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定实小的数字故事

2015-01-16/

新校长 2015年6期
关键词:嘉定数字化学校

文 / 王 慧

文 / 王 慧

故事要从2005年讲起。

这一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五代iPad音乐播放器,我们今天随处可见的iPhone也开始投入研发;同年,Web2.0进入大众的视线,用户既是网站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人们渐渐习惯于用聚合资源的形式浏览新闻;同样这一年,综艺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热播,只需几个按钮,通过网络或短信,我们就能参与评价自己喜欢的平民偶像……

2005年,科技加速改变着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中国的基础教育界,却是“这里黎明静悄悄,三五行人赶路早”,先行者看不见同路人。

“三五行人”中,有一位叫花洁的上海校长,这一年从市区来到了嘉定区,第2年调入上海嘉定区实验小学。她看到的景象是:学校里只有班主任用手提电脑;教室里最多有架投影仪;如果要上英语听说或者计算机课程,得去专门的“机房”——这些机房“戒备森严”,不到固定课程时间,学生们根本进不去……

弹指十年。

2015年初,当我们叩门而入,看到的已是另一番火热景象。在这里,吸引目光的不仅是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学校概况”、“感恩树”、“老师墙”、“诚信伞”、“梦想阶梯”、“德育微课程”……让我们更加怦然心动的,是一个个手拿iPad的自信灵动的孩子,是已经常态化的课前、课中、课后数字化应用课程,是一支懂得挖掘资源、整合课程的“创E-family”教师团队……

叩门而入,嘉定实小就这样简单而强烈地展现在记者眼前,每一个细节与人,都充满独特的数字化魅力,弥漫着无孔不入的数字化气息,流淌着不一样的数字化激情——我们只需上前请教:各位亲,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上篇-

电子白板

在2005年之前,花洁已经领衔完成了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两个国家级课题,一种直觉告诉她,未来十年,技术将会给学校教学带来无与伦比的改变。赶上甚至引领这个潮流,“创造适合孩子快乐学习的数字生活”,是花洁迅速为自己和学校确立的愿景。

但嘉定实小的状况令她发愁:全校只有一个中学高级教师,那就是自己;由于地处近郊,信息化方面的基础也相对较弱。

如何为嘉定实小点亮未来?几个月后,一件新鲜事物成为她的契机——电子白板。

2006年是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波高潮,嘉定实小终于等来了第一块电子白板。因为价值不菲,很多学校选择放在阶梯教室或者会议室,以避免人为损坏。花洁的决定是,把白板放在教室里,并且,要求这个班的老师每节课都使用它。

学校指定了一个电子白板实验班,要求该班三位年轻的语数外老师,成为首先吃螃蟹的人。“我没从骨干老师开始,因为骨干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改变不容易。而年轻老师对新生事物有着本能的好奇,会竭尽全力去学习和尝试,反而收获很多意外之喜。”

三位年轻老师的积极性果然超高,主动寻求各种培训,她们发现,这个设备的一些功能比PPT好用:比如数学课上,电子化的角可以旋转,不断变化,学生能获得更清楚的观察;不同的图形还可以实现拖拽、分类、重叠对比,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知识,学到的东西也记得更牢一些。

但几个月之后,数学老师倪青首先发现不对劲:“他们的培训只是局限于应用,却不会结合教学。我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白板了,也上了不少公开课,但为什么总感觉,我的课堂像是电子白板的功能演绎,而不是以学生需求为主的教学呢?”

怎么办?花校长开始出面排忧解难——学校请来区里的教研员,或国内对教育信息化有研究的专家,与教师一起从教学本身的角度出发,共同研究。慢慢摸索了一段时间,豁然开朗般,三位老师都找到了感觉——关键是从课程、内容出发设计课堂,让技术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实验班有了起色,花洁立即发动骨干老师加入进来。 骨干老师年龄较大,本来对电脑就相对生疏,学习电子白板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挑战。花洁发动这些老师相互听课、研讨,让年轻老师教骨干老师电子白板的功能,让骨干老师思考教学模式上的改变,然后与年轻老师一起讨论——慢慢地,一个强大的学习场意外成形了。

这时,看过电子白板公开课的其他老师,了解到白板在教学中切实有效的帮助,也找到花洁,主动要求给自己的班级装上电子白板。

2007年,在嘉定实小的校园里,几乎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市面上所有的电子白板品牌都可以在学校里看到。老师们通过自己的教学、研讨,最终还评出了教学应用最强的一款。

现在,花洁不再强行要求老师们每节课上都要用到电子白板,但老师们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

“我们时常强调,通过技术进入课堂,让学习更加有效。但怎么做才不至于想法和效果两张皮呢?这是我们2007年前最主要的探索。我们开始明白,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绝不是为了展示技术。比如PPT,有的教学环节不需要它,简单的一支粉笔就能讲清楚的东西,就不需要用到技术。2007年,很多老师都开始熟悉,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花洁认为,嘉定实小之所以在今天具备浓烈的数字化气质,师生都毫无障碍地接收它,与当年这样的理念在学校里扎根,关系巨大。

魔灯平台

探索还在进行,成败都难预料。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课前预习难以检测,老师对预习作业最多在一堂课的前几分钟进行简短的反馈,既不全面也不清楚。一个叫“魔灯平台”的系统应运而生:老师可以在平台上将预习要求推送给学生,一目了然;学生的预习也能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平台上,清晰可见。

同时魔灯平台还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老师制定互动评价的要求,“你觉得谁的作品好”,在完成作业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先去查看其他学生的作品,然后把评价意见上传到互动评价模块。

2008年,花洁决定在学校引进数字化学习管理系统“魔灯平台”。

说干就干。如今嘉定实小的副校长、当时还是普通教师的龚京,非常热衷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在技术层面掌握得很好的他,开始自己琢磨着怎么将魔灯平台介入到学科当中,来促进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

他很快设计并开始运用属于实小自己的“魔灯课堂”:

“建构性——合作学习”模式

魔灯课堂让花洁意识到,学校课堂教学并不是学生汲取与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课前、课后都是获取知识的有效空间,因此她希望这些课程能有更多的社会性参与,家长课程由此应运而生。

