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分析
2015-01-21邹颖春
邹颖春
(广西博白县中医院,广西 玉林 537600)
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分析
邹颖春
(广西博白县中医院,广西 玉林 53760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着力于寻找提升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救效率的最佳方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25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统计及分析其年纪、性别以及病种分布等基本信息,总结其急救特点,并制定出针对性急救方案。结果 高血压为急性心血管疾病当中最为常见的病症,其次为冠心病。其中,高血压患者好发期是第一季度及第四季度,冠心病患者好发期是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患者急诊时间表现于上午的8:00~12:00,晚上的20:00~22:00。结论 临床上急性心血管疾病涉及到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其发病特征和季节存在着直接关系,急诊时间主要分布于早晨及晚上。
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高血压;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本身具有较高患病几率,已成为临床急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心血管疾病在种类方面十分多样,涉及到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塞以及心衰等。由于病种的差异,在急救环节同样会表现出不同情况,所需要实施的急救方案也有所区别[1]。鉴于此,为了寻找提升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救效率的最佳方案,笔者把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25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在统计及分析其年纪、性别以及病种分布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总结其急救特点,期待能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价值,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如下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医院接受诊治的125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女50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5±2.17)岁。
1.2 方法
统计及分析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种分布等基本信息,统计内容涉及到:(1)急救患者一般资料:患者年龄、性别、姓名;(2)急救患者就诊季节、疾病类型。在对上述信息进行统计的基础上,观察疾病季节分布情况及急救特点。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研究对象中,男75例(60%);女50例(40%);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5±2.17)岁。
2.2 疾病分布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是本院急性心血管疾病当中最为常见的病症,其次为冠心病,而且高血压以及冠心病所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整体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2.3 急救时间
本次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好发期是第一季度及第四季度,而冠心病患者的好发期是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在第四季度时患者的数量低于前面三个季度(P<0.05)。受心脏疾病影响所致急救患者则多在第四季度时出现。与此同时,患者急诊时间表现于上午的8:00~12:00,晚上的20:00~22:00,就诊患者最为集中的时间段是8:00~24:00。
3 讨 论
急性心血管疾病本身具有发病较急、来势凶猛等特征,若不予以及时救治,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救实践程序中,应当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1)当患者被送进急救室之后,需要急救医师准确判断其临床指征及疾病类型。给予患者及时开通其静脉通道采集血液标本,而在对其血液标本进行采集之后,在最短时间内送至实验室检验[2]。同时,给予患者检测其心电图及生命体征,并备置各种急救药物。
(2)严格把握各种急救药物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以及有关注意事项。比如,硝酸甘油的使用剂量应当控制在5~50 μg/min,同时需要定时调整其使用剂量,频率以10 min/次为最佳,直至机体血压值控制到标准范围内之后,即可停止给药[3]。在具体用药缓解,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包括头胀、心跳加速、头痛或者晕厥等。当机体出现这类型症状后,应嘱咐其卧床休息。
(3)对存在着猝死危险性的各高危患者及时监测与准确判断。对于出现心跳停搏、RonT型室性早搏、心室颤动、短阵室速以及心室扑动等情况的患者,应当及时判断其诊断信息,防止出现猝死等症状。
(4)合理利用心电监护仪。一般情况之下,通过对心电监护仪进行合理利用,可以及时判断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猝死的可能性及危险性。同时,心电监护还可以成为患者抢救后的疗效评定指标,用以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合理调整患者药物。
(5)给予患者针对性急救方案。首先,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环节需要给予患者的冠状动脉植入支架,确保其血压值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其次,针对急性心脏衰竭患者,需要给予β-受体阻滞剂,并结合患者使用状况、病情好转情况的信息对其用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4]。最后,针对急性心绞痛患者,应当予以服用硝酸酯,再结合其临床指征调整药物类型。一般情况下,患者用药24 min之后,该药物进行发挥效果。
研究表明,基于急性心血管疾病来说,其发病特征和季节存在着直接关系,同时急诊时间主要分布于早晨及晚上。为了提升急救效率,需要急救医师严格把握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 钱文茹,邬淑雁,李森龙,边如玉,郭金伟.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J].河北中医,2012,34(11):1715-1716.
[2] 颜 羽.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干预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2):97-98.
[3] 杜燕英.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致低血压的特点及防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1):111-112.
[4] 刘士超.分析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2(04):48-49.
R54
B
ISSN.2095-6681.2015.03.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