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弃北大读技校”背后的真正危机

2015-01-17石述思

中华儿女 2014年24期
关键词:周浩技校毕业生

石述思

一则“弃北大读技校”的新闻被媒体持续热炒。事件的主人公叫周浩。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最近,当他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上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时,引起了轰动。

在一个尊重个人选择职业和生活的时代,周浩离开北大投身技术院校,本无可厚非。但这是北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技校生胸怀大志,经过顽强拼搏终于考入北大显得顺理成章,反之便令人倍感讶异。

此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陈生投身卖肉行当都掀起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大讨论。不过,当下关于周浩的讨论更值得探究。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绝大多数中国孩子除了刻苦读书,应付无尽的功课和考试,别无选择。

周浩是这场全国残酷PK的赢家。2008年,周浩考出了660多的高分,他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动手能力强、热爱机械的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长辈们觉得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

周浩妥协了。进入北大后,他发现他对理论和学术毫无兴趣。在旁听、转院、逃避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他做出了一个被人认为是疯了的决定——2011年冬天,周浩从北大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兴趣的火焰在这所普通技校被点燃。很快,曾经北大的厌学青年周浩便成了技校中的翘楚。

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不知有多少像周浩这样的有着独特天赋的莘莘学子,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启人生的航程,只是按照所谓的高校名声、地位的优劣,按照社会所谓热门专业的认知,埋葬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必须指出的是,这个事件引起的另一个热议焦点是北大和技校的反差。周浩之所以成为新闻人物,是因为他的逆袭史无前例。这说明,即使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急需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业已变成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没有为此真正做好准备——无论观念亦或制度。

在高校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今天,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悖论:大批学子越来越找不到专业对路的岗位,而很多用人单位则对适用人才的匮乏着急上火。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为78.1%,高于“211”和“985”;工资方面,高职学生平均起薪3291元,“211”高校3157元,高职学生也略高于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

周浩曾感慨:“我觉得中国是比较缺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就像德国很多技术工人都是高学历,而中国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学历不高。”不仅德国,日本制造之所以能纵横世界多年,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其职业教育的发达,反观我们的不少名校,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大批毕业生成为志存高远却无力解决具体问题的梦想家。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铁正在走向世界。但在唐山车辆制造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以后,却发现中国没有技术工人能完成拥有5万多个焊点的车厢焊接,便派人去德国接受培训,每个职工的培训费高达600万人民币。

这个事例更能说明周浩事件的意义和价值。结合整个网络对于蓝翔技校“学习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的调侃,一所实力强、就业率高的民营技校的艰难历程也清晰地浮现在人们面前。

加油,我国的技能教育。加油,中国教育改革。

责任编辑 李娜endprint

猜你喜欢

周浩技校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民办技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试论影响技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及对策
关于对技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弃北大读技校 自定别样人生
技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弃北大读技校,自定别样人生
放弃北大读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