第一阶段——课程征集筛选

通过告家长书让家长们大致了解魔灯学习平台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期望并动员家长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和专业知识背景积极申请创设网上家长课程。学校在家长提交的课程申请书中进行筛选。

第二阶段——平台技能培训

在确认了第一批46个家长课程后,学校课题组教师对家长进行魔灯平台操作技能的培训。

第三阶段——课程创设完善

在基本掌握魔灯平台操作技能后,家长们开始在平台上创设课程。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家长们顺利地完成了31个家长课程的创建,并在听取学校反馈后及时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四阶段——使用、评选、推广

课程创建完毕,学校向所有学生和家长发放平台登录账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学习课程,并评选出十个“我最喜欢的家长课程”。

延伸文章

基于MOODLE的“建构性—合作”学习课程设计教学评价

嘉定实小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根据自己所长,他们在魔灯平台上,总共建立了81门课程:《品格小课堂》、《远离意外伤害》、《汽车发动机是怎样工作的》、《电精灵》、《嘉定草编》、《说嘉定》、《中国历史》等等,都是学生们喜欢的课程。

学生们在假期观看这些课程,在平台上留言讨论,将学习拓展到了学校之外。

但即便嘉定实小在使用魔灯平台时取得了一些成果,龚京仍旧觉得学校要充分使用它,非常困难,“因为它对老师的要求太苛刻了。首先平台是纯英文的,要使用它,必须了解上面每一个英文单词是什么意思;架构课程的时候,需要设置很多后期的变量,作为非编程专业的老师,没有这种能力”。

另外,魔灯还存在硬件方面的不足,比如,支持同时在线的用户很有限,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只能以客观知识和文字类表述为主……

两年后,嘉定实小没有再继续使用魔灯平台。龚京告诉记者: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很感谢那一段时光,能够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

“一对一”数字化的模样

虽然电子白板和以前的PPT相比,互动性增强了,但这样的互动性是有局限的。一堂课里面即使叫10个孩子上台演示,其余的孩子还是坐着看,老师不能真正地清楚哪些孩子掌握了,哪些还没有。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2008年,又一个新东西进入花洁视线——“一对一”数字化课堂。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学生一个小电脑(dell 笔记本),学生可以在小电脑上根据软件自主学习,老师通过软件检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这样不仅能够做到人人参与,还能够及时反馈,并帮助老师更好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链接:2009年,戴尔在中国启动了“青少年互联创未来”项目,旨在支持落后地区青少年的教育和数字融合。戴尔捐赠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总价值200万美元的现金和先进的电脑系统、技术服务,以支持中国青少年在数学、自然科学和IT技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帮助提高中国落后地区青少年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促进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由于上海地处发达地区,嘉定实小的信息化项目又已经开展得非常好,项目组并未选定嘉定实小作为项目资助学校。花洁得知这个项目后,决定学校自己购买电脑积极参与项目研究。这一次,花洁直接让骨干老师成为第一批学习者,让他们直接做研究。另外,市电教馆、教科院也为老师们提供了许多学习软件,老师们选择后可以将它们安装到学生的小电脑上。这为老师大大减轻了许多前期工作。

传统的英语课堂,注重单词的拼读或者语法的教学,其实学生一直处于输入的状态,输出的比较少。现在,学生们可以使用“敏特英语”软件学习,戴着耳机,对着麦克风听读,教室里嗡嗡嗡的全是学生们读英语的声音。他们反复地听,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再重新拼读。很快,参与实验的英语老师们发现,学生的突破相当大,不仅能大声念出英文了,而且发音也非常准确。

数学课也是如此。比如相遇问题,以前的老师总是用画图来解决,如果学生仍旧不明白,最常用的方法是请两个孩子到前面来表演一下什么叫相遇、什么叫相向。但这种方式只能解决匀速前进的情况,如果速度不是均衡的,想要表达清楚就相当困难。很多记性好的学生只能靠记公式来了解整个运动过程,而那些记性不好或者想象能力稍差的学生,就怎么也理解不了这个部分。

有了小电脑,一切就好办得多。它配有专用于数学学习的软件,学生操作软件里的小人儿运动,小人儿每走一步,它的时间和所走的距离都以数据形式被记录下来、实时显示。学生在操作的同时可以观察到,运动变化过程中,时间、速度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运动机理的理解是更深刻的,而且老师讲授起来也更简单。

在这期间,一个四年级学生还让花洁吃了一惊。他自己摆弄软件里面的图形,发现了高二学生才会学到的欧拉定理。很难想象,在传统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独自发现一个定理,但是在数字化的教学形态下,学生自主通过观察点、面、棱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它。花洁为此很受触动:“虽然数字化教学让老师们花了很多工夫,课程做起来也很艰难,但它绝对代表未来学习形态的方向,也能够让学生学得更主动,理解得更深刻。”

学校的教学模式、整体气质日新月异。

孩子们爱观察了,从电脑到教学环境,每一条线、每一个画面,都留下了他们观察的身影;孩子们也爱表达了,无论他们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事,都会和其他人一起讨论、分享,相互学习……老师们也不一样了,在他们的教案中,不仅陈述着他们对课堂的讲解和思考,还探讨了各种数字化技术对于教学的改变。

当然,任何东西都不是完美的。到了2010年,师生与小电脑的关系已经很密切后,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第一个就是它的续航能力,学生用了两年后,电池已远不如刚开始时那么耐用,虽然戴尔公司给每个教室配了一台充电车,但是要常态化使用,这样的续航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另外,花洁也发现,因为电脑是学校购买的,学生不能带回家,也就割裂了学习的空间。所以,当这一批学生毕业以后,花洁开始寻觅新的能够运用于教学的设备。

互联让探究更近了

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正面推动显而易见,但一些负面影响却也日益显现——比如人机交互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了。所以新的课堂常规在嘉定实小浮现:“面向全体、大声发言;注视对方、仔细倾听”。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很细致地教会学生,发言时要转换身子或跨出一步,面向更多的同学,而不是面向老师一个人;其他学生倾听时要注视发言者,仔细听清说的每句话。“只有面对面说了,认真听了,才有对话的基础。”花洁期望这是增进课堂上人与人交流的第一步。

