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2015-01-19沈花
沈花
摘 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关键词: 物理小实验 学习兴趣 学生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通过实验总结得出的知识易于学生掌握,所以物理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向学生揭示谜底,而应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物理现象,获得珍贵的感性认识。此外,实验还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小实验,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做好这些小实验,对于贯彻教材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实验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由认识到理解的桥梁,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物理课堂中要善于发挥小实验的功效。
一、用物理小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性因素,是一种良好的情感体验。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才的学识是靠教师、父母“逼”出来的,每位教师、每位父母都要牢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成才之道。把物理小实验寓于创设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教学。如教“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一上课我就问学生你们相信“火”烧脸会没事吗?学生说不相信,我让学生上来实验,让烛焰通过凸透镜在脸上形成一个烛焰的像,所以没事,那你观察到脸上的烛焰和真正的烛焰有什么区别?这个小实验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激发学生想探究的欲望。又如在教“大气压”这节课时,一上课时,我就请学生用吸管喝饮料,在喝得舒服的时候,在吸管上剪个洞,这样学生很难喝到,甚至喝不到,这时我跟学生说这跟我们要学习的大气压有关,从而激发学生想学习大气压知识的欲望。再如“用纸锅烧水”的小实验,学生在未做之前是不相信纸锅能烧水的,但做实验后发现水烧得很热而纸没有被烧坏,既满足了好奇心,又激发了探求知识、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物理小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手脑并用的能力
学生在做小实验的过程中,要亲自制作或准备仪器,亲自操作、记录。因此,通过物理小实验,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准备和选用仪器、如何正确操作、如何观察物理现象、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如何分析、归纳推导结论等,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如教学八年级上的第二章物态变化后,让学生研究电冰箱内的温度分布情况,指导学生取一支温度计,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裹上一团湿棉花,分别在如下表所示的六处测量温度,每次测量5min,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迅速读出示数并将读数记录在下表中,连测三遍,取平均值。
分析测量数据,请学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分布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如果存放蔬菜,你认为放在哪里较好?
(2)为什么在电冰箱门框处常会结露,在冷冻室器壁上会结霜?现在新式的电冰箱都有自动除霜装置,你知道为什么要除霜吗?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既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又增强利用热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问题的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物理小实验能培养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何一个看似极普通的物理小实验都包含特有的物理思想,而这些正是学生要真正学习和掌握的。任何一个小实验都容不得马虎和虚假,否则就会导致小实验失败,因此学生要从小实验中逐步培养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学密度知识的应用后,课本上安排测固体金属的密度,对此我又增加了一个测水密度的实验。实验前,我先让学生审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讨论,构思出两种方案:方案1:(1)用我再引导学生分析每种实验方案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在方案一中,水的?摇?摇 ?摇?摇(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水的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摇?摇?摇 ?摇(选填“大”或“小”)。并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得出最佳方案:运用方案二可以避免由于水倒得不干净带来的误差,使测量值更精确。所以往往运用方案二测量液态的密度,特别是黏滞性较大的液体密度,如牛奶、食用油等。
在实验设计活动中,尽管学生的许多想法是不成熟的、片面的,甚至是不可行的,但是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再引导他们从可行性、科学性上对自己的设想进行讨论思考,并让学生亲手做一做,得出最佳方案。
实践证明,学生做小实验,既动手又动脑,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又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自觉地探求知识,达到理解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炳昇.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初中物理分册.
[2]刘炳昇.李容.物理教师教学用书.
[3]秦庆.演示实验教学功能与实施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