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绿色化工产业研究
2015-01-21耿相魁史一博
耿相魁 史一博
(浙江海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绿色化工产业研究
耿相魁 史一博
(浙江海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绿色化工是发展舟山群岛新区的有效载体,经济全球化背景、我国重化工发展的原料需求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实际,都决定了新区发展绿色化工的现实可行性。但新区工业规模偏小、基础差、结构层次低下,传统化工污染、影响健康等观念根深蒂固,高新技术和生态化新型化工发展不足,能耗巨大、污染严重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土地要素制约明显,老百姓不放心、相关政策壁垒等,都使得新区绿色化工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发展新区绿色化工,必须树立化工“绿色”理念,提升产业“绿色”特色,把牢产业“绿色”关口,突破国际“绿色”环境壁垒,全面使用最新“绿色”技术,推进新区绿色化工。
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绿色化工;产业;研究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已是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实的铁律。化工产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而传统化工由于污染严重被人们归于夕阳产业,项目审批实施均很艰难。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是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通过无毒、无害溶剂、助剂和催化剂作用,使得原料中的每个原子都能完全彻底参与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达到废弃污染物的零排放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生产利于环保、安全和健康的环境友好型化学产品。它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朝阳工业。[1]目前舟山虽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但实际上并没有经过市场高度繁盛发展阶段,工业基础差,经济总量小,社会发展慢,已成为影响新区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做大做强新区,必须依靠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化工。
一、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绿色化工产业的可行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按照成本最低和产业链一体化原则,建立面向世界开发和资源配置的高效生产模式,形成国际性生产体系,这是当前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动因。舟山群岛新区地处我国吸纳外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最重要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南翼,目前面临着承接转移的国际产业、参与全球性产业分工、发展以临港化工为主要特征工业经济的千载难逢机遇。同时,适应产业发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规律,顺应我国经济从温饱向享受、从轻工业向重化产业转型的需要,针对国家经济发展实际和重化工业对石油化工、化学原料、有色金属、钢铁能源、汽车机械、造纸等产品的旺盛需求,舟山必须利用地利因素,大力发展绿色化工。
一是丰富的港口资源和深水港条件是建设绿色石化基地的最大优势。舟山港口、区位、资金、能源、市场等均已完全具备了发展绿色石化的条件。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石化工业基地都建在港口优越地区。宁波依托港口优势发展重化工已走在全国前列,镇海炼化经过30多年建设已成为全国综合加工能力最大的炼油厂,不仅年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相当可观,同时还带动了轻纺、塑料加工、精细化工等其他下游产业。而舟山港口条件远比镇海优越,进口国外原料加工明显更具优势。据测算,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一个年炼油能力1000万吨的石化企业,运输和能耗比上海每年少支出4.5亿元,比南京每年少支出6亿元。因此,舟山新区必须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建设具有发展活力、辐射范围广阔的“化工基地”。