这时,整个上海开始推广探究型课程,中小学的教学环境却开始围绕着探究型课程展开,嘉定实小也不例外。

2010年,美国加州某教育代表团来到嘉定实小参观,被一堂互联探究课程震惊了。这是由嘉定实验小学、杨浦区控江中学、四川彭州市升平博爱小学联合开展的跨区域合作学习课程:不在一个地方的三所学校,有着不同的生源背景,却能够在同一时间通过互联网相互提问、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在当时的美国也是不常见的。

在课堂上,视频不断切换,当其他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讲的时候,本地学生往往更加专注,因为每个学校的地域差异,让孩子们看到了比周围环境更大的世界。课后,三个学校的学生还有不同的分工,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回到课堂讨论。最后,老师将学生的讨论记录下来。《怎样背书包更省力》、《怎样吃蔬菜更健康》、《小区停车位的合理设置》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许多成果还在全国获了奖。

不得不说,技术和网络,已经彻彻底底地改变了这所小学。

课题案例:《小筷子,力量大》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品——报纸、吸管和筷子着手,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调查、实验、观察、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等方法,在了解筷子材质的同时,设计出最佳的筷子承重结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们组建专题研究团队,将团队中的成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取队名、设计队徽、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制作海报,并进行了平台用户名的注册、布置平台交流的相关任务。通过互联课堂平台与魔灯平台两种途径,建立学校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

学生们把从报刊、杂志、互联网或其他途径了解到的结构搭建方面的知识,及各种材质结构(纸桥、吸管桥、筷子桥)的特点,通过网络讨论、归纳总结,了解、讨论了哪些结构最牢固。在收集了相关资料的同时,以各种材料的筷子为重点开始初步体验。

在体验过程中,学生提出,用筷子搭结构比较复杂,不好操作,是否能先进行简单的研究。于是通过讨论,嘉定实小的学生提出可以先通过纸桥结构的研究来对物体搭建结构进行研究,控江初级中学的学生提出可以通过与筷子类似的吸管来对物体的材质和搭建结构进行研究。大家决定改变一下原来的研究方案,将原来探索的方式转变为通过对纸桥、吸管桥、筷子桥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研究。

在研究的基础上,学生按小组各自制作出自己认为最成功的结构,进行承重比赛,从中挑选出最牢固的筷子结构,确定为项目组目前最牢固的结构。

“网络带宽是成就这样课程的最大障碍。因为普通的校园网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当时我们从电信局直接拉了一根光纤进来上这个课,虽然是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不能常态化开展,因为如果每个班级都开始上这样的课的话,恐怕要开一辆直播车到学校里来才行。”龚京是当时互联探究课程的带头人,回想起当时的那些项目,他很激动,但他也知道,如果不能够常态化,教学还是受制于技术,所有的教学活动始终还是在外围进行,无法深入到基础学科。

但常态化的道路到底怎么走?已经在数字化道路上探索了5年的嘉定实小,此时仿佛看到了曙光。

-中篇-

自带设备

BYOD是什么?可能今天的我们都能够说上一两句,但是在2012年,BYOD还是个新词,许多人连听也没听说过,更别提实践它了。

链接: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学习、办公,这些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而更多的情况指手机或平板这样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

延伸文章

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才是BYOD的核心

嘉定实小开展教育信息化这么多年了,花洁一直觉得,学校能够走得这么顺,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老师的自主创新。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学生家长、教育服务企业、社区里的专家和科研人员,似乎还没有进入到这个学习大系统中,学生的学习还是被学校这个固有的环境隔离开来。

“在学校的时间用来学习,离开学校就放下学习,这似乎成为大家认定的‘真理’。”花洁终于发现,要打破藩篱,必须从头做起。有别于其他学校从三年级、六年级开始,“从一年级的学生开始是最合适的一条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传统课堂的熏染,对‘学习’的理解也没有被禁锢。同时,用技术教会他们学习,而非有了学习能力才使用技术”。

2012年8月,嘉定实小给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发现有90多位孩子家里有iPad。“让孩子们自带iPad上课吧!”这个念头在花洁的脑海中成型。

为什么要选择用iPad,而不是其他的平板?“因为它的界面操作更简单,更灵敏,更适合一年级的孩子。”花洁不迷信潮流,她只有一个目标,什么样的设备更适合。

与老师沟通,让他们参与实验很容易;但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同意自己的孩子进入实验班,就不那么容易了。在一年级新生开学前的家长会上,花洁向家长们表达了学校致力于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的决心。

延伸文章

部分协议内容

20分钟后,花洁让语数外的任课老师上台,向家长们呈现各自的教学设计。有的家长没有心理准备,不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新生家长会还要开这么久,所以渐渐坐不住了。花洁对大家说:“如果今天是我这个校长在这里讲这么久,你们可以站起来马上走,因为不是我直接教你们的孩子。但他们作为学科老师,讲自己将怎么运用技术给孩子上课,值得你们信赖!”

这次家长会一共开了3个多小时,到后来大家越来越激动,也越来越有信心。“选择有iPad的家庭的孩子进入实验班,是因为这样的家长对新设备、新技术是喜欢的,不排斥它。但iPad目前在你们家里只是一个玩具而已,如何把它变成孩子学习的工具,我会让你们看到。”花洁的话赢得了真诚的掌声。

接下来,学校明确了教会孩子“时间管理、科技应用”的技术与学习融合目标,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了iPad使用协议:家长承诺iPad上的游戏全部清空,学校保证iPad在学校的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会认真帮助孩子管理,防止损坏。“有的家长问我,如果我想打游戏怎么办?我说你再去买一个。”花洁笑着说起协议内容,“其实很多家长很痛苦的事就是小学的孩子放学太早,没有人监督学习,他们是真希望有了iPad以后,孩子能养成时间管理、专注学习的习惯”。

资源从哪里来?

有了设备,资源怎么办呢?

