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落实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项政策收效明显
2015-01-20李大刚
李大刚
2014年2月,人总行下发《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42号,以下简称《意见》。湖南省金融系统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精准、快速落实《意见》中各项措施,收效明显。
一、主要做法
(一)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
湖南金融机构按照“宜场则场、宜户则户、宜企则企、宜社则社”原则,简化审贷流程,实施优惠利率,增加信贷投放,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理信贷需求得到满足。1-7月,湖南12个市累计为“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信贷资金2896亿元,同比多投放963亿元,增幅达498%;共支持专业大户21万户、家庭农场458户、农民合作社1045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112户,贷款覆盖率达205%。如常德桃源县、益阳桃江县农村信用社出台《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确定对专业大户的贷款比同档次利率水平低10-35%,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二)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一是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物范围。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等“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四类”主体的抵押担保物范围。1-7月,湖南12市“两权”抵押贷款余额85亿元,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为19亿元,同比增长120%;如邵阳绥宁县寨市镇36户农民以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竹桥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的林农分别凭林权证向信用社办理抵押贷款600万元,种植油茶950亩。
二是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扶持政策。各涉农银行业机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经营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资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支持方案。同时,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还款来源、信用状况
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的最高额度。如农行岳阳市分行根据规模化农业生产需求,将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由于100万元扩大到300万元;公司对农户担保贷款由5万元扩大到100万元。
三是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特征创新信贷产品。据统计,1-7月,湖南12市各涉农金融机构为“四类”主体创新开展的信贷品种达33种。如怀化市建设银行在会同、芷江县等开办“助保贷”业务,由政府财政首批出资500万元铺底风险补偿金,共为县域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2370万元的信贷支持;株洲醴陵市推广“订单农业”加“产业链担保”金融支持模式机制,目前已累计发放“订单农业”贷款187亿元,扶持了湖南湘洲食品等百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如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推出“阳光信贷”服务模式,通过“背包下乡”建立信贷支持“绿色通道”,在服务时间上突出“活”字,在服务方式上突出“新”字,有效支持“四类”主体发展;农行湘西州分行根据山区地域广、客户经理和农村网点少的实际,坚持走“公司+农户+农行”的发卡、授信模式,与烟草公司签署烟草项目资金合作协议,在农户小额贷款、资金划转、收购资金代付等方面全面合作。
(三)加大财、税、银政策资源整合力度
一是建立财税激励机制。12市均建立了由政府协调、人民银行牵头、部门配合、金融机构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及信贷、保险、财政资金等相融合的风险分担机制;株洲、益阳等建立了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通过完善贷款担保、建立贷款奖励与贴息制度,落实各项配套扶持措施。如益阳桃江县由财政出资300万元参股益阳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该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今年一季度,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支持当地农民合作社发展获政府充分肯定,并以契税返还方式对该行给予14万元奖励。
二是运用多种信贷政策引导。人民银行各地市中支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工作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示范县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推动涉农信贷政策产品化,实现了“一行一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1-7月,全省共发放支农再贷款713亿元,支小再贷款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57亿元和6亿元,有效支持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三是构建农村信用辅助体系。全省各级人民银行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健全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的信用采集和评价制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信贷支持创造条件。如人行常德市中支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与信贷投放相结合,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纳入征信系统管理,千方百计支持守信家庭农场融资扩展。截至7月末,湖南12市共评定信用农户6371万户。
二、取得成效
(一)促进了“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至2014年7月末,湖南12市“四类”主体达118万个,同比增加16万个,增长152%,比年初增加了13万个,增长124%。其中,种养大户103万户,家庭农场63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043个,产业化农头企业1810个(见表1)。
表1 湖南12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表
单位:户、个、家
“四类”合计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13年7月14年7月13年7月14年7月13年7月
14年7月
10206011761191664103122298636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
13年7月14年7月13年7月14年7月
86351204314631810
(二)增强了金融支持“三农”力度
截止2014年7月末,12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63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824亿元,同比增长189%;四大主体贷款余额515亿元,同比增幅达700%占涉农贷款的282%,比年初上升了84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湖南12市信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表
