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兰英 兰心蕙质润心田

2015-01-17李清华

中华儿女 2014年24期
关键词:金兰油库奶牛

李清华

她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中等身材,精神矍铄,待人和蔼。说到她的名字,大家却觉得再熟悉不过了,她就是金兰英——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六大代表,并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优秀居委会主任、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身先士卒的书记

1946年1月,金兰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回民家庭。从小,金兰英身上就有一股韧劲。

1975年初,29岁的金兰英被推选为市场街党支部书记。当时市场街有3000多名来自全国7省11县的居民,人员结构复杂,外面的人给市场街总结出一套顺口溜:市场街有“五多”,闲散人员多,“高价媳妇”和“黑孩子”多,贫困户多,民事纠纷多,违法犯罪多。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召开群众大会,听取群众意见,为市场街的发展寻求出路。金兰英在群众大会上承诺:“大干十年,让市场街人人有活干,户户无闲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生老病死有依靠。”

为了实现诺言,让居民尽快富起来,金兰英外出四处找活,发展劳务输出。1976年夏天,金兰英带着市场街几十名群众到岱岳区道朗镇的利民油库,包下了粉刷油库的活。巨大的油库只有一个可以让单人钻进去的小口,但进去之后的空间特别大,足可以同时装下100多人。金兰英说,当时他们的任务就是把油库内壁上的铁锈用铁刷打磨干净,然后再刷上油漆。但是,由于偌大的油库只有一个小口,通风不好,又是在炎热的夏天,油库内又热又闷,干不了多大一会儿,整个人就要虚脱。“干部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她作为带头人第一个钻了进去。“我领着居民在利民油库干活时,吃住都在工地上,当时也没钱,大家顿顿都吃清汤面条,一点滋味都没有。有一次,我误把给伤口消毒用的碘酒当成酱油倒在了面条碗里。一吃才发现,味道不对,十分难吃,但当时穷,舍不得倒掉,硬着头皮就把洒了碘酒的那碗面条吃了下去,胃里一阵阵恶心。”回忆起当年的事情,一切都那么刻骨铭心。

为百姓做实事的“金大姐”

1978年,国家逐渐放开了市场,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兰英听说省里计划在全省每个县都搞一个汽车维修厂,她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没钱只能贷款,但居委会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的资产,眼看着大好机遇不能错过,她便把自家住房抵押给银行,凑够了钱。没有场地,就在河边上修河堤填洼地;没有材料,就肩挑人扛从河里捞沙子、搬石头。经过一百多个日夜奋战,市场街第一家企业——汽车修配厂建成开业,这在当时的居委会无异为一个创举。汽修厂实现当年盈利2万元,尝到产业甜头的金兰英又相继建成了五金楼、机电大厦等商业地产,还最早引入合资形式,扩大产业盘子。

经过努力,金兰英终于把一个落后的市场街变成了事业蓬勃发展的现代化新社区。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8万平米的居民楼、3万平米的市场,新增就业岗位2000多个,年交易额1.5亿元,成为鲁中地区小百货、小五金的集散地。建立现代化的奶牛养殖中心,带动了当地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投资8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泰山幼儿园、社区图书馆、卫生室,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帮助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如今走在市场街社区,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金大姐”、“金阿姨”……尽管她早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在泰安市繁华的市场街上,老少邻居们家中谁有难事都还会找她说说,让她帮忙拿个主意。在她担任市场街党支部书记期间,为百姓做的实事数不胜数。现如今,这位69岁、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党员,又将她的全部精力投入到金兰奶牛养殖中心的创业项目上。

“两个穷坑”一起填

金兰英说,当时国家提出要进行国企改革,我就预料到市场社区肯定会产生大量的下岗职工。所以旧村改造一定要和建设市场,提供就业岗位结合起来。因为社区的人口密度大,所以进行改造并非易事。经过深思熟虑,金兰英向居委会提出了改造市场街的想法。但当时受到很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投资太大,害怕中途夭折,老百姓连现有的破房子也没的住。为了统一意见,金兰英召开了11次两委会议,在这期间还召开了6次群众大会。最终,全体居民都同意了她的改造计划。历经三年的改造,市场街建设了商贸大市场,比原来的市场扩大将近3倍,居民也分三批住进了楼房。伴随着市场街社区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金兰英决定不仅要带领街道居民摘掉经济穷坑的帽子,也要抛下文化穷坑的包袱。

