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滨海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需求及对策

2015-01-20王晓光田楠

职业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王晓光+田楠

摘要:在对天津滨海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和分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未来滨海新区人才需求,提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向、模式和结构比例等方面的对策,旨在强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1-0004-06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国内外大型项目的陆续引进、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人才的进驻,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与此同时,应用型人才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升级的瓶颈。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滨海新区以及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天津市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应用型人才的界定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具体来讲,就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具备的最主要能力特征包括实践应用能力、学习创新能力、规律探求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用型人才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类别。

二、天津市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学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职业院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天津作为滨海新区的人才腹地,共有7所高职院校成为国家高职教育示范校、骨干校,7所中职学校成为国家中职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截止到2012年底,天津市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27所,在校生16.25万人,毕业生占全市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0%;另有中职院校119所,在校生12.71万人。初步形成基本涵盖所有学科门类和专业的高、中级“集团化”职业教育系统,与先进的校外实训和逐渐完善的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一并构成天津市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行业办学、校企合作,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路径

天津市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切实做到“一个坚持”、“两个深化”、“三个着力”。“一个坚持”就是坚持以行业办学为主。“两个深化”:一是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近年来,天津市组建了以“行业组构集团式”、“企业集团带动式”等5种模式为主的l6个职教集团。二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天津市各职业院校着力强化实践教学,同时,积极引导行业企业把生产车间作为实训基地,建立了一批“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天津市与教育部合作共建8个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涉及航空制造、石油、化工、电子、现代物流、金融外包等新区八大主导产业,每年输送超过8万名高技能毕业生,确保新区重大项目建成之时,相关技术工人就能顶岗操作。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把坚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狠抓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学过程,保证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二)财政投入、资源共享,创新职教实训“集约化”模式

近年来,天津市投入2.8亿元,购买设施设备1 750台(套),建成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可同时容纳1 700人进行实训,成为全国设施最好、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目前,该实训中心已为天津及全国培养实习指导教师300余名,培训鉴定3万人,帮助企业生产工艺复杂、精度标准高的模具和工件近万个,完成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革项目10余个。同时,积极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工作室(流动站)建设。截至目前,已建立47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5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天津还在全市有条件的区县建设面向社会提供公共实训和技能鉴定服务的公共实训中心,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服务。2012年,天津市组织职业院校在滨海新区和31个示范工业园区与企业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政府购买、社会参与,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化”建设

天津市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不断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将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企业在职职工、外来劳动力和普通高校毕业学年的本科生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目录,按需求程度,可享受从50%到100%的培训费补贴。对其中取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按培训成本给予100%的培训费补贴和100%职业资格鉴定费补贴。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天津市基本形成完善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253.2万人,其中126.3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高技能人才达到32.4万人。“十二五”期间,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25万人,其中,高级工20万人,技师、高级技师5万人;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职业培训包”项目的岗位持证率达到80%以上。预计到2015年,可完成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技术技能复杂且从业人员较多的200个职业、1 000个“职业培训包”项目开发任务。目前,已经启动40个职业、200个“职业培训包”的开发。在“职业培训包”开发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合作集约的原则,从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等机构中遴选具备开发条件的单位,形成全社会优质资源积极参与“职业培训包”开发应用的合力效应。

三、天津滨海新区应用型人才分布和市场需求

自2009年,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以来,新区产业发展迅速,以八大支柱产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带动了新区经济的突飞猛进。该实训截止到2011年,新区共有常住人口253万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116万人,新区人才总量达75万人。2007—2011年,滨海新区新增就业人员总数达41万人。

(一)制造业占主导地位,应用型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滨海新区一直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制造业带动的战略发展格局,2012年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0.1∶67.4∶32.5,制造业的主导优势作用进一步发挥。目前,滨海新区基本形成了以航空航天、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软件研发和通讯为主导的八大产业集群。“十二五”规划的前三年,滨海新区共确定2 000多项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达2万亿元,逐步改造传统制造业,积极提升创新能力,已初步形成“高端、高质、高新”的产业结构。2012年,新区八大优势产业完成总产值1.37万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1%。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新区对中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成为主流,“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中低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不减”成为常态。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高新技术研发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将对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更新速度和技术层次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产业和行业的变化带动职业发展的变化,对不同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依据《天津市滨海新区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意见》,到2020年,各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要达到30万人,其中主要分布在机械、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纺织等制造业领域。

