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三则广东古船信息有感

2015-01-17何国卫

广东造船 2015年1期
关键词:古船瓷片沉船

何国卫

(原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武汉430000)

读三则广东古船信息有感

何国卫

(原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武汉430000)

黄埔古港破瓷废弃物、金华兴号木帆船沉没和广州发现古沉船等是近年新闻媒体报道广东船舶史的三则重要信息,通过对其的解读,感受到这些史实佐证了作为航运大省的广东以及繁华港市的广州昔日辉煌的一角。

古港;“金华兴”号;古沉船

近年来媒体多有涉及广东、广州古船历史的消息报道,例如:《羊城晚报》2010年4月23日刊登一篇题为“古港山坡上 满目青花瓷”的文章;2008年7月14日《中国新闻网》记者报道了“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木制古帆船珠海沉没”的新闻;《新快报》于2014年6月11日有“广州首次发掘出3艘清代古沉船”的报道。笔者读后感受颇多,故撰此文以述所受震惊和惊喜后的感慨,更有从古船史研究角度的深思。

1 黄埔古港的破瓷废弃物专用堆放场

《羊城晚报》在2010年4月23日有一篇题为“古港山坡上 满目青花瓷”的新闻报道,读后颇感兴趣,报道中说:“在本周北帝诞民俗活动上,5岁的明仔随家人到黄埔古港,偶然在一处田基边发现一大堆破碎瓷片”,据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刘坚的判断大部分是明、清至民国初期的青花瓷。“村中上了年纪的村民对这些碎瓷片并不感到惊奇”。“据村民介绍,以前碎瓷片更多,……以往田头地边俯拾即是”。“记者在古港一处古埗山坡上证实了村民所言非虚,只见满目碎片,随便一翻,就能找到明、清到民国各阶段代表性瓷器,简直就是一座瓷器山。”“虽然这些碎片数量巨大,但由于年代久远,已极难找到一件稍为完整的器物。”[1]

读后思之,觉得黄埔古港破碎瓷片的历史遗存非同一般,很有深究的价值,由然而生四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瓷片如此之多?第二,为什么碎瓷片如此集中?第三,为什么极难找到一件稍为完整的瓷器?第四,为什么破碎瓷片跨越历史时段如此之长?

对此可作这样的解释:发现大量破碎瓷片的这个黄埔古港山坡处原本是古代海港的一个破碎瓷器废弃物的专用堆放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解释这四个问题。广州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它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瓷器又是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作为外港的黄埔当是船舶集散之地,必有众多船舶在黄埔转运装卸大量的瓷器,因瓷器是易碎商品,在装卸、转运过程中必定会有一定数量的破损,这种已失去使用价值的破损瓷器成了回收无用的废弃物,大量破碎瓷片只好集于港口附近的某一个地方作堆放处理。至于出土现场“已极难找到一件稍为完整的器物”是不能仅用“年代久远”来解释的,众所周知,年代久远的完整瓷器出土屡见不鲜,拙见以为,这是当时为了搬运堆放的方便,有意地将较大瓷块敲碎的结果。这种年代久远的堆放结果就形成了一座瓷片数量巨大、难以找到一件稍为完整的瓷器且集中在海港近处的破碎瓷片堆积场。

若拙见合乎情理,那么,黄埔古港所呈现的正是这种破碎瓷片废弃物的专用堆放场,古代海港针对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废弃物,采取设置专用堆放场的处置措施,这在海港史上尚属首见,而说不定还有陶瓷器专用仓库哩!如果说因“碎片数量巨大”而“无收藏价值”的话,但它所散发出来的历史信息及其内涵却不可低估。它是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的有力佐证,它对海外交通史、海外贸易史以及海港史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2 中国保存最完整木帆船“金华兴”号在珠海悲惨地沉没

据2008年7月14日中国新闻网记者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木制古帆船珠海沉没”为题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2]。2005年从福建东山港自航到珠海的“金华兴”号木帆船于2008年7月7日夜至8日天明之间突然遭受了灭顶之灾,它在珠海香洲港北堤码头悲惨地沉没了!沉没时的“金华兴”船体大部分已沉入水中,只有船尾些许翘出水面,三根桅杆依然耸立在海水中(图1)。笔者于2014年 3月18 日到沉船现场看到的沉船景象更是惨不忍睹,船桅已经不见了,船尾部尚有一小部分露出水面,只看到上段舵杆以及舵柄,还有漂浮在水面上的沉船木片(图 2),对照“金华兴”号昔日的雄姿(图3),实在令人感到痛心之极。百年古船“金华兴”号的沉没究竟是受外力发生碰撞进水,还是船的年久腐朽产生破裂导致自然进水?至今还没有个说法。年迈的“金华兴”号为何在它生前得不到保养呢?它可是一件体型极大、研究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物啊,理不该沉的“金华兴”号,沉得实在冤哪!