二是优良的海运条件和国际航道解决了绿色石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据调查统计,支持工业化的45种矿产资源中我国就有25种严重缺乏,如铁矿石、石油及能源。随着工业化程度提高,亟需进口铁矿、石油和煤炭。而对比各种资源转运方式,港口海运成本最为低廉,优势明显。一方面原材料可利用海运条件从产地运至化工项目所在地,解决了发展化工原材料匮乏和资源不足等瓶颈问题;另一方面海运方式价格最为低廉,而化工货运量巨大,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而在海运方面舟山则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航道条件看,目前中国最主要的国际海运航线大多经过舟山,其中,可供15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13条、可供30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3条,过境的国际海运航线共有11条;从港口位置看,舟山港与东北亚和西太平洋一线主力港口釜山、长崎、高雄、香港、新加坡等构成了500海里等距离海运网络,与亚太新兴港口城市呈扇形辐射之势;从国际地位看,舟山处于西太平洋“核心区”,是“西北太”海域内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及中国钓鱼岛、台湾地区共同形成的五边形核心。[2]优良的海运和国际航道条件解决了货运量巨大的化工原料问题。
三是区位优势和国际资本重点关注破解了绿色石化发展的资金难题。舟山扼中国东南沿海航路之咽喉,是浙东和长江流域的出海门户,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江入海口,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辽阔腹地,可凭借与上海的渊源、上海经济圈范畴,依托北依上海、南靠宁波、东临东海、西接杭州的有利地理位置,有条件成为国际、国内资本转移重点关注的场所。特别是随着大陆连岛工程、环杭州湾大通道的建设、上海洋山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东海大桥工程的实施,区位优势更为凸显。化工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项目动辄需要数千万美元,仅靠本地资本无法满足巨大的投入需求,必然有大量海外资本注入。长三角、珠三角的发展实践表明,区位优势是吸引外来资本的关键要素,也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是土地资源及电力供应源等破解了绿色石化发展保障条件的资源困惑。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引下,土地资源已经成为许多周边地区发展化工的瓶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转非”土地停批,工业用地减少,使得沿海发达地区寸土寸金。舟山则不然,尽管国家管控很严,但舟山特殊的地理环境拥有许多不受国家严格控制的土地因素,如大量滩涂、荒地和盐田还未得到有效利用,且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也使舟山在土地资源转化利用上占据优势。合理规划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创新土地资源使用政策,突破原有土地资源转化利用的限制,为舟山新区化工产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独有无二的有利条件。同时,作为重化工业核心要素之一的电力全国普遍紧缺,许多地区只有通过拉闸限电等措施来解决,而舟山风电资源非常充裕,能够保证化工发展高能耗的需要。
五是特殊的长江三角洲南翼区位和顺畅的市场渠道为绿色化工发展提供了产品外输的广阔空间。新兴化工产业发展需要市场需求作为保障。从目前来看,长江三角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消费能力和市场容量提升到新的高度,已经跃居中国都市经济圈之首,而舟山正处于长三角南翼的特殊位置,具有强大的区域内辐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长三角地区将是舟山绿化产品的直接需求者和最重要的市场来源。也就是说,舟山绿色化工发展要以充分挖掘长三角地区的市场需求为前提,通过差异化发展,生产适销对路、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此外,可凭借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对外和对内的双重辐射功能,将化工产品打入国际和内陆市场。[3]
二、当前舟山群岛新区绿色化工发展存在的问题
舟山群岛新区化工产业起步于2005年,目前已有太平洋液体化工品中转基地、和邦化学25万吨芳烃项目、华立(六横)化工投资、金润石化、天禄化工油品仓储项目、石化(二甲笨)生产基地、中际化工、舟山广厦(黄泽山)石油中转储运项目、洋山石油储运项目、中化舟山大型石化项目等10多个项目,投资达数百亿,且有光汇外钓油库工程与油品工作项目等多个即将投资项目,舟山群岛新区化工产业将进入繁盛时期。但由于传统化工产业遵守承诺不够,自律不严,污染严重,致使人们对绿色化工存有芥蒂。
一是新区工业规模偏小和结构层次低下,化工产业基础薄弱。舟山是长三角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其国民生产总值2013年只有930.85亿元,[3]就是2014年也只有1021.66亿元,[4]而长三角经济区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达12万亿,占全国GDP总量的40%;[5]2014年更达149661亿元(江苏地区生产总值65100亿元,浙江地区生产总值40153亿元,上海地区生产总值23560.94亿元,安徽地区生产总值20848.8亿元)。