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生教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经验
2015-01-21郑大为靳宏光孙晓天
郑大为,靳宏光,孙晓天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黄永生教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经验
郑大为1,靳宏光1,孙晓天2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炎症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近年来由于检测方法准确性的提高,发现能导致心肌炎的多种病毒,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且由于其临床表现与患者年龄、性别、所感染的病毒类型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并且差异很大,且不特异,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但病毒性心肌炎重症患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等,甚至猝死,所以必须对此病引起高度重视。黄永生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数十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将对黄永生教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进行总结。
病毒性心肌炎;黄永生;经验;益气养阴
黄永生教授,男性,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1942年12月出生,从医近50年,1968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后在吉林省集安县从医工作近10年,至今一直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曾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心病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现在为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医,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带徒导师。对于中医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尤为擅长,疗效明显,深受广大患者的爱戴和学生的尊敬。我有幸跟师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受益良多。现就黄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耳朵经验方法做如下总结。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1],多见于青少年,其致病病原体多为病毒[2]。
1 临床症状
症状较轻者会出现心悸、气短、发热、盗汗恶心心前区隐痛等症候[3],情况较重者,会有失眠四肢浮肿,气急,肢冷,不能平卧,怔忡不宁等[4]。从本病的表现上看,应隶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如《医学正传》所云:“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不宁,其作也无时[5]。”
2 病因病机
黄老先生认为发生本病额原因是肺卫不固,腠理不密,肾气不足,肝功能下降,正气先亏于前,而外在的风邪湿毒称体虚之时侵入体内。有两个入侵方法:一是从表皮入侵,由络→经→膜原,毒素蓄积,侵入体内,进而心神俱疲;二是由口鼻侵入,由咽→络→经→膜原,毒素增加,渗入疏卫,攻其心腑。这两种产生方式虽然途径有别,但注重还是转归于心。阴邪攻心,造成心体受损,经络不畅,脉络瘀阻,津血内瘀,郁结生痰,外邪逆陷于腠理,而心疏体软,心脏扩大,或毒素聚于一处,或侵害心内,心体俱损,脉络不畅,血运减缓,心神不宁,则心悸怔忡。心体受损,则心血不利,心阳不宣,温肺化气功能减弱,肃降功能受阻,清气阻于外,造成头痛、气短。因为心肺共同居于膈上,主司上焦气化之机,上焦因病不得降解,中焦气化被阻,至脾胃损伤,肝不得疏泄,水渎失司,下焦进而受累,三焦气化功能均不得发挥,水道不通,经脉阻塞,水津内积外泻,显出气急、恶心、浮肿之症。长此以往心体膨大而运血能力不足,血瘀于内,因而阻塞肺络,伤及肝脉不畅,血积于肝,则出现咳喘、胁痛、胀满、两颧紫红、唇甲紫暗等症。如血滞长久不畅,则经络阻断,肾气受损,生阳化阴之功削减,精少髓弱,进而表现出气虚血虚夹杂之症状。
3 治疗经验
3.1 邪毒犯心
症状:心悸,高热,伴有咽痛,有汗,恶寒,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或促;治以解毒护心,佐以养阴为法;方药:解毒护心汤,大青叶25 g,柴胡15 g,黄芪15 g,生石膏50~100 g(先煎),葛根15 g,僵蚕10 g,牛蒡子15 g,射干15 g,麦冬15 g,玄参15 g,水煎服,1剂/d。
3.2 气阴两虚偏阳虚
症状:心悸,胸闷,心烦,失眠,易惊,低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红少津,脉数或促;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宁心安神为法;方药:生脉饮加味;生晒参10 g,麦冬15 g,五味子12 g,百合50 g,黑芝麻50 g,生地30 g,龟板25 g,白芍15 g,磁石50 g,云母石50 g,炒枣仁50 g,水煎服,1剂/d。
3.3 气阴两虚偏气虚
症状:心悸,胸闷或心痛,疲乏无力,气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面色萎黄或苍白,口干心烦,舌红或淡红,苔少或薄,脉沉细、沉缓、或结代、涩等;治以益气养阴,佐以通络为法;方药:生脉饮加味,生晒参15 g,麦冬15 g,补骨脂15 g,淫羊藿15 g,五味子10 g,炙甘草15 g,龟板25 g,黄芪50 g,丹参20 g,郁金15 g。水煎服,1剂/d。
3.4 气阴两虚挟瘀
症状:心悸,胸闷或心前区刺痛,面色晦暗,舌隐青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以养心通络,活血化瘀为法;方药: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生晒参5 g,麦冬20 g,黄芪25 g,当归15 g,桃仁15 g,红花10 g,丹参15 g,赤芍15 g,牛膝15 g。
3.5 心阳虚衰
症状:心悸,胸闷或心痛,神疲乏力,气短自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浮肿,甚则倚息不得卧,舌质淡或隐青,舌体胖大,苔薄白或腻,脉沉缓,迟涩,缓滑或结代;治以扶阳救逆,镇心安神为法;方药:参附龙牡汤,红参10 g,桂枝20 g,炙甘草30 g,制附子15 g,黄芪25 g,丹参25 g,生龙骨50 g,生牡蛎50 g,橘络10 g,蟋蟀3个,珍珠母50 g,茯苓50 g。水煎服,1剂/d。服用汤药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40~100 mL兑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 mL中静滴,1次/d,疗程2~3周。有咽部感染者用心肌炎Ⅰ号(黄老研制,本院制剂室生产),20 mL,3次/d含漱,恢复期用心肌炎Ⅲ号(黄老研制),20 mL,口服3次/d。
4 结 语
病毒性心肌炎病位虽在心肌,但究其发展,确与肺、肝、肾三脏紧密相连。盖心乃血液流通之基础,肺为吞吐清浊之脏,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扶持。肺又有推行营卫之功,且主体表,是外在抵御之屏障,有保护心肌的功能。血液藏与肝脏之中肝,肝主疏泄,有疏表解里,过滤解毒之功效,在气化功能上,与心能够相互辅佐。肝主疏泄,通过经络将阳气传导,阳气通过经络的传导,上注于心,心脏具有扩张收缩功能;相反则心血运行于肝,于是疏肝养肝;疏泄、解毒、过滤之功方可运用,心脏正常活动得以维持。肾乃生命之根基,先天之根本,养精蓄锐,生血造髓之功效,是生命延续之本源,乃卫气生成之处,因此肾之精、血、卫气、命火、相火等,经过经络进行传导、反射之力,上注于心,使心脏得以养护外部阴邪无法侵入,保持心脏血液循行在机体内外畅通。
[1] 贾 勤.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J]. 医学研究杂志,2013,(06):102-103.
[2] 孙振祥,孙兴华.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思路初探[J]. 光明中医,2012,(02):58.
[3] 罗晓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85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1,(04):236-238.
[4] 张 飚.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治探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01):357-359.
[5] 王更生.病毒性心肌炎中医分型治疗心得[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3,(11):237.
R249.2
B
ISSN.2095-6681.2015.03.129.02
郑大为(1960-),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心血管,电话:1375688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