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学生的写作兴趣“睡着”了!
2015-01-17李迎春
李迎春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他们对作文的感觉是“无东西可写,不会写”。要使学生乐于作文,写好作文,教师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积累,使写作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事情。也就是说,不要让学生的写作兴趣“睡着”了!
一、培养兴趣:“我要写”,“我喜欢写”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去激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正规的作文竞赛,等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行动,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把美文摘抄在黑板报上,以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平时经常安排品味美文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欣赏《读者》等杂志上的一些文章。还要让学生通过周记来抒发真情实感,在学生周记的评语上下功夫,尽量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只要学生的文中有一点新内容,有一点新思想,有一点新见解,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些做法使学生认识到写作也并非难事,只要下功夫也是可以做到的,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变“我不愿写”为“我要写”,“我喜欢写”。
二、感受生活:用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大书。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的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生活积累丰富了,不仅“有米下锅”,还会引起学生倾诉、表达的欲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去留意、思考生活中的点滴。如,看到落日,问学生联想到什么;观察自己的父母,记录一个让自己感动的细节;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写出自己家乡的特色;等等。培养学生在有意识的观察中去发现生活中值得一写的东西,去思考生活带给人的启迪,有了这样的发现之眼,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笔头生涩,文笔枯竭。
三、积累语言:内外兼收
这个积累的过程,其实也就是阅读学习过程中一个基础的部分。在课内,语文教师从作文的角度去考虑的话,就会严格地要求学生掌握每课的生字新词,包括字音、字形、词义、运用等。语文课文都是经专家学者精挑细选出来的佳作,文质兼美,对有的课文或课文的某些段落,要布置背诵,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感,从而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有的文章太长,全背有难度,可以选择一些最美的或最富哲理的段落,让学生背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课外,增加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加强积累很重要。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每天利用课前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最崇拜的伟人、最喜欢的作家和诗人、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最喜欢的作品或作品片断等,并说明最崇拜、最喜欢的理由,并尝试写心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各种有益书籍的兴趣,课外阅读也成了学生的必修课,然后拿到课堂上,大家彼此进行交流,于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领域的内容,都能在语文上掀起小小的波澜。学生的阅读量与日俱增,认识、胆识、素质也一天天得到提高。通过阅读,锻炼记性,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笔下流出的东西生动、鲜活、引人。
四、重视批改:详批详改,互相批改
详批详改的目的不一定在于把这篇文章修改得如何通顺,而在于让学生产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学生的作文,不被老师轻看,老师花大力气了解它,重视它,那学生自己就不会轻看了每篇作文。批改以后,将学生作文的长处和不足在班上作文讲评课时,予以公布。选出最优秀的文章让作者自己朗读出来,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快感。这就成为他们下次作文的动力,对其他的学生也能起到一个带动作用。
至于互相批改,这种活动并不是教师偷懒。首先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同学互相批改作文,找到文中明显的不足,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这样,有理由相信学生今后再写作文时,会时时刻刻注意到类似的问题,大大减少类似毛病的发生率;而且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学习别人作文中好的语言、好的论证方法等。学生如果学会修改别人的文章,可能学生自己就会写文章了,在修改中,发现别人的优点,能够得以借鉴,这样他们才能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所以,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帮助很大。
经过一个段时间的努力,付出总会逐渐取得回报,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写作了。他们敢于拿起手中的笔,去迎接新的挑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变得丰富了,学生的欣赏水平上升了。总之,只要别让学生的写作兴趣“睡着”,让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水平还会再上一个台阶,还会有更大的进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