花洁总是不赞同把iPad称作电子书包:“因为如果叫电子书包,会让别人有种误解,觉得我得往里面放些什么,这还是传统书包的概念。老师的思维也一定会受这样的限制:如果‘书包’里没有东西,怎么办。”

所以在嘉定实小,很少提及“电子书包”,大家都把它叫作“数字化学习”。当老师开展数字化学习的时候,他可以自己去网上找资源。

“2012年刚开始的时候,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在下软件,有时候一晚上下三四十个。我把每个都玩一遍,觉得好的,就推荐给老师。”花洁选择软件的标准也很简单,第一,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在方式方法上适合学科教学。“在开展数字化教学的时候,很多老师进入一个误区,觉得资源是要自己做的。其实错了。你不是技术人员,你只是一个教学的设计人员、学习的指导者,你要懂得去发现、寻找、重组、运用。”

啪啪软件就是花洁推荐给老师的。本来这只是一个用图像和声音来交友的社交软件,但花洁觉得它可以帮助老师实现低年级的口头作业、及时评价功能,所以推荐给老师。老师们也觉得软件非常好,唯一不足的是,啪啪的录音时间最长只有一分半钟,但课标要求学生每天“选择自己喜爱的书,选取感兴趣的内容,告诉别人,时间至少两分钟”。不够的这半分钟怎么补?花洁几方周折,联系上了啪啪的技术团队,很快,孩子们真的可以录两分钟了。因为软件的开放性,许多陌生人也可以听到学生的录音作业,有一个孩子在春节时说了三句话,被转发了两千次,不仅老师、同学点赞,还得到了一个韩国人的语音评价,孩子相当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在传统教学形态下,是很难获得的。

语文作业

完成挑战:即老师发布一个问题,让学生口头作答,没有回答时间长短的规定,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可以。预习和课外阅读等都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如:

作业一:

题目区:有人说,吃鱼脑子会变笨,打喷嚏是因为有人想你,耳朵热是有人说你坏话,眼皮跳意味着祸事到,请你选择一个话题说一说。

答案区(叶金莉(音)的回答):我认为吃鱼脑会笨是不对的,因为我妈妈就很爱吃鱼,但是,还是很聪明呀!

老师可以批阅正确或者错误,也可以指出哪里说得不好,哪里说得不对,学生也可以立即看到老师的批阅。

作业二:

题目区:1.今天看了哪本书?看了多长时间?大约阅读多少字?

2.评论自己和他人发布的内容,做到意思清楚,有一定的针对性,语句连贯。

ClassDojo则是另外一个在嘉定实小广泛运用的软件。它是一个由国外团队开发的班级管理软件,类似学生光荣榜的系统,采用积分制,可以实时监控班级里学生的表现,如:专注倾听、及时作业、字迹清晰、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言、课前准备,也有设定负分项的,如作业拖拉、字迹马虎、课堂走神等。然后老师可以给予每一个学生评价,最后可以选定时间段,导出学生表现的记录。

延伸文章

ClassDojo,课堂管理的小帮手

除了这两款所有老师都在使用的软件以外,老师们也有自己的教学独门秘笈。数学老师金一鸣是学校里有名的“iPad达人”,他在反复的实践中,发现“小学数学口算”这款软件“界面操作十分简单,适合低年级的孩子;反馈方便及时,利于课中、课后师生互动交流;评价有激励性,能充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于是也推荐其他的数学老师使用。

网管张晓波老师搜集大家常用的APP后,自制了iBooks《那些帮助我们学习的APPs》,详细介绍了各学科教师使用的APP,以及对接的教学内容、使用方法及心得等。

这里是课堂

iPad实验的第一年,花洁组建了两个“数字化学习应用班”。在挑选老师的时候,她又花了一些心思。

在小学,一般是一个老师带两个班,所以按理说,只需要安排四个老师教这两个实验班的语数外就可以了。“但这样他们就各自独立了。如果他们遇到困难没人分担、遇到惊喜没人分享,该多遗憾呐。”于是花洁挑选了6位老师,他们每人带一个实验班、一个普通班,而且老中青、骨干老师、低年级的青年老师被搭配起来,相互帮扶。

每个月,大家都在一起讨论,“这个月的基本技能要教会什么,学科学习要干什么”,讨论后汇总为一张“推进表”,上面有每周各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安排,老师们能够根据这个大目标,安排自己的教学。

延伸文章

工作推进表

《认识时间》是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在《时间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上,数学老师李慧婷一声令下,学生们立刻在自己的iPad上,选择了自己心仪的钟面,玩起了“时钟拼图”,发现了许多关于时间的小秘密。当讲台上方的电子白板上出现一个大大的卡通钟表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刻度,还有数字!”“时钟的数字是顺时针转的!”“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接下来,李慧婷让孩子们继续闯关寻宝,进行下一个环节“调整时钟”。在iPad的钟面上,动手转一转,就能调到正确的时间,每做对一题,“真不错,你得到一颗星星”的鼓励声让孩子们兴致勃勃。

数学作业

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后,老师没必要布置大量的计算题让学生回家去算,完全可以布置些口头作业。如:

作业一:

完成挑战:35+8你是怎么算的?说出你的计算过程。

作业二:

1.学习微视频:大月与小月。(老师会拿一只手握成拳头,另外一只手点到拳窝,一边讲解。学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做。)

2.完成挑战:10月有多少天?

