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及今后发展方向
2015-01-20贺燕丽
贺燕丽
2013年,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林业局计财司联合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进行了中期评估。从评估结果看,《规划》实施以来,造纸工业原料结构不断改善,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减排效果突出,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一定进展。《规划》的发布实施,有力推进了造纸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一)规模总量
2013年全国纸及纸板产量10110万吨,消费量9782万吨。“十二五”后期,产量与消费量将基本维持在2013年的水平,难以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纸及纸板产量和消费量年均增长速率维持在2%—3%之间,低于《规划》4.6%的预期年均增速。我国纸及纸板总体来看已出现比较严重的供大于求,产量与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放缓,符合我国造纸工业产需的实际情况。
(二)原料结构改善
从2012年及2013年全国纸浆消耗情况分析,原料结构改善情况较好,总体来看,已基本实现《规划》原料结构调整的预期性目标,木浆(含国产木浆)比重提升,非木浆比重降低,已基本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以废纸纤维、木纤维为主,合理利用非木纤维的造纸原料结构。预计2015年,我国木浆供给能力将达到1300万吨以上,国产木浆在纸浆消耗总量中的比例将达11%以上,可完成《规划》提出的原料结构改善的目标。但国内废纸浆年增幅量较低,尚需进一步加大回收利用力度。
(三)产品结构优化
“十二五”后期,我国新闻纸消费量将呈逐年递减、未涂布和涂布印刷纸消费量大体不变,生活用纸(全国生产能力已明显大于市场需求量)、包装纸、白纸板、箱纸板及瓦楞原纸消费量还将保持一定增长,特种纸及纸板消费量呈较快增长态势。总体来看,2011—2013年,纸及纸板产品结构的变化符合《规划》提出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向低定量、功能化、高品质、多品种方向调整”的目标。
(四)产业集中度提升
2012年造纸行业年产纸及纸板100万吨以上大型综合性制浆造纸企业集团数量为14家,占当年全国纸及纸板产量比例为35.3%。2010—2012年期间,全国年产纸及纸板100万吨以上企业合计产量年均增速为16.24%,高于全国纸及纸板年均递增速度(5.15%)11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实现《规划》目标难度不大。
(五)装备水平提高
在自主研发方面,2010—2012年,我国自主研发完成了幅宽5.6米、车速1200米/分以上的文化纸机,车速1000米/分以上高速卫生纸机,年产30万吨废纸浆成套设备等,并得到推广应用,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接近国际先进。“十二五”末期,造纸行业可实现《规划》提出的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以上的目标。
总体来看,我国重点骨干造纸企业主体制浆造纸技术与装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制浆造纸装备的自主化水平总体推进较慢,难以实现《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末期制浆造纸装备自主化比重达到50%的目标,尚需采取各种措施,推进制浆造纸装备自主化进程。
(六)资源消耗降低
2011年吨纸及纸板平均新鲜水用量(近似值)为45.9吨,较2010年降低了3.9吨,降幅为7.83%,水资源利用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实现《规划》目标难度不大。
2011年吨纸及纸板平均综合能耗(近似值)为0.40吨标准煤,较2010年降低了0.03吨,降幅为7%,能源利用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实现《规划》目标难度不大。
(七)环境保护
2012年,全国纸及纸板产量较2010年增加980万吨,同时,造纸及纸制品业废水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减少了32.9万吨,降幅达34.6%,氨氮减少0.4万吨,降幅16%,造纸行业在大幅度增产情况下实现增产减污。造纸工业“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减排目标已在2012年超额完成,实现《规划》目标。
(八)淘汰落后产能
2011年、2012年全国造纸行业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实际淘汰落后产能分别为831万吨和1057万吨,合计1888万吨,已完成《规划》整个“十二五”期间全国淘汰落后造纸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当前,《规划》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其中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原生纸浆消耗、年产百万吨以上木浆企业数量和前30名企业产量占总产量比重等具体任务目标已提前完成。预计“十二五”末期,可全面完成《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原料结构,增加国内供给
近年来我国造纸工业原料结构呈现木纤维比重逐步提高,废纸浆比重基本维持稳定、非木浆比重逐步降低的趋势,原料结构改善效果明显。“十二五”末期,可较好地完成《规划》提出“改善原料结构,增加国内供给”任务。
1、提高木纤维比重
初步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已建及在建木浆项目共计15个,年新增木浆产能586万吨。预计2015年,我国木浆消耗总量为2400万吨,其中自产木浆产量1100万吨,木浆在纸浆消耗总量中的比重将达25%,较2010年,木浆增量740万吨,其中国产木浆增量400万吨,可全面完成《规划》提高木纤维比重的任务。
2、加大废纸回收和利用力度
