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近现代中国农业问题研究综述

2015-01-20张晓明

人间 2015年28期
关键词:农业研究

张晓明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新中国成立以来近现代中国农业问题研究综述

张晓明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新中国成立以来,史学界对于近现代农业问题的研究基本上经历了曲折发展和蓬勃发展两个阶段。研究领域侧重于近现代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等方面。今后学界应当将中国农业历史和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对全球化背景下近现代农业与农村变迁进行深入研究。

近现代;中国;农业;综述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直受到关注的问题。考察过去的100多年中,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部分内容来进行的。本文主要以中国大陆相关研究为基础,回顾建国60年以来史学界对于晚清民国时期的农业问题的研究状况,勾勒出近现代农业问题研究的基本轮廓,为当前深入研究近现代三农问题提供一些学术背景资料。

一、近现代农业问题研究的状况

(一)曲折发展时期(1949-1990)

建国初期,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掀起了对中国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等问题讨论的热潮,深入探讨中国古史分期、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农民战争史等问题。对于晚清民国时期的农业问题研究较少,成果主要有严中平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李文治、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3辑)等资料集;关于晚清民国时期农业的专著和论文比较少。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史范式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研究多样化的基本精神被忽视了,近现代农业问题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978-1990年,随着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全面展开,史学界对于近现代的农业问题研究呈现出发展的态势。史学界有部分学者开始就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与不发展展开研究和讨论。论文主要有:《中国近代的农业危机》和《近代农业的困境及其根源》,分别论述近代农田单产下降、农业不发展及原因。《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考察》认为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有所发展,生产方法也有所改变,发展很慢但基本上能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还有部分学者对近代农业改良进行探讨,并肯定了近代农业的发展。论文主要有:《从清末到民国的农业推广》、《新中国成立前半个多世纪我国作物育种事业概述》、《我国近代稻作育种事业述评》、《近代小麦良种选育》,分别对中国近代农作物推广,良种选育进行论述。《清末民初我国农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和《金陵大学农学院与中国农业近代化》对近代农业教育进行了梳理。这一时期的专著有:郑庆平、岳琛的《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概论》,桑润生的《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这些著作对民国时期农业改良和农事试验机构的情况有所涉及。郭文韬、曹隆恭的《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对民国时期的农业教育、农业试验场、农作物改良、农具改良、农田水利和农业推广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

这一时期地方性的农业史专著主要有:《广西农业经济史稿》和《广西农业经济史》。

(二)蓬勃发展时期(1990-2009年)

90年代以来,史学界对近现代中国农业问题普遍关注,近20年的时间内出版的相关的著作超过60种,公开发表的论文更是数量丰富。有关注全国范围的宏观农业情况,也有重视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的微观农业情况。一批关于农业政策、农业近代化、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改良和推广的学术成果陆续问世。近现代农业问题研究出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农业近代化、农业政策和实践的综合性研究。其中,专著《农业改进史话》论述了晚清新政以来全国的农业改进情况,《江苏文史资料第51辑——民国时期的农业》有专门章节论述农业科技问题。此外,一些学者分别对晚清、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不同时期的农业进行阶段性研究,例如:《试论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农村经济政策》、《晚清时期农业近代化思路和实践》、《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述评》、《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农村改良政策述评》、《清末新政与中国农业近代化》、《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和《基于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1912-1937)》等论文;台湾学者张玉法的《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农业改良(1901-1916)》也对晚清和北洋政府初期的农业改良情况进行了论述。

2.对于农政机构、农业教育、农业科学技术、品种改良和推广进行专题研究。《北洋政府时期的农政机构与农业政策(1912-1928)》和《1940年代中国农政机构之专技人员》分别探讨了民国不同时期的农政机构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近代农业教育和科研在南京》、《论民初蚕业改良》、《民国时期美种烟叶在中国种植的演变》、《邹秉文和我国近代农业改进》、《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历史演变及特征》、《抗战前南京政府对美国棉花品种的引进、改良及推广》、《简评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农业政策》、《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农业推广政策》、《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科技改良》、《略论中国近代农业教育体系的创立(1897-1937)》、《从引进到本土化:民国时期的农业科技》、《试析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美棉推广》、《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科研措施及其成就》和《浅析北洋时期的农业改良及其作用》等论文分别就民国时期农业教育、良种培育、农业改良和推广情况作深入探讨。

