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01-17王艳苓徐红达李文涛于建春
王艳苓,潘 攀,徐红达,李文涛,于建春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科,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毫米波是波长为1~10 mm,频率为30~300 GHz的极高频电磁波,毫米波疗法是利用毫米波段电磁波治疗疾病的方法。毫米波技术应用于临床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其作用机制主要有谐振学说、声电波学说、场力学说、超导电性学说、半岛电性学说,其中Frohlich提出的谐振学说得到了普遍认可[1-3]。
1 临床疗效
毫米波自90年代在中国流行,国内学者进行了很多使用毫米波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毫米波在临床上较少单独使用,常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以毫米波、肿瘤和毫米波、癌症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毫米波临床疗效的文章38篇,共计病历1 260例,见表1。
从表中可见,毫米波治疗可以有效缩小肿瘤体积,低功率密度毫米波可以有效缩小浅表肿瘤体积,高功率密度毫米波由于进入人体能量衰减,对于非浅表肿瘤及远位肿瘤比低功率密度毫米波更有优势。张峰等[4]用频率36.5 GH、输出功率120 mW、功率密度7 mW/cm2的低功率密度毫米波联合放疗治疗浅表肿瘤,肿瘤缩小率综合组比单纯放疗组高25%~30%。王中和等[5]用频率36 GH、输出功率120 mW、功率密度400 mW/cm2的高功率密度毫米波联合放疗治疗60例非浅表肿瘤及远膈部位肿瘤患者,综合组比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率提高了31.2%。
表1 毫米波治疗后主要临床疗效分析
癌症患者常有剧烈疼痛、癌性水肿、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夜尿频繁等明显的癌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抗癌治疗的施行。毫米波能够有效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陈樟树等[6]用波长为0.5~1.0 mm的电磁波穴位辐照治疗不同类型癌性疼痛患者,发现联合组癌性疼痛总缓解率为77.14%,单纯中药组总缓解率为42.13%,表明毫米波可以增强中药止痛作用。王中和等[7]观察毫米波穴位辐射对癌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单纯用毫米波辐射止痛总有效率为78%(31/40),用镇痛剂治疗仅2例(2/20)有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毫米波在缓解癌性疼痛方面优于镇痛剂,并能避免或减少镇痛剂的不良反应、依赖性及耐药性。黄智芬等[8]观察33例经毫米波穴位辐射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发现治疗组止痛总有效率为78.8%,止痛缓解时间为(6.30±1.84)h,对照组止痛总有效率为63.3%,止痛缓解时间为(4.14±1.68)h。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远期生存率,治疗组0.5,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81.8%(27/33),60.6%(20/33),36.4%(12/33),平均存活期为18.2个月,对照组0.5,1,2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70.0%(21/30),46.7%(14/30),26.7%(8/30),平均存活期为15.8个月,与治疗组比较,P<0.01。比较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时,治疗组总改善率为84.8%,优于对照组的66.6%(P <0.05)。
化放疗容易造成骨髓抑制,联用可以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华桂如等[9]用频率37.5 GH,功率 105 mW,功率密度8 mW/cm2的毫米波辐照穴位治疗因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肿瘤患者,联合组的白细胞计数(98.09×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89.35×109/L),说明毫米波能减轻化疗对骨髓的抑制。