(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应用型人才结构需要优化

随着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新区从业人员的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从2008年的60.78万人增长到2011年的116.15万人,在三年时间里,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近一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高新技术研发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更新速度和技术层次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集聚在高技能人才身上的默会知识加上浓郁的创新企业氛围将大大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活动的成本和风险,从而带来创新优势。资料显示,新区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2.7%,大学本、专科学历的占36.3%;具有高级和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分别占1.9%和5.1%;具有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比例分别为0.3%、0.9%和3.5%。这说明新区人才结构层次较低,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极度缺乏,市场供需矛盾突出。这与《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新区各类高级人才在人才总量中所占比达到10%左右,专业技术人才高、中、初级职称人才的比例力争接近1∶3∶6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三)传统职教观念影响,高端应用型人才极其紧缺

从天津滨海新区的整体情况看,现有人才总量达75万人,但具有高级职称的仅1.7万人,占总量的2.3%。调查显示,滨海新区部分高技术行业人才缺口高达23%,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造成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就好像“低人一等”。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职业教育逐渐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中职高职“断层”式教育与完善职教体系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本身就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培养出来的。高端应用型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滨海新区人才建设的一块“短板”。解决这一“短板”问题,满足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强势需求刻不容缓。

(四)职业教育供应不足,中端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

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职业院校的重点任务,但地区职业教育人才供应远远跟不上滨海新区经济的发展。《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2010年新区人才总量为75万人,到2015年,人才总量要突破120万人,保守估计年均增长9万人。但天津27所高职和中职院校2012年毕业生合计仅为8.3万人。天津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大专学历人员在用人需求及求职人员中依旧占最大比例,求人倍率为0.9;具有中级技能的求人倍率约为1,基本接近平衡点;而高级技能人员的求人倍率为1.98,说明对此类人才的需求较难满足。目前,在滨海新区一些大中型机械企业与服务类企业中,生产一线技术型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急、难、险、重的关键项目,由于无人能干,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表1所示。

(五)劳动者素质亟待提升,职业培训潜在需求量大

2011年,滨海新区253.67万常住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15.47%,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24.68%。新区外来人口128.28万人,占新区常住人口的59.57%。一方面,说明新区开发开放的步伐在进一步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吸引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暗示着外来应用型人才的学历结构水平、职称结构和技能水平将对新区整体人才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新区4所蓝领公寓(天滨、天富、建设、国翔)的近6 000名外来务工人员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具有大学本、专科学历的人员占41%,八成以上是没有任何技能培训经历的青壮年,98%的人员还有继续学习的意愿。这说明新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劳动者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中等教育及以下的人员比例过大,就业基本技能较低,整体素质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与滨海新区对于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很难适应滨海新区快速创新发展的需要。为改善全市人力资源素质结构,加速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天津市2009年出台的《职业培训补贴办法》提出“全面实施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在实施的前三年时间里,全市有85.6万人获得了职业资格登记证书,其中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占到16.4%。与此同时,滨海新区还推出免费培训外来务工人员的政策,帮助外来劳动力资源转化和升级。

四、对策建议

区域性人力资源素质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职业教育的各个领域,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配合。基于应用型人才对滨海新区发展、转型和升级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应加快天津滨海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职业教育的改革试验与创新发展,把握“充足人才供给、优化人才结构”的核心内容,以服务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人才政策引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为主线,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步伐,逐步缩小高端应用型人才需求缺口,基本满足中端应用型人才的总体需求,形成天津市职业教育特色影响力,引领全国职业教育新发展。

(一)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机制,服务现代制造业发展需求

随着中际装备、钜宝电子、西子电梯等多个工业重大项目的建成,快速增长的企业数量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强,特别是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将会激增。要改革原有的职业教育培养机制,根据滨海新区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对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和教材进行调整。第一,借助滨海新区发展现代制造业的良好机遇,以市场需求为依据适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以长远的眼光开发建设新专业,并不断调整现有专业设置,更新教学计划,保持其职业性、实用性、技术性。特别是对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强的特色专业,学校要充分创造条件,增加专业招生和办学投入,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第二,在现有校企合作、集团化培养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企业用工需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特别是要根据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以符合企业用工需求为重要依据,对课程内容和结构组合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第三,高校应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与企业生产实际,自主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可以从行业、企业中引进符合“双师”条件的高端人才,帮助学校提升职业教育的实践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的职业化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第四,鼓励学校和企业深化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激励政策,帮助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政府根据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程度和实效,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适当减免和优惠,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让广大职业院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了解和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入探索DTT职教新模式

