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01-21张利芬高中敏孙丹丹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张利芬,高中敏,孙丹丹(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利芬,高中敏,孙丹丹
(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入院后除基础的急救治疗外,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为1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14/4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8/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应用效果
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具有病情发展突然、难以控制等特征,患者需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可威胁生命[1]。同时急性心肌梗死可并发心律失常,增加治疗难度。及时有效的治疗与优质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循证护理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模式之一,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对比,该种护理模式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特征,应用价值显著。在本文中,笔者就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3.5±2.4)岁。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4.1±3.6)岁。纳入标准:意识清楚,可会意护理人员的话;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损伤。两组患者对于本次分组情况知情,原因配合调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急诊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主要由护理人员加强病情监测、卧床休养等。观察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患者在不明情况下送院诊治,内心伴有一定的焦虑、紧张感,情绪变化较大。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针对性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于发病2周左右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在该阶段时间内需加强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若患者出现头痛、胸闷症状时,需积极进行检查,以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3)环境护理。入院治疗后,需保持患者居住环境安静、舒适,调控患者的室内温度及湿度,按时开窗通风。明确指明患者家属的探视时间,尽量集中于白天,避免打扰到患者休息。
(4)健康教育。每周开展一次健康宣传讲座,为患者发放我院自行设计的教育手册,使得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的相关治疗手段。患者可向医务人员提问不懂之处,医务人员需及时解答,使得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的病情。
(5)吸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为此需及早的对患者进行吸氧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并积极观察患者的血氧浓度变化,预防发生低氧血症。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为1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14/4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8/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12,x2=7.936,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我国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并发心律失常,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3]。
除基本的治疗外,对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就循证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循证护理是目前临床运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之一,与传统的护理模式不同,循证护理集合诊断、治疗、护理整个过程,以患者的病情作为基本依据,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模式,而并非依靠传统的护理经验[4]。因此循证护理具有针对性、系统性临床特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身心需求,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循证护理的应用对控制患者病情,拉近护患之间关系具有积极作用。在本次护理过程中,我院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包括环境、心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吸氧护理等,通过积极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的康复[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应用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以帮助更多的患者受益。本次护理措施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可为其他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
[1] 胡 静,胡晓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3):148-149,152.
[2] 孙茂莲.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197-198.
[3] 杨乙荣.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7):102-104.
[4] 孙 静.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4):5355.
[5] 李玉珊.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与保健,2015,(10):170-171.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27.153.02
张利芬(1984-),女,汉族,河南人,本科,护师,Tel:18737122120,E-mail:5110343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