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理明法 体验生活
2015-01-17蒋艳红
蒋艳红
好的数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何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升华呢?以下我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你寄过贺卡吗》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我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观察生活 发现问题
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一天,打扫清洁区的学生们跑来诉苦说:“老师,清洁区太难打扫了,好多纸片!加上刮风,纸片到处都是!唉——”于是,我就这一现象收集资料进行整合、加工,制作成了PPT,上课时呈现给学生。孩子们独立观察,思考片刻后,就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我们用的纸有那些;咱们的作业本是怎么用的;我们班(清洁区或学校)垃圾桶里的纸团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与孩子生活直接相关的现实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实践的基础。
二、调查统计 提出问题
1. 动手实践,调查统计
浪费的纸张,孩子们只是感觉到打扫的困难,怎样让学生体验到浪费的严重后果呢?于是,我就先引导他们收集资料,制作表格,调查统计全班、全校、全县中小学生的人数(学生人数统计表如下):
2. 阅读分享,汇总资料
(1)生产5000张纸要消耗1棵3米高的树。
(2)全国一年教科书消费纸张45万吨,按照生产一吨纸要用20棵树、100吨水、600度电、1.2吨煤、300公斤化工原料,还会排出污水300吨,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全国一年教科书消费纸张45万吨=砍伐900多万棵大树……
(3)目前我国人均生活用纸为每年2.6千克。专家介绍,生产一吨生活用纸要用20多棵大树,我们一年用的生活纸就要砍伐7700多万棵树。
3. 合作交流,提出问题
师:结合上述资料及统计结果,这节课你想研究些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1. 我们班同学一天丢掉了多少张纸?2. 我们全校学生一天浪费了多少张纸?3. 全校学生一天丢掉的纸张,相当于砍掉了多少棵大树?4. 我们全县中小学生一天浪费掉了多少棵大树?5. 全校学生一年作业用纸多少张?
经过了调查统计、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了一些问题,我引导他们一起筛选,归纳出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
三、自主合作 分析问题
1. 小组讨论,商定合作要求
为了保证有效合作,我让小组长带领大家商量制定合作学习要求,然后进行了修改完善:
(1)合理分工。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2)竞争机制。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组长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我也将自己当成学习小组的一员,适时引导,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有效合作。
2. 选择问题,确定研究方法
各组的学生选择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汇报研究方法。
(1)小组活动,进行估算。
(2)研究结果记录在表格里,时间为一天。
3. 上台展示,汇报交流
师:你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结果呢?
组1:我们研究的是:全校同学一天浪费了多少张纸?根据调查,平均每个人一天用8张纸,全校学生用8×2048约等于16400张。我们全校一天大约要浪费16400张纸。
组2:我们研究的是:全校学生一年作业用纸相当于多少砍掉了棵大树?我们用8×2048等于16384张,再用16384×365等于5980160张!我们还算了5980160÷5000,约等于1196棵树。
生(齐,吃惊地):呀!一片森林啦。
组3:我们研究的是:全校学生一天丢掉的纸张,相当于砍掉了多少棵大树?我们用8乘2048约等于16400张,再用16400÷5000约等于3棵。看来,我们全校一天浪费的纸张树相当于砍掉了3棵3米高的大树啊!
组4:我们研究的是:全县中小学生一天浪费掉了多少棵大树?我们把8估作10,用10乘50000等于500000张,再用500000÷5000等于100棵大树。我们感觉到,浪费太严重了!
师(引导学生总结浪费纸的危害):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分析,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
小组自主合作分析问题,需要时我就给予指导,尽量不让学生走弯路。孩子们通过估算,深刻体验到浪费的严重后果,从内心呼吁要“节约”了。
四、回归生活 解决问题
师:回到我们课本上的问题,寄贺卡也是一种非常浪费纸张的行为。你寄过贺卡吗?今后你打算怎么做呢?
生1:用电子邮件代替贺卡。
生2:如果特别想送贺卡,那就动手做一张环保贺卡!
师:你准备怎样节约用纸呢?
