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中艳遇 阆中围城

2015-01-19赵一凡

读书 2014年7期
关键词:阆中

赵一凡

二零一一年五月十八日周三,汉中446公里至阆中,多云间晴,10—29摄氏度,加油两次510元,每升4.53元,过路费44元

昨天一路颠簸,甚疲惫,所以我把闹钟定在七点半。不料今早六点,还是醒得双目炯炯。天水一日游,让我贴近了祖先血脉,宗法祭祀,以及农耕文明的淳朴天然,由此念及费正清的“两个中国说”:

现代中国的沿海和内陆,分别代表两个中国。毛领导农村革命,具有平均主义性质,容易转向排外。邓推动现代化改革,体现革命的另一面。这场革命的主力不是内陆农民,而是沿海城市中的官员、企业家、知识阶层。

这两年,葛兆光也在复旦大讲“两个信仰世界”:一个是中国士大夫的知识系统;另一个是老百姓的民俗传统。兆光说:“如今城里人的观念世界,似乎现代化了,但在广大乡村,古代和现代并未出现泾渭分明的断裂。”

下楼早餐。从观光电梯里望出去,高楼耸立,车流如织。这家百悦国际,地处时代广场,号称汉中首家五星,标间二百八十元。自助餐是中西合璧。我吃了火腿煎蛋,又添一碗香辣梆梆面。吃饱了下楼,直奔古汉台。

汉中雄踞秦巴腹地,临汉水,面汉山。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秦末农民大起义,刘邦封汉王,退居汉中,养精蓄锐,进而出定三秦,建立汉帝国,其后便有“汉人、汉字、汉家衣冠”之谓。作为国家历史名城,汉中迄今保留了汉王宫、拜将坛遗址,城外则有武侯祠、张良墓、褒斜栈道。

古汉台即汉中博物馆,它在汉王宫地基上层层加码:宋立天汉楼,明修桂荫堂,清置清晖亭,解放后重建了望江楼。博物馆未开门,我只好穿过上班车流,找到拜将坛。坛下有碑刻云:“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我见了一乐,顺口唱道:刘季老儿对不住,改日与你野狐禅。

上一零八国道,向西走四十公里,一路尽是汉中盆地的富庶景象:水稻拔节,麦苗吐穗,油菜正收割。十点来钟到勉县武侯祠。祠堂面积不大,却也亭台巍峨,碑碣林立。出祠门,过汉江桥,远处山峰就是定军山了。过勉县县城,上京昆高速,龙宝呼啸着穿越秦岭群山。这是一条通向剑门关的古蜀道,沿途多关隘、营盘、古栈道。按照国家主干道标准,汉中至广元段采用大量新技术,路面宽展漂亮。铁锁关一段多弯道,还铺设了彩色防滑垫。

陕南物华天宝。仅仅一个汉中市,即下辖镇巴、南郑、城固、洋县、佛坪等十个县。考古学家在此寻找古栈道、古墓葬。植物学家沿着中国南北分界线,开发天然物种基因库。动物学家建立基地,研究大熊猫、金丝猴。地质学家李四光,更将矿藏丰富的勉县宁强一带,比作 “中国的乌拉尔”。我最想去的汉中宝地,即宁强青木川镇、佛坪原始森林、洋县朱鹮栖息地。

一气跑到棋盘关下,停车问路。当地司机说怕啥子么,走广坪过去!宁强县是汉江发源地,也是游牧部落进入大西南的通道。由于汶川地震,这条路余震不断,路面破损,桥梁老旧。颠簸一小时,从山坡望见一个黑压压的大镇:它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自古羌汉杂居,商贾云集。

沿一条石板路,踱入青木川老街。老街又叫回龙场,气势恢宏:酒楼、客栈、洋行、祠堂,夹杂着中药房、皮货店、铁匠铺。街头挤满了各族老乡:佩刀的是藏民,戴白帽的是回民,还有打绑腿、系腰带的羌民。令人诧异者,是老街两旁的建筑:它们色彩斑驳,雕梁画栋,尽是明清古民居!

老街建于明成化年间。镇上有名的魏家大院,属于民国土豪魏辅唐,人称魏老三。魏家兄弟乱世称雄,贩大烟、建豪宅、娶大小老婆。传说魏老三不识字,却热衷办学堂。解放后,他被当作恶霸,枪毙在中学操场上。

时至正午,我寻一家饭馆,吃鱼火锅。门口蹲着一群卖菜的羌族妇女,叽叽喳喳,其中一个小阿妹面容姣好,呆呆守着鸟笼。我见她包头帕,束围裙,脚穿云云鞋,于是凑过去攀谈。她说她卖的是金丝鸟:戴凤冠的叫小金,纤巧的叫丝丝!我喊一个高价,大嫂们都说要得!