[6]与之相比,舟山群岛新区经济总量微乎其微,想达到拉动长三角经济、成为增长极的程度十分困难,与此同时新区工业内部构成中传统水产品加工业仍占很大比重,而这一产业随渔业生产形势的恶化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新区建设必须发挥后发优势,从根本上解决化工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实现产业发展重点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化工产业转变,以此带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规模的快速扩张,同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另一方面,港口物流作为舟山最大的优势,需要化工作为支撑。近几年长三角各沿江沿海城市物流中心建设热火朝天。舟山群岛新区作为国家大宗货物交易中心,必须依托舟山港口和区位优势,面向长三角和内陆地区的辐射功能来发展物流,但这种完全依赖外地需求来发展物流业的模式缺乏竞争力,必须走外地需求和本地支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为此,舟山必须发展绿色化学产业,为物流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货运量支撑,弥补现有水产品加工业和轻工业支持的不足。
二是传统化工污染观念影响至深,化工项目落地困难。近年来,舟山群岛新区很多人,特别是世居此地的本地人,总是千方百计阻止化工项目落地,害怕化工污染破坏舟山生态。2008年6月24日《铁血社区》(bbs.tiexue.net)就曾刊出反对舟山化工项目的帖子,要求大家转发。帖子特别指出,连岛大桥是为化工企业造的,应叫化工大桥才合适,“和邦化学”、“世纪太平洋”等几个上百亿的化工项目在定海落户,整个舟山本岛北部已经成了化工基地。甚至针对《舟山魅力》杂志上的“化工也绿色”文章,评论“自打嘴巴”,认为化工危险性无处不在,让人恐惧,等于是说毒品也无毒、苍蝇也卫生,完全是错误逻辑,并爆料落户舟山的化工企业就是被逐出厦门的化工企业,宣传报道中找不到“环境”、“污染”这些词,化工企业施舍给舟山人的都是绿色食品,烟囱上冒出的将是树脂气息。2013年11月15日微博上还有一篇《化工项目签约在舟山长涂做基地,舟山人民将危旦一息》,也是呼吁舟山人反对化工企业落户舟山。由此可见,传统化工污染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影响至深。人们心理上形成的这些理念,造成了极大的困惑和恐慌,给新区发展化工项目带来了难以估计的阻力。
三是化工产业能耗巨大、污染严重,高新技术化和生态化不足。化学工业是根据化学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化学产品的形成规律而进行生产的产业。生产规模大,生产自动化程度高、连续生产时间长等,是化工产业的显著特征。目前国家对化工产业非常重视,想方设法创新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和设备,提升连续化、自动化、大型化生产水平和层级,提高技术配套和自主开发能力,通过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相互衔接及与市政管理、电子信息等技术嫁接,提升国内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原子经济性和能源经济性;全面提升研制新产品的竞争力,创造性利用化工原理和可再生资源,创新产品合成方法和可降解途径,实现合成产品的绿色化和无害化,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把防止污染放在首要地位,努力减少或杜绝使用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原料,全面采用高效绿色催化剂和添加剂,确保生产工艺安全,争取用规模效益促进产业发展。但客观地讲,截止目前,化工行业高新技术化和生态化仍严重不足。化学原料多属有害危险性物质,能耗大、污染严重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和严重障碍,对生产工艺的要求几近严苛。2015年我国发布的《2014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进展报告》表明,2014年10个高耗能子行业中仅7个行业的单位综合能耗比2013年有所降低,且幅度很小。7个单位能耗下降行业分别为乙烯、合成材料制造业、化学农药原药、化学矿采选、有机化学产品、无机化工原料制造业、橡胶轮胎制造业等。[7]
石化行业增加值能耗虽然比2010年下降6.73%,比2013年下降了1.98%,但仍未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仅完成30%),发展进度较缓,节能形势依然严峻。[8]
四是相关政策处理难度大,项目推广进度缓慢。化工项目建设涉及诸多部门利益,不同问题政策处理需要协调解决,否则将影响项目顺利推进。化工行业涉及政策较多,加之海岛的特殊性,问题处理起来更加棘手。以征地拆迁为例,舟山所有化工项目建设拆迁都不顺利,都会出现很多群众提要求、强顶等,甚至有不少“钉子户”、上访户。舟山作为海岛城市,是浙江辖区陆域面积最小的地级市,耕地产出效率极低,优质耕地与建设用地重叠率极高。虽然舟山通过捍卤蓄淡、围海造田和围垦工程储备了部分土地,但与经济高速发展和海洋新区迅猛崛起的建设用地需求相比仍然捉襟见肘,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按新区GDP增长预测,2010-2020年需新增建设用地约36.5万亩,其中“十二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约20万亩。而根据规划的空间看,政策允许新增建设面积仅为10.72万亩,与预测需求相差甚远。[9]特别是受国际、国内整体大环境不景气影响,经济形势低迷,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新区部分项目受冲击较大,民间投资意愿出现下滑态势。
