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全国两会报道的思考
2015-01-21陈瑜艳
陈瑜艳
【摘 要】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助推下,全国两会报道形态越来越开放,公众参与平台越来越丰富,这对媒体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实践,对媒体记者在当下如何更好地把握舆论导向、改进宣传报道方式、智慧地做好两会报道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全国两会报道 选择性 碎片化 舆论导向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差不多三分之一,是我们说什么你们报什么;差不多三分之一,跟我们说的不一样;还有三分之一,差不多是断章取义,甚至无中生有。”这是证监会前主席郭树清在总结他对2013年全国两会媒体报道的感受时说过的话。
不可否认的是,在高科技的助推下,近年来两会报道的形态越来越开放。从1983年全国两会开始举办新闻发布会,到2013年全国两会有了专供媒体使用的App,以及秒拍、google眼镜这些高端的新媒体武器的应用,助力着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将最大量的信息呈现给公众。然而,喧嚣过后媒体到底留下了多少有价值的内容?媒体记者在重大政治事件及公共民意之间的沟通互动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呼吁代表委员加强参政议政能力的同时,媒体记者把握舆论导向、营造舆论氛围的能力又如何?在公众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可以直接“围观两会”的今天,媒体记者能否为代表委员提供一个公平客观的议政平台,能否真正满足大众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提高政治素养,避免选择的片面性和过度碎片化报道
对于媒体而言,两会报道是传媒界的一次盛会,各家媒体都会派出强大阵容,将两会报道当成一场高水平的新闻战和媒体比拼实力的大舞台。近几年,随着参与全国两会报道媒体的增多,媒体记者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也日益明显。一些媒体记者用娱乐化的视角,为吸引眼球而制造华而不实的话题,个别记者政治素养的欠缺更是显而易见。
政治素养的缺失首先表现在对报道对象、报道内容的主观选择上,这也反映出记者及其所在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在对各种言论的包容性和接纳性越来越宽松的大背景下,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也越来越敢说,越来越能说,而记者如何选择采访对象、取舍报道主题,有赖于其政治素养。2013年两会,陈光标提议没有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不能生孩子,也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李海滨表示,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应禁播电视剧《水浒》,战争题材的电视剧也要控制,这又被部分媒体炒作。每年两会都会有媒体或对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做庸俗化解读,或以消费主义的视角解读两会热点话题,将公众目光从公共政治引向无聊八卦,误导公众对两会焦点的关注。这些例子都反映了记者政治素养的缺失。
其次,表现在两会报道内容过度碎片化。两会是新闻富矿,但如果缺乏政治素养,记者就会成为简单的记录者,而不能形成对某个社会问题的深入追踪和持续关切。两会期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些记者在电梯里、走廊上拦截代表委员,甚至连身份都还没弄清楚就开始提问,希望代表委员尽可能多地回答包括养老金、大部制改革、环境治理等所有问题,可一听到只言片语的回答就急忙转换话题。我曾遇到一位记者,白天收集了一大堆素材,但是等到晚上真正要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写作时,却串联不起来。可以说,缺少政治素养和对热点问题的独立见解,采访时总是被热点话题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报道内容难免过度碎片化,更谈不上触及核心问题。
其三,政治素养的缺失使严肃的政治话题娱乐化。回看近几年的两会,明星代表、委员仍然最受追捧,一些花絮、花边新闻甚至占据了主要版面或时段,对于视觉符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两会真正关系国计民生议题的关注。比如,今年两会时,媒体爆出的成龙与宋祖英贴面打招呼的照片,就有很强的娱乐化倾向;还有记者提问代表委员“您看过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吗”这类问题,与两会报道的主题相去甚远。政治素养的缺失也导致一些记者对社会问题、专业知识缺乏认知。2013年两会时,《时代周报》记者向民政部门提问:“此次浙江省发生长江出现大规模死猪事件,据说是因为付不起火葬费,所以才把它们江葬了,请问是不是这样?”这种缺乏常识的提问,令人瞠目结舌。两会报道本应聚焦代表委员如何监督政府,如何行使公民参政议政的权利。但由于部分记者政治素养的缺失,不仅导致媒体舆论引导能力下降,并严重影响受众对政治环境的准确认知。
二、增强道德修养,寻找严肃性与活泼性之间的平衡点
今年两会,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选择突破口的建议》,其中大篇幅提到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的问题。在接受多个媒体采访时,他都提到过这份建议。他的原意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这方面决心很大,要做审批事项最少、审批进度最快的政府;根据初步清理的权力清单,浙江省的审批制度有12000项,因此这项工作的阻力还很大,需要进一步改革。但个别媒体弱化了宗庆后关于审批制度必须进一步加强改革的建议,而是将“浙江省有行政审批12000项”为内容设立标题,一时间引起很大的关注,舆论焦点一下从宗庆后延伸到整个浙江代表团,媒体以及公众开始质疑浙江省行政审批制改革不力。媒体的报道让宗庆后倍感压力。事实上,此前浙江省的审批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各级媒体也都有过许多积极正面的报道。