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下,蒋红飞[10]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 CD4+和CD8+细胞,结果显示癌症组CD4+细胞比例偏低(P<0.05),CD8+细胞比例明显偏高(P<0.01),CD4+/CD8+比值倒置,低于对照组(P<0.01)。毫米波辐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有助于其免疫功能的恢复。李庆等[11]用低功率极高频电磁波(EHFW)穴位辐射治疗化放疗后恶性肿瘤,采用流式细胞术配比性(Matched-pair)检测EHFW辐照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单纯化放疗组在化放疗后第8天,除CD3+、CD4+、CD8+T细胞表达率和CD4+/CD8+比值与化放疗后第3天水平相当外,其NK细胞、NKT细胞、B细胞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化放疗后第3天水平(P<0.01);而EHFW辐照治疗5 d后,NK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化放疗后第3天(P<0.05);NKT细胞、B 细胞、CD3+、CD4+、CD8+T细胞表达率和CD4+/CD8+比值均略高于化放疗后第3天水平,其前、后变化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低功率EHFW配合化放疗治疗恶性肿瘤,可稳定和提高免疫细胞表达水平,对患者细胞免疫机能具有保护作用。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3~8天,细胞因子IFNC水平降低,而IL-4水平则明显升高,化疗后患者Th细胞存在异常(Th2)漂移,骆云鹏等[12]发现极高频电磁复合波辐照治疗,可干预或阻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Th细胞的异常漂移。
2 影响因素
2.1 频率对疗效的影响 不同频率对人体产生不同的临床作用,如:1)频率为60.5 GHz、波长为4.96 mm的毫米波,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体的复杂化合物消失或减少,可以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使血糖正常化。2)频率为53.6 GHz、波长为5.6 mm的毫米波,可用于改善被损伤神经的恢复,角膜溃疡的愈合,可以提高再生神经纤维的生长速度。3)频率为42.3 GHz、波长为7.1 mm的毫米波,有增强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功能,可增强人的免疫力。4)频率为37.5.5 GHz、波长为8 mm的毫米波对消炎、镇痛、甚至癌痛均有很好作用。对细胞组织的恢复、骨髓抑制的恢复治疗作用明显,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13]。因此,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的频率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2.2 腧穴定位准确与否对疗效的影响 辐照穴位在毫米波治疗肿瘤的过程中被普遍应用,这体现了毫米波与中国传统医学针灸的结合。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刺激穴位可以通过经络的作用使毫米波发挥远位效应,《黄帝内经》云,经络者“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根据中医理论,毫米波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达到通调人体气血阴阳虚实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穴位正确配伍对疗效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局部取穴、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常常联合应用于毫米波治疗中。中医理论认为“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是指通过刺激局部阿是穴和远位循经取穴可以增强临床作用。王中和等[7]用SKM-I型HPD毫米波治疗仪采用痛点局部(阿是穴)取穴结合循经取穴治疗癌症疼痛症状,收到良好的效果,毫米波组止痛总有效率为78.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周荣耀等[14]用毫米波治疗仪在治疗胃癌中根据胃癌不同证型辨证取穴,在常用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基础上,脾胃虚寒加脾俞、胃俞、关元等;瘀血内阻加膈俞、三阴交、公孙;痰湿凝结加巨阙、丰隆、阴陵泉;气血两亏加脾俞、气海、血海。毫米波联合中药组对心悸气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生活质量和提高免疫功能方面(NK,OKT4)明显优于中药组。
某些腧穴也存在特殊作用,如血海、膈俞、足三里等穴位,经常被应用于毫米波治疗肿瘤。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胃腑之下合穴,刺激足三里穴可以疏导胃气、壮元阳,补脏腑之虚,且胃与脾相表里,故统治一切脾胃之疾,并可以通过调补先天以补后天。血海又名血郄,刺激血海能益气统血、活血化瘀、养血生新,为治疗血病之要穴。膈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八会穴之血会,刺激膈俞可以补血调血治疗血证。
综上所述,腧穴定位是否准确对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所有导致腧穴定位不准的因素都应尽力避免。因此,操作者应熟知人体穴位的体表定位,治疗期间,随程观察,以防患者移动身体导致穴位定位不准,并保证治疗头上缘线条要与患者人体直线平行。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毫米波治疗仪应能根据患者病症类型,辨证取穴。