五是原来化工企业环保自律不够,老百姓无法放心。当前传统化工行业面临问题仍然很多,如乙烯、丙烯单体制取路线主要是通过石脑油裂解生产,过分依赖石油;煤制烯烃投资大,融资难度高;原材料及能耗大,水耗高,污染重,三废综合利用不足,环境治理难度大,与政府扶持的新兴产业、环境保护和行政管理可能形成矛盾。煤化工业一般都远离市场依矿而建,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加之当前SAPO分子筛催化剂技术尚不够成熟,烯烃回收与传统石脑油裂解制烯烃工艺中的裂解气分离单元相似,含有微量含氧化合物影响烯烃分离系统。[10]且企业为了压缩开支,对环境保护不够,对百姓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以前各地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淡化了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化工企业环保承诺没有得到强化,按照项目环评及环评批复落实污染治理方案不够严格,污水“跑、冒、滴、漏”严重,私设暗排管道,向明渠偷排、直排污水等现象没有杜绝;因经济原因污染治理设施未能正常运行,擅自停运、闲置污染治理设施情况时有发生,停运污染治理设施既不停止生产,又不向环保部门报批;保证废气防治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各种污染物超标排放,污染投诉不断。因此,百姓对化工行业印象极坏。
三、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绿色化工的对策建议
根据李克强总理浙江调研时“舟山群岛新区要发展绿色化工”的指示精神,舟山应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利用各种优势发展大型绿色化工项目,实现新区崛起和经济腾飞。笔者认为,发展新区绿色化工,必须在“先试先行”上下点功夫,在多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在化工理念上实现突破:坚持生态绿色理念。舟山具有岛屿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对吸引重化工和能源项目转移条件相当有利,但因社会心理遭遇邻避困境,重大项目落地仍然困难。因此,发展绿色化工必须在发展理念上实现突破。首先贯彻污染排放标准生态绿色理念。推进无毒化工产品、生态循环及清洁和安全生产,把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清洁技术相结合,以新工艺取代旧工艺,淘汰落后流程,强行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个大型设备总排放控制,限制物耗,重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将溶媒回收系统纳入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化,发展“生态者、消费者和还原者”化工生态链,推行低消耗、无污染(至少低污染)、资源再生、废物利用、分离和降解等方式与观念。其次坚持生产全过程一体化理念。重视生产全过程控制,树立“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运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理念,除制定明确标准值、排放物量化、物耗和能耗等具体指标外,还要针对异情管理与作业监控等水平做出制度性规定,突出节能控毒。再次推行绿色化工企业“责任关怀”理念。即围绕环保、健康及安全管理体系而创立自律性规范,一方面避免产品生产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推进原料使用最大化和废弃物最小化,关注化工生产成绩和缺陷,用政府和相关组织的相关规则和标准进行严格监控,对企业行为强制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强化监管预防措施,做好急情应变准备,争取周边群体对产品配送的支持。该理念已推广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化工企业几乎都在践行。新区作为后发地区,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绿色化工的前提,全面履行“责任关怀”理念。
二是在发展特色上实现突破:突出“绿色”化工产业。舟山四面环海的特点决定了化工产业的“绿色”特征。因此,必须强化落户化工企业环保承诺。首先建立项目“绿评”制度,把好项目落地关。制定《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化工落地项目“绿色”评价制度》,从生产源头把好关,强化原料消减、过程优化集成,确保项目技术先进性、规模化,使之与新区战略产业链相匹配,把“绿评”指标体系和规范审核工作流程结合起来,落地项目先过“绿评”关,才能进入“环评”、“安评”和“能评”等程序。其次保证落地项目绿色环保,打造新区绿色化工品牌。落地项目综合能耗必须低,产值应在0.5吨标煤/万元以下;制定项目高标准准入条件和严苛的审核制度,凡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达不到集约用地、技术先进、能耗节约、效益良好、产品适市等标准,一律拒之门外,努力把世界级规模的生产装置、全球最先进的化工项目吸引过来落户;发展以原油加工、乙烯为主产品链和以氯气为核心的氯化工产业链,提高产品之间关联度;促进产品形成循环利用网络,争取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优先引进高技术、高水平环保安全项目,引导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为实现无污染、零排放和资源综合利用创造条件;使企业彼此之间形成产业配套相关的循环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间副产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构建起资源共享、副产品互换、产业共生、稳定高效的石化基地生态产业链网。再次强化清洁生产,打造循环经济和生态示范新区。推进落地项目清洁能源和原料使用,推动使用先进技术与设备,改善流程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过程污染物,减少废弃物排放和毒性,把清洁生产落到实处,将节能减排贯穿于生产始终;建立新区水循环网络,全面推进中水回用、海水淡化和冷凝水收集循环使用,减少并最终实现污水零排放;强力推进绿化生态林和生态湿地建设,从点到面塑造新区生态微环境和大环境,打造花园式厂院和园林式厂区,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化工观念。
