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氨酸酶-1、肝细胞抗原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的表达在肝癌中的意义
2015-01-20刘爱玲田芝奥王欣霖
刘爱玲 田芝奥 王欣霖
1.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病理科(江苏 如皋,226500)2.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肝细胞肝癌是我国最常见和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恶性肿瘤中的第2 位杀手[1]。遗传背景、食用黄曲霉毒素、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低硒、乙醇、促孕药物均是肝细胞癌的促癌因素[2],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尽管肝癌是较常见的肿瘤,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区分良性与恶性、区分原发还是转移的肿瘤仍是病理医师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肝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精氨酸酶-1(Arg-1)、肝细胞抗原(Hep Par 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癌、肝良性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联合应用在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收集2009年1月—2013年4年间进行肝癌手术及肝脏穿刺标本11例,4例肝脏良性上皮性肿瘤标本。
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表型检测采用Maxvision 一步法。Arg-1 兔抗人单克隆抗体,GPC-3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Hep Par 1 鼠单克隆抗体均购自Maixin-Bio 公司。Arg-1、GPC-3、Hep Par 1 均以柠檬酸盐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先高火3 min,低火15 min 后自然冷却。用已知阳性的标本作为阳性对照,用PBS 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Arg-1 为弥漫胞质着色、部分胞核着色,GPC-3 为胞质胞、膜着色,Hep Par 1 为胞质着色。
2 结果
Arg-1 在8例原发性肝癌中有7例表达(87.5%),3例转移性肝癌中1例表达(33.3%),在4例肝良性上皮性肿瘤均有表达(100%);Hep Par 1 在8例原发性肝癌中5例表达(62.5%),在3例转移性肝癌中1例表达(33.3%),在4例肝良性上皮性肿瘤中均有表达(100%);GPC-3 在8例原发性肝癌中6例表达(75.0%),在3例转移性肝癌中1例表达(33.3%),在肝良性上皮性肿瘤中无表达。Arg-1 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率为87.5%为最高,远高于Hep Par 1、GPC-3;GPC-3 在原发性肝癌表达率75%,在良性肿瘤中无表达;Arg-1、Hep Par 1 在肝良性肿瘤均100%表达,可见Arg-1 敏感性最好,GPC-3 在肝癌中的表达最特异,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首选标记;Hep Par 1 在原发性肝癌中也有较高表达62.5%,也是较特异的指标。
3 讨论
对肝上皮性肿瘤的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关系到是否能得到正确合理治疗的关键和前提,这就需要病理医生要有较高的诊断水准和丰富的经验,但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基层医院医生由于肝脏标本数量少,经验不够丰富,仅靠HE(苏木素-伊红)染色和有限的免疫组化指标给诊断造成了困难。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对肝上皮性肿瘤准确诊断,一直是我们探索的目标。
显微镜下,肝细胞癌细胞学类型主要有肝细胞型、透明细胞型、梭形细胞型(肉瘤样细胞型)、巨细胞型、鳞状细胞型等,其组织学类型有梁索型、假腺管型、实体型(致密型)、硬化型。可见弥漫性肝窦样血管网,CD34 可证实,为重要的诊断依据。由于核膜内折封入部分胞质所致肝癌细胞中还可常见核内包涵体,有的胞浆中可见Mallory透明小体,类似于酒精性肝病中的圆形透明小体(内含有甲胎蛋白等物质),这些都是诊断肝细胞癌的依据。
肝细胞癌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多数都经历从肝炎、肝硬化、异型增生结节到癌的过程。异型增生结节与高分化癌的鉴别一直是个难点和讨论的热点,肝细胞本身的形态多样性,使得和肝结节、肝腺瘤等良性肿瘤在病理形态上有重叠,加之,肝脏又是一个恶性肿瘤易转移的脏器,常会给实际诊断工作带来困难。因此,仅仅依靠HE 染色和目前有限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难免造成误诊、漏诊,故回顾性分析我院肝上皮性肿瘤病例并学习参考现有文献资料,希望能运用新手段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所帮助。
Arg-1 是肝脏鸟氨酸循环中的催化酶之一,在鸟氨酸循环的最后阶段起催化作用,在肝脏中有较高表达,对人体氨毒有重要解毒功能。近年来有学者认为,Arg-1 在肝脏肿瘤中有高表达率特异性96%,敏感性72%,并且高于Hep Par 1 和GPC-3[3,4],因此学者提出它是一种鉴别肝脏肿瘤的标志物,尤其是在肝转移性肿瘤和肝肿瘤转移到其他脏器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显示,Arg-1 在8例肝细胞癌中有7例表现为弥漫的胞质或胞核阳性,敏感率为87.5%;Hep Par 1 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62.5%,GPC-3 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75%,两者均低于Arg-1 的阳性率,这与文献中报导一致。
有学者对GPC-3 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有了较多报道,GPC-3 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85%[5],本组研究为75%。在癌旁肝细胞、4例良性病变中GPC-3 均无表达,可见GPC-3 对肝细胞癌有较高的特异性,在鉴别肝细胞癌和肝良性病变中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建议将GPC-3 与Arg-1 联用,这将很大程度上提高肝脏肿瘤的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
Hep Par 1 是一种用小鼠抗人肝细胞抗原(Hepatocyte IgG1)克隆出的单克隆抗体,在其他组织中不出现[6]。有学者报导其敏感性为80%~90%,特异性为100%[7]。本观察其在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2.5%,在肝良性肿瘤中表达率为100%,因此在肝肿瘤中是一个较特异指标。
总之,Arg-1、Hep Par 1、GPC-3 的表达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非常有意义。Arg-1 在3 种抗体中敏感性最高,对肝细胞癌、肝脏转移癌及转移到其他脏器的癌的鉴别有非常大的价值,但其在肝良性肿瘤中100%表达,使得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认为将Arg-1、Hep Par 1、GPC-3 都作为一线抗体三者联合应用将会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丛文铭.我国肝胆系统肿瘤病理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中华肿瘤研究防治杂志,2008,15(2):81-83.
[2]顾绥岳.实用外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395.
[3]李杰,韦立新.免疫标记物在肝脏上皮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43(4):246-250.
[4]Yan BC,Gong C,Song J,.Arginase-1:a new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 of hepatocytes and hepatocellular neoplasms[J].Am J Surg Pathol,2010,34(8):1147-1154.
[5]叶玉清,王凤华,黄香婷,等.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的表达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9):626-629.
[6]Wennerberg AE,Nalesnik MA,Coleman WB.hepatocytes paraffin 1:a monoclonal antibody that reacts with hepatocytes and can be used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epatic tumors[J].Am J pathol,1993,143(4):1050-1054.
[7]张树辉,丛文铭.免疫组化在肝细胞癌诊断的应用[J].诊断病理学,2004,11(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