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普通高校艺术系的教育思考

2015-01-17曹晶晶

艺术评鉴 2014年23期
关键词:乐感逻辑基础

曹晶晶

摘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由于各种原因选择了艺术方向的学习,艺术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但也催生出许多负面或者欠缺的方面。作为教师,见过许多种类的顽固问题。也进行过很多思考和努力,在我持续的工作中,以下面临的问题可能只是一小部分。

关键词:基础 乐感 能力 逻辑 习惯

工作三年有余,很多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见过许多花样百出的问题。由于招收学生之前学习基础不同,因此问题基本都集中在这两点:基础低、乐感浅。

一、基础低

基础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会说“我基础不好”,那么基础不好究竟不好在哪里?许多学生含含糊糊都说不清楚,细细追问下去,给出的答案是:手软,跑不快、学新曲子很慢……

由于学生入校前,有许多孩子并没有真正的音乐基础,眼见高三到来,文化课成绩捉襟见肘,正在焦虑尴尬何去何从的时候,许多培训班应运而生,对学生的音乐水平拔的又快又狠。考场上常常看到曲目很唬人,一上手很惊人的考生,基本的要求几乎一个都达不到。入校以后的学生将校外的问题重新引入新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在教学中常感到焦灼,课上千叮咛万嘱咐过的练习方式,结果跟没上过课没有什么分别。

举个实际例子,我教授的一个女学生,练习849第一条,右手的下行音阶跑动,一出手就是成串的滚动,毫无十六分音符四个音为一个单位的匀速律动感,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单独听她的左右手,她的左手为了跟右手保证同时到达,弹奏的音程和弦之间的间隔毫无规律可言,仿佛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踉跄,教人心里阵阵发紧发晕。为了遏制她毫无律动的跑动冲动,我要求她必须使用节拍器,放慢速度,单手练习,着重强调了以上练习的重要性。

一周以后的回课结果改善很明显,整体听起来虽然算不上绝对工整,但基本做到了平等均匀。对她坚持练习一周表示了肯定之后,接下来的一周我要求继续巩固上一周的练习成果。结果却令我气恼,她完全恢复了之前错的状态,甚至更加糟糕。细细追问,才知道她本周的练习完全没有使用节拍器,而是依赖上一周节拍器练习出的心理律动性进行练习,练习的过程中律动性越来越模糊,而自己又缺乏调控的能力,因此并没察觉出自己练习中的问题。

我通过许多这样的事情了解到,培养一个学生的练琴思维,练琴习惯很重要。他们应该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被培养出独立的思维意识,和能够自我调控的反馈能力。培养这种习惯,是稳固基础练习的关键。

二、乐感浅

乐感浅有很多种表现方式。

有的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音量都一样大小,在他们演奏的过程中我常会被忽然捕捉到的旋律吸引,然后又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另一句不知是伴奏还是旋律的乐句打断,整个听觉思维处于混乱状态,不知道对方在演奏什么,要说明什么。

有的学生在演奏中弹出了强弱起伏,但听着却往往不是那么回事,渐弱、渐慢、渐强、渐快都显得格外生硬和缺乏逻辑,可见他们虽然遵守了所有表情术语的要求,但他们并不理解这些表情术语在这些乐句里想表达的真实意图,只做到了形似。

以一个学生回课奏鸣曲作业为例,我有意没有事先做示范演奏,目的是想看看她有怎样的个人理解。她的回课不能说一无是处,有些基本的要求还是做到了百分之七十。但是有几个上下行音阶的跑动,让我感到匪夷所思,她在跑动过程中加入了变化频率之快的渐强与减弱,听上去忽大忽小的声音就像密集的心电图曲线。我问她为何这样处理,她的答案令我忍俊不禁:因为这么长的跑动变化太少实在无聊单调。

有许多类似的变化处理学生都是按照“想当然”的逻辑安排上去的,他们的很多安排都事先抛弃了乐谱最初的逻辑原则。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的任务是需要告诉他们任何的变化都来自原则的基础之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由于我上面说到的两点最难解决最突出的问题,思考过整体学生的程度和接受能力,我考虑自己的教育方向是否应该更加多样灵活。思考方向如下:

(一)根据不同学生的类型

有一部分的学生入学前有过学习钢琴的经历,有的是五六岁开始学习,有的是十岁左右开始学习,但绝大多数他们的学习都终止过,极少有坚持学习的现在的,更少有坚持学习到现在方法还算正确的。更多的是从未接触过钢琴的学生,在高考前被凌乱的培训班以揠苗助长的方式疯狂集训两个月,被专业院校筛选过后的剩余学生就进入了我们的招生范围。这让我曾一度感到十分痛苦。

后来在这种类似被迫的教学中,我慢慢发现,有许多学生有着很好的反应能力,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有许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许多零基础的学生在两年必修课的学习中,能够掌握不少让我曾经认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其实最令我头痛的莫过于那些曾经学习过,却被带上旁门左道的学生。本着负责的人文精神,我非常较真的让他们重新认识学习,但这样的方式容易带来另外的回馈:学生很容易用固有的行为习惯去重复错误,而要求他们从头至尾集中思维改正错误明显有不可操控性。加之每学期只有16周课程,课程结束之后的专业考试,不可能通过学生的放慢练习给他们评分。因此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又无法一开学就直接布置考试曲目这么功利,这点矛盾让我非常纠结。我打算之后的教学集中思考此问题,如何在完成学业任务的情况下,把基本的错误进行最大程度的改正。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钢琴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且很多学生出去从业的方向也和钢琴并无太大关系,因此他们常会对钢琴课产生或大或小的排斥。有一些学生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和领悟力,但无奈就是不喜欢练琴的约束和学习,但他们又需要这一门功课的成绩,因此常常是小聪明不断,在考试前或回课前突击练习,还自以为瞒天过海。在以后的教学里可能会更多的思考他们能够接受的曲目,比如一些有趣的曲目,或者一些声乐的正谱伴奏(这样的学生多会倾向于声乐学习),在这样的曲目类型里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逻辑和原则。

(三)关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欠缺严重

他们简单的认为,钢琴主项要练好钢琴,声乐主项的只要练好声乐,因此视唱练耳、乐理和声、音乐史等等,都是浪费时间的学科,按他们的话说叫做“学了没什么用,完全用不到”。可想而知在这样思想下的学习究竟有多可怕,于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吃惊的发现学生只带了一双手来,没有耳朵、大脑、心灵等等的参与,甚至有学生在学习新曲的过程中面对前十六后十六这种简单节奏型的连续演奏出现大脑空白。

我们老师常常充当了各种各样的角色,需要讲解音乐史中的作品风格,还要改正他们的节奏节拍错误的音符,告诉他们那些他们懒的查的表情术语,还要培养他们对声音的听觉概念,最后才是我们的“正事”——教他们怎样练琴。我意识到这样不但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减慢教学进度之外,还极大的培养了他们的依赖性,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停留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被动接受。因此我开始要求学生必须提前做案头工作,每拿到新谱,必须要求认真读谱,对于不认识的表情术语,必须提前查好用铅笔在谱面标注,也必须分段分手读谱读节奏,要求不允许犯基础错误。

综合以上思考,下一阶段的教学思考方向将是如何针对具体情况完成基础训练和乐感培养的问题。希望能在工作中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学生情况,我们作为教师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有自主思维的大学生,因此我们的工作看上去增添了更多难度。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这些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让我们的学生掌握的那些有限的能力里,保证这些能力的准确度,才是我们真正值得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乐感逻辑基础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不等式”基础巩固
逻辑
“整式”基础巩固
创新的逻辑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论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
跳跃的黑白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