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塔金鸡
——珠江上的风向仪

2015-01-17陈鸿钧

广东造船 2015年1期
关键词:金鸡随风风向

光塔金鸡
——珠江上的风向仪

怀圣寺光塔自古以来便是广州城坊中的一处显著标志,卓然高耸,史籍昭彰,业已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史迹,为海内外所瞩目。

(蕃塔)始于唐时,曰怀圣寺。轮囷直上,凡六百十五丈,绝无等级。其颖标一金鸡,随风南北。每岁五六月,夷人率以五鼓登其绝顶,叫佛号以祈风信。下有礼拜堂。

半天缥缈认飞翚,一柱轮囷几十围。

绝顶五更铃共语,金鸡风转片帆归。

这是大家所熟悉的南宋方信孺的《蕃塔》诗,载于其诗文集《南海百咏》。方氏以诗载咏古迹,俱是实录。该诗第一次明言光塔上设置一金鸡,随风南北,实际上是古代的风向仪。古时航海商贸,测知风情至为重要,故于高耸珠江边的光塔置一随风旋转的金鸡以观测风向。

风是大自然之物,风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古人很早就知道测知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并发明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和仪器来观测。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有一“伣”字,学者研究,认为是一种风向器,可能是系于风杆上的布帛、茅草或羽毛之属,用来测风向的。又通“綄”字,汉《淮南子·齐俗》曰:“辟若伣之见风也,无须臾之闲定也。”高诱注:“伣,候风者也。”

西汉武帝时,发明了铜凤凰——观测风向的仪器,《三辅黄图·建章宫》有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作建章宫,建章周围三十里,东起别风阙,汉武帝造,高二十五丈,乘高以远望。又于宫门北起园阙,高二十五丈,上有铜凤凰,……铜凤,高五尺,饰黄金,楼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可知铜凤凰是装置在房屋顶上,下面设转轴,风吹来时,头会向着风,放佛展翅欲飞。

东汉时,科学家张衡又发明了相风铜乌,这是一种形状像乌鸦的风向仪。《古今图书集成》载:“东汉张衡制相风铜鸟,置之于长安宫南灵台之上,遇风乃动。”《三辅黄图·台榭》记载得更详细,曰:“汉灵台(天文台)在长安西北八里,汉始曰清台,本为候风者(气候观察员)观阴阳之变,更名灵台,郭缘生述征记曰: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120尺),上有浑仪,张衡所制。又有相风铜乌,遇风乃动,察其所自,云鸟动百里,风鸣千里。又有铜表(铜制日晷仪),……题云太初四年造。”可见当时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都用在建筑上了。

1971年,于河北省安平县发掘的一座东汉墓中,发现一幅东汉建筑群鸟瞰图,在其主要建筑物上绘有相风铜鸟和测风旗,这是现知中国最早的相风乌图形(图1)。

图1 河北省安平县东汉墓相风乌形图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继续使用相风鸟,为了减轻重量, 便于制造和携带,乃将铜制改为木质,因此其使用范围更加扩大。

广州光塔上的金鸡(实际上是铜制)应该是上述相风鸟的遗绪,始置于何时,无可考稽,除了南宋方信孺所记之外,较方氏时代略早的南宋岳柯《桯史》也记载曰:“(光塔)绝顶有金鸡甚钜,以代相轮,今亡其一足。”并讲述了一侧有关该金鸡被盗而复得的轶闻。元至正十年(1350)郭家撰《重建怀圣寺记》碑曰:“乃立金鸡,翅翼半空。”元代诗人吕诚《番禺漫兴诗》有“蕃塔风高铁凤斜”句。元末明初陈谟《蕃塔诗》云:“塔上金鸡四面飞,可怜宛转无定栖。”知有元一代,光塔上一直设置金鸡。该金鸡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七月为飓风所吹坠,送京贮内库。复以铜易之,亦陨于飓风。万历庚子(1600)重修,易以葫芦。清康熙八年(1669)复堕于飓风。笔者查阅各时期绘有光塔的图画、地图等,均不复见有金鸡,是知入清以来再无金鸡之设。

