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主动创新型高校音乐教育观成为必然

2015-01-17王欣

艺术评鉴 2014年23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多元化

摘要:当前高校音乐教育遭遇教学模式单一化、专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困难等问题,大众化时代下的音乐教育在走向特色化与多元化的同时,还应保持一种主动创新和积极评价体系,这样有利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多元化 主动创新

现象一:前些年,我国很多高校纷纷掀起升格热潮,中师并入大专院校后升为本科,几所大专联手学院升为大学。诚然,各地院校追求卓越和一流本无可厚非,但是仍然没有摆脱“千校一面”的局面。事实上,每所高校都有各自的主客观条件、专业优势和特点,不同传统、基础、层次、学科结构的高校,应有不同的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办学功能和服务面向。①

现象二:近些年“艺考热”一直处于居高不减,有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全国“艺考热”大省如山东、湖南、河南等其音乐专业报名人数已突破万人大关。随着社会对音乐类人才需求的增加和“艺考”的火爆,艺术院校也有史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因此一些综合类高校和刚刚“合并”后的地方院校纷纷也开设音乐专业。然而这种“高扩招”给高校带来最为凸出的问题就是硬件与软件问题,还有专业结构优化与人才培养问题。面对“艺考热”和“高扩招”两大形势所彰显出音乐院校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冷静地思考。

现象三:当前,高校音乐人才大多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全国各城市对音乐教师的需求(名额)已近于饱和状态,大量音乐专业毕业生流向社会。由于音乐专业性质决定了就业方向的单一性,再加上近十年来“艺考热”和“高扩招”。因此,音乐专业人才需求基本饱和,部分高校音乐专业就业率已经很难达到10%,地方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就业率几乎近似为零。

当历史走进21世纪的那一天,高等教育“质量”就一直成为经久不衰的主题。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的发展,生源质量下降、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模式单一化、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随之出现。高等教育这种过于乐观的增长,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滑,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这种以跨越式的发展速度,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②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③。在走向大众化时代的当下,各高校纷纷都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因此质量与生存问题已逐步引起全国各高校以及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

令人可喜的是: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这两件大事值得在共和国的教育史上留下重重一笔,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两件大事,表明了中国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强决心。2011年9月,江苏与教育部共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到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前列,主要发展指标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符合型质量是建立在科学管理关于客观标准检验产品的思想和边际效用关于产品适于消费者的使用偏好理论基础上的,指高等教育是否能够满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主客观需求。④

21世纪是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时代,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十多年来各院校音乐专业招生呈现出了越来越火的竞争态势,这种大肆扩招下的高考被认为是上大学的捷径,硕博阶段如今已成为本科教育阶段的“有效延伸”。伴随着“艺考热”、“高扩招”,高校音乐教育业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随着其规模的日益扩大,专业结构、“就业难”与教育质量等问题也凸显了出来。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会议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下,不仅是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还是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教育阶段的驱使,高质量的高等音乐教育特别需要注意结构的优化,不优化结构就难以提高质量。纵然近年来各音乐院校在大力强调“分类发展”的同时,还应看到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不同质量标准都有待进一步得到改进,这些显然已经成为当前建立多元化高等音乐教育体系及其质量体系关键因素。鉴于此,我们应以更为宽阔的视野来看待高等音乐教育质量问题,力求使各地、各级、各类音乐院校办出多元化、特色化,力求避免“同质化”。也就是说,当务之急是要使不同形式的音乐院校培养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的音乐专业人才,每所院校都应有各自的学科专业定位和各自的学科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走向“多元化”、“特色化”。

建立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质量观,在教学质量上应注意多元化与统一性相结合。近些年,各音乐院校在大力改善因“高扩招”下软硬件办学条件的同时,忽视了也要防止用统一的规格和标准衡量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质量。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各音乐院校的培养标准是统一的,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教学计划以及统一的上课模式,也就是说在统一的模式下培养人才,当然也就打造出了统一的“产品”。如此众多统一的“产品”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就业问题当然也就会显得极为迫切。因此,高等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应体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理应从传统结构当中“释放出来”,只有正确面对高等音乐教育结构的多元化,培养不同人才,同时也为更多学子提供多元化接受高等音乐教育的机会。