同样的情况并不只是宗庆后遇到。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教授孙宪忠先生在讨论中谈到,有些科研人员的经费没有花在合适的地方,并举例说有一个科研工作者将其科研经费的一部分用于支付他情妇在韩国美容的费用。当时,孙教授说了很多,曹可凡也觉得讲得非常好,上述这个例子也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话。但某媒体报道时就单单把这段话摘出来,用《科研者拿经费给情妇做美容》为标题进行报道,在网络上炒作。曹可凡说,任何言语都有它的语境,离开了语境来单独理解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就有可能造成公众理解上的偏差,误导舆论关注的焦点。
“标题党”等字眼已经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被代表委员多次提起,也总有些媒体因为记者蓄意篡改代表委员讲话原意而遭到唾弃。全国两会本该是代表委员畅所欲言、参政议政的平台,但每年总有几个代表委员会被媒体贴上“雷人”的标签。其实有的提案议案建议本身并不“雷人”,有的代表委员言论还很有观点,但有的媒体就乐于将其中他们认为最有新闻兴奋点的文字和话语拎出来作为标题,结果是报道内容与代表委员的原意大相径庭,甚至是南辕北辙。更令人不齿的是,有的记者为了出新闻,诱导一些代表委员随口说出一些易引起争议的话,然后大加炒作。老代表申纪兰曾经就是媒体追逐的热点。根据媒体朋友的描述,她对记者几乎不设防,问什么她就回答什么,有些媒体记者就变着法儿套她的话,制造各种刻意曲解的伪话题。有些前一年提过有激烈碰撞的议案提案的代表委员,第二年也会成为媒体记者追逐的对象,希望还能追问出可以炒作的伪热点。经历过这些风波的代表委员,渐渐地只得对媒体记者三缄其口。
代表委员们的这些担忧足以让我们警醒。的确,期待代表委员敢于代民立言的愿望可以理解,活泼、生动的报道也更引人入胜。但在报道两会这样一个严肃的政治活动的时候,必须要在严肃与活泼之间找到平衡点。个别媒体记者断章取义、曲解原意甚至凭空捏造的做法不仅很不理性,也完全违背了新闻媒体应有的职业道德。换来的只能是社会对新闻的质疑和媒体队伍自身的堕落。全国两会上的新闻媒体记者应该准确传递代表委员的声音,把握好严肃和活泼的尺度,搭建起代表委员与政府公众之间的桥梁,牢牢守住新闻工作者职业操守的底线。
三、改进宣传报道的方式,增强两会报道感染力和吸引力
两会报道越来越开放,媒体报道两会的手段和途径也越来越新颖。今年,“秒拍”成为两会官方视频新媒体的播报平台,不少媒体利用微信搭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访谈群;中央电视台联合手机百度推出“两会大数据”,分析两会相关热点关注度;新华网也联合新浪网推出大型两会移动在线访谈,网友可加入“来往”客户端,通过新华微博、新浪微博和新华社“我在现场”客户端等各种通道向代表委员“现场”提问。此外,4G手机、Google眼镜等也亮相两会。有代表委员说,还没在网上看到新闻,已在朋友圈里发现了自己被采访的稿子,感叹于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度。
每年两会,主流媒体都会对节目形态、节目内容做一些改革和调整,力求创新、开放、贴近百姓。今年两会,央视推出的“两会解码”栏目、《人民日报》的“两会e客厅”、人民网的“Google眼镜看两会”等新的传播形态,都对传统媒体记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报道要鲜活生动,言之有物。2013年两会期间,中央电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栏目首次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两会报道“大综合”形式,推出了专栏《2013,我离梦想有多远?》,今年两会又推出特别报道《大国复兴路》,每天围绕改革话题,关注一个热点改革领域,和两会新闻现场紧密互动,引入代表委员言论,说透改革意义,点明改革难点,记录改革行动,展望改革未来,受到听众的称赞。这样的变化就要求记者采访代表委员时,同期声讲话要言之有物,要挖掘鲜活素材,内容要丰富,现场感要强,可听性要高。
报道要从“写”新闻向“问”新闻转变。作为新闻记者,今后也许不仅仅是素材的提供者,更多地需要记者全面回归两会新闻现场,以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将实实在在的新闻事实与强烈的现场感紧密结合,形成有视角、有观察的两会报道,而不仅仅是一篇篇脱离两会现场、只摆空架子、只做空结论的政论文。2013年两会,中国之声开始为“名记”定制专栏,推出《首席记者问两会》专栏。不同于常见的花絮报道,专栏突出的就是一个“问”字。每一篇通俗易懂的报道背后是记者每天在两会上的现场提问、独家专访,围绕热点问题展开的深度报道。这种独家视角、独特方式的报道赢得了一致好评。
报道要拓宽范围,丰富内容。两会是热闹的信息海洋,也是严肃的政治场。两会新闻报道不应是海量新闻的罗列与堆砌,而应是媒体的精耕细作。今年两会,中国之声推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代表委员面对面》等专题,将目光投向了许多基层代表,描述他们两会期间每天的工作,反映他们带给两会的基层信息以及基层的呼唤。这样的报道需要媒体的策划和挖掘:代表委员平时在干什么,他们的议案提案是怎么来的,他们是怎样履行参政议程权利的,他们的时间去哪儿了,等等。每一篇报道都要有新颖时尚的标题,内容要新鲜有活力,要有吸引听众的细节和故事情节,这样才能提高媒体的感染力和引导力。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浙江记者站)
(本文编辑:刘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