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英雄》的叙事者

2015-01-20刘婉璐

人间 2015年28期
关键词:马克西姆贝拉叙述者

刘婉璐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论《当代英雄》的叙事者

刘婉璐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当代英雄》是莱蒙托夫的作品,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享誉中外,小说中以多视角、多叙事者、多叙事层次的形式对故事情节予以展开,令读者耳目一新。本文拟从叙事学中叙事者的视角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

皮巧林;叙事者;叙事层次

《当代英雄》是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不仅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情节动人、分析深刻,而且叙事技巧也很新颖独特,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深受学界好评,被誉为“高耸在当代文学沙漠上的茕独的金字塔”。[1](P96)《当代英雄》由《贝拉》、《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塔曼》、《梅丽公爵小姐》和《宿命论者》等五个篇幅长短不一的部分组成。然而,这部小说并没有按部就班地顺时而叙,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展示出人物个性内在发展的逻辑顺序。作者在小说中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三位叙述者“我”、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以及毕巧林,这三位叙述者为小说构建了三层叙述框架,他们从三个不同的侧面刻画了主人公皮巧林性格的不同特征,从而使小说主人公皮巧林这一形象更加饱满、生动、立体、丰富。实际上,若按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该小说的篇章结构本应组合为:《塔曼》、《梅丽公爵小姐》、《宿命论者》、《贝拉》和《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皮巧林是一位出身于彼得堡名门贵族的二十五岁左右的年轻军官,从小习惯于上流社会豪华奢侈的浪荡生活,形成了玩世不恭、消极怠惰的人生态度。然而皮巧林对于这种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生活方式逐渐感到厌烦。为了摆脱这种致命的苦闷和彷徨,他自发地前往充满危险的高加索山区部队服役。一次,因公务外出,中途经过塔曼小城时, 他意外地惊扰了走私者看似平静的生活,致使一老一少失去生活的依靠; 之后,他来到矿泉疗养区伯纪高尔斯科山城,陷入与梅丽公爵小姐以及陆军士官葛鲁希尼茨基三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并引发决斗,最终,皮巧林因这次决斗被放逐到偏僻的N要塞,在那里又发生了与高加索山民女儿贝拉的爱情悲剧;与此同时,偶然涉足左翼阵地,经历了乌里奇中尉阳寿的终结。皮巧林在被调离N要塞后曾在格鲁吉亚住过一段时间,接着在去波斯途中,与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在客栈重逢,最后在从波斯归国的路途中殒命身亡。

一、外叙事者与内叙事者

根据热奈特对叙述层次的划分,可以区别出内外两大层次:外部层次又称第一层次,指包容整个作品的故事;内部层次又称第二层次,指故事中的故事,它包括由故事中的人物讲述的故事、回忆、梦等。相应的,我们将外部层次的叙述者称为为外叙事者,内部层次的叙述者称为为内叙事者。由此可知,“我”为外叙述者,而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和毕巧林则为内叙述者。这三位叙述人分别从外貌特征、行为表现以及内心活动等不同侧面对主人公予以描述,他们的叙述在文本中互相辉映,互相补充,使情节丝丝入扣,共同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具体而言,三位叙述人对皮巧林形象的刻画可以大致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首先,作为最外层框架中的叙述人“我”并未参与故事情节,只是一个旁观者。关于毕巧林的某些故事是经由故事人物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的叙述而得知的,“他身子那么单薄,脸那么白,军装又那么新,他是个十分出色的小伙子,就是脾气有点怪”。[2](P89)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邂逅了皮巧林。外叙事者 “我”和皮巧林没有进行任何语言上的交流,只是远远地对皮巧林的外貌进行了一些粗略的观察:“他中等身材。他那挺拔窄细的身板和宽阔的肩膀说明他有一副强健的体魄,能经受得起流浪生活的艰辛和气候的变化,京城灯红酒绿的生活和内心的风暴也不能损伤他。他的步态随便而慵懒,但我发现,他并不摆动双手,这说明他的性格有点内向……他笑的时候,眼睛并无笑意”。[2](P125)通过“我”的叙述,读者对于毕巧林的外貌特征获得了初步的轮廓和印象。

其次,通过故事人物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皮巧林的性格特点。马克西姆作为故事的参与者,亲眼目睹了皮巧林和高加索山民的女儿贝拉相爱以及最后贝拉悲惨死亡的的过程。他爱上了贝拉并设计将她据为己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贝拉的情感逐渐淡漠。他对美丽然而单纯无知的贝拉的始乱终弃导致贝拉郁郁寡欢,最后致使贝拉惨遭强盗掠夺杀害。

最后,主人公毕巧林的日记为我们揭示了其广袤复杂的内心世界。“我”和马克西姆的叙述分别从外貌和行为特征等方面对皮巧林进行了描述。然而,无论是“我”的叙述,抑或是马克西姆叙述都没有以皮巧林的视角为中心,对其深刻的内心世界进行揭示。因此读者无从了解皮巧林的内心活动。只有皮巧林本人的日记可以为我们展现他错综复杂的内心矛盾和情感纠葛。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一定负有崇高的使命,因为我感觉到我的灵魂里充满无限力量。可是我看不透这使命是什么,我迷恋于空虚而无聊的清淤,饱经情欲的磨练,我变得像铁一样又硬又冷,可是我永远丧失了高尚志向的火焰,丧失了这种人生最美的花朵”。[3]并且,我们从日记中还了解到毕巧林以前的生活经历:他在海滨小城塔曼和几个走私贩子的奇遇,他与维拉、梅丽的爱情纠葛以及他的思想矛盾等等。显然,皮巧林属于这样一种人:他聪慧过人、行动敏捷、有所憧憬却又一事无成;他厌恶上流社会的浮华虚伪,批判时代的诟病却又精神空虚、玩世不恭;精力旺盛、激情澎湃但又冷漠无情、消极无为;语言犀利、思想深刻、大胆剖析自我但又行为怠惰、言行不一。