三是在生产流程上实现突破:把牢发展各个关口。避免传统化工产业污染,必须把好各个关口。首先源头始于高新技术。从企业落地开始就突出创新、优化和“绿色”特色,产品研发阶段就使用分子设计技术,根据产品分子内在结构--合成技术--产品性能和加工行为之间的特有规律设计市场适用产品,使创新产品无毒或尽量低毒,生产流程无三废或尽量少产生三废。其次开发程序组织科学合理。以市场为导向,“绿色”创新为宗旨,工业化为目的,强化概念设计,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工程研究、技术经济评价、应用和市场推广研究,形成成套技术和创新的“绿色”产品。根据国家标准,“绿色”化工技术开发多快好省,成套技术通过优化和工业示范,不仅适应舟山,而且可推至他地。再次推行“全程优化工程”。把住绿色原料关口,采用无毒副合成(天然)原料或可再生原料;把住绿色反应关口,促进反应在绿色催化剂、溶剂、助剂作用下最优化;把住绿色产品关口,生产出环境友好、无害无毒化工产品。即全程绿色“原子经济”反应,原料分子中原子100%转化成无毒副化工产品,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益率达到100%,实现废物“零排放”,反应和生产都处于最佳境界和状态。又次借助生物化工发展“绿色高新化工”。传统通过酸或碱从天然原料制取化工产品的工艺污染严重,而生物化工技术克服了该问题,如传统虾壳、蟹壳通过强碱处理获得壳聚糖(甲壳胺)的方法极易污染,而代之以“绿色”高新化工生物发酵技术,不仅解决了生产时间、季节及地区限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无污染,效果非常好,尤其是按微分选点、回归连线、分子设计和化工新技术开发的造纸程序,成功地研发出化学草浆黑液的清洁生产成套技术,使传统造纸流程中白白流失的植物纤维原料--一半以上是污染环境的木素衍生物等全部转化为成品纸,彻底解决了草类制浆造纸污染等问题。同时,使用独特模板印记技术,制造模板空穴的环形交联壳聚糖树脂,赋予它对特定金属离子的“记忆性”,使之吸附模板中金属离子结构类似的离子,达到净化饮用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目的。
四是在产品质量上实现突破:冲出国际环境壁垒。“绿色壁垒”是指世界各国政府将环保问题注入贸易政策制定或实施之中,在数量和价格上限制没有绿色产品或绿色环境标志商品进口。该规定就使得舟山化工产品要走出国门,前提是获取国际市场准入的“通行证”,即通过绿色标志认证,跨越绿色壁垒。首先实现化工产品绿色化。企业必须严格按照IS014000系列认证标准研究生产技术,开发品质优、环保绿色、国际市场需求度高的产品,推行清洁工艺,使用无公害设备,节资能降损耗,提高产品竞争力。其次对传统化工进行绿色化改造。通过引进现代化技术设备,自主创新技术体系,发展资源利用率高的化工产业,生产更富竞争力的绿色产品;抛弃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工,开发清洁化生产工艺,选择对人体、生态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加强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交流和合作,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创新型人才,增强绿色产品开发能力。再次全面推行绿色产品包装。传统包装垃圾、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新区可参鉴美国防毒包装条例要求,发挥后发优势,全面推行绿色产品包装,既要降低费用,又要降低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程度,提高循环利用率。
五是在技术运用上实现突破:全面推行绿色技术。绿色化工要采用现代绿色技术及方法,减少乃至消除可能危害人类健康、污染生态环境及威胁人们安全的因素。首先推行原子经济反应技术。原子经济反应概念最早由美国托罗斯特教授1991年提出,实质是将改变传统生产路线,由原来“先污染,后治理”转变为“源头上消除污染”。该技术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是21世纪绿色化工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次推行绿色化学技术(可持续发展化学技术)。越来越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如欧盟的REACH法规,即所谓的“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及限制”,防止潜在有害污染物生产及使用,全球节能及可再生资源产品市场需求扩大,传统化工产品市场越来越小,著名化工企业都在努力创新,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产品的研发力度。再次推行分子设计技术。从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必须考虑原料利用率。如通过原子经济反应使原子转化率高达100%,不会产生废物或副产品。目前国外不少化工企业已达此标准。此外,可采用特定分子合成路线等相关软件进行绿色化工生产过程的辅助设计,确定最佳生产路线。又次推行生物化学技术。石油产品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原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对环境危害极大,而生物原料由于自身属性能同自然相融合,已成为绿色化工领域关注重点和首选材料,如木质纤维素、淀粉等,由于含有大量糖类聚合物,将其破碎为单体后作为化工原料,以酶类催化或细菌发酵,生产出无污染能够降解的绿色产品。
