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投资政治风险的规避策略与措施
2015-01-20吴建功邵凯
吴建功 邵凯
摘要:国际社会中的投资风险范围广泛、复杂多变、危害性大。跨国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隐患明显增多。本文就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政治风险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跨国投资;政治风险;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一、规避政治风险的基本策略
(一)选择相对安全的投资区位
国际投资实践表明,当一国政治、经济环境较好时,其对于外国投资者的激励政策和限制也相对较少,外企被国有化的风险也小。相反,那些欠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吸引外资的同时,因此对外企的限制较多,非本土企业被国有化和征用的风险也越大。在选择对外投资的东道国时,跨国企业需对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进行全面的评测。跨国企业应重点评估因素有:东道国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的稳定情况,普通公众对于外国投资企业的政治态度,社会冲突、种族冲突和宗派斗争的情况,是否与邻国或其他国家存在领土争端问题,外交政策及相关监管制度的调整幅度。在对上述因素进行认真分析之后,再确定该国发生政治风险的可能性,以及政治风险的类别和波及范围。企业在制定发展策略的同时,必须对投资区域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本企业能够承受最大风险的前提下,争取获得最大利润空间。
(二)完善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
政治风险的分析包含大量的因素,对技术要求高,所需成本也不低。现今评估模型种类繁多,比较流行的有MPS模型、国家征用倾向模型、PSSI模型、国家权力模型。PSSI模型有三个构成部分:社会经济特征指数、社会冲突指数和政府干预指数。其中政府干预指标最为复杂,它有四个指标:政府竞争指数、立法有效性、每一年法律的变动情况和不规范的领导人变动。值得一提的是,PSSI模型主要研究政治风险在宏观层面的表现,但在微观层面没有足够的研究,这是一个极为明显的弊端。由于我国对外投资事业起步较晚,至今缺乏专门的国际风险分析机构。近年来发表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评估了世界核心国家的风险等级。以此为基础,可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分析与判定,改进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将风险信息的识别、处理、传递和防范工作有机结合为一体。同时,我国可加强与国际风险分析机构的合作,形成内外联动的风险预警监测机制。
(三)构筑风险控制的经营基础
对外投资中,跨国投资企业可以利用灵活的生产、销售、技术和融资策略来有效地避免投资过程中的政治风险。其一,在生产策略方面,跨国企业可以将生产资源分流,将之分布不同的地区,有效地摆脱东道国对生产资源的控制,有效地降低政治风险。即使企业被东道国征收,东道国也不能获得所需要的原材料,无法使该企业继续正常运转。其二,在营销策略方面,跨国企业可以控制该公司产品的出口地和运输渠道,这样,即是东道国掌控了该企业,产品无法出口,从而降低被征用的概率。其三,在技术策略方面,跨国企业可以申请专利,掌握核心技术,这样即使公司被征用、没收,东道国因为不能拥有最核心的技术也无法维持公司的正常营运。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拥有100多个附属公司,但其核心的配方却一直掌控在母公司的手中,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了其政治风险。其四,在融资策略方面,投资者可以加大在东道国的融资比例,或采取多角度的融资策略,将国际市场融资和东道国融资紧密结合起来。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的融资能降低其成本,而且能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的密切联系。如果该企业在当地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使得大量当地民众获得股权和债权,当政治风险发生时,当地持股者和债权人随之受损。因此东道国当局在对跨国企业实施不利措施时不得不慎重考虑,因为这与本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四)实行企业当地化策略
实行当地化策略就是尽可能使跨国企业与当地经济融合,跨国企业的利益与当地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这样,如果东道国政府对跨国企业进行一些限制、干预或者惩罚,当地合作者就会随之受损。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治风险发生的几率。主要做法有:其一,加强与当地投资者的合资或合作经营。通过转让一部分企业所有权,获得东道国政府和民众的支持,降低跨国投资的政治风险。由于该企业发展状况影响着当地利益,东道国会对限制、干预或惩罚措施给予更深刻的考虑,因此当地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对企业的影响就会较小。其二,尽可能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比如,承担一些对东道国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项目,为东道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东道国开设人才培训机构,设立技术咨询服务,等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投资期间,为当地的公益事业中投入了数千万元,当地政府和民众将之誉为“中哈经贸合作的典范”。这也是该公司能成功地战胜不同国家的竞争对手而顺利地于2005年10月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 Inc,PK公司)的一个重要条件。其三,与东道国政府和企业建立和谐的发展关系。跨国企业可以举办具有社会意义的公关活动,让东道国政府和国民承认该企业的价值、认同该企业的文化,构建一种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以此可以提升跨国投资企业在东道国的声誉和影响力,降低投资中的政治风险。
二、应对跨国投资政治风险的举措
(一)企业层面的应对措施
在企业层面,可采取许多措施应对政治风险。有如:(1)在“走出去”前做好政治风险的评估工作。在项目正式启动前,对候选的投资目的国政治背景进行细致的研究,筛选相对适宜的东道国。(2)建立有效的监控、预警机制。有效的监控和预警机制能降低政治风险带来的危害性,使跨国企业在风险来临前做好充足的准备。(3)跨国企业应与东道国政府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改善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保障投资企业的利益。(4)购买政治保险。为了保障本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安全环境,几乎所有发达国家设立了对外投资保险体系。随着对外投资事业的发展,投保政治险种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降低政治风险的必要选择。(5)注重与东道国利益的融合。如果中国跨国企业将切身利益与东道国各界利益结合起来,那么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二)政府层面的应对措施
在预防对外投资中的政治风险方面,我国政府可做的工作也很多。比如:(1)设立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体系,对各国投资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向我国跨国企业提供风险防控信息,并提供政策指导。(2)健全对外投资的法制保障体系。法制保障体系涉及国际法制保障体系(如参加相关的国际公约和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等)和国内法制保障体系(如经济法、对外投资促进法等)。加强对外投资的法制建设,可给我国跨国投资企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3)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外投资的大部分来自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在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亏损大、政治问题缠身等问题。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在经营时体现了政府意志,不是按市场规律出牌,因此这些国家不断阻扰我国企业“走出去”。以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公司为例,美国政府和民众认为作为国有企业的中海油的收购行动的背后体现的是中国政府的意志,因而中海油在收购过程中遭遇了很多不必要的审查和非难。因此,改变对外投资结构,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海外投资事业,可以较好地规避政治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福胜国家风险:分析·评估·监控[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王巍,张金杰国家风险: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黑洞[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 陈业宏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6-31
[4] 李泳政治风险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决策影响分析[D]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
[5] 高勇强中国企业与公民跨国活动的政治风险现状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报,2005,(8): 52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