有一天,一个孩子来到花洁办公室,问她:“校长,你现在用什么搜索资料?”“百度、谷歌。”花洁不假思索地说。

“你OUT啦,现在我们都用Siri。”孩子说着,拿起iPad给花洁讲解使用方法。

“校长,你有没有研究过搜索出来的资料的真实性?”孩子又问,花洁愣住了,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不再迷信权威、追求知识的真实可靠,这是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想都不敢想的事。

花洁开始思考碎片化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行为模式的改变。

也许孩子今天学到的知识,不是老师教的、不是父母教的,而是他通过各种渠道的探究,自己发现的。但是这些知识是碎片化的、没有逻辑的,我们老师要做的,可能是将碎片化的知识有序地串起来,让学生具备这样一种能力:“今天我学到了一个数学知识,但这个知识目前我用不上,它在我的脑海里存着,当两个礼拜以后,我学到另外的知识,跟这个是有连接的,我把它关联起来。知识对我而言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网状的。”花洁清楚,这个转变的过程很难,但一定要去做,因为这是未来学习的方向。

延伸文章

一起来建桥

认识左中右

小触角广场:孩子们是这样学习的

创E-family

花洁将嘉定实小的数字化培训称之为“魔术师训练营”,校长、老师、职员、工人,每一个人都参加,“因为我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氛围。职员和工人能够认同和欣赏,知道老师在做什么;老师能感觉到一个有相同目标的群体就分散在我周围,有许多人在配合着我的工作,我不是孤军奋战”。

到了iPad班实验的第二年,参与实验的老师已经有了16位,除了二年级的2个班,一年级又增加了4个班。那个暑假,花洁作为嘉宾要出席一个数字化学习论坛,她带着这十几位老师一起参加了。因为白天参会很辛苦,晚上花洁想带他们出去转转,就问他们:“你们晚上想干什么?”老师们有些不好意思,说:“校长,我们就想要一间咖啡馆。”原来,他们每个人的小本子上都记录了白天听论坛的各种感想,想趁热打铁地在晚上讨论起来,看看以后的教学工作怎么做。

花洁很感动,觉得这批老师辛苦了一年,却只跟校长要一个咖啡馆讨论工作。

那一晚上的讨论,充满激情又冷静克制,老师们看到了别人的做法,也明白自己的优势,更分析了不足。讨论结束后,他们都觉得这样的讨论要成为常态化,于是又跟花洁说:“校长,我们能不能有一间大一点的办公室?十几个人都能够在里面办公的那种?”

花洁想了想,答应下来,“但你们自己要起一个办公室的名字,学生来找你们的时候也方便”。

2013年,“中国好声音”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很流行,张惠妹的“family团队”让每一个人都印象深刻。老师们合议了一下,决定自己的办公室就叫“创E-family”,E是“education”,也是“electronic”,可以理解为“用数字化创造快乐的教育家庭”,大家还用乐高在办公室门口的墙上把这几个字拼了起来,显得特别有数字范儿。

粉绿色的小隔间、新鲜的绿植,还有一个独立温馨的休息室,这就是创E-family的外在形态了。看起来,也就是颜色的不同而已。但,花洁和老师们都知道,这里跟别处不一样的,不只是颜色。创E-family更多的是思维碰撞,是互相帮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BYOD”,都认同数字化给教学带来的改变。

同时,花洁还组织成立了“学校发展专家顾问团”,邀请顾问团成员亲临学校进行培训。

专家到了、目标有了,路应该不难了吧。但创E-family建立的最开始,并没有花洁想象的那么活跃。

花洁把第一年iPad实验的所有资料,都刻成了盘:第一次家长会的实录、家校协议内容、第一次学生考察内容、实验日记的视频……理想状态是,二年级的老师带一年级的老师一起讨论、交流,二年级老师的资源也可以拿给一年级的老师直接使用。

但现实是,学生不一样,老师也不一样,直接使用会显得牛头不对马嘴。再加上,二年级的老师们太忙了,除了准备自己的资源,他们每天晚上还要听孩子们的录音,给他们点评,“肯定他们是有交流、有引领的,但是还不够。他们太累了”。花洁在寻找途径,帮助老师们摆脱这样的困境,又不降低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构建知识图谱

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在测验时错了一道题,但他的困惑或许不在这道题本身,而是在一年级的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导致现在要运用相关知识链接的时候,出了差错。

这样的学习状态在学生中是很常见的,但是却只有少数有经验的骨干老师能够发现真正的问题。怎么能让所有老师都能像专家门诊一样,立即发现问题所在,嘉定实小数学组的老师们决定做一件事——构建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图谱。

与此同时,语文和英语组的老师们也发现,啪啪似乎只适合文科类学习。由于它是一个开放的社交软件,上面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杂,学生容易关注到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另外,啪啪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实现课程的上传。

花洁开始重新寻觅适合的软件,翼学院在这个时候跃入她的眼帘。

翼学院是一个半封闭半开放的纯教育类软件,不仅拥有以前学生们在啪啪使用的那些功能,还可以进行班级群体的建立,与花洁想象中的数字化学习非常吻合。花洁与翼学院紧密联络起来,还把他们的技术人员加入到了嘉定实小iPad实验的微信群,老师们在群里可以和技术人员直接对话,对平台的完善提出修改意见。不到两三天,大家就能看到平台更新,更新的恰恰是自己提出的那些地方。

“这是一种良性循环,老师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这么快有了成效,会把技术更多更顺手地用于教学之中;而技术方面,软件工程师也很兴奋地看到老师和孩子在深入使用自己开发的产品,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花洁说。

而翼学院也真的从嘉定实小学到很多。首席执行官郭煦说,“在上海可能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学校,老师们不断地有新的想法运用到教学中,他们不断地给你提意见,希望技术能够给予帮助”。

大概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数学组团队和翼学院的技术人员一起,合作开发了小学数学的知识图谱。图谱以年级段作为区分,用线将每一个知识点的关系链接了起来,不仅可以看到横向的关系,也能够看到纵向的发展。

知识图谱如何构建和发挥作用?

1.知识图谱有两个生长纬度,横向看是学期知识分布,10行代表10个学期。如第一行囊括的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所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可能有先后关系,也可能是并列关系。纵向看是知识逻辑的发展脉络。

2.对于知识图谱,还有一个潜在纬度,称为“学习引导路径”,当我们完成整张图谱后,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思考,在知识分类以外建立一些连接路径,这些额外路径主要起到的作用是:

当学生学习到某个知识点后,他可以看到两个方面的内容:

A.正常教学结构下,继续学习的方向。

B.“学习引导路径”,沿着这个路径,学生可以自行深入了解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3.这样的学习方式,实际上适应的是人的思维,当一个人对于某一个方面内容感兴趣时,他的思维会比较活跃,而且容易深入下去。“学习引导路径”是未来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支撑。

4.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教学的内容是否超出课标、是否有跳跃性,也有了评价标准。这里,并不是把老师的教学严格限定在课标范围内,而是让老师更加容易把握教学的深度,可以清晰地识别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是“基础掌握困难”,还是“进阶掌握困难”。

