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管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心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2015-01-20李心畅焦明丽黄照权石武祥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35期
关键词:治疗依从性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李心畅+焦明丽+黄照权+石武祥

[摘要] 目的 探讨强化管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心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入住大庆油田总医院心内科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强化管理干预组50例和常规管理干预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 结果 强化管理干预组其完全依从率达84%,显著高于常规管理干预组(P<0.05)。强化管理干预组的HR、LVEF、CO及E/A较常规管理干预组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也较常规管理干预组显著改善(P<0.05)。且强化管理干预组再次住院率16.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P<0.05)。强化管理干预组的病死率2.0%,略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 结论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强化管理,可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强化管理干预;治疗依从性;心功能;生活质量;预后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5-0098-04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的终末阶段,具有患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近年来,随着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和各种治疗手段的进步,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飞速的进步,但心力衰竭病人再次住院率仍较高[2]。事实上,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由于对药物、限制液体量的依从性较差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反复入院。因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监测和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对心衰患者进行管理,并对高危对象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分析和掌握重要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有利于心血管病防治和心衰一级预防的宣教,降低心衰患者的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患者要求年龄为18~80岁及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心衰患者;能定期来院随访者。排除单纯舒张型心力衰竭、右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其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70.2±11.8)岁。将全部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管理干预组50例和常规管理干预组50例。两组入选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入选的CHF患者在采用规范化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实施强化干预和常规干预治疗。根据体检及检查结果进行规范化治疗,即在使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如冠心病患者用硝酸酯)的基础上,加用ACEI/ARB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螺内酯。其中常规管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告知患者规范化治疗方案;②定期随诊,不限制随诊医院和医师,由患者自愿选择;③治疗达标程度由随访医师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而定;④患者将每次随访结果告知心衰门诊,否则心衰门诊以每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及监测和资料收集。强化管理干预组患者同时定期、定时(心衰)门诊,规定医生对患者随访,内容如下:①由规定医师和护士按时对心衰患者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日常活动和生活情况、用药知识及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还有液体的摄入、排出情况和运动量及时间等;进行饮食指导,教会患者自我管理(体重、症状的监测、寻求帮助的机会和方式);②患者用药的靶剂量或患者的最大耐受量;③对随诊医生的统一培训及内容。两组每隔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随访期均为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依从性评价[3] 完全依从:完全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不完全依从:基本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偶尔出现不规范的治疗;不能依从:完全不能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1.3.2 心功能评价 采用GE73O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心功能检测,探头频率25 MHz,连续测取3~5个心动周期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室间隔(IVS)、左室后壁厚度(PWT)及左室舒张早晚期的最高充盈率(E峰、A峰)。用Teichholz校正公式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以及计算E/A的比值、心率[4]。

1.3.3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明尼苏达生活量表(MHL评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为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四个维度,分数越高,其生活质量越低[5]。

1.3.4 两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及预后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及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

强化管理干预组1例完全不能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其完全依从率达84%,显著高于常规管理干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2,P=0.023<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R、LVEF、CO及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管理干预组的HR、LVEF、CO及E/A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强化管理干预组和常规管理干预组治疗后其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强化管理干预组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endprint