另外,《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等论著对民国的农业科研和新式农业教育进行了论述。

3.对于地区性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业耕种、农田水利、农业改良和农事试验机构的综合性或专题性研究,范围涉及江南、华北、东北、安徽、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广西、山东、山西、黑龙江和江苏等地。其中,综合性的研究包括:《近代山东农业科技的推广及其评价》、《抗战时期湖北国统区的农业改良与农村经济》、《抗战时期贵州农业经济与现代科技》、《抗战时期的广西农业改良》、《战时四川的农业改良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华北农业近代化》、《清末民国时期安徽的农业改良》、《民国时期华北小麦生产与农民生活考察》、《民国时期小麦生产在华北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和《“黄金十年”江苏农业科技改良的困境及启示》等论文。在专题研究方面,内容涉及农业试验机构、农业科技、新式生产工具、品种改良、农田水利、农业信贷、农业政策和粮食生产等方面,有《甘肃省第一所农业科研机构——甘肃省农业改进所的沿革变迁》、《抗战时期“贵州农业改进所”对贵州农业经济开发的推动作用》、《近代山东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及其影响》、《民国时期“西康农事试验场”的设置及其实际成效》、《民国时期陕西麦棉良种改进的成就与经验》、《论抗战时期湖南粮食品种的改良与推广》、《民国和田社会农业水利组织、水权制度及其生产效用》、《民国时期山西省绵羊改良实证考察》、《1912-1937年山西农牧业技术引进与本土化研究》、《民国时期甘肃小额农贷与农业生产》、《论民国华北地区环境因素与以小麦为核心的轮作复种技术》、《民国时期广东蚕丝改良局述论》、《民国时期一年两作制江南地区普及问题考》《伪满时期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变迁的研究》和《伪满时期黑龙江省的农业政策与小麦生产和加工》等论文。

这一时期地方性的农业史专著主要有:《江苏农业发展史略》、《湖北农业开发史》、《广西畜牧史》, 《广西农业科学技术史》,《抗战时期的广西农业》和《宁夏农业史》。以上专著对近现代农业问题有所论述或者就一个时期的农业问题做了专门论述。关于农事试验机构研究的著作有贵州档案史料研究丛书编委会编撰的《贵州省农业改进所》。

二、对近现代农业问题研究的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建国以来,史学界对近现代农业问题研究虽然经历曲折的发展,但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看,关于近现代农业问题的研究呈现出以下趋势:在研究理论上不断丰富和深化;在研究视野上有宏观把握也有微观分析;在研究内容上有全国性问题也有地区性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从相对单一走向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轨道上来。我们可以看出近现代农业问题的研究是从对近现代农业资料收集与整理逐步迈向对晚清民国时期的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这样一条基本轨迹。其研究触角涉及农业通史、区域农业史、农业制度史、动植物生产史、农田水利史、农业教育史、农业金融与信贷史、科研组织机构史、农业改良与推广等,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同时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近现代农业问题研究存在的缺憾和不足也是应当为史学界正视和关注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考察近现代农业问题的参照系统或者历史背景很少超越全国范围,多以区域为研究背景,在全球化视野下审视中国近现代农业问题的研究不多。因此,对近现代农业问题研究的视野仍需要扩大。随着历史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几乎“没有一个民族或国家能够孤立的说明自己的问题”。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影响下,人们分析问题和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与100多年前相比,我国已经从原来的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逐渐建设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国,无论政治还是经济社会均发生了结构性变迁,这势必对农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在社会飞速变化和演进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把过去的百多年间的农业问题放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其变化动因,具体进程,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互动关系,以及农业现代化演进的过程等,为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因此,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研究世界经济体系中近现代的农业问题是未来史学界应当加强关注的课题。

(二)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有机结合还不够紧密。仍需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增强时代感。因为历史的发展有着连续性,今天出现的问题,在昨天或者前天的历史上会有起因和缘起,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大都能够从历史时期找出根源所在。诸如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型问题,工业化进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科技生产力转化问题等现实问题都需要史学界从近现代这一时间段的农业问题中寻找答案和脉络。应当说,现实生活实际为近现代农业问题研究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研究动因。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史学界在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关注农业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随着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重视将历史和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入研究近现代农业与农村变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是今后学界应当关注和加强的研究课题。

S-09

:A

:1671-864X(2015)10-0022-02

张晓明(1975-),男,安徽阜阳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和旅游学院2008级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农业研究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