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器应用及展望
2015-01-21王新疆
王新疆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2700)
心肺复苏器应用及展望
王新疆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2700)
心肺复苏器是一种新型的心脏功能外力恢复器,它是在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借助现代化智能技术制成的可以有效解决患者突发性心脏病给患者到来的损伤,且随着该项技术的成熟逐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抢救与灾害急救工作当中,基于此,本文对心肺复苏器制作理念、运行机制、应用方式与特点等多个方面出发,分析心肺复苏器的实际应用效果与内在价值,探究该项技术的未来改进方向与应用的广度。
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术是一种在国际领域广为应用的针对患者出现心脏、肺部功能停止时,采用外界手段恢复心肺功能的正常运转的医学手段,一般采用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手段,但是此两种手段因实施者都是人,力度、程度、频率相对有限,如果实施的方法不当或错过最佳急救时间就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现代化医疗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一种新型的外力心肺复苏装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对现代新型的心肺复苏器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其特点与运作原理,佐证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之上挖掘该项技术的未来走向。
1 胸外按压泵的研究
心肺复苏器的核心组成要素是胸外按压泵,要想更加深入的找到心肺复苏器应用机理,首先应该分析胸外按压泵的工作机理,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心泵,另一种为胸泵[1]。
第一,心泵首先是由Kouweuhoven提出的,其实质的运作原理就是心脏受到外力加压,心脏内部的各瓣膜就会正向运动,血液就会沿着正常的血液流动方向向前流动,反之,如果外力减小,胸廓就会向外扩张,相应的胸腔内部也会产生负向压力,静脉血液就会被吸入到心脏内,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单位的血液循环。
第二,胸泵首先是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Rudikoff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心胸结构具有特殊性,可以通过外界压力的施压增强胸内压力,从而提高胸腔内的静、动脉压强,因为人体的上腔静脉入口处有筋脉瓣,而下腔静脉处有明显的缺口,因此通过外力施压就可以让血液进行流动[2]。
2 心肺复苏器的探析
心肺复苏期是在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借助新型的现代化应用技术开发出来的电子心肺功能复苏装置,其一般分为多种类型:
第一,背心式心肺复苏器,又被称之为Vest CPR,该种设备可以对胸部周径施加均匀的压力,该种设备的应用可以防止因外压不均匀导致患者助骨骨折或内脏因外部压力而出现损伤。通过双向胸外按压可以保证患者的静脉压力梯度有序的提高,保证患者的心肺血液循环恢复正常,提高心脏排血量[3]。
第二,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器,被称之为ACD CPR,该种设备是将硅胶真吸盘吸附于患者的胸廓上,通过主动的增加、减压促使患者的胸廓产生扩张、收缩行动,规律性的调节患者胸腔内的压力缓解,带动其恢复正常的心肺功能活动,增加心脏会血量。
第三,高冲动心肺复苏器,被称之为High-impulse CPR,该种设备是在患者的胸廓外施加高频率的动能,促使患者的胸腔运动与血液循环在外力的带动下形成共振效果,一般而言,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心肺功能的共振频率一般是一分钟保持140次左右,该频率可以保证患者的心肺血液流动量保持最活跃水平。
第四,插入式心肺复苏器,被称之为IAC CPR,是一种通过外在设备插入到患者的腹部内进行施压,从而提高患者的静脉回血量,保证患者的左心室血液充实,提高心脏器官的拍血量,与此同时,采用腹部加压的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液逆流频率,让患者的主动脉自关闭而增加动脉的舒张压。
以上四种是心肺复苏器的常见类型,现在市场中流通的心肺复苏期都在以上类型范围内,根据实际使用方式与技术内容,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应用理论结构,现代较为常用的心肺复苏器主要为以下几种。
一,“萨勃”型,该种设备是目前我国最为常见的一起,是一种全自动化胸外心脏按压式设备,使用之前需要将设备的垫板预先插入患者的背部连通氧气供给源,一般设定的按压通气比例是5:1。
二,R301型,该种型号的设备相比较而言体积相对较小,且携带方便,有独立的供氧系统,该种设备是一种全开放型设备,一般不受医疗环境的限制。
三,JY型,该种设备现代心肺复苏器应用领域相对复杂的设备之一,它是由供氧、多功能喉镜等共同组装成,一般对患者麻醉后插入气管,打通患者气道后向气管内喷射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相比较而言,该种设备的抢救成功率最高。
3 心肺复苏器的展望
人体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人体的心肌收缩是导致患者心脏内部压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压力差形成的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所在,人体心脏一旦停止运行,借助任何外力手段都无法完美还原心脏功能的运行,因此,心肺复苏器存在必然的缺陷。
虽然多种心肺复苏器材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但这些装置在应用和摆放前有可能延误或中断心跳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4]。《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10》因心肺复苏器是否真能提高患者存活率证据不足,故未推荐常规性使用。此外,心肺复苏器尚存在以下问题急待解决:(1)国内外缺乏统一标准,其安全性、有效性尚待评估;(2)缺乏大规模前瞻性的观察研究;(3)不符合指南推荐的按压通气比例(30:2)。但随着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模糊控制等理论的引入,必将实现心肺复苏器的智能化、精确化和标准化的改进[5]。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肺复苏器更加先进,其类型也更加多养,可以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人群,提高出现突发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存活率,因此,应该在现代纳米技术、仿生技术的带动下不断开发心肺复苏器,提高人类寿命。
[1] 郭 凯,张源波,周荣斌.心肺复苏器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4,02:1-2+23.
[2] 麦泉云,赵开亮,符兆亮.徒手心肺复苏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02:207-209.
[3] 梁冬梅.心肺复苏护理新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35: 48-50.
[4] 黄赣英,沈小玲.自动心肺复苏机胸外按压在心跳骤停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3,10:18-20.
[5] 陶秀萍,胡 艳,朱小艳.心肺复苏技术在基层卫生服务站培训的方法和效果[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10:558-561.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59.7
A
ISSN.2095-6681.2015.22.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