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计划模式在精神分裂症病人连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5-01-18周云聪韩旺萍
程 艳,周云聪,韩旺萍
精神分裂症(SP)为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危害大、致残率高,全球发病率为0.5%~1.0%[1,2]。SP病人的社会能力严重受损,通常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缺乏现实判断能力,发病时往往丧失疾病自知力,对行为也可能丧失控制力[3],极易导致危害他人人身安全与公共安全的行为,必须加强重视。出院计划模式的连续护理指的是将病人与家属、医院及社会力量集合起来,尽快帮助病人完善从医院到家庭、社会等自我管理的过渡,从而加强SP病人管理,提高他们的用药依从性,降低肇事肇祸率,促进他们的社会功能恢复[4]。本研究在精神分裂症病人连续护理中应用出院计划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深圳市康宁医院2014年6月─2014年8月住院部接诊的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病人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入选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中有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60岁;③非急性期病人;④至少有1位监护人与其一起生活;⑤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5]。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躯体与脑部器质性病变;②有语言沟通障碍;④不愿意参与研究者。将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8岁~60岁(45.2岁±5.1岁);轻度18例,中度20例,重度12例。研究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8岁~60岁(45.9岁±4.8岁);轻度19例,中度19例,重度12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精神科治疗与护理,包括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督促病人服药、参与住院康复训练、讲解疾病及康复相关知识,并对家属进行宣教,出院后进行相关指导等。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出院计划模式的连续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出院计划制定。首先成立团队小组,主要包括医生、专科护士与社区护士,课题负责人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专科护士主导出院计划,根据出院计划安排对出院需求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精神症状、身体功能状态、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自理能力、出院后护理需求、社会关系、病人与家属需求等,同时和病人及其照顾者一起策划出院后的护理计划,尽量准确、科学、有效且适宜。课题小组成员参阅相关文献后制定出院计划,并将工作职责、出院计划流程与出院计划制成文档,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出院需求评估表及出院随访追踪评估表等,然后聘请5名专家进行审理修正。②住院期间干预。病人入住48h内,护士进行病情评估,填写病人的临床资料;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填写出院需求评估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自我效能量表等,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院计划;向病人及其家属发放精神分裂症护理指导手册,手册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识别方法、前期先兆症状识别与监控、自我照料、肇事肇祸风险防范策略等。护理人员应详细给病人及其家属讲解,并加强病人服药自我处置技能与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并指导家属掌握训练方法。③出院干预。我院相关团队小组一起讨论病人出院的最佳时间与出院后最佳的去所,及时召开病例讨论会,各抒己见,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出院计划,同时动态监测与实施;计划制定后,尽快联系与介绍必要服务资源、转介病人,同时建立好病人与家属及相关人员的有效沟通渠道,记录好病人相关资料,并建立档案系统。出院前3d询问与确认病人是否准确理解出院计划,若未能理解,则要对病人依从性进行指导;对出院病人采取我院自行设计的出院计划书进行护理评估,探寻病人的健康问题,之后与病人、家属等共同制定出院健康目标。出院当日,护理人员要针对病人及其家属的疑惑或者不理解之处予以详细讲解,并评估病人及其家属是否已经熟练掌握必要的教育与训练,同时病人应完成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依从性量表、评估肇事肇祸风险、自我效能评估表等,并将病人出院计划文档交社区护士。出院后2d,我院研究人员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追踪病人返家后的照护情况,及时发现出院返家后的问题,再次予以必要的咨询与协助;出院后,对病人予以社区内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并且每2周开展1次电话随访,每月实施1次入户随访,在随访期间,应检查、指导及测评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等。
1.3 评价方法 两组病人皆予以6个月以上随访,分别在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对病人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病人和家属的疾病知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定,对出院后1个月、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的肇事肇祸风险、用药依从性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
