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赋予教材更大价值
2015-01-17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3期
虽然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经验,但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水平乃至不同个性的学生,生搬硬套教材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学”重新审视教材,与教材深入“对话”。
与教材的对话是对教材的细致解读。教师只有理解了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理清其来龙去脉,才能做到教学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与教材的对话是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教师需要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创意深刻理解,才能不走弯路、歧路,让课堂更加高效。与教材的对话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教材内容有缺憾,教师需要补充素材,填补空白;教材内容与学情不符,教师需要“因生制宜”,“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与教材的对话是对教材的重新建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教材内容难度过高,教师要通过细化目标,将“坡度”放缓;如果学生能力很强,教师可以适当加快进度、提高难度;甚至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打乱教学顺序,重新安排教学内容。
其实,与教材的对话,也是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在课程中的地位,使教材生成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