看起来,在构建知识图谱的过程中好像花洁什么也没有做,但眼睛却没有闲着。她在微信群静静地看着老师们讨论,时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们都很努力,我只是让他们知道我在观察,在欣赏,而当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会立马站出来”。

有一天晚上,花洁在微信群看到一位老师遇到了困难,不知道怎么解决。数学老师金一鸣给她建议说:“要不你明天找花校讨论讨论。”花洁很开心,老师们不觉得她是高高在上的校长,而把她看作是一个能给出中肯建议的人。

也许所有学校都期望建立一个由学生、老师、家长、专家、企业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成员们,每一个人都在推进着学校的变革。在嘉定实小,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思考,这是iPad串起的一条新的学习时空链,不仅链接起了孩子们学习的进程,而且链接起了其他各个要素。老师们可以通过数据即时了解班级群体和每一个孩子的真实学习状况,做出教与学的调整。在花洁看来,嘉定实小这个学习共同体已经初步成型了,并渐渐地发挥着现在还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教学流程再造

同样是开展数字化学习,为什么别的学校一直找不到感觉,而嘉定实小却乐在其中呢。花洁觉得,那是因为大多数学校遇到了数字化学习的瓶颈——流程再造。

从前,我们的教学以知识的掌握与达成为目标,现在,这样的教学流程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并基于课程标准,用标准引导评价和教学,达成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这就是流程再造。如此一来,老师能够多维度分析、评价学生,同时也能用更专业地整体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以英语学科为例。在嘉定实小,老师们把教学评价前置在教学活动进行前,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换为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以及评价对象五大要素,制定细化的可操作量表。

例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相关语境下,学生能够借助动物图片正确说出pig、cow、duck、chick四个核心词汇。评价量表分为三档,其中B档是标准档,要求70%~80%的学生能够达到。A档的同学能够出色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而C档的同学当堂达到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特别关注、个别辅导,逐步达成。教师通过整堂课的观察与记录,结合课外口头作业的情况,确定学生的目标达成度。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根据评价量表实现过程性评价呢?教师采用口头评价、组内个人与集体过程性记录相结合的方法。Very super! /Excellent!属于A档,Good!/Nice!属于B档,OK./Yes,but...属于C档。每组的小组长根据教师给予的不同评价在相对应的组员名字下方敲上对应的章数,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课堂中教师还会就观察到的学习习惯等给每个小组加星。

有了明晰的评价预设、评价量表,以及过程性记录,教师、学生都对达成目标一目了然。教师把学生的个体表现与具体的标准要求进行比较,而不是与其所处群体的其他人比较,所有学生都可能是成功者,教师也能更好地帮助C档的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达到标准,有效达成了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

经过流程再造后的课堂,老师们欣喜地发现,自发的学生互评增加了;思维呈现的形式也多元起来,文字、语音、图片皆可;老师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

此时,iPad实验要开展到第三年了,第一批学生也将进入三年级,他们将开始面对纸质的标准化考试形式,能适应吗?

-下篇-

开工啦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过,领先一步叫领先,领先三步叫先烈。花洁常用这句话给自己打趣。作为校长,她经常外出访问,看到了许多新做法,听到了许多新观点,但即便是在嘉定实小这样的学校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运用起来,还是会遭遇老师们的不理解。

怎样让老师们喜欢技术、爱用技术呢?花洁又有了新点子。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在朋友圈疯传,一边看春晚一边登录微信抢红包,成了迷倒许多人的除夕夜活动。

花洁觉得,“我也可以给老师们发一次红包嘛,不仅能够感谢他们过去对我工作的支持,还可以让他们直接感受一下数字化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春节放假后上班的第一天,花洁拿出了888块钱,放到微信红包里,然后建立了一个“开工啦”微信群,把二维码贴在学校礼堂门口。每个人进礼堂之前,她都要他们先扫二维码进入微信群。有的老师不乐意,说:“校长,我手机没电,不能扫。”花洁也绝不含糊,“没关系,你去充5分钟回来,包你够用”。

还有老师问:“校长,为什么今年开会要扫二维码?真的要用吗?”花洁也不透露,“取决于你,但你扫了肯定不吃亏”。

最后,所有老师都扫好二维码加入群。

花洁面对着所有老师,还是很激动:“我很感谢大家,你们理解我、支持我实现了我的教育梦想,这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今天我发888块的红包到微信群里,感谢大家!”

“哇!”话音一落,老师们就低头忙活起来。有的老师抢到了20块,有的抢到了几角钱。

抢完后,花洁接着说,“两年前,我们还没有微博,四年前,还没有平板电脑,七八年前,我们还没有智能手机……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活被技术改变了很多。今天是我们开工第一天,大家就因为技术的存在感受到欢乐。我们常说技术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那么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有责任让学习变得更美好。接下来新学期的工作,大家一起努力吧”。

班级联通

花洁之前一直很困扰一件事,如果老师将每个孩子的口头作业听完,需要花掉整晚的时间,怎样把老师从繁重的作业点评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呢?

也许可以学习使用ClassDojo软件时的方法——让学生来帮忙。

当学生获得同伴评价的时候,他会获得一种认同感,他们会相互激励学习热情,也会相互帮助,调节学习遇到困难时的沮丧情绪。这些作用可能远远大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另外,既然一个大的学习共同体已经建立起来了,那么处在这个共同体中的家长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传统学习行为中,家长的夸奖是有时间性、不可见的。现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家长的“赞”可以一直保存,别的同学也可以看到,这无疑又给学生的学习热情增添了一把干柴。

于是,花洁建议让班级联通起来,当一年级4班在网上发作业的时候,让三年级4班的学生来对他们进行评价。

参与实际教学的一线老师们,则把这件事做得更细。他们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圈,六到七个人为一组,评选一个组长。每天,学生们在学习圈里朗读课文,相互评价。别看他们年纪小,点评起来也有理有据的:“XX同学你读得真好,很流畅。”“XX同学,希望你下次读慢一点。”