1.4 评价指标 ①精神症状,采取阳性阴性症状量表测评,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著、好转及无效[6]。②社会功能,采取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测评,含有职业和工作、社会职能、家庭职能、婚姻职能等10个项目,无异常为0分、确有功能缺陷为1分、严重功能缺陷为2分,总分≥2分为存有社会功能缺陷[7]。③肇事肇祸风险,根据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规定的危险评估方法执行,采取0级~5级暴力分级评估[8]。④家属精神疾病知识,采取我院自制“精神疾病状况调查表”对两组病人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⑤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9],利用ITAQ 量表了解病人的自知力恢复状况。⑥服药依从性,采取自制服药依从性量表对服药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相关资料经整理后录入,所有资料双人双机输入电脑;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症状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精神症状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病人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社会功能比较 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的社会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社会功能评分为6.12分±2.27分、4.85分±1.04分、2.01分±0.63分,对照组为10.30分±2.85分、7.63分±1.86分、4.30分±1.0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精神症状比较 例(%)
2.3 肇事肇祸风险比较 研究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 、6个 月 肇 事 肇 祸 风 险 率 为1 0.0 0% 、8.0 0% 、2.00%,对照组则为30.00%、20.00%、1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病人家属的疾病知识知晓比较 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的病人家属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病人家属知晓率为80.00%、86.00%、94.00%,对照组为66.00%、72.00%、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ITAQ评分比较 研究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ITAQ评分依次为14.25分±3.05分、15.65分±4.01分、17.33分±3.26分,对照组则为10.01分±3.52分、12.06分±3.95分、14.07分±3.2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服药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用药依从性为78.00%、88.00%、94.00%,对照组为58.00%、72.00%、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科常见疾病,其病因未明,大部分病人存在病情重、病程长、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而且大部分病人有危险行为。相关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引起攻击行为为60.8%~77.4%[10],必须引起重视。从以往研究来看,精神分裂症病人需要长期坚持服药,而且病情稳定出院后则要坚持长期服药,维持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复发率,并巩固疗效,一旦药物中断,则可能引发复发现象。此外,目前社会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除了加强药物治疗外,还重视其社会功能如社会交往、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等的恢复,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精神分裂症病人采取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并积极改善他们的认知能力,减少或者延缓其社会功能损害与精神残疾,从而促使他们早日回归到社会中。
精神分裂症病人出院后,家属就成为了病人维持治疗与预防疾病复发的监督者,各项研究表明,家庭照料者主动介入与参与病人医疗康复活动,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同时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干预还能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在疾病相关知识方面的知晓率,从而降低家庭应激,降低复发率。因此,出院后的护理工作就与连续护理息息相关,而连续护理指的是以护士为核心,确保病人能得到从住院期间到出院后的连续性和协作性护理,能帮助病人完善自医院到家庭与社会等自我管理的过渡。连续护理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科学有效的出院计划。出院计划模式的提出最早见于1982年美国教育发展中心Massachusetts州波士顿市BethIsrael医院,指的是医院全体部门帮助病人与家属做好出院后的适当治疗与护理,同时制定出相关计划,目的在于促进病人从一个环境顺利过渡到另一个环境,如老人院、医院及家庭等。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精神分裂症病人采取出院计划模式的连续护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尤其是随访期间可明显降低肇事肇祸风险,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与社会功能,还能提高病人家属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总之,出院计划模式自入院开始便进行评价,为病人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出院计划,能够保障病人出院后得到必要的连续护理,由护士主导的多方团队支持的出院计划能够改善病人出院后的护理质量和预后。
[1] 来红,张莉.连续护理指导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干预[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2(3):238.
[2] 杨翠英,瞿春红,金云红,等.出院计划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120-122.
[3] 杨忠慧.精神分裂症的危险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08-2810.
[4] 刘一.家属接受健康教育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286-3287.
[5] 王传荣.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785-1787.
[6] 赵春海,刘杰,翟丽,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家属健康教育计划实施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133-134.
[7] 宋兰君.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2):21-23.
[8] 廖之明.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8):1252-1254.
[9] 徐秀瑛,陈小玉.6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3(7):1635-1637.
[10] 肖向荣,陈喜华.持续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8(1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