2.4 两组患者再次住院率及预后情况比较

强化管理干预组再次住院率16.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3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7,P=0.017<0.05)。强化管理干预组的病死率2.0%,略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呈上升趋势,而CHF多发于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就会反复多次住院,服药及住院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6]。因此,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和必需。及时对心衰患者进行管理,就如同建立一道防线,心脏疾病发生后,力争做到早期认知、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积极控制。在心衰发展的不同阶段,充分认识和积极治疗,从而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及降低医疗成本。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且会越来越受到重视。2009年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疗指南指出: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管理方法是将心力衰竭视为一种横跨家庭以及门诊和医院的慢性疾病,它需要多学科系统的方法来解决其中的问题[7]。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meta分析显示,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疾病管理,可促进心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及再次住院率[8]。建议心力衰竭疾病门诊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治,能够正确掌握药物使用指征,便于病人病情的连续观察及药物副作用的监测,根据指南安全地逐步把药物增加至靶剂量或最大耐受量。对患者的强化管理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提高依从性。本研究表1显示强化管理干预组其完全依从率达84%,显著高于常规管理干预组(P<0.05),也证实了上述观点。且设立心力衰竭专病门诊减少患者流动性,并对整个治疗流程进行管理,最终达到规范患者用药的目的。另外,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心衰治疗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强化管理心力衰竭患者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通过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维持健康的心态,对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表2~4同时也证实,强化管理干预组的HR、LVEF、CO及E/A较常规管理干预组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也较常规管理干预组显著改善(P<0.05)。且强化管理干预组再次住院率16.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强化管理干预组的病死率2.0%,略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与张玉燕[9]报道的观点一致。结果表明,通过对心衰患者的强化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心衰规范化治疗水平,另一方面对高危人群(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进行规范化的防治,其三,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心衰知识,提高群众对心衰的认识和警惕。

综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强化管理,可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马长生. 心脏病学实践2008规范化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470-479.

[2] 苑翠珍,韩菲.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1):2830-2831.

[3] Ditewig JB,Blok H,Havers J,et al. Effectiveness of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onmortality, hospital, readmissions, chronic heart failure hospitalization rate and quality of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systematic review[J]. Patient Educ Couns,2010,78(3):297-315.

[4] Lloyd-Jones D,Adams R,Carnethon M,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9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 committee[J]. Circulation,2009,119(5):e21-e181.

[5] 顾东风,黄广勇,何江.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6] 杨毅宁,马依彤,刘芬. 新疆汉、维吾尔、哈萨克族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5):460-464.

[7] 范惠华,史浩颖,金炜. 三级医院心力衰竭门诊管理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7):592-596.

[8] 刘铭雅,李云婧,朱伟,等. 强化门诊随访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依从性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 38(7):588-591.

[9] 张玉燕.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 10(5):379-380.

(收稿日期:2014-09-22)endprint

2.4 两组患者再次住院率及预后情况比较

强化管理干预组再次住院率16.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3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7,P=0.017<0.05)。强化管理干预组的病死率2.0%,略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呈上升趋势,而CHF多发于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就会反复多次住院,服药及住院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6]。因此,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和必需。及时对心衰患者进行管理,就如同建立一道防线,心脏疾病发生后,力争做到早期认知、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积极控制。在心衰发展的不同阶段,充分认识和积极治疗,从而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及降低医疗成本。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且会越来越受到重视。2009年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疗指南指出: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管理方法是将心力衰竭视为一种横跨家庭以及门诊和医院的慢性疾病,它需要多学科系统的方法来解决其中的问题[7]。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meta分析显示,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疾病管理,可促进心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及再次住院率[8]。建议心力衰竭疾病门诊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治,能够正确掌握药物使用指征,便于病人病情的连续观察及药物副作用的监测,根据指南安全地逐步把药物增加至靶剂量或最大耐受量。对患者的强化管理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提高依从性。本研究表1显示强化管理干预组其完全依从率达84%,显著高于常规管理干预组(P<0.05),也证实了上述观点。且设立心力衰竭专病门诊减少患者流动性,并对整个治疗流程进行管理,最终达到规范患者用药的目的。另外,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心衰治疗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强化管理心力衰竭患者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通过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维持健康的心态,对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表2~4同时也证实,强化管理干预组的HR、LVEF、CO及E/A较常规管理干预组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也较常规管理干预组显著改善(P<0.05)。且强化管理干预组再次住院率16.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强化管理干预组的病死率2.0%,略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与张玉燕[9]报道的观点一致。结果表明,通过对心衰患者的强化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心衰规范化治疗水平,另一方面对高危人群(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进行规范化的防治,其三,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心衰知识,提高群众对心衰的认识和警惕。

综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强化管理,可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马长生. 心脏病学实践2008规范化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470-479.

