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朴归真 重视底蕴 回归语文学习的真谛
2015-01-17李向锋
李向锋
在中国,高考历来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往往影响着全省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它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常年奋斗在一线的教师,通过多年高考试题的洗礼和反思之后,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重底蕴,贵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导向,也引导一线教师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向学生进行文学欣赏的引领者、参与者、帮助者、关注者、欣赏者的地位转变。
一、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给人们的反思和启示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早已尘埃落定了,但高考语文试卷带给一线高三语文教师的审视和反思却是震撼的,这份命题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线高三教师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作为一线教师,越来越一致地认同,提升学生语文的修养功底,才是高考语文取胜的法宝。
2014年的江苏高考语文卷一反常态,特别是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抛开了考了多年的拼音,除了近义词语、成语辨析的填空选择题和往年保持一致之外,另外三道题分别是关于诗句的对仗、语言的得体和连贯(排序题)、漫画理解的选择题,从内容上来讲,这些都是久未谋面的“稀客”。除此之外,文学作品的选材,由中国现代作品变为外国名著的长篇节选。选择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选段《安娜之死》,但篇幅不长,题型上也较为平稳。这个变化提醒一线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国内外经典名著应该成为语文学习的常态。最重要的一点是,专家们一致认为,2014年的江苏高考题,除了试题本身之外,最重要的是试卷弥漫着浓郁的古典气息:文言文、诗歌自不必说,语言表达题中第二题选择“墙头雨细垂纤草”的对仗句,第三题的交际用语不得体的一题选项均为文言的谦敬词,论述类文本朱良志《乾坤草亭》,等等,无不与古代、古典、古朴息息有关。命题人似乎在刻意的传统文化弘扬中,传达出这样一种导向:返朴归真,重视底蕴,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
二、现行高三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反省
也许在许多教师心中,高三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这样一个场景:仔细研究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近几年考什么,就忙着在成千上万的各种复习参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裁剪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类似于高考题型的练习题;学生天天训练,教师每考就批,批完认真讲解,讲解之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这样做感觉很充实,但效果却与之恰恰相反。
这种高三语文复习,陷入了教师大量讲述、学生大量练习的圈子。只注重形式,不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只管对方法的简单机械的训练,不管学生对文本的挖掘与感悟;只关注眼前的效果,不关注是否真正地提升了学生语文的底蕴。大量的练习评讲,取缔的是学生的学习体验、消化吸收;大量的练习,尤其是一些偏难的训练,消耗了学生的热情和信念,给学生以劳而无功、学无所成的错觉。正因为如此,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处于机械应付的低效率学习状态。
三、认清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真正方法
(1)语文学习重在提升学生的文学底蕴。
2013年北京市高考状元,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大一新生孙婧妍在高考语文取得148分的优异成绩之后,当人们问她“是不是做了很多题”、“是不是很爱写作”时,她很诧异地回答说:“在她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不是她有天赋或者她有素养,而是她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会有人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那么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这种想法就是本末倒置,不光学不好语文,还让语文学习失去了本来的目的。
不管是提升文学素养,还是读懂弄通文章中心、结构等,提升学生的文学功底才是学习语文的王道和根本方法。
(2)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有参与学习语文的热情
有专家曾指出:“考查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有效度,关键要看三个参与度:一是全员参与度,即不同层次学生活动起来参与学习的程度;二是全程参与度,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跨度;三是有效参与度,即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程度。
要让学生达到以上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毫无疑问,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能把语文课当做训练课、讲题课来上,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受到文学的熏陶,沉醉在文学带给他们的关于人生、情感的无限体验中。让学生通过徜徉于文学的海洋,进行思想的碰撞、交流,从而达到积累中国和世界的优秀文化及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形成文明的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这样就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培养学生思维的功能,也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情意、审美的功能,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学功底和底蕴。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首先自己的视野要宽广,不要心中只有狭隘的考试、分数意识,要有大语文观念。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习惯和热情,当做一线教师的主要任务,提升学生的文学功底。返璞归真,重视底蕴的提升,回归语文学习的真谛,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语文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