综上所述,小说运用套叠式叙事结构将主人公毕巧林这一形象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予以展示,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虽充满矛盾但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并真切感受到这种叙事手法的运用对塑造人物形象所产生的戏剧效果。

二、异叙事者与同叙事者

按照叙事学理论,叙事者指叙事文本中的“陈述行为主体,它与视角一起,构成了叙述”。叙事者又分为异叙事者和同叙述者。“异叙事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他叙述的是别人的故事;同叙事者是故事中的人物,他叙述自己的或与自己有关的故事”。[4](P54)

小说《当代英雄》中的外层框架中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没有参与到故事情节中去,只是起到一个见证人的作用,因此,是故事的异叙述者。叙事学理论认为,“异叙述者可以凌驾于故事之上,掌握故事的全部线索,对故事作全面详尽的解说”。[4](P54)文本中的叙事者“我”在小说的总序言中即起着这样的作用,在文本序言中“我”对皮巧林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概述和总结: “‘当代英雄’确实是肖像,但不是某一个人的肖像,这个肖像是由我们这整整一代人身上充分发展了的缺点构成的。你们又会对我说,人不可能这么坏,我却要问问你们:既然你们相信一切悲剧和恋爱故事中的坏蛋都可能确有其人,那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毕巧林的真实性呢?”[3](P2)“浏览这些笔记,我对无情揭示自身短处与恶习者的真诚深信不疑。尤其当它是阅尽沧桑者观察自己的结果,当它是不存博取同情和哗众取宠的虚荣心写出来的时候,他就更加精彩和富有教益”。同时,异叙述者也不是必须游离于故事之外,必要时也可以处于故事中,当然,前提是他不影响故事的情节发展。“在叙事行为上,异叙述者可以施展各种手段造成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4](P54)“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最初我从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那里大概了解到皮巧林的故事和经历,然而对于皮巧林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还远远不够,直到我与毕巧林本人相遇,才对他有了更深入和更全面的了解,“我”以旁观者的身份目睹了毕巧林与马克西姆再次相见的全部过程。面对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的激动不已,毕巧林则显得漫不经心,他的敷衍和冷漠让“我”感觉到毕巧林对旧友的怠慢,我感叹到:“当一个青年失却他最为美好的希望与憧憬时,当他赖以障眼遮目来观察世事人情的那层玫瑰障翳撤下时,其景其情惨不忍睹,然而在他有望以新的、不胜短暂、却不逊甜美的迷梦来取代那些旧的,但是在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这个岁数上,拿什么来取代它们呢?心日渐冷漠,人日渐孤僻,难以自禁,心不由己”。[2](P124)就这样,异叙事者“我”以旁观者的身份,平心静气、客观从容地观察人物的外在行为以及整个看待故事的向前推进。

与外层框架中的异叙事者“我”不同的是,第二层中的叙述者马克西姆不仅参与了故事的构建,而且影响到故事情节的进程与发展,是故事的同叙述者。同叙事者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曾经是毕巧林的上司,他亲眼目睹了毕巧林和贝拉相爱的过程以及贝拉的死亡。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甚至在毕巧林前去波斯的途中与之相遇,当时的毕巧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失去了过去的热情,神情变得十分颓唐,“走起路来是懒洋洋的,当他把身子移到小凳子上时,他那直挺的躯干弯曲得就像脊背上没有一根骨头似的,他周身的姿态表现出某种神经上得衰弱”。[2](P125)当然,小说中除了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的叙述之外,也间或穿插有毕巧林的自述,恍若是主人公毕巧林在对我们娓娓诉说自己内心的无聊与空虚:“我的心灵让上流社会给毁了,剩下的只有神不守舍的幻想,难以满足的奢望;世间万物我都觉得微不足道;因为对忧伤我轻而易举就可习以为常,就像把享乐看作家常便饭一样,所以我的生活一日比一日空虚”。[2](P113)这种直接引述的叙述方式,如同一面透镜,将毕巧林内心的所思所想、所忧所困真实的袒露在读者面前。

《当代英雄》中的三位叙事者不仅推动了叙事进程,而且为小说构架了三层叙述框架, 小说采用故事之中嵌故事的形式,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效果。三位叙述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主人公的外貌轮廓、性格特点以及内心独白,突显出主人公的立体形象。随着情节的步步深入,虚构的叙事世界被真实化了,从而强化了作品的戏剧效果;读者也仿佛逐渐融入其中,亲身目睹并参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主人公一道,或欢笑悲伤,或唏嘘慨叹。在这种开放式的结构中,作者、叙述者和主人公跨越了叙事框架,一同进行着广泛的、深层的交流和对话。可以说,《当代英雄》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当时其他的小说创作基本局限在传统的全知叙述视角的范畴内。与之相比,《当代英雄》出人意料地运用了第一人称“我”的有限叙述角度,并且采用了多个第一人称叙述者进行叙述,使得“多余人”毕巧林的这一形象显得愈加生动多姿、跃然纸上, 乃至于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位永恒不朽的人物形象,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1]傅腾霄.小说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2]莱蒙托夫.当代英雄[M].冯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莱蒙托夫.当代英雄[M].草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4]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I712

:A

:1671-864X(2015)10-0002-02

刘婉璐(1988—),女,汉族,吉林四平市人,现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2012级研究生,俄罗斯文学方向。

猜你喜欢

马克西姆贝拉叙述者
老狗贝拉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唠叨的妈妈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四十九条围巾
钢琴家马克西姆首发新曲目宣布中国巡演计划
解析钢琴曲《野蜂飞舞》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三根横线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