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治疗及预防研究

2015-01-21

关键词:室间隔心梗穿孔

孙 杨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EICU,河南 信阳 46400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治疗及预防研究

孙 杨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EICU,河南信阳464000)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44例,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存活11例,其存活率为25.0%,死亡33例,占75.0%,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改善,效果显著。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病情较重,在临床加强控制和预防,可减少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并积极预防,可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

室间隔穿孔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属于继发性室间隔穿孔,和先天性室间隔穿孔在病理生理、形成机制、手术治疗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1]。很多患者会有阵发性的胸痛、胸闷,有心衰和心源性休克而降低血压,循环不稳定、四肢变冷,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不可平卧,有少尿和脾肿大的情况[2]。在参考文献中溶栓前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室间隔穿孔的发生率为1%~3%,大多出现在1周内,平均出现时间为24 h内[3]。该疾病会导致患者迅速出现心源性休克或者心力衰竭等,预后效果较差,如果没能给予有效的外科治疗,有患者在穿孔48 h后有死亡现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4.73±6.15)岁,12例患者出现持续性的上浮疼痛,恶心、呕吐,39例患者为反复或者次序的剧烈胸痛,烦躁和大汗。诊断标准:(1)心电图中有2个及以上相邻导联或者相关肢体导联ST段有超过0.1 mV的上升,或者缺血性ST-T段有24 h以上的持续改变。(2)持续30 min以上的典型胸痛。(3)血清同工酶、肌酸酶或者肌钙蛋白比正常值升高2倍。

1.2方法

44例患者中有脑梗塞病史1例,血压在180/100 mmHg 1例,未给予溶栓的治疗和处理,没有禁忌症42例,给予溶栓治疗。所有患者都采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强效的镇痛剂杜冷丁或者吗啡等食用,如果有患者出现心率过快以及高血压等情况,可给予倍他乐克的静脉滴注,5 mg,共3次,若患者有极度烦躁的情况,则采用镇静剂的使用。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存活11例,其存活率为25.0%,死亡33例,占75.0%,在治疗研究中发现,有7例伴随有典型电-机械分离的现象,37例患者为经心包穿刺或者超声心动图表明为室间隔穿孔。

3 讨 论

3.1危险因素

3.1.1位置因素

经常在急性心梗后初次透壁时出现室间隔穿孔,发病率高的为前壁,之前没有明确心梗症状,该类属于缺血性发作,心肌侧枝循环较差,容易出现投币性坏死。没有出现梗死部位,有较好的心肌功能,收缩中和坏死部位出现切割作用,导致室间隔穿孔。

3.1.2时间因素

很多出现在心梗后的7天内,仅有25%左右出现在心梗24 h内,老年人中女性较多。

3.1.3溶栓

急性心梗后,如果没能及时治疗,造成病情延误,也容易出现室间隔穿孔,心梗死晚期采用溶栓治疗可提高存活率,但是却增加了穿孔的高危因素。

3.1.4过度劳力

患者在急性心梗后,无充分休息,有反复烦躁、剧烈胸痛、咳嗽或者躁动等,有时过度的大便用力也会增高心室内压,容易出现室间隔穿孔。在治疗研究中发现,一旦患者在极度的烦躁、劳力或者患者突然有呕吐、恶心、四肢厥冷且多汗,服用止痛剂后没能缓解身体症状,这一般就是穿孔预兆。

3.1.5血压因素

急性心梗有突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急性期患者的血压持续升高≥150/90 mmHg,容易出现室间隔穿孔。血压持续升高和患者的高血压以及心梗早期的烦躁、胸痛以及交感神经兴奋都有密切联系。

3.2预防措施

3.2.1药物治疗

针对早期急性心梗者选择硝酸甘油和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促使心室壁张力有效降低,减少心肌的耗氧量,降低早期死亡率,还可降低室间隔穿孔的危险性。其中β-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心率失常的情况,减缓心率,无禁忌症者可进行治疗。

3.2.2重建血运

在治疗研究中发现,急性心梗在早期采用溶栓治疗,可得到确切的疗效,越早采用溶栓治疗,效果越显著,但是很多实力较强的医院,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的成形术,并放置支架[4]。该治疗方法能够将闭塞或者狭窄的血管迅速扩张,恢复血流,有效缩小梗死面积,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也相对减少心脏破裂以及再灌注损伤的情况,预防出现心力衰竭以及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

3.2.3镇静止痛治疗

急性心梗患者在早期需要充分的卧床休息,减少或者避免劳力,若有持续性或者反复发作疼痛,则采用强效止痛剂,包括杜冷丁、哌替啶、吗啡等采取治疗。针对极度不安、恐惧和烦躁的患者,给予镇静剂的使用,保证稳定的情绪,避免出现神志失常或者精神状态的紊乱。

3.2.4确保血压稳定

容易出现急性心梗且合并有室间隔穿孔者大多为中老年人,要加强巡护和临床的护理措施,特别是高血压者,若其在镇痛后,血压依然较高,则选择作用消失快、起效快的药物,包括乌拉地尔、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当患者的血压到正常范围内停止给药[5]。针对低血压者,要注重控制升压药物的浓度、剂量以及滴注速度,要保证血压的平稳上升,防止有快升快降情况。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有身体不适,则要调整滴注速度,若有较为严重的不适,则通知医生采取相关措施。

3.2.5其他措施

针对该类患者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巡视和护理,尤其对于伴随疾病较多者,指导其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事项,保证大便通畅,叮嘱患者若有便秘情况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不可过度用力,避免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在本次治疗研究中,存活11例,其存活率为25.0%,死亡33例,占75.0%,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改善,效果显著。总之,预防该并发症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开放侧枝循环以及早期的成功再灌注,必须在早期采取良好的干预措施,给予全面的护理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该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病情较重,在临床加强控制和预防,可减少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并积极预防,可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1] 蔡 英.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治疗策略[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18(06):452-454.

[2] 孙丽丽.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护理及护理病案[J].中国病案,2014,12(10):75-77.

[3] 江 腾.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诊治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11(07):98-99.

[4] 沙 沙.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预防及治疗[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4(09):78-79.

[5] 何进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12(11):1828-1830.

本文编辑:吴玲丽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5.019.058.02

猜你喜欢

室间隔心梗穿孔
心室短轴切面对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诊断的应用价值
分期手术治疗婴幼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效果分析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超声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