预计2015年,全国废纸浆量为6200万吨,其中国内废纸浆3900万吨,废纸回收率46.4%,废纸浆(含进口废纸)在纸浆消耗总量中的比重将维持在65%左右。与《规划》任务相比,“十二五”末期,完成国内废纸回收率和废纸利用率目标难度不大。
3、科学合理利用非木纤维
“十二五”期间,我国已建、在建及拟建非木纸浆项目共计13个,新增制浆产能241万吨,预计2015年,我国非木纸浆量约1000万吨,在纸浆消耗总量中的比重为10%左右,较2010年,非木浆减少300万吨。由于受木材原料短缺的制约,非木浆在我国纤维原料结构中还将起到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推行清洁制浆技术,鼓励企业技术革新与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也是今后非木浆的发展方向,今后两年及“十三五”期间应加大非木纤维清洁制浆技术推广力度,力争非木浆稳产、扩产。endprint
(二)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
《规划》“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任务完成取得一定成效,今后要积极推广国产先进装备,继续强化创新性技术与装备的结合,强化基础研究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应用研发投入。
(三)优化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源
总体来看,2012年造纸产业布局较2010年没有明显变化,仍然是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华南沿海3个地区处于明显优势,占全国纸及纸板产量的90%以上,且呈现纸及纸板产量逐年递增的态势,东北、西南、西北3个地区纸及纸板产量不足全国的10%,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基本符合《规划》产业布局要求。
(四)推进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
造纸行业较好地完成了《规划》“推进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任务,其中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原生纸浆消耗等具体任务目标已提前超额完成。
(五)优化企业结构,推进兼并重组
造纸行业较好地完成了《规划》任务,其中年产百万吨以上木浆企业数量和前30名企业产量占总产量比重等具体任务目标已提前完成。
(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造纸行业引导绿色生产与消费取得积极进展,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较好地完成了《规划》任务。“十二五”后期,要重点开发食品包装纸及纸板,如液体包装纸板、食品包装专用纸,以及低克重、高强度涂布白牛卡和瓦楞原纸及纸板等。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严格控制纸及纸板的总量规模
2003—2012年,我国纸及纸板的产量年均增长5.2%,消费量则为4.2%;铜板纸产量年均增长14.2%,消费量为11%;涂布印刷纸产量年均增长13.99%,消费量为8.83%,相差高达5.16个百分点。产能过剩情况的日益严重,造成企业的恶性竞争,企业效益大幅下滑。所以我们要严格控制纸及纸板的总量规模,在近几年应保持大体不变,并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减少,同时赋予总量规模新的内涵,即落后产能不断压缩,先进产能不断增长,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希望纸业商会、协会积极配合政府,根据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对新建、扩建项目的监管,促进造纸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大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的力度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结合的原则,整合造纸资源,支持国内企业兼并重组,通过联合、整合和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形成若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别,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型骨干制浆造纸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骨干企业的战略管理、资源经营,资本运作、产品制造和营销服务的能力。同时,引入企业的退出机制,对达不到节能减排标准的企业实施差别性电价,倒逼落后产能主动退出市场,尽快改变造纸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局面。
(三)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向跨国公司发展
近年来,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外投资提升了国内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增强了企业国际化的经营能力,同时缓解了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瓶颈,弥补了国内重要资源的不足。目前我们造纸行业中的不少企业已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到了向跨国公司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应加快造纸企业“走出去”步伐。在“走出去”过程中,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建立跨国产业链;转移国内部分过剩产能,发挥我国造纸工业的比较优势;通过对外投资、技术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造纸工业的国际化运作水平,推进造纸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