阿妹不放心,问我去哪里?一听说去重庆,她便大喊不卖!我明白,她是舍不得小鸟出远门,只好答应她一路照顾小宝贝:只喂她家种的小米,只喝她家后山的山泉!谈判成功,阿妹坐上龙宝,欢天喜地回村寨。

行至村口,遭其叔公拦截。叔公骂她是疯女子,东游西逛!阿妹躲至我身后,我赶紧替她说情,叔公这才赔笑道:客官莫见笑,乡下娃不晓事(满口尽是汉家叔公的腔调)!走进她家院子,阿爸笑迎老师,阿妈奉上盖碗茶。说起小鸟,竟是阿爸上山捕来的,专为阿妹解心烦的。为何心烦?去年没考上高中。

二零零五年,成都驴友杨军驾车去理县米亚罗,路遇羌族少女尔玛依娜。尔玛也是初中毕业,辍学在家。杨军替她拍照,夸她是天仙妹妹。照片上网,受到疯狂追捧,尔玛一举当上电影演员。此事引发热议:西部山区可否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国家教委不吭声,仅在春雷计划下设立一个尔玛基金。

我问阿妹知道天仙妹妹么?她点头,又说尔玛命好,去北京上大学了。我听后无语,阿妈宽慰道:过两年勒勒就出嫁了(原来她叫勒勒)。阿爸一声长叹息:养女莫嫁青木川,七十二道河不干!勒勒跑去后院取小米,阿爸转忧为喜道:当年红军过川北,彝羌部落的大小头人,争着给红军送金丝鸟呢。

至此我恍然:这是《长征组歌》里的金丝鸟!勒勒备齐了小米山泉,却不收钱,但求老师好生喂鸟,一路平安回北京!下午一点,我从营盘上二一二国道,驶入四川广元。广元是武则天的故乡,建有皇泽寺。可我到了山门下,兴味索然。于是驾车再走,经元坝、苍溪,下午四点进入阆中。

五点进城,老街上满是饭馆,香气四溢。木英目不旁视,一心寻找李家厨房。饥肠辘辘中发现一排红灯笼,厅堂古色古香。木英掏出纸条,照单点了四道菜,说是杜院长交代的,赵老师吃了便知。我喝一勺三绝汤:酸香扑鼻,胃口大开!原来此汤集合了阆中名产:张飞牛肉粒,油炸蒸馍丁,高汤香醋勾芡。

芙蓉变错彩

今日巧遇天仙妹,喜获吉祥鸟,幸甚!其实勒勒、尔玛、媚娘的家乡,各自相距仅二百公里。可见“深山出俊鸟,川陕多美人”之说,绝非虚妄。相传武则天入宫时,豆蔻年华,光彩照人,唐太宗宠爱有加,赐号媚娘。三个姑娘的命运,却又大不同。其中的掌故与隐喻,岂是“审美”二字可以包容?endprint

宗白华《美学散步》称:中国一直存在两种美学趣味:楚辞、汉赋、六朝骈文,那是“错彩镂金”之美。汉代铜器、王羲之书法、宋代白瓷,此乃“初发芙蓉”之美。勒勒和尔玛,印证一种纯真天然美:她们好比乍开的芙蓉花,风吹日拂,露珠滚动,娇艳无比。何谓错彩镂金?那是指媚娘成了女皇帝,变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遍体人工雕饰。

宗白华先生学贯中西,其艺术鉴赏力令我折服,可我一直想不通:

(一)中国与西洋相比,美学趣味为何这般单调?人家从希腊、罗马升腾至文艺复兴,从洛可可、哥特式下降为野兽派、魔幻派,又从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一路戏耍到印象派、抽象派。咱家翻来覆去,竟脱不出芙蓉与错彩!

(二)中国古人何以死心眼,一再推崇芙蓉,厌弃错彩?钟嵘《诗品》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 咒语一出,反响不绝:六朝骈文,不敌陶潜山水诗;绚丽唐三彩,输给了宋白瓷;唐伯虎文人画,居然压倒了宫廷画家;就连造型简练的明式家具,也因此价值连城!