生1:纸要双面用。
生2:废纸回收。
生3:用旧报纸和挂历纸包书皮。
生4:擦鼻涕用手绢。
生5:给学校安放几个专门装废纸的垃圾箱,可以方便回收。
生6:办一份小报,主题是“节约用纸,拯救森林”。
……
学生轻松愉悦地获得了多种多样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即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后分析 反思升华
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一环接着一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内容具有生活性。在这节课中,我力求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数学”的魅力。在学习内容上,我选择学生熟悉的作业本纸,让学生感觉熟悉亲切,学起来比较感兴趣,用学习过的统计、估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格外的积极主动。课前,我让学生分小组去调查,每天每人丢掉纸的数量及本班、全校、全县学生人数的情况,让他们体验统计的过程。然后我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大家调查的数据进行估算,从“生活中用纸的问题”引出背后的数学问题,最后回归生活,号召大家节约用纸、保护森林,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活动过程具有开放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我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资源,设计出灵活多变的具有开放性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活动中广泛接触事物,丰富感性认识。在估算的时候,我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可以从“总数”这个角度进行估计,也可以从“平均数”出发进行估计,提倡算法多样化。之后,我还让学生说说他们喜欢的研究方法,然后小组合作进行估算,给学生解放头脑、眼睛、嘴巴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思维的过程和自己的观点,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激励学生自主地积极地投入活动。学生在开放的活动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呈现,提高思维水平,增强数学素养。
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性。在数学活动课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要求,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尝试,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让活动课教学实践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使之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学生发表建议的过程中,我适当进行引导,让学生不仅仅意识到统计的作用和价值,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样的实践教学意义深刻,能让学生不单纯局限于课本知识,有利于逐步形成应用意识,培养创新型思维。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对学生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到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定、到位不越位,帮助学生完善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活动中悟理明法,生活体验才能真正得到升华。
责任编辑 陈建军
好的数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何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升华呢?以下我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你寄过贺卡吗》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我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观察生活 发现问题
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一天,打扫清洁区的学生们跑来诉苦说:“老师,清洁区太难打扫了,好多纸片!加上刮风,纸片到处都是!唉——”于是,我就这一现象收集资料进行整合、加工,制作成了PPT,上课时呈现给学生。孩子们独立观察,思考片刻后,就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我们用的纸有那些;咱们的作业本是怎么用的;我们班(清洁区或学校)垃圾桶里的纸团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与孩子生活直接相关的现实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实践的基础。
二、调查统计 提出问题
1. 动手实践,调查统计
浪费的纸张,孩子们只是感觉到打扫的困难,怎样让学生体验到浪费的严重后果呢?于是,我就先引导他们收集资料,制作表格,调查统计全班、全校、全县中小学生的人数(学生人数统计表如下):
2. 阅读分享,汇总资料
(1)生产5000张纸要消耗1棵3米高的树。
(2)全国一年教科书消费纸张45万吨,按照生产一吨纸要用20棵树、100吨水、600度电、1.2吨煤、300公斤化工原料,还会排出污水300吨,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全国一年教科书消费纸张45万吨=砍伐900多万棵大树……
(3)目前我国人均生活用纸为每年2.6千克。专家介绍,生产一吨生活用纸要用20多棵大树,我们一年用的生活纸就要砍伐7700多万棵树。
3. 合作交流,提出问题
师:结合上述资料及统计结果,这节课你想研究些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1. 我们班同学一天丢掉了多少张纸?2. 我们全校学生一天浪费了多少张纸?3. 全校学生一天丢掉的纸张,相当于砍掉了多少棵大树?4. 我们全县中小学生一天浪费掉了多少棵大树?5. 全校学生一年作业用纸多少张?
经过了调查统计、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了一些问题,我引导他们一起筛选,归纳出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
三、自主合作 分析问题
1. 小组讨论,商定合作要求
为了保证有效合作,我让小组长带领大家商量制定合作学习要求,然后进行了修改完善:
(1)合理分工。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2)竞争机制。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组长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我也将自己当成学习小组的一员,适时引导,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有效合作。
2. 选择问题,确定研究方法
各组的学生选择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汇报研究方法。
(1)小组活动,进行估算。
(2)研究结果记录在表格里,时间为一天。
3. 上台展示,汇报交流
师:你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结果呢?
组1:我们研究的是:全校同学一天浪费了多少张纸?根据调查,平均每个人一天用8张纸,全校学生用8×2048约等于16400张。我们全校一天大约要浪费16400张纸。
组2:我们研究的是:全校学生一年作业用纸相当于多少砍掉了棵大树?我们用8×2048等于16384张,再用16384×365等于5980160张!我们还算了5980160÷5000,约等于1196棵树。
生(齐,吃惊地):呀!一片森林啦。
组3:我们研究的是:全校学生一天丢掉的纸张,相当于砍掉了多少棵大树?我们用8乘2048约等于16400张,再用16400÷5000约等于3棵。看来,我们全校一天浪费的纸张树相当于砍掉了3棵3米高的大树啊!