“那时候,两个穷坑一起填,难度可想而知。市场街人要想在经济上翻身必须得在文化上翻身,我们将各种法律宣传读本亲手送到居民手中,安排专门的宣讲员每周为居民讲解法律知识和时事政治。”金兰英说,担任市场街居委会的党支部书记后,每周集中开展一次法制教育,这个传统从1975年起坚持至今。

在全面提高社区群众文化素质的同时,金兰英又把目光投向了年轻人。为鼓励街道青年和学生求学上进,金兰英提议居委会每年拿出5万元钱,设立教育奖励基金,奖励“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社区内企业职工通过自学拿到毕业证书的,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学费全部由街道报销。1997年金兰英提议居委会投资10万元建起了托儿所,对市场街的幼儿全部实行免费入托。1999年,在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金兰英四处求援号召市场街道社区投资400多万元,由市场街居委会与泰安市直机关幼儿园一起开办了面向社区、服务社区的综合性省级示范幼儿园,现如今幼儿园已经有30个教学班,入托幼儿1000多名,教职工86人。

最后的冲刺

2002年底,金兰英离开市场街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的职位,到泰安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担任副局长职务。2003年,蒙牛、佳宝等乳品企业相继在泰安落户,金兰英又一次抓住了机遇。金兰英在她57岁时,又做出了一个新的大胆决定——开办奶牛养殖场,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花甲之年的她本可像大多数老人一样过上清闲幸福的日子,但金兰英却闲不住。“我要做一次最后的冲刺!”多年的奋斗经验告诉金兰英,过去经济增长速度快,是靠大投入和出口拉动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金兰英采取异地发展和股份合作的方式,投资3000多万元在岱岳区满庄镇兴建了泰安市金兰奶牛养殖中心。奶业生产是一项大投入、大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场地建设、购买设备、引进良种、饲养管理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金兰英首先想到了市场街委员会,通过自愿集资,前前后后共筹集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奶牛、饲养场区的建设和购进所需设备。另外,养殖户通过“五户联保”的方式向农行、农信社贷款,有效地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如今,该中心已成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山东省种畜禽一级繁育场、省动物研究院种牛繁育基地。

作为一名养殖行业的企业负责人,金兰英在过去一年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期间,通过自己的奶牛养殖合作社,对周边50公里范围内的农产品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用实际行动帮助周边8000户农民增收,并且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焚烧秸秆带来的大气污染。她根据奶牛养殖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农作物的收购范围。根据多年在奶牛养殖方面摸索出的经验,金兰英认为应当把科学管理、科学饲养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金兰英提出了“规模化养殖与让群众喝上放心奶”的建议,2013年,她把促进合作社群众增收列为人大代表履职的重点,拉长产业链,扩大合作社规模,目前,她的金兰奶牛养殖合作社养殖奶牛突破3000头,带领120名社员参与奶牛基地维护建设,直接解决60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依托奶牛养殖基地,组建了运输队、建筑队及晒粪队3支队伍,间接带动周边200名劳动力就业。经过养殖基地科学饲养的奶牛,牛奶中乳蛋白含量高达3.75%,超过国家标准0.8个百分点。鲜奶直接供应市民,实现了“让市民喝上高质量放心奶”的初衷。

作为连续六届的全国人大代表,金兰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只是一名党员,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共产党人就要为人民奋斗一辈子。如今在泰安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任职的她,专研《古兰经》,借助《古兰经》的真善美,化解民族矛盾,为促进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 陈晰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兰油库奶牛
关于油库精细化雷电预警的探讨
小奶牛便签夹
奶牛吃草
万有引力定律
《奶牛的家》
美味奶牛
完美火炬手
愚人节
白雪皑皑的冬日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