当今,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而大学则是承国家科技创新之重点脊梁,肩负着培养有国家责任感之建设者接班人的天职,是民族社会的道德榜样和先进文化的推行者,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和国家民族发展的希望,因此大学应当有这样的使命高度,对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发展有无限的责任。

主动创新型质量是指要求高校增强自主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的主动型质量,创造出“魅力质量”、引领社会需求,从而获得超额质量收益。⑤随着大众化时代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我们不能一味地使用过去的质量意识和标准来简单的衡量高校音乐教育质量,“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为此我们应根据各院校音乐专业发展情况,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音乐院校有不同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手段,这样也就会避免“千校一面”的局面,也正如1998年巴黎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的《21世纪展望和行动宣言》所指出的“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质量”。

主动创新型质量还需要高等院校积极主动去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更高水平的创新型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传统教育培养内容和模式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市场呼唤创新型人才的大量涌现。创新人才培养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美国大学文化极其强烈的特色之一就是:凡大学无不强调创新,研究型大学尤是。日本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把“创造性科技立国”定位国策。当前,创新已成为热门话题,因为特色就是创新、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高等教育质量的多元化、多样性要求高校应富有自己的特色,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质量观指导下,应根据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明确各自类型和层次的科学定位,积极引导高校个体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应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在各自类型和层次上提高质量,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办出自身的特色。

四、结语

近年来的“艺考热”、“高扩招”与“合并风”、“零就业”等问题使得各音乐院校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保持自己秉承学术自由的基础上,树立人才培养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的教育质量观,努力培养出多规格、高质量的人才。

由于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发展的、开放的、多元化的、与时俱进的。因此,若使高等教育能够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在当前阶段,高校在拥有一定自主权的同时,还应该自身建立起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虽然我国当前还没有一个完全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但是我们在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实践摸索,在进一步学习和深化国外相关经验的同时,我们应对各类音乐院校教育本质和规律认识中逐步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

当然,我们更应鼓励在实施发展过程当中应有的质疑气氛与评价机制的出现,人们常说有质疑才会有学术的生气,有评价才会有活力和动力,这样也才有积极创新与主动创新的发展。创新型高校音乐教育质量观的建立既要求完善保障体系,形成多种评价模式,同时也还需要在内部形成一种鼓励创新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但对于如何建立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多元化创新型高等音乐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对各类音乐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管理与就业等有一个较为全面、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估制度和机制,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值得研究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注释:

①吴虹,彭进清:《多样化教育质量观的正解与建构》,《求索》,2009年第4期。

②精英阶段高等教育是高度统一的,其质量标准的核心是为国家和社会重点建设培养精英人才。

③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是多元多样化的,其质量标准的核心是受教育者的个体进步与发展。

④张炜:《强国战略视野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嬗变》,《江苏高教》,2010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Johnston,R.J.,Chalkley,Brian,Quality assesDMent ofteaching:Inputs,pro

cesses and outputs,Journal of Geography inHigher Education,1994,Vol.18 Issue2,p184.

[2]Trinczek,Rainer,West,Anne,Using Statistics andIndicators to Evaluate Universities in Europe:aims,fields,problems and recommenda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Sep 99,Vol.34.

Issue 3,p343.

[3]赵颖.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认识与保障路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7,(08).

[4]刘智运.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03).

[5]王莉华.高等教育的四种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8,(01).

[6]章建石.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表达与教学评估变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02).

[7]欧阳胜,朱永东.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反思[J].江西教育科研,2007,(12).

[8]苏榕娜.“满意”视野中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教育探索,2006,(08).

[9]陈磊,肖静.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思考[J].教学研究,2005,(02).

[10]陈廷柱.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基本策略:市场化[J].江苏高教,2002,(01).

作者简介:

[1]王欣: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教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多元化——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原则」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