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没有下降,老师们也觉得轻松了不少,现在只需要抽查几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就可以了。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常常以为数字化学习应用班的孩子们由于写字的机会少了,字会写得差些。但是几年的实验下来,教师们惊奇地发现,实验班孩子的字写得反而比其他班级好。对此,语文教师张琛晖说,“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写得好的作业可以在班级的软件平台上展示给大家看。这一激励使得孩子每天的作业都写得格外认真和仔细”。

另外,学生在平台上完成口头作业之前,还会做一些准备工作,这样无形中对自己提高了要求。几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变得更乐于表达,也更勇敢了。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倪闵景处长在观摩了数字化课堂教学后,还给予学校充分肯定,评价嘉定实小数字化改革“走出了一条朴素而实用的变革之路”。

延伸视频

学生TED演讲:学习不zhi在课堂

自编自演微课程

如果你打开手机微信,关注“嘉定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平台,并输入关键字德育微课的拼音缩写“dywk”,就能看到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德育微课程”,教你如何学习礼仪之道。

《西餐礼仪》 《电梯礼仪》 《电话礼仪》……第一期的10个微课程,是经历了半年时间,从72个课程征集方案中挑选出来拍摄的。它们有的是家长和老师一起策划,有的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有的甚至是学生自己策划的。所以当这些微课程上线后,整个学校的孩子们都沸腾了,根本不需要强制要求,学生们会很自觉地和家长一起观看。

有一个小女孩,比较内向,老师也只是知道她喜欢画画。在微课程征集的过程中,她自编自导《在学校的一天》,内容全部是由亲手绘制的漫画组成。虚拟人物小畅从进校开始,就经历着各种不合乎礼仪的事:佩戴校徽、红领巾不规范,上课不认真,与同学打架……

“那一个微课程说实话我都看不太懂,”花洁说,“但是孩子们很喜欢,有的班甚至放了二十几遍,孩子们百看不厌”。从那以后,老师们也开始关注画画的这个小女孩,发现了她身上不为人知的闪光点。

第二期微课程经过紧锣密鼓准备后,在第二个假期上线,《我会好好吃饭》《我爱足球》《小畅的心事》《我们不是坏小孩》等10个选题入选。

老师帮助学生把微课程放到学校平台上(可登录http://jddeyu.gotoip55.com观看),学生观看后还可以点赞,评选出最佳微课程。

“这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和道德内化的过程,更容易让中华传统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公民。”花洁说,德育的发展不仅要培育,关键还在于让学生参与体验,让学生参与制作微课程,是让他们从受教育者向教育者转变,培养学习传统美德的自觉性。

星系的故事

一转眼,嘉定实小开展iPad数字化应用实验,已经快三年了。谈起团队的变化,花洁似乎有许多话要说。

“我常想,是不是可以把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比喻成一个小小的星球,他们都有自转的方式。有的老师在教学主张上特别有建树,有的老师在技术应用于课外作业上特别成系统,也有的老师在班级管理上特别懂得激励……他们有的转得快,有的转得慢。而学校是一个大的星系,老师和学生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学校办学理念这个大目标公转。”

因此,花洁允许那些喜欢独处思考的老师,远离自己自由自转;同时,也时时关注那些自转慢,常常需要大环境拖一把的老师。

在课题组,有一位课上得不错、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却对上公开课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曾经让花洁很伤神。上公开课是检验老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同行相互交流的好方法,是一个老师走向成熟、产生影响、取得进步的必由之路,“张老师对开公开课如此抵触的原因是什么”,花洁问她。

张老师如此描述她的教学:“真实的学习必定是包容混沌的,最鲜活的事件可能就发生在当下。但这里的混沌并不是指零碎的、缺乏思考的。正相反,它是一种灵活的形式,随时准备纳入更高级的结构中。”

一段时间,花洁每天浏览她在网上布置的口头作业,倾听他们班每一个孩子的语音回复,还请专业公司分析他们班每一个孩子产生的数据……渐渐地花洁发现,这个“特立独行”的老师原来是那么用心地设计每一份作业,原来是那么珍视孩子的成长。

花洁觉得,这种老师其实是学校的一笔财富,只要你懂她,她会用她的智慧,用她独特的想法在教学当中努力实践。而校长要做的就是欣赏她、鼓励她,然后在适当的场合认可她。于是,花洁慢慢开始“纵容”她,同意她不上公开课、适度地远离群体,在她自己的世界里自由驰骋。

看到校长的良苦用心,张琛晖老师也有了变化,现在的她会乐意和大家分享 “奇思妙想”,不再那么敏感和情绪化,也不排斥公开课和工作坊交流了。

有着不同自转和公转周期的老师在嘉定实小还有很多,因此当2014年的夏天,上级行政部门要求嘉定实小制作一个关于学校的专题宣传片时,花洁决定把他们都拍出来。“在嘉定实小的数字化应用道路上,若没有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支持着我,我也不可能走这么远。”

老师们听说要拍这样一个宣传片,想了许多点子,最后汇总成一个文案,交给导演。导演看到文案非常开心,说:“和你们合作太轻松了,我也不用想脚本了,你们每个人都给我想好了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我直接拍就成。”

花洁没有跟他说,其实这就是嘉定实小的气质,做其他任何事情也是如此。老师们在这里看似分散,其实又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像潮水一样,推着学校不断往前进。

延伸视频

嘉定实验小学专题

发现每一个孩子

“周淳熙,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在一年级家访他好朋友的时候。”这是二(5)班许燕老师向花洁娓娓道来的——她和他的故事。

“听说他很有想法,还没读小学,已经在QQ空间中写了很多有趣的文章……一个小小的人儿怎么这么厉害?令我肃然起敬。”可是,当学期的大幕开启,许燕老师却发现他上课的时候很少发言;作业字迹马虎;考试成绩也只是中等……“很平凡的孩子呀,哪有小才子的样子呢?”

然而学习平台却揭示了藏在平凡外表下特殊的他:地板之间的对话、神秘的爸爸、牙刷历险记……一个个独特的视角把丰富的他,展示在许燕的眼前,每天许燕都会迫不及待地收听他发布的内容,总会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与大家分享着他的发现,孩子们也总是满怀期待!

