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常态化高效课堂
2015-01-20杨晓伟
杨晓伟
讲坛
一、 追求“四个转变”,接轨常态化高效课堂
“课堂回归自然,回归常态化”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 让公开课返璞归真,把课上得简单真实,从现有的资源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拉近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这才是公开课教学的导向价值。
1. 变“求新奇”为“求平实”。有段时期“求新奇”,指课的内容新,很少有人上的课文,或是从经典名著、报刊精粹中选取教学材料,认为可以吸引别人的眼球。当今则需“求平实”,内容选自教材,是人人都要上的,这样才能启发更多的教师。同课异教就是指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上出不同的精彩。
2. 变“求新人”为“求风格”。所谓“求新人”,指一味用年轻老师上公开课,一是形象好语感好,大家愿意看;二是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单位不断“推陈出新”。现在则需“求风格”,国内诸多特级教师不就是以他们的独有教学风格扬名全国、受人景仰吗?所以,应鼓励中老年教师也要上出自己的风格,不要认为“公开课”与己无缘。
3. 变“求精美”为“求效益”。过去“求精美”,为上好一节课,不惜重金投入,花费大量精力制作教具,一节课用后就再也用不上了。现在的教学则需“求效益”,追求低投入高产出,从文本特点,教学需要出发,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和功能,才是我们倡导的。
4. 变“求一气呵成”为“求思维含量”。所谓“求一气呵成”,认为学生与教师配合最重要,所谓配合就是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能立即较完美地回答,这样一节课完全按教师的预设上下来,一气呵成。现在则需“求思维含量”,我们要看课上教师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怎样的学习指导,教师是怎样关注答理学生的,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
教学在呼唤常态,课堂在呼唤本真。我们需要公开课,但公开课要遵循课堂教学和小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公开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体现公开课的教学价值,体现“常态中精品课”的特点。在追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之路上,让老师们都能感受到“常态课堂”的“别样风采”。
二、 参与公开课评课,提升常态课教学水平
当前,在公开课的评课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开课对常态化教学的引导作用,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些现象主要有:(1).不予置评,无所作为。公开课执教完毕,甚至话音刚落之际,听课老师便急急匆匆地离去,不听评课,更不参与评课。(2) 敷衍了事,空洞无力。评课,本应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进而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作出正确的解
发挥公开课引领作用
释。但因各种原因,课听完了,评课者往往跟着感觉走,随心所欲地说几点感受,隔靴搔痒,难以给人以启发。(3) 高唱赞歌,一味奉承。诸如“听君一节课,胜读十年书”“教改先锋,典范之作”等恭维奉承之语不绝于耳,让人生厌。(4)不讲对策,耗费精力。圈圈点点,虽指出不足之处,但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措施,久而久之,就消弭了执教者的积极性。(5)盲目追风,脱离实际。有些教师追风思想严重,现在流行什么教育理念,就生硬地套用这时髦的教育理论评点现实的课,以显示自己走在教育的前沿,美其名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为了能从公开课中有所收益,听课者必须胸怀谦卑、感激之心积极参与评课活动,通过与执教者的互动,汲取公开课的精髓,以促进自己常态课堂的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尝试积极参与评课活动。
1. 提出一个亮点。常言道“寸有所长”,挖掘公开课的一个亮点,找到可学之处。
2. 找出一个问题。俗话说:“尺有所短。”每位听课者如能给课堂挑出一处“美中不足”,有助于大家从多侧面、多角度提高教学能力,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3. 献出一个妙招。针对此课不足,亮出自己的一个妙招,实现智慧火花的碰撞,使教者、听者都能在碰撞中提升教学能力。
三、 缩短两类课差距,促进常态化高效课堂
长期以来,常态课与公开课的反差,引起诸多议论。我认为,常态课与公开课的反差,问题不是公开课精心“打磨”,而是常态课缺少“打磨”。我们无需否定或降温公开课,而应,反思常态课怎样如何适当“打磨”,逐步还到公开课般的高效。
1. 就地取材,合理选用课堂教学资源。公开课,特别是代表着一定级别的公开课,往往准备工作就要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并且搜集资源的工作不只是执教者一人,还包括执教者后面庞大的智囊团、后援队。可想而知,从中筛选出来的教学资源怎能不优秀?但是,以此要求常态课,是不切实际的,甚至会严重影响常态教学,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智者,优化材料运用,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从具体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出发,根据教学对象和所在区域的特点,因人选材,因地选材、因时选材为他们“量身定制”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以便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教学资源中直观体验获取知识。
2. 三思而行,优化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公开课往往体现教者这阶段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所以,执教者往往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总是思前想后反复推敲,并请“专家会诊”,以期形成一个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常态教学虽不应照搬公开课的做法,但也应该且可以是深思熟虑的。善于统筹安排的教师往往会在上下班的路上,在等公交车的间隙,在欣赏一种风景的时候,在遇到一种社会现象时……思考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并加以开发、设计、实施。
3. 未雨绸缪,预设生成课堂教学技巧。公开课的执教者们往往展示出娴熟的教学技巧和令人羡慕的教学机智。众所周知,这非一日之功,欲达到这一境界,更需我们在常态课上从实际出发,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能力,提升素养。对于常规教学来说,我们必须加强课前备课,备好教材,了解学生,充分预设,关注课中的动态生成。
总之,公开课要学常态课的朴实无华,常态课要学公开课的推陈出新;公开课要学常态课的目中有生,常态课要学公开课的研究自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强化公开课与常态课的相互促进,以公开课研究解决常态课中的问题,展示常态课教学和教研中的经验、成果,引领促进常态课不断前进,真正发挥公开课的作用,才会有信手拈来的高效课堂的精彩!
(作者单位:如皋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