(三)苏东坡指诗文最高境界,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李白也从历史高度,论证芙蓉至高无上的美:“自从建安起,绮丽不足贵。圣代复原古,垂衣贵清真。”难道四千年中国艺术史,竟是一个不断从“绚烂归于平淡”的怪圈?难道大一统盛世,必定要走“复原古”的回头路?

李白赞美原古,苏轼祈求平淡,双双指向孔夫子的儒家文化理想,即克己复礼,返回尧舜治下的原始大同。那是一种何等美妙境界?《易·系辞》曰:垂衣裳而天下治。《礼记》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意是说:古人生活在桃花源般的田园中,民心淳朴,生活安详。无数个环绕城池的小村寨,组成部落联盟的一统天下。联盟推举贤明领袖,例如大禹和周公。他们品德高尚,公正无私,只须垂衣端坐,百姓便会云集归心。如此理想社会,让古人心醉神迷,两眼发直。他们从此不做他想,不再前瞻,更不会像美国人那样漂洋过海,上天入地,去幻想啥子星球大战。

可惜芙蓉花开,转眼即逝。儒家文化理想,亦随四季轮转。一如跛足道人所唱: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以大唐为例。唐太宗偃武修文,轻徭薄赋,迅速复苏了经济,进而励精图治,锦上添花,打造出四海承平的“贞观盛世”。不料李世民英明一世,栽在了武媚娘手上!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卷二,对此有精彩分析:“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竭力建构一套圆满解释系统:天地时空,帝国架构,人间伦理,自然万物,无不完美纳入这一秩序。每当国家分裂、生灵涂炭时,这种以秩序为中心的思想,就拥有不容置疑的理想和正义。一旦天下大治,似乎思想的使命就结束了。”

玄宗即位,大唐呈现一派“盛世平庸”。李隆基笑骂道:“问礼言诗,唯以篇章为主,浮词广说,多以嘲谑为能。”葛兆光发现:大唐盛世竟是思想史上一段空白!“主流思想被提升为意识形态,同时也沦为一套记诵知识:它凭借政治权力和世俗利益,在华丽语言技巧中,翻空出奇,维持生产与再生产。”结果便有白居易的《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芙蓉变错彩,绚丽复平淡。Damn!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宿命么?

五月十九日周四,阆中153公里至南充,多云,12—28摄氏度,加油210元,每升4.52元

醒来听见敲木梆,接着是一声吆喝:醪糟—汤圆!起身淋浴,哗哗热水,再次证实这是天府之国。可我忘不了陕西,还有陕西人的夹肉馍、洋芋饭。于是拉开嗓门,喊一段王二妮:对畔畔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我那要命的二妹妹 — 小金和丝丝闻声起舞,扑打翅膀。

我下榻的酒店,面对嘉陵江,背靠古城区。而我停车的游客中心,两旁各有一个码头:游客在此过江,前往锦屏山。

相传战国时,巴人受楚国欺压,自涪陵沿嘉陵江退至阆中。秦军南下,灭蜀吞巴,置蜀巴二郡,阆中属巴郡。东汉时,阆中为巴西郡治。唐分西川、东川二道。唐玄宗增设山南西道,合称三川。宋改川峡四路,这才有了四川。唐至北宋,阆中均为阆州治。南宋至晚清,阆中为保宁府治。

眼前一江春水,由东向西画出一道优美圆弧,让人感觉城郭不是正方形,而是一种阴阳八卦式的椭圆。转身向北看,云山四合,人烟辐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在我右手边,与锦屏山相对,正是阆中地标华光楼。

何谓阆中?许慎《说文解字》谓:阆,门高也。《旧唐书》称阆水迂曲,经巴郡三面。嘉陵江流经阆中一段,古称阆水。城外高山,又名阆山。古城隐身阆山阆水之间,故名阆中。阆中天设地造,自古又是一座风水古城:其水陆交通、官衙市肆,寺庙堂观,多依风水理念布设,其中龙穴砂水,四要俱全。

旅游业鼓吹阆中,将它与丽江、平遥、歙县,并称中国现存的四大古城。在我看来,阆中实为四城之冠:首先它作为郡守府治,级别高于平遥。其次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它仍保持唐宋格局,这令歙县望尘莫及。最后,丽江是土司辖区,边陲要塞,阆中则是远离战乱的洞天福地,汉唐文明的幽静后院。