组4:我们研究的是:全县中小学生一天浪费掉了多少棵大树?我们把8估作10,用10乘50000等于500000张,再用500000÷5000等于100棵大树。我们感觉到,浪费太严重了!
师(引导学生总结浪费纸的危害):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分析,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
小组自主合作分析问题,需要时我就给予指导,尽量不让学生走弯路。孩子们通过估算,深刻体验到浪费的严重后果,从内心呼吁要“节约”了。
四、回归生活 解决问题
师:回到我们课本上的问题,寄贺卡也是一种非常浪费纸张的行为。你寄过贺卡吗?今后你打算怎么做呢?
生1:用电子邮件代替贺卡。
生2:如果特别想送贺卡,那就动手做一张环保贺卡!
师:你准备怎样节约用纸呢?
生1:纸要双面用。
生2:废纸回收。
生3:用旧报纸和挂历纸包书皮。
生4:擦鼻涕用手绢。
生5:给学校安放几个专门装废纸的垃圾箱,可以方便回收。
生6:办一份小报,主题是“节约用纸,拯救森林”。
……
学生轻松愉悦地获得了多种多样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即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后分析 反思升华
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一环接着一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内容具有生活性。在这节课中,我力求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数学”的魅力。在学习内容上,我选择学生熟悉的作业本纸,让学生感觉熟悉亲切,学起来比较感兴趣,用学习过的统计、估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格外的积极主动。课前,我让学生分小组去调查,每天每人丢掉纸的数量及本班、全校、全县学生人数的情况,让他们体验统计的过程。然后我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大家调查的数据进行估算,从“生活中用纸的问题”引出背后的数学问题,最后回归生活,号召大家节约用纸、保护森林,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活动过程具有开放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我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资源,设计出灵活多变的具有开放性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活动中广泛接触事物,丰富感性认识。在估算的时候,我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可以从“总数”这个角度进行估计,也可以从“平均数”出发进行估计,提倡算法多样化。之后,我还让学生说说他们喜欢的研究方法,然后小组合作进行估算,给学生解放头脑、眼睛、嘴巴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思维的过程和自己的观点,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激励学生自主地积极地投入活动。学生在开放的活动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呈现,提高思维水平,增强数学素养。
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性。在数学活动课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要求,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尝试,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让活动课教学实践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使之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学生发表建议的过程中,我适当进行引导,让学生不仅仅意识到统计的作用和价值,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样的实践教学意义深刻,能让学生不单纯局限于课本知识,有利于逐步形成应用意识,培养创新型思维。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对学生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到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定、到位不越位,帮助学生完善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活动中悟理明法,生活体验才能真正得到升华。
责任编辑 陈建军
好的数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何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升华呢?以下我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你寄过贺卡吗》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我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观察生活 发现问题
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一天,打扫清洁区的学生们跑来诉苦说:“老师,清洁区太难打扫了,好多纸片!加上刮风,纸片到处都是!唉——”于是,我就这一现象收集资料进行整合、加工,制作成了PPT,上课时呈现给学生。孩子们独立观察,思考片刻后,就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我们用的纸有那些;咱们的作业本是怎么用的;我们班(清洁区或学校)垃圾桶里的纸团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与孩子生活直接相关的现实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实践的基础。
二、调查统计 提出问题
1. 动手实践,调查统计
浪费的纸张,孩子们只是感觉到打扫的困难,怎样让学生体验到浪费的严重后果呢?于是,我就先引导他们收集资料,制作表格,调查统计全班、全校、全县中小学生的人数(学生人数统计表如下):
2. 阅读分享,汇总资料
(1)生产5000张纸要消耗1棵3米高的树。
(2)全国一年教科书消费纸张45万吨,按照生产一吨纸要用20棵树、100吨水、600度电、1.2吨煤、300公斤化工原料,还会排出污水300吨,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全国一年教科书消费纸张45万吨=砍伐900多万棵大树……
(3)目前我国人均生活用纸为每年2.6千克。专家介绍,生产一吨生活用纸要用20多棵大树,我们一年用的生活纸就要砍伐7700多万棵树。
3. 合作交流,提出问题
师:结合上述资料及统计结果,这节课你想研究些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1. 我们班同学一天丢掉了多少张纸?2. 我们全校学生一天浪费了多少张纸?3. 全校学生一天丢掉的纸张,相当于砍掉了多少棵大树?4. 我们全县中小学生一天浪费掉了多少棵大树?5. 全校学生一年作业用纸多少张?
