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地高考”政策的网络调查舆情分析与改进建议

2015-01-17弓静贺武华

学理论·上 2015年3期

弓静 贺武华

摘 要:异地高考政策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基于相关重要网站对异地高考政策出台后社会反响的网络调查分析,可为进一步推进异地高考方案的完善提出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异地高考政策的民众关注度为高考改革政策关注度之最,但是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及满意度却不尽人意。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困惑与担忧仍是影响异地高考政策满意度与实效的关键,研究由此提出应从户籍制度改革、双方利益平衡以及制度的顶层设计等方面加以改进完善。

关键词:异地高考;网络调查;政策走向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129-02

一、相关网络调查取样分析

本文选取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腾讯网等网站对异地高考新政的网络调查数据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这些网站的数据调查统计结果全面、调查群体广泛,如中国教育在线每年针对高考的风向标及热点问题做出调查及数据统计。

1.对异地高考政策的关注度分析。2013年3月,中国教育在线发起了有关高考改革的网络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现行高考制度,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认同高考是目前国内最公平的考试,但同样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高考制度需要改革。在“您最关注的一项高考改革措施”调查中,“实现随迁子女就地升学”以1 470票夺魁。调查充分证明人们对高考公平性的肯定及高考改革的迫切性,在中国特殊国情下产生的种种高考改革难题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有关随迁子女就地升学的热度持续不减,各种社會矛盾交织使得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对异地高考等高考改革问题的关注也侧面反映出普通民众对教育的重视,“读书改变命运”的提法仍然深入人心,尤其是对于农村等弱势地区的群体,这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1]。

2.对异地高考政策的了解程度及满意度分析。比起人们对异地高考破冰的高期待,异地高考政策出台后的满意度似乎不尽人意。根据人民网、腾讯网对异地高考政策反响的抽样调查,对各地随迁子女高考方案有超过85%的人认为不公平。中国教育在线调查结果也显示超过半数的人对异地高考政策很不满意或没感觉。2013年12月,中国教育在线针对异地高考进行了专题数据调查,从被调查人的职业、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3 448份有效数据中有超过80%的被调查者是高中生和家长,超过90%的被调查者听说过政策,但未仔细看过政策细节内容。可见,由于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没有稳定工作,属于做生意或是流动打工的底层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窄,因此对许多政策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政策惠民初衷的实现。

此外,对异地高考政策的不满主要源自本地考生和流入地考生两个不同利益群体的呼声。中国教育在线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代表的博弈激烈区对本(外)地人员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超过90%的外地人支持异地高考的同时,也有超过90%的本地人反对异地高考,不同的利益驱使下显现出两个鲜明对立的群体,加大了异地高考政策的推行难度。对于已出台的政策,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北京、上海、广州都有超过80%的被调查者对异地高考政策持“不满意”态度,异地高考政策改革中前进的路途也显得步履艰难。

二、异地高考政策满意度低的原因剖析

当前,一种被称为“浅度城市化”的现象广泛存在,即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在所在城市有稳定的住所、工作、生活,但是没有当地户籍,不能与所在地的市民享受平等的待遇[2]。作为我国平民阶层难以拿到通向上层社会的入场券,草根阶层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高考制度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无疑至关重要。白岩松一句“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也被戏谑为“有了异地高考你就拼得过富二代吗?”这种所谓阶层固化带来的民众心理和教育不公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显示,阻碍异地高考的根源主要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教育资源大省的考生享有同等受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的愿景成为异地高考的助推剂之一。此外,保送生制度是阻碍异地高考政策的又一因素。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来自省会城市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农村学生等来自弱势家庭、弱势地区的学生由于信息不对称、家庭经济能力差等原因处于竞争的劣势,他们期望早日得到和城市学生一样的升学权利。

毋庸置疑,异地高考政策是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完善高考招生制度的具体体现之一,是广大人民群众渴求教育公平、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举措,对解决留守儿童等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都有重要意义。但同样不可否认,在解决了这些问题的同时,传统高考制度的弊端和另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层出不穷,这其中不仅仅是教育资源抢占的问题,还包括经济资源、当地政府投入、公共医疗等多方面的社会制度有待完善[3]。因此,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是渐进的,需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层层推进。