2.3 患者体表状况对疗效的影响 毫米波极易被水分吸收,通过1 mm厚的水层时,8 mm波功率要衰减99%,2 mm波功率衰减99.99%,当患者治疗局部有汗水、伤口或敷料时,毫米波会被皮肤表面的水分所吸收而不能进入人体发挥作用,因此应保持治疗部位皮肤干燥。
2.4 距离对疗效的影响 毫米波在空气中传播时能量迅速减弱,波长越短的毫米波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越快,为防止空气对毫米波的传播产生衰减影响,在进行毫米波治疗时应将辐射器直接接触皮肤,以保证其最大辐射强度。在临床中应保证治疗头下缘紧贴照射部位,距离在1 cm以内[15]。
2.5 衣物对疗效的影响 实验发现:棉布、尼龙、纯毛基本上不影响毫米波的输出强度。但在治疗过程中,有的患者衣物过厚也会影响疗效。患者应裸露治疗部位或着薄的棉质服装。
2.6 室温对疗效的影响 毫米波辐射时,接受其能量的靶点是水分子。皮肤中水分的含量超过60%,由于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皮肤血管中的水分平均值可能扩大7.5倍或减少20倍。操作间的温度是否恒定可影响皮肤对毫米波辐射能量的吸收效果。对于什么样的室温可以提高毫米波治疗的临床效果尚没有文献资料。
2.7 剂量对疗效的影响 毫米波治疗肿瘤具有累积效应,单次治疗时间必须在30 min以上,才能出现生物学效应。单次治疗时间如>2 h,效果反而减小。2次治疗的间隔时间不宜过近,一般以一昼夜(24 h)为好,甚至可以隔日(48 h)治疗1次,每个疗程间隔1个月为佳。年龄较大、病情较重、体质较弱的患者治疗时,应适当缩短治疗时间、延长间隔时间。疗程中发现疗效不佳时,应考虑延长间隔时间。
3 结论
综上所述,毫米波在治疗肿瘤时多与化放疗联用或与中药联用,可增强化放疗及中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减轻化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并可以杀灭或抑制癌细胞功能,减轻癌性疼痛、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毫米波作为辅助治疗肿瘤的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影响疗效的因素,使毫米波治疗仪发挥更大作用,并不断创新技术,改进仪器。
[1]吴祈耀,唐晓英.毫米波技术与生物医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310-311.
[2]王小娟,陈景藻.毫米波生物学效应研究近况[J].中华理疗杂志,1998(1):33.
[3]陈国璋.电磁波非热效应机制的一种理论[J].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进展,1986(6):15-17.
[4]张峰,孙仲藩,彭俊云,等.毫米波并放疗治疗浅表转移瘤的研究[J].中华理疗杂志,1996,19(1):3-5.
[5]王中和,陆顺娟,胡海生.毫米波循经传导联合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疗效及副反应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7,19(1):2-5.
[6]陈樟树,陈曦,倪敏,等.毫米波穴位辐照加中药克痛宁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8):564.
[7]王中和,胡海生.毫米波穴位辐射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观察[J].中华理疗杂志,2000,23(3):4-6.
[8]黄智芬,黎汉忠,张作军,等.毫米波穴位辐射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33例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0):613-614.
[9]华桂如,陈丽霞,赵淑华,等.毫米波治疗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效果观察[J].中华理疗杂志,1996,19(1):40-42.
[10]蒋红飞.癌症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7):660-661.
[11]李庆,翟志敏,黄文洲,等.流式细胞术评价极高频电磁波对化放疗肿瘤患者免疫细胞表达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07,23(4):429-432.
[12]骆云鹏,余南生,黄文州,等.极高频电磁波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辅助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06,22(5):562-565.
[13]屈大信.毫米波治疗仪器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1,7(2):11-14.
[14]周荣耀,吴丽英,倪爱娣,等.毫米波循经传导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2):10-12.
[15]张勃,段立彦,谭维溢.不同介质对四种波长毫米波辐射强度的影响[J].中华理疗杂志,2000,23(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