置课程的初衷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信仰。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许多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并不认真,甚至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另一方面,作为学校的基课程,考试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检验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的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理由之一,当问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动机时,有的学生直接说起考试。考试作为硬性规定成为推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动力。
三、小结
从当代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现状来看,多数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究其原因,从学生自身方面讲,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系统、全面的认知,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实质,不清楚学习马克思的真正目的;从马克思主义这一客体来讲,理论知识具有自身的抽象性,学生很难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读懂马克思主义需要勤思考,多总结;从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的角度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探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必学课程。加强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充分发挥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更是值得每一个马克思主义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经验与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反思式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2013010334。
参考文献:
[1] 尹海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效果的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9).
[2] 王晓东.接受理论视阈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1).
[3] 苏莉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 刘晨.基于接受理论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