图1 2008年7月沉没后不久的“金华兴”号

图2 “金华兴”号沉没在海边码头旁的景象(笔者摄于2014年3月18日)

图3 “金华兴号”全景照

“金华兴”号在沉没前是中国最后一艘保存下来的海上三桅古帆船,也是全国迄今发现的造型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制帆船。“金华兴”号是一艘广东型渔船,其外形尾高首低,首部尖瘦呈V字形,尾部圆满呈U形(图4、5)。“金华兴”号总长26.63米,甲板长24.53米,船宽7.10米(不含橹桥),型深2.9米,型吃水1.6米,头桅高16米,主桅高21.5米,后桅高10.5米,排水量约为200吨”,“船体采用水密隔舱结构,由9道隔舱壁将全船分成10个独立的船舱”,“金华兴号的帆装为扇形硬式斜桁半平衡帆,帆布用料为白色合成纤维布”,“主帆面积约为270平方米”。“金华兴号的同类船型主要在广州或地处珠江口的香山、澳门、香港建造,其确切建造地和建造船址也需要进一步考证。无论结果如何,金华兴号是展示晚清广式风帆海船最成熟、最完美、亦即最后的体型”[3]。

图4 “金华兴”号 前侧照(引自参考文献[3])

图5“金华兴”号尾部照

“金华兴”号保存有水密隔舱、轴转舵、平衡硬式斜桁四角帆等多个中国木帆船的标志性特征,开孔舵、扇形帆等广船的技术特色,得到了实物见证。作为唯一的曾成功留至2008年的一艘木质海上帆船,“金华兴号的存在、操控、作业、修造为一种业已消逝的生产技术文化传统提供了独特的物证”[3],它是研究造船史、航海史、交通史的珍贵活标本,其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不论如何评估都不会过分。正因为如此,沉没之前不少博物馆对“金华兴”号的收藏表现出极大兴趣,但是,它已经沉没了!尽管船沉了,它仍具极大的打捞价值,并引起各界尤其船史学界学者的高度关注,不少部门仍有打捞复原的意向,在此,呼吁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以历史的责任感予以充分的支持,我们要对得起我们前人留下来的遗产,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3 广州首次发掘出3艘清代古沉船

2014年3月在广州市区北京路靠近天字码头的地方发现了三艘古沉船,笔者有幸曾于 2014年5月13 日应邀前往观察 ,“在一个南北长20米,东西宽10米的探方内,两艘较为完整的船只正南正北摆放着,另一艘仅见残存2米的小船叠压在大船上面。最大一艘船残长19.2米、中部宽3米,……次之的一艘长15.2米、中部宽2.5米,……另一艘小船破坏厉害,仅见2米长的船头。” 新快报记者曾于 2014年6月11日有过报道(图6)[4]。

图6 广州出土清代沉船

广州古沉船的出土打破了广州从未发掘过古代船只的考古历史,弥补了广州考古的一项空白。考古人员据挖掘出“大清嘉庆年制”和“大清道光年制”的瓷碗,以及嘉庆通宝和道光通宝等钱币,判断这几艘古船废弃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亦即公元1796至1850年间,沉船地处广州区域映证了广州清代船运的繁荣。

发现的沉船处于地表水位以下的位置,目前沉船基本上浸泡在水里,地表水隔绝了空气,对船只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露出水面较多的船头因接触空气,它的受损明显。广州同时同地出土三艘古船实在令人感到惊喜,沉船主体结构基本完整,显露清晰。平排的两艘大沉船有所差异,从两艘沉船的船体结构上看,稍大的一艘是肋骨为主的结构,而稍小的那艘人,作为船格,使之行船。

问:你们中国人,是民人是旗人?

答:我们都是民人。

问:你们各人姓名什么,年纪多少?

答:许必济年三十四,吴丁年三十一……贞兴年二十五。

问:暹罗人姓名年纪?

答:毛红年五十二,王棕年三十九,总铺年二十三,畨毛年二十七,畨不年二十八,畨德年三十,畨甘年三十,畨炎年二十二,畨兵……畨旺年二十九,以上十四人,都是船格,一女人是畨班年二十四,毛红之妻,一女人是畨只年二十五,畨月之妻,一幼男是毛彬年二岁,毛红之儿子。

问:自潮州府,往暹罗国,相距几里?

答:一万四千里水路。

问:你们在哪个海面,遭风漂这里?

答:我们今年五月初四日,从暹罗国发船回来之路,九月二十九日,在山东洋面,忽遭飓风,船只破碎,仅驾从船,飘荡到这里。

问:你们既在海面,漂泊多日,没有淹死与病害之人么?

答:暹罗国人一名名叫畨合的不幸落水淹死,我们仗着贵国福庇,幸免尽死了。

问:你们见有什么带来的东西么?

答:妈祖神像一位,系是船上供养祈祷的,再有红参九柜,从营口买来的炒饼六匣,羊毛褥五件,雨伞两柄,环刀两柄,斧子一柄,白米一袋,布被二件,干饭一袋,洋铁小匣二个,琉璃壶一个,铜碗一个,铜茶罐一个,洋铁筒一个,并船上杂用家伙一狗一猫。

问:这个衣裳等件,自我朝廷,特给你们,柔远之意好将去罢。

答:多谢,多谢,沿路上多蒙贵国官弁格外顾助,今又蒙如此鸿恩,得返故土,贵国盛德厚泽,实在难忘了。

Three news on Guangdong Ancient Boat History

HE Guowei
(Wuhan Rules Institute of China Classification Society, Wuhan 430000)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news about the Guangdong ancient boat history reported by the news media, including the broken porcelain waste in the Huangpu Old Port, and the sinking of the wooden sailing "Jinhuaxing" and the Guangzhou ancient shipwrecks. These facts are the evidence of glory shipping history of Guangdong and bustling of the Guangzhou Port.

Ancient port, "Jinhuaxing", Ancient shipwrecks

U674.926

A

何卫国(1940-),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船舶规范研究与制定工作,2000年退休。

2014-11-17

猜你喜欢

古船瓷片沉船
沉睡的船
亿年瓷片
沉船的启示
古船和木墩
重构白板舟:3D建模在疍民古船复原中的应用(英文)
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稀缺古瓷片才有升值空间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冰点以下的缝合
老钱
海底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