单位:亿元、%
信贷总量涉农贷款四大“主体”贷款
13年7月末14年7月末13年7月末14年7月末13年7月末14年7月末
3735406315331824303515
占比410449198
282
(三)提高了农民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据统计,1-7月份,湖南12市累计增加了307万农户参与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类”主体的蓬勃发展,增加了农业就业人口,也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产生了很好地社会经济效益。特别是大批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成为种养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主力军,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如大通湖区河坝镇农民王某年初回乡创业,投入100万元种植韭菜200亩、水产养殖20亩,预计年产值将达300万元。
(四)推动了地区支柱农业产业的发展
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1-7月12市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349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二是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如娄底市着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楠竹、食草动物、中药材等五大主导产业,今年已建成170万亩连片优质稻、80万亩楠竹、32万亩中药材、4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出栏黑猪等食草牲畜420万头,形成了“特色产品规模化、规模产品特色化”的格局。
银行业改革与商业银行网点布局
徐世超
(同济大学经济与金融系,上海 200070)
摘要: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网点布局格局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银行业改革以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网点布局变化的趋势和现状,探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银行业改革;商业银行;网点布局
一、改革后我国商业银行网点数量变化
我国银行业改革,现代银行业体系的形成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1,即1979-1993年的“起步”阶段,1994-2002年的“探索”阶段和2003年至今的“奋进”阶段。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深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2转变网点布局战略,经历了漫长的全国网点布局调整过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迈开了跨区域经营的步伐;随着市场准入的降低,新型银行类金融机构不断涌现,改变着全国银行网点的布局格局。
(一)四大商业银行网点数目变化
与银行业的改革相呼应,四大商业银行的网点数量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如表1所示),呈现先增后减到趋于稳定的态势。1986-1995年,网点数量从65243个增加到155207个,年均增长1011%。1994年,随着商业化改造的开始和政策性因素的剥离,四大行在政府主导下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效益原则撤并网点。1995年到2006年,网点总数年均下降738%,2006年为66804个。2006年以后,四大商业银行网点数量缓慢下降,到2009年达到最低点64363个,截至2012年,四大商业银行全国网点数量为65995个。
表1 大型商业银行网点布局调整阶段划分
改革阶段改革方向布局特征
起步阶段专业化、企业化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机构重叠
探索阶段商业化、市场化
政府主导下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效益原则撤并网点
奋进阶段股份制改造
遵循市场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按经济区划调整分支机构
表2 我国三类商业银行网点数量
单位:万个、%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
银行城市商业银行
个数占比个数占比个数占比
20066598435064816058749
20096448267061782074952
201267380110738650941123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整理
(二)其他商业银行网点数目变化
比较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以中信银行为例,从1989年创立第一家机构起,中信银行的网点数量不断增长,2012年为885家3。如表2所示,2006年到2012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点数量由064万个增长到073万个,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数量由058万个增长到094万个。
二、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特征
(一)大型商业银行仍处相对主导的地位
从网点数量的占比来看,虽然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数量占比不断减少,但是依然处于相对主导地位。如表2所示,2012年,大型商业银行网点总数占据三类商业银行网点总数份额为8011%,占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的份额为3329%。2012年,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数量是67280个,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数量的926倍。
(二)商业银行的空间集中度增加
2006-2012年,大型商业银行机构个数的省际平均变异系数从05943上升到06302,基尼系数从03167上升到03267;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个数的平均变异系数从10977上升到13082,基尼系数从05227上升到05712;城市商业银行机构个数的平均变异系数从0750上升到0761,基尼系数从0387上升到0401。显示在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银行网点机构省域分布趋向于非均衡化。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空间集中度远高于其他两类商业银行。
(三)商业银行网点区域布局不均衡
如表3所示,2012年大型商业银行东部地区的网点比重为4367%,股份制商业银行为6722%,城市商业银行为4061%。2006-2012年,除城市商业银行以外,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东部地区的分布均有所增加,三类商业银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网点分布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区域性集中趋势最为明显。这显示了商业银行空间集中度增加的本质原因:即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省份银行网点份额下降,东部省份网点份额上升。
表3 我国三类商业银行网点分区变化
单位:%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
银行城市商业银行
200620122006201220062012
东部431743676098672042494061
中部216121161581128818141798
西部25152504138812422289
2273
东北1008101393375016481868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整理