在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有一件船纹铜提筒,筒身刻有四组越人船纹,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幅海船图,文献和艺术价值极高。图中四艘船的船头各立有一只公鸡,学者们结合古越人以鸡骨占卜俗,论证这是一出越人祭海场景,该鸡就是用来祭祀的。笔者窃以为每只鸡都置立于船头,除了占卜之外,是否也有测风之用呢?诚若是,则光塔金鸡甚有渊源矣。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0五中的《广州府境之图》、《广州府番禺县之图》、《广州府南海县之图》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反映广州山川地貌、城市布局的地图(图2、3、4)。该三图不但绘制出城濠形制,还标注有街道走向、重要衙署及标志性建筑物,为研究宋元至明初的广州城市沿革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

图2 广州府境之图

图3 广州府南海县之图

据考证,该三图当绘制于明代初年。明·郭棐《广东通志》:“(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亮祖、都指挥使许良、吕源以旧城低隘,上请连三城为一,辟东北山麓经广之”、“拓北城八百馀丈,建立五层楼,为会城壮观”。察此三幅地图,城市形制已呈东西长、南北短之矩形,即此时三城已合一;三城之间的间隔不明显。当时广州城北垣还未扩展至越秀山上,五层楼亦未建,九眼井、悟性寺、越王台均绘在城外,说明该图应绘制于洪武十三年(1380)以前。

图4 广州府番禺县之图

该三图于西部城区都绘制有花塔、光塔二标志性建筑物。光塔始建年代有唐、宋二说,今人考证多持唐说,史籍亦多称唐代始建,代有修复。图中将怀圣寺光塔绘成与六榕寺花塔(佛塔)相同的形制实为有误。

无论所绘光塔形制准确与否,该三图作为最早的广州地图,自然是光塔形制之最早见载者,弥足可珍。另,曾昭璇先生《广州怀圣寺光塔兴建时代考》一文所附“怀圣寺光塔塔式变迁图”(载《广州伊斯兰古迹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有其据明·姚虞《岭海舆图》(1532年)和明·黄佐《广东通志》(1562)所绘制之光塔形状(图6),较符合事实。

光塔塔顶宋代为金鸡,元重建光塔亦用金鸡为顶,“使如创初”。直到洪武廿五年七月,飓风吹坠,乃改用葫芦;但在嘉靖十一年(1532)成书的姚虞《岭海舆图》中,改绘成亭状;嘉靖四十一年(1562)成书的黄佐《广东通志》又绘成金鸡。康熙十三年(1674)金光祖《广东通志》又改绘为葫芦形;光绪三十一年(1905)《粤东省城舆地学社印》图上,改绘帽式。

成化四年(1468),都御史韩雍重建怀圣寺塔,以所留达官指挥阿都剌等十七家居之。当时“塔顶有金鸡,随风南北”。成书于成化十年(1474)左右的张诩《南海杂咏》“卷八·寺观·番塔”称塔“高十六馀丈,无层级,其颡标一金鸡,随风而转”。证明当时塔顶为金鸡形。

陈鸿钧
(广州博物馆,广州510000)

怀圣寺光塔始建于唐朝,高耸的光塔自古以来便是广州城坊中的一处显著标志。光塔上的鸡形风向仪用以观测季风,并为往来船舶引航。用鸟形物件作风向仪在中国历史悠久。

光塔;金鸡;风向仪

Goldencock at top of the Light Pagoda “The anemoscope along the pearl River”

CHEN Hongjun
(Guangzhou Museum,Guangzhou 510000)

Huaisheng mosque light Pagoda was intially built in Tan dyansty.It is a outstanding landmark in Canton ever since long time ago.It being anemoscope has changed through history.

light Pagoda;Goldencock;anemoscope

P412.1

A

陈鸿钧(1969-),硕士。研究方向:历史文献,考古资料。

2014-11-17

猜你喜欢

金鸡随风风向
天山脚下
跳舞的树
随风摇曳的花朵
逆风歌
金鸡迎春
2017 金鸡报晓
金鸡报晓
确定风向
三沙市永兴岛低空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