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
2015-01-17倪璐
倪璐
摘要:音乐教育是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必要途径,在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一个良好的契机。因此,高校的音乐教程安排需要注重启发同学的音乐兴趣,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使学生获得欣赏和创造的能力。然而,在普通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并没有如想象中的良好的效果,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也令人堪忧。因此,本文将通过探析当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与之相应的改革办法。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很大成就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作为普通高校的一个基础素质教育内容,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艺术欣赏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从而提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音乐教育中出现的缺陷和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普通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也越来越规范和标准,但是在校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还是呈现一个较低水平,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重视这个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设置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要求。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事业刚刚处在一个萌芽期,因此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更没有一支高质量的音乐教师队伍。因此,相关音乐课程的开设也成无体系的混乱状态,甚至有凭教师个人兴趣开课的现象出现。大部分音乐课程是作为高校的公共选修课形式开设的,主要是一种欣赏活动,不但无法覆盖到每一个学生,而且选修课的形式使学生放松了对音乐课程的掌握和学习,教学成果也无法得到保障。
其次,教育体系不完善。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制度不够完善,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成体系的音乐教学体制。再加上校领导对高校音乐教育程度不够,对音乐教育的本质缺乏认识,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因而是其逐渐被边缘化,这成为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难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些高校的音乐教学没有与之相应的管理部门管辖,大多数是处于一种无管理状态或者多方共同管理的状态,从而造成了音乐教育的无序和混乱。另外,由于音乐教育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使得教育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间歇性,常常以举办活动和听讲座来代替音乐课堂教育,大大削弱了音乐教育应有的效果。同时,也正是由于校领导的忽视,使得与音乐教学相配套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多媒体设备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音乐教学。
再者,基础设施不齐全。高校的音乐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时期,应该涉及更广阔的内容,着重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使学生获得欣赏和创造的能力,因此也要求授课教师有深厚的音乐功底和理论基础,但是纵观我国当下高校音乐教师队伍,虽然有一定的数量,但是在各高校扩招之后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另外,高校的大部分音乐教师大部分是毕业于艺术院校或一些专业艺术团体的本科生或专业人士,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且缺乏专业、系统的教师技能培训,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水平。
二、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方法
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并不是刻意培养专业艺术水准的学生,因此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应该正视并重视音乐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当下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的途径。
(一)严把教师质量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教师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因此学校要严格把控音乐教师专业水准和教学质量,努力建设一支有质量保障和数量保障的,能够充分满足高校音乐教育需求的师资队伍,从而提升音乐教育课堂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出音乐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
(二)加强管理
高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对学校成功开展音乐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帮助作用,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普通高校的领导要提高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和意义的认识,尽快建立起科学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音乐教育管理体系,并提高音乐教师入职门槛,保证教师的质量和水准,同时加大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满足应有的硬件需求,确保学校音乐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高校应该将部分专业性强的音乐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并建设一套完整的必修、选修以及相关讲座并行发展的多样的音乐课程模式设计,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同时还可以听到更多前沿的音乐讲座,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应该从上到下给予高校的音乐教育足够的重视,将音乐教育改革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来提升全民的素质水平,培养真正用得上的人才来迎接未来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范巧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歌海,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