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负压原理穿刺小儿头皮静脉的应用效果

2015-01-20胡先娣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小儿

胡先娣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负压原理穿刺小儿头皮静脉的应用效果。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216例,将患儿按照穿刺方法分为负压穿刺组(采用负压穿刺方法)及传统穿刺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每组108例,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回血情况及满意度。 结果 负压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52% vs 85.19%)、回血率(95.37% vs 87.04%)、满意度(97.22% vs 88.89%)与传统穿刺组比较均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负压穿刺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使输液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为患儿带来的创伤有效降低,家属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头皮静脉;小儿;负压原理;穿刺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3-178-03

静脉输液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儿头皮有大量的血管,头皮脂肪较少,血管浅表易见,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穿刺固定起来更为容易[1],因此,头皮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治疗患儿疾病与补充体液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小儿治疗及抢救的主要途径,也是护理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2-3],而药物是否能又快又好的输注到患儿体内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为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治疗过程中不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因此加大了头皮静脉穿刺的难度,为了将各种治疗药物安全、准确、迅速的输入到患儿体内,将患儿的痛苦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达到使护理质量提高的目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4]。我们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08例患儿采用负压穿刺,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216例,将患儿按照穿刺方法分为负压穿刺组及传统穿刺组,每组108例患儿,负压穿刺组患儿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2.5岁,平均(1.36±0.18)岁,疾病种类:支气管肺炎26例,肺炎4例,腹泻19例,上感35例,其他24例。传统穿刺组患儿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2岁,平均(1.05±0.14)岁,疾病种类:支气管肺炎28例,肺炎3例,腹泻21例,上感36例,其他2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输液器的型号要根据患儿的静脉粗细及深浅部位选择,一般使用4.5号、5.5号两个型号。2名护士负责固定患儿,包括双手臂及头部、小腿及膝部等部位,家属负责协助。传统穿刺组用传统穿刺方法。将头皮静脉选择好后排气,将调节器夹紧,患者穿刺点周围的毛发剃除掉,以使穿刺部位充分暴露,常规进行皮肤消毒。操作者将患儿的皮肤用左手绷紧,右手持针,明确静脉最明显处,穿刺位置为该处后方约0.3~0.5cm处,头皮针进针的角度保持在5°~15°范围内,回血后将针柄用左手固定,调节器则用右手打开,取一小棉球垫于针柄下方,按常规方法固定。负压穿刺组采用负压静脉穿刺,将头皮静脉选择好后固定好患儿,将穿刺部位充分暴露,常规进行皮肤消毒,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除干净,用左手中指和无名指将输液调节器下部的输液管前端夹紧反折或者是在其他人的协助下操作,将前端0.2~0.6mL的液体挤去,以保证针尖部始终有充盈的液体。将患儿的皮肤用左手拇指、食指绷紧后,操作者右手持针,明确静脉最明显处,穿刺位置为该点后方约0.3~0.5cm处,头皮针刺入皮下时保持5°~15°的角度,当针尖斜面完全刺入皮下后,即将输液管松开,以保证头皮针管腔内的压力与静脉压力比较明显较低,形成负压,见到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将输液管下方的调节器松开,取一个小棉球垫于针柄下方,按常规方法固定,液体的滴数用调节器调节。

1.3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满意度,对患儿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根据满意度程度共分为4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及满意的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负压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传统穿刺组比较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针成功率、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回血情况比较

本研究中共有197例患儿出现回血现象,其中负压穿刺组103例,传统穿刺组9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95.37%,87.04%,负压穿刺组回血率与传统穿刺组比较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8,P<0.05)。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负压穿刺组满意度与传统穿刺组比较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小儿静脉输液是一项基本操作,小儿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为头皮静脉、手足浅表静脉[5]。小儿从出生至3岁头部脂肪少,呈网状分布的静脉清晰表浅,血液的回流可通过侧枝循环,该年龄段的患儿穿刺时首选头皮静脉,如果年龄大于3岁的患儿为肥胖患儿或者肾脏疾病导致全身水肿,较难看清其四肢血管,这类患儿输液时也首选头皮静脉[6-7]。

本研究结果表明,负压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52%)、回血率(95.37%)、满意度(97.22%)与传统穿刺组(85.19%、87.04%、88.89%)比较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穿刺方法具有较多的操作人员,一般不低于2名,穿刺过程复杂,穿刺成功后需要重新接输液器,穿刺时不能保证注射器抽吸力度均匀,从而不能产生均匀的压力,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使患儿承受的痛苦增加,家长多有抱怨情绪[7]。负压穿刺中输液管针尖的液体和血管交汇面受到由内向外的静脉血压力及由外向内的液体静压[8]。我们反折输液器下部的输液管两次,利用放开反折输液管形成的压力,使调节器与针头这一段输液器内形成负压,使管道内压力与静脉压比较明显较低,当针头进入血管后血液立刻回流,使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9]。此外,负压穿刺仅需一人操作即可,过程简单,可保持负压均衡,当针头进入皮下时将输液管折返处松开会产生恒定的负压值,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10-11]。现在社会,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对于家庭来讲,孩子生病本身就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父母过于担心孩子的病情,心疼孩子受到病痛的折磨,容易产生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通过对患儿实施负压穿刺法可最大程度的减轻患儿由于静脉穿刺受到的痛苦,增强家属的满意度[12-13],此外,在穿刺过程中护士除了具备良好的穿刺技术外,保持最佳情绪状态也是一个关键性因素。endprint

总之,采用负压穿刺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可使患儿的血管得到有效的保护,使输液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为患儿带来的创伤有效降低,家属的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倩,王丽燕.负压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345.

[2] 罗翔辉.负压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8(28):2575-2576.

[3] 黄洪.负压静脉穿刺法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8):167-168.

[4] 陈淑萍.负压穿刺法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23):120-121.

[5] 詹宏博.采用负压原理穿小儿头皮静脉的方法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S):110.

[6] 赖开兰,陆青,黄文婷.三种方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回血分析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226-227.

[7] 罗晓玲,巫梅,苏俊英,等.70例小儿额前颞侧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21-122.

[8] 李碧娥,邓琳.负压原理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90-1191.

[9] 黄瑛,李自霞.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负压式穿刺法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154.

[10] 董智敏.负压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7(1):76,53.

[11] 杨玉金,谭翠莲.输液管内负压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9): 1131.

[12] 胡建华.负压进针法在腹泻患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4):58.

[13] 李建平.婴幼儿头皮静脉负压穿刺法[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24(4):19.

[14] 王武春.负压穿刺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221-222.

(收稿日期:2014-09-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儿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常识
小儿腹泻是怎么回事?
小儿发热时怎么办
小儿难养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