经过了调查统计、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了一些问题,我引导他们一起筛选,归纳出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
三、自主合作 分析问题
1. 小组讨论,商定合作要求
为了保证有效合作,我让小组长带领大家商量制定合作学习要求,然后进行了修改完善:
(1)合理分工。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2)竞争机制。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组长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我也将自己当成学习小组的一员,适时引导,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有效合作。
2. 选择问题,确定研究方法
各组的学生选择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汇报研究方法。
(1)小组活动,进行估算。
(2)研究结果记录在表格里,时间为一天。
3. 上台展示,汇报交流
师:你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结果呢?
组1:我们研究的是:全校同学一天浪费了多少张纸?根据调查,平均每个人一天用8张纸,全校学生用8×2048约等于16400张。我们全校一天大约要浪费16400张纸。
组2:我们研究的是:全校学生一年作业用纸相当于多少砍掉了棵大树?我们用8×2048等于16384张,再用16384×365等于5980160张!我们还算了5980160÷5000,约等于1196棵树。
生(齐,吃惊地):呀!一片森林啦。
组3:我们研究的是:全校学生一天丢掉的纸张,相当于砍掉了多少棵大树?我们用8乘2048约等于16400张,再用16400÷5000约等于3棵。看来,我们全校一天浪费的纸张树相当于砍掉了3棵3米高的大树啊!
组4:我们研究的是:全县中小学生一天浪费掉了多少棵大树?我们把8估作10,用10乘50000等于500000张,再用500000÷5000等于100棵大树。我们感觉到,浪费太严重了!
师(引导学生总结浪费纸的危害):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分析,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
小组自主合作分析问题,需要时我就给予指导,尽量不让学生走弯路。孩子们通过估算,深刻体验到浪费的严重后果,从内心呼吁要“节约”了。
四、回归生活 解决问题
师:回到我们课本上的问题,寄贺卡也是一种非常浪费纸张的行为。你寄过贺卡吗?今后你打算怎么做呢?
生1:用电子邮件代替贺卡。
生2:如果特别想送贺卡,那就动手做一张环保贺卡!
师:你准备怎样节约用纸呢?
生1:纸要双面用。
生2:废纸回收。
生3:用旧报纸和挂历纸包书皮。
生4:擦鼻涕用手绢。
生5:给学校安放几个专门装废纸的垃圾箱,可以方便回收。
生6:办一份小报,主题是“节约用纸,拯救森林”。
……
学生轻松愉悦地获得了多种多样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即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后分析 反思升华
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一环接着一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内容具有生活性。在这节课中,我力求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数学”的魅力。在学习内容上,我选择学生熟悉的作业本纸,让学生感觉熟悉亲切,学起来比较感兴趣,用学习过的统计、估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格外的积极主动。课前,我让学生分小组去调查,每天每人丢掉纸的数量及本班、全校、全县学生人数的情况,让他们体验统计的过程。然后我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大家调查的数据进行估算,从“生活中用纸的问题”引出背后的数学问题,最后回归生活,号召大家节约用纸、保护森林,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活动过程具有开放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我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资源,设计出灵活多变的具有开放性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活动中广泛接触事物,丰富感性认识。在估算的时候,我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可以从“总数”这个角度进行估计,也可以从“平均数”出发进行估计,提倡算法多样化。之后,我还让学生说说他们喜欢的研究方法,然后小组合作进行估算,给学生解放头脑、眼睛、嘴巴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思维的过程和自己的观点,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激励学生自主地积极地投入活动。学生在开放的活动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呈现,提高思维水平,增强数学素养。
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性。在数学活动课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要求,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尝试,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让活动课教学实践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使之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学生发表建议的过程中,我适当进行引导,让学生不仅仅意识到统计的作用和价值,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样的实践教学意义深刻,能让学生不单纯局限于课本知识,有利于逐步形成应用意识,培养创新型思维。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对学生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到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定、到位不越位,帮助学生完善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活动中悟理明法,生活体验才能真正得到升华。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