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与方法

2015-01-19赵晓娜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悲剧思维语文

赵晓娜

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因此,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课堂提问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第一,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教师既要给出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第二,课堂提问要旁敲侧击,善于启发。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诱其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第三,课堂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科研课题、能力实际,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思维惰性滋生。这样提出问题,对于他们素质的提高才有价值。有序地提出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正确利用知识,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而且避免了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

第四,课堂提问要适时设问,随机应变。设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是否适时发问,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内心茫然,容易造成课堂冷场;过晚发问,学生勿需思考就能对答如流,使问题变得毫无所值。此外,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方式,以把握知识要点、训练重点和教学进程。

在语文教材中,有的文本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有的文本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多彩的自然现象,有的文本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的文本能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这为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必须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而教师的提问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

现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几种有效的课堂提问方法:

一、导入激趣法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讲究提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问题要提得巧,富有启发性。教学《孔乙己》时可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喜欢看电影、电视。看喜剧时,我们会捧腹大笑;看悲剧时,我们会叹息落泪。这就是说,喜剧和笑声、悲剧和叹息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是一场悲剧,却充满了笑声,这是一场笑的悲剧。那么,这个悲剧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引人发笑的呢?我们学习了《孔乙己》就会找到答案。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了解问题的情境,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投石激浪法

就是用提问的“石子”,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以达到“投石激浪”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经验丰富的教师常会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警察和赞美诗》一文,初看情节那么荒诞不经,语言那么生动幽默,给人一种独特的享受,学生较感兴趣,但又容易浅尝辄止,产生一种满足感。因此,不妨这样设问:这篇小说倘若改为剧本,它该是“喜剧”还是“悲剧”?这一问犹如在平静的湖水里投下了一枚小石子,随即激起阵阵的涟漪。

三、逐层深入法

如,教学《变色龙》一文,可先提问:奥楚篾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较容易回答出为: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热情高涨,纷纷答道: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在此基础上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是什么?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垫,学生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像?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多角度思考法

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善于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使之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例如,对于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是一种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有时可故意提出与课文观点不一致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时,可这样提问:有人说愚公若没有神的帮助,不知要多少代人才能挖空太行、王屋两座山。那么,他为什么不搬家?这不是名副其实的“愚公”吗?谈谈你的观点。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白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总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也应是无穷无尽的,探索激疑设向的方法,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悲剧思维语文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画家的悲剧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近视的悲剧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