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枯井涌生活清泉

2015-01-17林晓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包弟枯井泉眼

林晓

作文课,总让许多中学生抓耳挠腮。犹如放在烤炉里,大汗直冒,满脸无奈,而后把自己已嚼成碎渣的东西又重新搬出来,匆匆应付差事。

曾让学生以“珍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作文提示语是:“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在你的心中积淀。”许多学生写的还是初中和某某同学的友谊,或者写某个亲人或者朋友给自己留下的某种礼物,虽不能说是千人一面,但也大多是老生常谈。犹如一口口枯井,没有任何涟漪。

如何让枯井涌清泉?还以“珍藏”这一话题为例。

在初高中课本中,其实学生已经学过很多这一话题的作文,如果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有意识地对这些文章深入地思考,并有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路一定会打开,一定会发现有许多东西可以写。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不是对浓浓父爱的珍藏?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件,却让人难以忘怀;再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河边的柳树、榆阴、软泥上的青荇等,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却牵引着诗人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深情,这是徐志摩的珍藏,这个珍藏能否触动你青春生活的柔软处?再比如,周邦彦的《苏幕遮》,“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柔柔的故乡情怀,总是让人魂牵梦绕,你爷爷奶奶的老屋,你儿时的蚂蚁洞、蛐蛐窝等,是否曾入梦?再比如,巴金的小狗包弟,虽时过境迁,包弟引发的他对人性的思考,会永远地沉淀在他的心里。太多的范文,如果学生调动起来,那会成为一股股清泉,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去反省人生。

在平时授课时,就应该让学生有强烈的意识:课文是个例子,它是学生思考人生的引子,是学生品味生活的途径,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学习每篇文章,学生都应该具备一个习惯:抄录喜欢的文段,反复地背诵涵咏,写下自己的思考所得,安顿一下自己的人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优美的文章,不去停留在一看而过,而是想想能否为己所用:内容有哪些可取?表达有哪些特色?有哪些感慨?自己能否写?抄抄,背背,想想,悟悟。有了这些习惯,井里多了几个泉眼,井外多了几分生机。

要让思维之井里多几个泉眼,井外多几分生机,就要在平时有积累生命细节的意识。许多学生也写周记,教师也引导学生写文章,但是现实教学中存在一个问题,许多学生写完周记就丢在一边,老师批阅过的学生的文章,也被学生丢在一边。这就像好不容易从深山里挖出来点璞玉,没有雕琢,里面的美还没有欣赏到,就被丢在一边,转而去寻找其他的,这样收获的是疲惫,感受到的是无聊,学生的兴趣也就荡然无存。正确的做法是,每日花些许时间,将一两篇文章当成素材解读一番,对照名家同类的作品,写写感悟,重新勾勒,构建联想和想象的桥梁,突破思维定式,进行“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联想。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如此经过几番改写,琢磨,这个素材才会真正化为学生思维的泉眼,学生动起笔来,就多了些灵性。

对文本,对生活,多些切磋琢磨的工夫,少些匆匆忙忙,急功近利。假以时日,学生的笔端就会流淌出汩汩清泉,水草幽幽,鱼儿自游,文章必清新而美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包弟枯井泉眼
大地的取水者
小池
一起走过的日子
高原家族
“害”与“被害”的叙事:延展《小狗包弟》最重要的张力
重读《小狗包弟》
小池
救井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巴金《小狗包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