高等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于培养人才、化解“结构性失业”困局、提升区域人才素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在原有“工学结合”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市职业教育实训中心的特色优势,对原有模式进行创新发展,深入探索DTT职教新模式。DTT培养模式,即实际需要(Demand)、专业理论培训(Train)、实训基地培训(Training)相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新区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通过学校专业理论培训和实训中心培训的实践,培养适应新区发展需要、拥有丰富理论知识、具有很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队伍。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统计平台,在汇集规模及以上企业和重点产业的用工规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人才需求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由新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发布专业发展预测。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围绕重点领域发展,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各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调整专业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投入结构,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加大急需研发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学生则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职业价值取向选择就读专业,由此形成产业发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特色培养模式不仅包含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在校学生“订单式”培养,还要包含广大在职人员及外来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要持续推进政府采购职业技能培训成果的力度,强化人才培养的实效。同时,实训中心也将根据人才需求的趋势,提前调整实训器材、场地、师资等方面配置,以满足不同专业的波动性实训需求。

(三)延伸校企合作职教领域,共同打造新型企业培训学校

面对天津滨海新区中高层次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尚不健全,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无法显现等诸多问题,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自主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要重视智能引进工作的持续发展,重视各类应用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努力打造应用型人才高地。高等院校或相关院校可以进一步延伸合作领域,在企业帮助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企业也可聘请学校教师作为企业培训学校的兼职教师,邀请学校专业教师帮助企业开展在职人员培训,实现人才的双向交流,带动智力资源的互通。可以在原有企业培训学校基础上,通过延伸校企合作领域,让高校教师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带入企业,并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和教材,提升企业在职人员的专业化知识结构。特别是要针对新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培养力度,提高培训层次,强化高层次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的交流与合作,重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不断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于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还要积极开展与国(境)外职业教育的合作。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依托国家及天津市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高层次科技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基地和培训学校,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解放科技生产力,努力满足现代先进制造业的高端人才需求。

(四)发展远程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广大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目前,滨海新区仅有普通高校二级学院3所,高职院校6所,区域性的教育水平十分有限,传统学校教育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数以万计的新区务工人员的学习需求,更无法满足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的培训要求。然而,远程教育具有学习形式和时间灵活的特点,便于解决劳动者的工学矛盾,而且学习成本低廉。同时,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丰富,涵盖了学历、非学历、职业技能、心理、法律和生活常识等教育内容,适应劳动者学习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要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公共实训平台开展高质量、规模化的培训项目。滨海新区要以蓝领公寓和社区学院为中心,以数字化学习平台为主要载体,汇集行业、高校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形成新区应用型人才学习资源云,并以卫星、广播、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运输传播载体输送至广大学习者手中,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要求。重视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职业继续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领军拔尖人才。同时,要积极探索“学分银行”,建立学习认证记录和管理体系,探索学历学分管理新模式,要实施蓝领工人的双证培训计划,将高自考、网络教育等业余学习形式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将片段式的学习成果体现在素质能力的有效提升上,实现广大劳动者终身学习的愿望。

(五)引领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凸显滨海新区职业教育影响力

天津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已成功举办了6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促进了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更是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模式向全国辐射。在天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同时,滨海新区不仅向区域内提供专业性的技能人才,还大幅提升了中西部城市的劳动力技能水平。滨海新区每年还向全国内陆城市输送具有专业职称的技术人才超过10万,技能人才辐射能力突显。为进一步发展天津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要依托天津地区职业教育的领先优势,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得机遇,筹建环渤海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协作圈,将环渤海地区,特别是北京、天津地区的优质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聚集起来,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智能支撑。同时,滨海新区应借助天津职业教育的品牌形象,营造良好的区域性人才引进环境。根据滨海新区急需人才的紧缺程度,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紧紧围绕建设高端产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方面,促进优秀人才进驻滨海新区,形成专业人才的汇集和聚集,助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德华,刘新钰,谭婷.滨海新区人才需求结构与天津高等教育衔接模式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4):46-48.

[2]李维利,杨理连,张强.创建服务滨海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9(25):26-29.

[3]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4-6.

[4]吴玫.完善滨海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6):5-6.

[5]杨理连.产业集群视角下滨海新区技术技能型人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2(12):21-24.

[6]田先芝,焦志勇,王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10-11.

[7]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滨海新区2012年经济发展综述[EB/OL].(2013-04-03).http://www.bh.gov.cn/html/TJJN/TJSJ22070/2013-04-03/Detail_539945.htm.

[8]天津市2013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2013-07-26).http://www.chinajob.gov.cn/DataAnalysis/content/2013-07/26/content_871751.htm.

(责任编辑:杨在良)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 New Binhai District:

Current Situation, Demand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Xiao-guang,TIAN Nan

(Tianjin Open Univeristy,Tianjin 300191,China)

Abstract: With a deep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and the demand of applied talents in the new district,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terms of the direction, pattern and structural ratio of personnel training. 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words: New Binhai District; applied talents; personnel training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