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腺癌组织中RhoC、CD105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2015-01-21肖兴国

山东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微血管腺癌胃癌

肖兴国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450007)

胃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及确切分子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Rho家族属于小分子G蛋白基因亚家族。文献表明,Rho家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2000年6月~2013年6月,我们观察了胃腺癌组织中RhoC、CD105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胃腺癌患者108例,男 70例,女38例;年龄 25~78(57.0±11.7)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其中高、中分化腺癌40例,低分化腺癌68例;TNM分期Ⅰ、Ⅱ期42例,Ⅲ、Ⅳ期6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67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1例;肿瘤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者19例,肌层者42例,浆膜及浆膜外者47例。手术留取胃腺癌组织108例份(胃癌组)、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40例份(癌旁组)、正常胃黏膜组织30例份(正常组)。

1.2 主要试剂 RhoC蛋白山羊抗多克隆抗体(美国Santa Cruz公司),即用型SABC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公司),鼠抗人CD105单克隆抗体(北京中杉金桥公司)。

1.3 组织 RhoC、CD105蛋白检测 所有标本均经40 g/L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 μm厚连续切片,常规脱蜡,高温高压热抗原修复,严格按照免疫组化SABC试剂盒操作步骤进行;DAB显色,苏木素复染。以已知RhoC、CD105蛋白阳性胃腺癌组织切片作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设阴性对照。RhoC染色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质及细胞核,每例选择10个不同高倍视野,计算RhoC阳性细胞数占视野中肿瘤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无阳性着色或阳性细胞数<5%为阴性(-),阳性细胞数在5% ~50%为阳性(+),阳性细胞数>50%为强阳性(++),阳性与强阳性合计为阳性表达。CD105蛋白标记微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凡呈现棕色单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计为一个血管,但肌层较厚及管腔面积>8个红细胞直径的血管不计数;先在10×10低倍镜下扫视整张切片,确定微血管最密集的5个视野,然后在高倍镜(10×40)视野范围内计数所有染色的微血管,取5个视野计数结果的均数为该切片的微血管数[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RhoC、CD105蛋白表达比较 胃癌组、癌旁组、正常组 Rho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6.1%、60.0%、26.7%,胃癌组、癌旁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P 均 <0.01;MVD 分别为 32.63 ±3.79、12.03 ±1.32、10.76 ±1.96,胃癌组与癌旁组、正常组比较,P 均 <0.01。

2.2 RhoC、CD105蛋白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RhoC蛋白表达与胃腺癌临床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105蛋白与胃腺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

表1 RhoC、CD105蛋白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2.3 胃腺癌组织中RhoC蛋白与CD105蛋白表达的关系 胃腺癌组织中RhoC蛋白阳性表达组MVD高于 RhoC 蛋白阴性表达组(t=3.584,P <0.05)。

3 讨论

胃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且肿瘤侵袭转移严重程度直接关系到胃腺癌患者预后质量。目前,临床上关于胃腺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关于癌症组织中RhoC表达及RhoC表达在癌浸润、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多。何娟等[2]发现,喉癌组织中RhoC表达水平受肿瘤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影响,认为RhoC可能作为喉癌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标志物,在喉癌浸润、淋巴结转移中起参与作用;其可能机制为RhoC属于转录调节因子的一种,主要通过对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有效调控来改变细胞周期,进而达到调控细胞生长、增殖的目的[3,4]。相关研究[5]表明,RhoC蛋白在众多组织和细胞中表达。赵志华等[6]发现,食管癌细胞中 RhoC mRNA、蛋白表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及癌旁组织。本研究亦显示,胃腺癌组织RhoC阳性率高于癌旁及正常胃黏膜组织。

另外研究发现,RhoC与Rho在调控细胞分裂、生长、增殖等作用机制基本类似,且两者呈正相关性。为此可以通过Rho研究反映RhoC表达。Rho亚家族蛋白(RhoA、B、C、D、E)属于 Ras超家族 GTP蛋白酶,Rho蛋白通过其下游靶效应分子,调节细胞骨架的活动,参与调控细胞分裂和增殖。Rho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促进作用,其可能机制主要包括:①对磷酸化(与细胞骨架蛋白密切相关)进行调节,以促进肌动蛋白丝、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形成收缩性,进而让肿瘤细胞进一步转移活动;②该物质能对细胞极性产生破坏,减少细胞的黏附作用,提高细胞运动及重塑(细胞外基质)能力,以促进肿瘤细胞浸润;③增强癌细胞内血管生成因子水平,新生成肿瘤血管,为肿瘤细胞生长、参与血液循环提供重要途径,进而促进肿瘤侵袭转移[7,8]。赵增强等[9]通过对比分析正常胃黏膜组织与胃腺癌组织中RhoC表达,发现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低表达RhoC,而胃腺癌组织中RhoC阳性表达率高达62.5%,同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Rho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胃腺癌分期有关。这与何娟等[2]报道相似。本研究显示,RhoC阳性表达与胃腺癌临床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转移和浸润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而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是肿瘤细胞转移浸润的基本前提。CD105作为一种细胞膜糖蛋白,是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复合物的成分之一,其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密切相关[10,11]。CD105能够体现内皮细胞的增殖状态,反映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及分布,对于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有重要意义。文献[12~15]表明,作为血管标记物,MVD检测可以作为恶性肿瘤临床分期、浸润程度、疗效判断的客观指标。本文结果显示,MVD与胃腺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胃腺癌组织中联合检测RhoC、CD105蛋白可能有助于提高胃腺癌的阳性检出率。

[1]Zhang Z,Zhang X.Salt taste preference,sodium intake and gastric cancer in China[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1,12(5):1207-1210.

[2]何娟,王斌全,张春明,等.FRAT1、MMP-9及RhoC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4):6414-6417.

[3]邱兴烽,王效民,殷平,等.肝癌组织RhoC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0(7):671-675.

[4]Villalonga P,Ridley AJ.Rho GTPases and cell cycle control[J].Growth Factors,2006,24(3):159-164.

[5]王光尧,陈平,宗亮,等.RhoC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1):50-52.

[6]赵志华,樊青霞,张云汉,等.食管鳞癌组织中RhoC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4(1):234.

[7]胡礼仪,周业庭,臧家兰,等.肝细胞癌患者RhoC蛋白、CD44v6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1,40(4):380-381.

[8]郑鹏远,谢淑丽,张若岩,等.基因沉默RhoC联合雷帕霉素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3):347-352.

[9]赵增强,余佩武,赵永亮,等.RhoC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05,34(5):738-739.

[10]Gougos A,Letarte M.Identification of a human endothelial cell antigen with monoclonal antibody 44 G4 produced against a pre-B leukemic cell line[J].J Immunol,1998,141(6):1925-1933.

[11]Li C,Hampaon L.CD105antagonizes the inhibitory signaling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on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FASEB J,2000,14(1):55-64.

[12]张旭标,张建,林涛.脑肿瘤微血管密度及干细胞增殖活性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5):1-3.

[13]张伟斌,王希成,陈丹,等.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测定与转移和预后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7):881-882.

[14]陆荫英,王春平,曲建慧,等.肝脏微血管密度在索拉非尼联合冷冻消融治疗进展期肝癌疗效评价中的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31(11):1174-1178.

[15]魏冰,马杰,庞雅青,等.Survivin、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与食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8):743-744.

猜你喜欢

微血管腺癌胃癌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老年胃腺癌中FOXO3a、PTEN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