表4 三类商业银行单位营业网点资产
单位:亿元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
银行城市商业银行
200620122006201220062012
东部4341072130334046251946
中部19953866026513001044
西部20456573233022741260
东北2154877142320357938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整理
(四)商业银行单位网点规模差异显著
不同商业银行单位网点资产规模差异显著,增速不同。如表4所示,股份制商业银行单位网点资产规模最大,从2006年的每银行网点1067亿元资产增加到2012年的3213亿元,年均增速为2017%;城市商业银行单位网点资产增速最快,从2006年的每银行网点442亿元资产增加到2012年的1440亿元,年均增速为2176%;大型商业银行每银行网点资产从2006年的30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773亿元,年均增速为1683%。 分区域看,不同地区单位银行网点资产规模差异显著。三类商业银行东部地区单位网点的资产规模远超过其他三个区域的规模。
三、银行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网点布局产生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是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产物,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然而根据英美银行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对经济效益的强调将会难以避免地带来经济落后地区的“金融排斥”现象。“金融排斥”导致偏远贫困地区出现金融资源短缺的问题,制约其生产能力和产出水平的提高。由此,不乏政府和学者产生了对中国金融业发展与均衡两难问题的忧虑。
对此,本文认为仍应该坚持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忽视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覆盖问题,同时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智能网点建设,补充实体网点。
1、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银行业改革。
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银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根据英国《银行家》公布的对全球前1000家银行的利润与资本实力进行的统计结果,2013年,中国主要银行的税前利润总额为2920亿美元,占银行业全球利润的32%。在2007年,这一数字仅为4%。在2014年新公布的最新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全球银行业55家公司上榜,中国银行业占据了11席。由此,推进银行业改革,仍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健全现代银行体系。实行公司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权责明晰的治理结构和制衡有效的治理机制,从源头上激发金融服务的效率活力,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
2、加强政策引导,改善弱势群体和普惠金融服务机制。
对利益的过分追求会产生对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空白区域。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服务的缺失会影响一个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发展机会,影响人民享受均衡的金融服务。所以银行服务体系改革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关注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覆盖问题,引导“三农”发展、支持小微企业、服务人民生活。
具体而言,应逐步放开对地区商业银行的准入政策,鼓励适合地方特色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成立和业务的展开;对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有发展潜力的中小银行机构给予适当的扶持;试点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使银行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机构种类更加丰富;同时加强监管,对小型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进行指导;加强风险监控,进行风险排查和重点检查,强化风险管控。
3、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智能网点建设。
向普通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服务成本居高的难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数据的搜集成本和处理成本大大减低,通过数据印迹等信息,有助于解决传统金融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金融业真正服务百姓,服务小微企业。由此,应该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智能网点,通过完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虚拟网点建设,弥补实体网点的不足,实现金融服务改善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双赢。
四、研究结论
1、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网点布局格局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数量的比重不断下降,但仍处相对主导的地位;商业银行东部地区网点数量比重不断增加,中西部地区比重不断减小,网点布局的空间集中度上升;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单位网点规模差异显著。
2、我国商业银行网点布局产生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是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引起了政府和学者对于中国金融业发展与均衡两难问题的忧虑。对此,本文认为仍应该坚持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忽视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覆盖问题,同时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智能网点建设,补充实体网点。
参考文献:
[1] 张满银,韩大海,高凤英跨国银行在华投资的省域选择[J] 财经研究,2010,01:112-122
[2] 李金勇,张晓莲我国商业银行的机构布局及其改革构想[J] 金融论坛,2001,09:25-30
[3] 贺灿飞,刘浩银行业改革与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空间布局——以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为例[J] 地理研究,2013,01:111-122
[4] 武巍,刘卫东,刘毅中国地区银行业金融系统的区域差异[J] 地理学报,2007,12:1235-1243
[5] 刘明康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30年: 1978-2008[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6] 张文忠经济区位论[M] 科学出版社,2000
[7] 董玄,周立,陈莎,等三类金融网点布局省际差异[J] 银行家,2012 (9): 110-112
[8] 银行业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中国新闻网,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4/03-08/59264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