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危险性探讨

2015-01-21贺志忠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康安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关键词:充血性心血管病危险性

贺志忠(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康安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危险性探讨

贺志忠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康安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目的 分析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分析患者术前心电图改变、围手术期心血管功能改变情况等。结果 本次纳入研究的98例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之后,手术成功92例,成功率为93.88%;失败6例,失败率为6.12%。失败因素包括: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2.04%)、术后血压不升2例(2.04%)、急性重症型胆管炎合并中毒性休克1例(1.02%)、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1.02%)。结论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诸多,包括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此有必要针对患者采取控制血压、使用相应药物控制心律失常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测评估,进一步为手术的成功提供有效保障。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疾病;心电图改变

临床研究发现,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性诸多,包括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为了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安全,了解危险性种类及特点,并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非常关键[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非心脏手术心血管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的危险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61.8±2.3)岁。手术类型包括:消化道穿孔修补术36例、阑尾手术21例、肿瘤根治术18例、脏器切除术8例、腹股沟疝术6例、其他急症手术9例。

1.2 调查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心血管病种类、手术前心电图改变、围手术期心脑血管功能改变等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统计,进一步了解患者手术结果及相关性危险因素。

1.2.1 心血管病种类分析

经临床医生会诊确定,手术前存在心功能异常51例(52.04%),主要包括:冠心病11例(11.22%)、高血压冠心病4例(4.08%)、肺心病5例(5.10%)、风湿性心脏病2例(2.04%)、心律失常19例(19.39%)、高血压10例(10.20%)。

1.2.2 手术前心电图改变分析

经临床诊断发现,在手术之前心电图改变56例(57.14%);并且部分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的心电图异常状况。主要包括:ST段压低11例、传导阻滞23例、T波异常19例、陈旧性心梗3例。其中,23例传导阻滞,又分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以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此外,还包括28例患者心律失常患者,主要表现为房早、室早、房颤以及窦性心律不齐等。

1.2.3 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分析

在基本资料上提到,手术类型包括:消化道穿孔修补术36例(36.73%)、阑尾手术21例(21.43%)、肿瘤根治术18例(18.37%)、脏器切除术8例(8.16%)、腹股沟疝术6例(6.12%)、其他急症手术9例(9.18%)。此外,在麻醉方式方面,采取硬膜外麻醉58例(59.18%);采取全身麻醉12例(12.24%);采取局部麻醉20例(20.41%);采取局麻强化麻醉8例(8.16%)。

1.2.3 围手术期心脑血管功能改变

基于围手术期心脑血管功能改变患者68例(69.29%)。其中,血压发生变化一共39例,包括了收缩压严重下降或严重上升。在采取相关抗血压药物及控制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过程后,明确患者血压稳定、心律失常得到控制之后,进一步进行相应的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大部分患者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多巴胺、利多卡因、利血平以及麻黄素等。手术后,发现心绞痛8例(8.16%);针对这8例心绞痛患者采取硝酸甘油以及复方丹参等药物处理之后,心绞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1.3 评价指标

对本次所有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总结相关危险性因素[2]。

2 结 果

所有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之后,手术成功92例,成功率为93.88%;失败6例,失败率为6.12%。失败因素包括: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2.04%)、术后血压不升2例(2.04%)、急性重症型胆管炎合并中毒性休克1例(1.02%)、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1.02%)。

3 讨 论

3.1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结合本组研究发现,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特殊,总结起来,其危险因素包括:(1)缺血性心脏病。在患者围手术期间,如果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则会增加一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患者病死;(2)高血压。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比如血压大幅度降低或血压大幅度升高,则会带来较高的手术风险。通常情况下,对于存在严重高血压的患者,在手术期间需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才适合影响手术,但这样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错过最佳手术时机[3];(3)心律失常。当患者存在左心室功能异常及在冠心病严重的情况下,便容易引发心律失常,手术中如果患者心律失常严重,这会加大手术的难度,在心律失常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会直接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4)充血性心力衰竭。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病患者的一大重要危险因素即为充血性心力衰竭[4]。并且,临床证实,非心脏手术的病死率会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则增高,Ⅰ级、Ⅱ级、Ⅲ级、Ⅶ级心功能患者手术死亡率分别为4%、11%、24%、67%[5]。

3.2 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非心脏手术心血管患者危险因素诸多,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因此,有必要在术前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看是否存在缺血性心脏病,进一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术方式,并做好术后护理工作,以此使并发症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围手术期间,需控制患者血压,掌握手术时机,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控制患者的心律失常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合理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确保患者在各项症状及体征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手术,进一步使手术的成功得到有效保障。

[1]张 蓓,王 江,叶建荣.脑钠肽预测非心脏手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2)∶1463-1469.

[2]陈政文,张 玲.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1)∶1070-1072.

[3]田新利.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评估与管理[J].中国医刊,2011,46(11)∶19-22.

[4]杨 彬,熊卫民.非心脏手术后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和预测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5,21(16)∶2953-2956.

[5]张菊红,黄至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与预防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04)∶574-579.

本文编辑:孙春宇

R614

B

ISSN.2095-6681.2015.035.097.02

猜你喜欢

充血性心血管病危险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