许燕总是对他表达自己对他作品的喜爱,但希望在学校,他也能像在学习平台中一样自信、积极。一学期后,许燕发现,在学校生活中,他已经与开学的时候判若两人:字迹说不上漂亮,但是每一笔都很工整;还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的整队快静齐;上课时手举得高高的,每一次发言都很让人惊喜……

“没有学习平台,或许我不会发现他的内秀,不会搭建展示他才华的舞台,他还是那个不起眼的孩子,很难得到老师的青睐。”许燕如是说。

花洁开始思考,老师应该理解并尊重学生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让这两种状态同时存在,并寻找机会,让两种感觉互相传递。

一个孩子的坚持,因为老师的发现。这不仅是学的经历,也是教的经历。

遗憾和未来

实验班之所以与众不同,不是因为孩子们上课都带着一个iPad,而是教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有了极大的转变。花洁常与学生们开玩笑说,“你们到了五年级会不会不想毕业了?要不我们学校搞个九年一贯制,让你们初中也留在学校念好不好”,孩子们又蹦又跳,期待梦想能变成现实。

但是花洁知道,虽然舍不得,小树苗早晚会长成参天大树。同时,她这些年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当一个学校的校长个性太鲜明时,学校的文化就会烙上校长的印子。这可能会阻碍有其他发展的学生和老师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

比如擅长书法的李老师,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美术老师,但是在这样一个数字化气氛非常浓厚的学校里,似乎阻碍了他什么。花洁也说不上来究竟是什么,但是她坚定地相信:“如果校长的印子没这么深,他一定能绽放出更多光芒的。”

学生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舞蹈、歌唱,她可能没有办法在这样一所学校完全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因此,花洁开始与社区联合,搞了许多适合孩子们的社团:高尔夫、游泳、棒球……希望学生能从多元的渠道中,学得更多,展现得更多。

“我希望以后拍嘉定实小纪录片的时候,可以这样拍——在美国,有一个人在热爱自己的工作;在英国又有一个人,在专注自己的事业;在世界各地,有好多人,在幸福地工作与生活……但是当提起自己最怀念的地方,他们的脑海中共同想到了嘉定实验小学。我想办这样一所学校,我相信这样的学校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甚至产生深远影响。而这所学校里的老师,他们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问:这样一种学习形态,把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都利用起来,但学的还是学科的知识,会不会让孩子们的负担更重?

龚京(副校长):其实倒不会增加负担,因为预习和作业是学生本来就要做的,我们只是借助科技,帮他们养成这种习惯。而且根据预习和作业的情况,老师也会调整自己的教学。

另外,作业里还有很多外延的东西,不一定是传统的抄写背默,方式会更灵活。

如果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称为正式学习的话,学生的成长更多的是来自非正式的学习。我今天跟妈妈到街上去玩,我咔嚓拍下来一张梅花糕,网上一发,“我今天吃到了梅花糕”。看似很简单的一个行为,但是班级里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了梅花糕长什么样子。味道呢?我不知道,下次我也去尝试一下。这就是我们讲的非正式学习,同时,非正式学习的这种能力会反哺到课堂当中。

问:有没有人用iPad打游戏?

许燕(老师):大多数孩子是不会打的,他们分得很清楚,爸爸妈妈的iPad是游戏机,我的这个iPad是学习工具。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这样引导他们。

也有玩的小朋友,这个是肯定的。传统班级里,也会面临过分接触电子化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在我们这里提前凸显了,就提前解决。老师也会对这个孩子个别管理。

问:在学校里面,老师是如何管理iPad的?

许燕(老师):一年级的时候教室里有一个柜子,每天早上,学生们来到教室,就自己把iPad放在相应的位置,需要用的时候就拿来用,不需要用的时候就等到放学之后再拿回去。

其实万事开头难,开始的时候你给他建立这样一个制度,他就知道了,然后他就养成习惯了。现在通过两年的培养,学生自己已经养成这样的能力,所以老师反而是慢慢在减轻负担。

问:如果其他的学校也要做数字化,你觉得怎么样做比较好?

花洁(校长):我是建议他们自带设备。因为现在这种数字化设备对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高档的东西,而且很多孩子也玩得很熟。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规范。

问:如果一所没有数字化概念的学校,现在开始想要往这方面努力,你建议他们花多长时间来做?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怎么走?

花洁(校长):我觉得第一步不难。对发达地区的绝大部分学校来讲,你只要调查了解有多少学生家里有设备就行,然后你告诉家长你要做什么。基本上家长还是很支持的。这个不难。

第二步,很多人觉得一定要很强的师资才能做这个事情,在我这边我从来不是这样做。因为技术真的是在不断更新,如果你两年前在研究微博写作的话,到今天研究微博可能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好多人不上微博了,你还不如在微信发表一下。所以即便你过去有好的师资,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素养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

那么这个时候,你需要多方人士的介入一起努力,并不是说我先把老师培训好了才开始做。老师、家长、学生、企业、专家同时都要到,同时启动,形成合力。

上次徐州黄山中心小学的老师到我们学校来挂职一个月,学习数字化教育应用。回去后发现他们也有许多学生家庭购买了iPad,于是他们也搞了两个班级做自带设备,去年底还开了一次全区交流展示活动。我相信徐州黄山中心小学这样一所农村小学能做得到的,其他学校也能做得到。

问:现在做这种学习软件的企业很多,怎么筛选?

郭煦(翼学院首席执行官):第一个,平台是开放的。这你很容易看出来。如果你发现那个公司提供的软件在网上看不到,你也没办法在网上看到课程的形态,也没法下载去试用,这样封闭的思维是没法做好教育的。

第二,他是卖服务不是卖产品。有些企业把软件卖给你就不管了,你的用户体验度好不好,他根本不关心。但有的企业就不一样,他们长期跟学生、老师在一起,天天去听课,与大家探讨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这点也是很容易鉴别的。

我觉得这两点如果学校看清楚了,应该能找到好的公司。

猜你喜欢

嘉定数字化学校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重要引擎
明成化唱本嘉定出土记
数字化制胜
学校推介
走进博物馆,感受嘉定800年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