三、异地高考政策改革的未来走向探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全力推进教育公平。异地高考政策是实现教育公平一个重要方面,这一制度的设计是一个涉及户籍、社保等众多部门的多维度问题,其改革和完善也应建立在相关机制的改革上。对政策的推行与改进,首先要在全民范围内革新观念,突破固有传统的藩篱,城市居民培养和树立包容的精神。对于未来的改革走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改革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完善整个流动人口的社保福利等资源的配备与补偿机制。我国高考报名一直以来实行的“户籍+学籍”制度,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导致的城乡矛盾由来已久,户籍制度与高考报名资格挂钩,这虽有稳定社会的合理性,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这种招考限制对高考公平的制约性也日益增加,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之间的落差不断加大,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性。实际上,城乡差距不仅仅在收入差距和教育资源不均衡上有充分体现,同时在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权利差距上都有显露。因此,解决异地高考必先解决户籍限制问题,逐步完善地区常住人口管理机制,尝试构建新型城乡和谐关系,逐步形成整个流动人口的社保福利等资源的配备、补偿机制,合理分配公共教育经费,进行教育资源重组,合理协调解决城市想拥有更多优质资源、农村渴望早日实现平等教育机会的诉求,从起点上向教育公平迈进,否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4]。

2.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分配,平衡流入地考生与本地考生的利益。异地高考政策难以快速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悬殊大。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享有不同教育资源的学生之间差距逐步拉大,社会底层阶级在远离重点高校等优质教育资源的背后,是从起点到结果三个阶段都有失公平的体现。出身越底层,上好学校的几率越小,这一现象正在被固化和加剧,纵然自身再努力,失了公平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之“水”的鱼儿们也很难有跃龙门的一刻。“知识改变命运”对底层人民来说愈加艰难,优质的教育资源依旧向发达区域、城市集中[5]。

2014年3月的两会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也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热点话题,在高考的“洼地”“高地”出现各种为争夺教育资源造成的利益博弈,最终形成如厉以宁教授所讲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就业的不平等→收入差距→生活质量的差距→子女的不平等……”如此由教育不公造成的社会不公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未来异地政策改革中,建议根据流入地和流出地人口数适当调整招生配额,缩小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差距,最大化地平衡两地考生的利益。此外,針对民工对异地高考政策知悉度低这一现状,在未来改革中应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参与度,在政策实施程序上向更公平迈进,争取各利益主体在异地高考政策的可行性调查、政策制定、实施、反馈等每个环节都参与进来,使异地高考政策能够更好地满足各个利益群体的需求。

3.从整体上全面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在顶层设计和制度上促进高考考试公平。造成异地高考政策满意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不尽人意。从古至今,区域公平与考试公平的博弈从未停止过。如何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也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新的教育发展起点上,全面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已刻不容缓。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要系统性、综合性地改,包括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高考,也要从整体上与小升初、中考、研究生考试等改革相衔接,在统筹考虑、整体设计的前提下一起改革[6]。事实上,无论是现在探讨的一年多考还是减少高考考试科目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考招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根本途径不是分数高低的划分,还要归咎于教育的目的,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即挖掘人的潜力,培养身心健康的全人。令人欣喜的是我国教育改革正在朝多元化方向改革,2014年3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表示我国将出台学术型、技能型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及高考模式,这也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最新探索。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目的之一,合理度量各群体的利益,逐步趋近完全的公平绝不是一蹴而就的。2014年是我国教育深化改革元年,在今天人口红利走向衰退的时代,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真正让教育成为我国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化的有效途径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真正实现中国教育梦。

参考文献:

[1]杨学为.中国高考史述论(1949—1999)[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600-650.

[2]万圆.论高考移民与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配置的关系[J].考试研究,2010(3).

[3]杨桂青.高考改革让教育充满更美好的希望——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教育科学版“高考改革论坛”综述[N].中国教育报,2014-01-03(6).

[4]葛剑雄.中国的教育问题?教育的中国问题?[N].光明日报,2014-01-06(16).

[5]龙敏飞.新一轮“高考改革”须兼顾效率和公平[N].新华每日电讯,2013-12-06(3).

[6]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EB/OL].(2013-11-16)[2014-11-20].http://www.sn.xinhuanet.com/2013-11/16/c_118166672.htm.

收稿日期:2014-11-24

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异地高考”新政的方案设计及其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GK13070

6223056)、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项目“高等教育强省的目标研究”(2013QN086)资助成果

作者简介:弓静(1989-),女,山西古交人,硕士,从事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贺武华(1976-),男,江西吉安人,教授,博士后,从事教育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