[2] 苑翠珍,韩菲.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1):2830-2831.

[3] Ditewig JB,Blok H,Havers J,et al. Effectiveness of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onmortality, hospital, readmissions, chronic heart failure hospitalization rate and quality of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systematic review[J]. Patient Educ Couns,2010,78(3):297-315.

[4] Lloyd-Jones D,Adams R,Carnethon M,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9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 committee[J]. Circulation,2009,119(5):e21-e181.

[5] 顾东风,黄广勇,何江.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6] 杨毅宁,马依彤,刘芬. 新疆汉、维吾尔、哈萨克族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5):460-464.

[7] 范惠华,史浩颖,金炜. 三级医院心力衰竭门诊管理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7):592-596.

[8] 刘铭雅,李云婧,朱伟,等. 强化门诊随访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依从性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 38(7):588-591.

[9] 张玉燕.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 10(5):379-380.

(收稿日期:2014-09-22)endprint

2.4 两组患者再次住院率及预后情况比较

强化管理干预组再次住院率16.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3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7,P=0.017<0.05)。强化管理干预组的病死率2.0%,略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呈上升趋势,而CHF多发于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就会反复多次住院,服药及住院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6]。因此,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和必需。及时对心衰患者进行管理,就如同建立一道防线,心脏疾病发生后,力争做到早期认知、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积极控制。在心衰发展的不同阶段,充分认识和积极治疗,从而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及降低医疗成本。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且会越来越受到重视。2009年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疗指南指出: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管理方法是将心力衰竭视为一种横跨家庭以及门诊和医院的慢性疾病,它需要多学科系统的方法来解决其中的问题[7]。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meta分析显示,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疾病管理,可促进心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及再次住院率[8]。建议心力衰竭疾病门诊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治,能够正确掌握药物使用指征,便于病人病情的连续观察及药物副作用的监测,根据指南安全地逐步把药物增加至靶剂量或最大耐受量。对患者的强化管理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提高依从性。本研究表1显示强化管理干预组其完全依从率达84%,显著高于常规管理干预组(P<0.05),也证实了上述观点。且设立心力衰竭专病门诊减少患者流动性,并对整个治疗流程进行管理,最终达到规范患者用药的目的。另外,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心衰治疗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强化管理心力衰竭患者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通过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维持健康的心态,对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表2~4同时也证实,强化管理干预组的HR、LVEF、CO及E/A较常规管理干预组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也较常规管理干预组显著改善(P<0.05)。且强化管理干预组再次住院率16.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强化管理干预组的病死率2.0%,略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与张玉燕[9]报道的观点一致。结果表明,通过对心衰患者的强化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心衰规范化治疗水平,另一方面对高危人群(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进行规范化的防治,其三,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心衰知识,提高群众对心衰的认识和警惕。

综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强化管理,可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马长生. 心脏病学实践2008规范化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470-479.

[2] 苑翠珍,韩菲.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1):2830-2831.

[3] Ditewig JB,Blok H,Havers J,et al. Effectiveness of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onmortality, hospital, readmissions, chronic heart failure hospitalization rate and quality of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systematic review[J]. Patient Educ Couns,2010,78(3):297-315.

[4] Lloyd-Jones D,Adams R,Carnethon M,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9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 committee[J]. Circulation,2009,119(5):e21-e181.

[5] 顾东风,黄广勇,何江.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6] 杨毅宁,马依彤,刘芬. 新疆汉、维吾尔、哈萨克族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5):460-464.

[7] 范惠华,史浩颖,金炜. 三级医院心力衰竭门诊管理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7):592-596.

[8] 刘铭雅,李云婧,朱伟,等. 强化门诊随访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依从性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 38(7):588-591.

[9] 张玉燕.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 10(5):379-380.

(收稿日期:2014-09-22)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疗依从性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