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特点
2015-01-21卜海燕
卜海燕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1)
·临床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特点
卜海燕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1)
老年人群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就是急性心肌梗塞,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临床症状表现并不典型。因此,如何科学掌握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展开护理,对于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意义重大,我院在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5例中,60岁以上47例(72.3%)。临床表现有先兆症状的30例,有疼痛症状34例,有并发症28例,大多数的患者都伴有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下面将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探讨对该疾病的护理体会。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护理特点
1 对病情严密观察
1.1 先兆症状
依据国内的相关资料显示,多数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时并没有先兆症状,而在本次研究的47例患者中,有先兆症状的患者比例占63.8%,这部分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心绞痛、气短、乏力、胸闷等,并且发作心绞痛时比以往更加频繁、时间更加持久,患者在疼痛时还会伴随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有的患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此外,患者的血压变化也较为剧烈,心电图S-T段有显著的低位或抬高,T波增高或倒置,这些都可以成为心肌梗塞发生的先兆症状。当发现先兆症状时,应当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从而使严重后果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1.2 疼痛
通常认为,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临床特点有:早期疼痛症状缺乏或不显著,并且疼痛的部位并不典型,多数患者无疼痛症状[1]。依据本次收治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80.9%的患者存在疼痛症状,有1例患者上牙痛、咽喉痛,还有1例患者表现为上腹疼痛,其他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痛或心前区疼痛。
1.3 心律失常
多数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都伴有心律失常。我院收治的47例老年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的比例达到55.3%,多数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都发生在患者发病2周以内,并且1天内多见,患者可能伴有昏厥、乏力等临床症状。依据心失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①偶然发生的室性、房性、交界性期前收缩,对该类患者应当多加观察,并且要与主治医师沟通后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②多源室早、室早二联律、频发室早等,对该类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并报告医师采取措施,防止患者猝死。
1.4 心力衰竭
我院收治的47例患者中,非心力衰竭患者的比例占据23.4%。心衰患者多为急性左心衰竭,发病于早期阶段,多在休克好转或疼痛期间出现。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紫绀、咳嗽、烦躁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甚至部分患者会并发肺水肿,继而导致右心衰竭、肝大、尿少、颈静脉怒张等。
1.5 休克
由于老年患者原有的冠脉硬化较为严重,因而即使梗塞面积不大也会诱发休克症状。多数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休克症状发生于发病的早期阶段,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大汗、皮肤湿冷、神志迟缓等[2],我院收治的47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休克症状,并且经积极的抢救治疗后无效死亡。
通过准确及时的心电监测与病情观察,能够使大多数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2 护理方面
2.1 卧床休息
发病的第1周要求患者充分卧床休息。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大便用力或床上翻动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在患者发病2周左右时候,护理人员可使患者在床上合理运动。到第4周时,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在室内缓慢走动或离床站立。由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较多、病情较为严重,所以在休息时应当随着病情的变化相应延长,通过在没有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下,患者第2周就可适当进行离床活动。
2.2 心理护理
依据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特征,一些平时有慢性急性的老年患者通常都伴有消极、悲观、恐惧等负面情绪,对于治疗的信心不足,同时还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耳聋、健忘,因而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对其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与监测,护理操作时动作娴熟,要对患者有足够的耐心[3]。可与老年患者开展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提升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
2.3 吸氧
氧治疗可提高改善低血氧症,有利于心肌梗塞的康复。老年人由于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鼻粘膜脆弱等特点,我院多采用鼻塞法吸氧。
2.4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可给予可待因、杜冷丁以及罂粟碱等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由于老年患者的细胞与组织对药物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在使用药物止痛的时候,剂量应当从小逐渐加大,对药物使用效果进行密切观察。
2.5 饮食指导
老年患者的饮食应当以少食多餐为主,饮食不宜过饱,嘱患者多食用膳食。同时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适当调整盐量,清淡的饮食能有效预防老年性水肿与高血压,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
2.6 保持大小便通畅
我院对收治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在睡前给予番泻叶茶饮,这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因大便用力而导致严重心律失常与心脏骤停。同时,多数男性老年患者伴有前列腺肥大,还有少数急性期患者伴有尿潴留。依据患者临床特点可以行引尿术,对充盈的膀胱区进行按摩或热敷,帮助患者排尿[4]。如果上述方法疗效不理想,可采取导尿措施。
2.7 心脏破裂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就是心脏破裂,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心脏破裂是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27.1%;还有研究报道发现65例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中并发心脏破裂17例,所以在对患者观察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心脏破裂的预防与处理工作。
通常来说,心脏破裂的先兆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持续性的心前区剧痛,并且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良好。②患者反复恶心、呕吐,护理人员对于可能存在心脏破裂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对心率、呼吸机血压等监测,一旦发现疑似心包填塞者需要采用心包穿刺或行超声心动图监测证实,争取及时进行修复手术。一旦心肌梗塞患者发生心脏破裂,其预后质量较差,且病情迅速恶化,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充分做好预防工作。护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对高血压进行控制,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或降压药缓解血压。②要求患者卧床休息2周,对于高血压患者、复发心肌梗死的患者可以将卧床休息时间延长1~2周[5]。③精神护理:积极消除患者的恐惧与紧张心理,避免患者出现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等症状,如有必要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进行治疗。
[1] 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征分析.医学信息,2013,(27).
[2] 江建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5).
[3] 江学玲.老年心肌梗塞发病初期的观察与转送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1).
[4] 刘同奎,孔晓光,朴晶燕,王桂照.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诊疗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
[5] 梅 韬.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延展的预后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1,14(1):28-29.
R473.5
A
ISSN.2095-6681.2015.03.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