去餐厅吃早点,商议游程。木英、莉华都说,阆中古迹多,一天看不完,譬如国家级遗址八处,我们只能选三处。又如古城有六十一条古街巷,上千座古院落。于是先去大东街,看风水博物馆。此馆由民间集资兴办,陈列杂乱:有易经八卦,也有风水看相。其间一条主线,彰显自西汉落下闳,到盛唐李淳风,阆中七百年间,一直是古代中国的星占之都。

汉武帝初年,司马迁推荐落下闳进京,发明浑天仪,编制太初历。新历纳入农耕二十四节气,确定正月初一为春节。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因此盛赞这位阆中术士,说他开创了中国天文、数算与农学。此后东汉天文学家周舒、周群、周臣,连续三代在阆中建楼,观天象,测旱涝。就连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道长,相传也在阆中隐居,联袂写出了奇书《推背图》。

由双栅子街转入西街,过中天楼,街口都有栅门石柱,颇似北京大栅拦。不过阆中街巷,大有唐代长安的里坊遗风,即在东西两市,纵横设坊,白天开门交易,夜间击鼓巡逻。行至武庙街,见张飞庙。endprint

张飞庙又叫桓侯祠。刘备攻取四川后,命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七年,保境安民,发展农桑。关羽死后,张飞一心报仇,出征前夕遭部下暗杀,谥为桓侯。阆中百姓为他筑冢建祠,香火供奉,悠悠已千年。

折回学道街,我已走出一头热汗。钻进贡院,居然宽敞阴凉。贡院三进四合,山门、大殿、考房,一样不缺。应试笔墨、被褥食盒,历历在目。

四川状元,数阆中最多。据《保宁府志》,阆中共出进士一百一十六人,举人四百零四人。明末张献忠陷重庆,破成都,血流成河。顺治十八年清理户籍,蜀中人口仅余八万。成都荒废,阆中幸免,充当临时省会十七年,扩建贡院,承办乡试。目前国内仅存两处贡院考棚,一在南京夫子庙,一在阆中学道街。

十二点回酒店退房。上路前找一餐馆,吃山菌火锅。木英建议去看巴巴寺,寺在东郊,冷僻难寻。寺中一个小阿訇,领我们瞻仰了照壁、花厅、拜主室。据他说,巴巴是阿拉伯语“祖师”之意。康熙年间,麦加先知阿卜杜拉希,随川北都督马子云入川传教,死后葬于此地。其后巴巴寺成了回教圣地,每逢开斋节,川陕甘青一带的穆斯林,纷纷抬羊来拜。

至此,我对阆中的杂乱观感,已然汇成一片敬畏:其文化底蕴,深不可测!它不单养育了方术奇人、状元进士,而且虚怀若谷,包容下清真寺、福音堂、天主堂,奇迹般地实现了五教杂处、中西糅合。

阆中至南充的二一二国道,正在修高速,一路坑洼不平、险象环生。龙宝连续超车,害得两位女老师惊叫。我用四川话喊:老子横跨秦岭,一路超车过来的!下午三点到南充,住万泰大酒店。

当晚在师大讲课,课后随杜平院长去吃烧烤,满桌欢笑。十年前我来过南充师院。那一趟除了讲课,还参观了川北行署、胡耀邦故居。转眼间师院变大学,本科加硕士,中国无疑是进步了。

鸿渐或辛楣

阆中之游,让我又一次堕入钱锺书的《围城》。认真说,我对《围城》的探究,前后二十年,可分三阶段。一九八九年我从哈佛回北京,有幸拜访钱府,获益良多,却也惨遭修理。所谓“修理”,是指钱师送我一个雅号:二毛子。又说方鸿渐也是二毛子。此语令我浑身不自在,转身回家读《围城》。

鸿渐一名,出自《周易》渐卦:鸿渐于干,鸿渐于磐。对此我揣度说:卦中之鸿,乃一大型水鸟。它由海上飞来,逐次栖临滩头岩石,仿佛经历了一场寻觅游戏。而鸿渐追求的唐晓芙,竟是古人酷爱的初发芙蓉!不过小说背景,改成了民国上海。钱师说她是“妩媚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头发没烫,口红也没擦。总之,唐小姐是摩登社会的稀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一九九零年,我为庆贺钱师八十寿辰,赶写《围城》书评。其间困难,是破译小说人物姓名。为此我恶补经史,囫囵吞枣。继有发现如下:

首先,辛楣与晓芙的名字,双双来自《楚辞》。湘夫人唱道:桂栋兮兰燎,辛夷楣兮药房。此处辛楣,指香草作户楣,高贵堂正。湘君又唱:采薜荔兮水中,察芙蓉兮木末。这一句唱的是古代书生好高骛远,尽干傻事。

其次,柔嘉一名出自《诗经·大雅》。其中卫武公道: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又说中山甫之德,柔嘉维则。这两段古训讽颂交替,体现古代帝王的统驭之道。据此,我大胆出示破译结果:

(一)美人香草合成小说的核心隐喻。

(二)作者试以爱情小说的戏仿形式,抉发中国走向现代性之“围困主题”。

(三)书中贯通大喻,即理想与现实相悖。英国哲人休谟称Is和Ought永不交叉。据此方鸿渐只配娶孙柔嘉,为唐晓芙的消逝痛彻心肝。

以上分析,属于初学阶段。遗留问题是:钱师为何要拿屈原理想,来讲一个滑稽求偶段子?杨绛笑称:“晓芙是作者偏爱人物,不愿把她嫁给鸿渐。”此说令我疑虑重重:《围城》莫不是一部政治讽喻书?其后十年,我边读线装书,边写《西方文论讲稿》,以期打通中西。其间又有重大发现,例如钱师引述《易林》道:“火左寇右,尚网开两面,此则周遮遏破,足为西方近世所谓无出路境界(Ausweglosigkeit),亦即赵元叔穷鸟之遭际!”

这一段评语起自易经,止于东汉辞赋大家赵元叔,中间夹杂德文,且是海德格尔名言!这说明什么?钱师一九三八年回国,先执教西南联大,后蜗居上海沦陷区,苦闷中开始写《围城》。而此际荒诞的生存背景,与萨特、老海相去不远。所以我推测:钱师借古讽今,以表现中国“穷鸟”的乱世飘零。

二零零六年我写完《讲稿》,沾沾自喜:二十世纪欧美思想,尽入吾彀中矣!下卷收尾时,我又将福柯、哈贝马斯这两个大腕,各打五十板。请看:福柯步尼采后尘,一味叛逆,步入虚无。哈贝马斯则由左派掌门人,变作体制辩护士。其最终结论是:“现代性在历史运动中获得了实现,可那毕竟是一种被扭曲的实现!”老哈声嘶力竭,抱怨一桩“失败婚姻”,即欧洲左派前仆后继,非但未能抱得美人归,反而被迫与资本主义同床异梦了。

然而欧美困境,能与中国一样么?所谓围城,原指一种左冲右突的两难境地:外面的人急着进去,里头的人闹着出来。杨绛点题:“天下大事小事,男女情感纠葛,莫过于此。”据此我断定:《围城》心比天高。其中小至世俗婚恋,傻小子找媳妇,大则关乎中国现代化,就看你怎么读了。

譬如鸿渐教书启蒙,辛楣从政救亡。他俩互为盈缺,充当正副英雄。二人理念分歧,多化作人情俗谛,教人只看到他俩为了女孩子,杀得你死我活。参照当下情形,鸿渐、辛楣这一对二毛子,岂不是左右两派的漫画像?又如文纨与晓芙,她俩前呼后应,形同姊妹花。假设文纨出国前,必是晓芙。晓芙修成了博士,一定像文纨。说穿了,此乃一出现代喜悲剧:即自我分裂,知行歧出。问题是:钱师为何要同启蒙主体开玩笑,偏不许“五四”传人圆梦?

围绕上述“失败婚姻”,我日益进入反思阶段。看来鸿渐与辛楣双双失败的原因,仍在于二毛子的孤芳自赏、好高骛远。二人最大毛病,当属屈原式的浪漫与痴迷。他俩偏又自负轻率,食洋不化,太不了解自家文明史。其中盲区,或导致“误判”的焦点,即孙柔嘉所代表的“家国一体”。

美国教授夏志清,著书盛赞孙柔嘉,说她是“中国现代小说中最精细的女性造像:其专横善妒,则是中国妇女一辈子陷身家庭纠纷与苦难的结果”。去阆中看一眼,你就会明白:何止于此哦。endprint

猜你喜欢

阆中
渝水为古阆中之水考
阆中古城里觅得春节源头
中华文化视野下的巴文化与巴都
四川阆中在政区体系中的地位分析及思考
阆中古城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擦亮阆中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
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
浅议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阆中:诗意古城的前世今生
西部古城街名的文化语言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