[1]绿色化学[EB/OL].[2015-07-20].http://baike.haosou.com/doc/5414953-5653095.html.
[2]耿相魁,耿冰,刘卉芳,等.舟山群岛新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优势与路径[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5):18-24.
[3]黄燕玲.《2013年舟山统计公报》出炉[N].舟山晚报,2014-03-22(1).
[4]舟山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舟山调查队.舟山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舟山日报,2015-03-01(1).
[5]长三角经济区2013年生产总值达12万亿[EB/OL].(2014-05-05).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0505/101423684.shtml.
[6]lingzhongru.2014年全国各省市GDP总值排行榜(榜单).[EB/OL].(2015-02-03).http://www.askci.com/news/data/2015/02/03/ 101128ifuj.shtml.
[7]徐岩.石化行业节能形势不乐观[N].中国化工报,2014-05-30(3).
[8]2015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报告发布.http://www.chemall.com.cn/chemall/infocenter/newsfile/2015-9-22/2015922104138.html.
[9]国土资源专题调研组来舟山支持新区建设[N].舟山晚报,2011-04-11(1).
[10]安迅思.大唐国际煤制烯烃的前世今生[EB/OL].(2009-07-28).http://www.icis-china.com/detail/2255600.html.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Green Chemical in Zhoushan Archipelago New Area(Zhejiang)
GENG Xiangkui SHI Yib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Green chemical industry can be an effective carrier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Zhoushan Archipelago New Area.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China’s raw material demand for developing heavy and chemical industries,and the reality of Zhoushan Archipelago New Area,there is a realistic feasibility for Zhoushan Archipelago New Area to develop green chemical industry,but there are restrictions as well due to factors such as the small scale,weak foundation and low level of Zhoushan’industrial structure,the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hi-tech and new ecological chemical industries,the unsolved problem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erious pollution,land limitation,people’s distrust,relevant policy barriers,etc.Therefore,the paper advise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green”chemical,highlight the“green”features,secure the“green”aspect,break through barriers to the international“green”environment and fully use the latest“green”technologies so as to promote green chemical industries in Zhoushan Archipelago New Area.
Zhoushan Archipelago New Area;development;green chemical industry;industry;research
F403
A
1008-8318(2015)12-0053-06
2015-08-18
耿相魁(1963-),男,河南滑县人,教授;史一博(1991-),河南宛城人,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