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合理化问题

2015-01-15方静

金融经济 2014年9期
关键词:企事业财务管理单位

方静

摘要:我国实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尽管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辉煌的成果,但不得不说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改善目前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模式,实现合理化,本文认为,应该首先加快思想观念,特别是加快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其次要加强本单位的财务预算控制,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编制本单位的支出预算。进而,加强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管理,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参考当前最为先端的管理制度,以提升企单位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克服目前的问题,进一步确保企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经济管理制度;合理高效;观念创新;财务预算控制;支出预算;基本建设管理 ;场竞争力;信息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事业单位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已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这种情况,必然要求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自主型、集约型、人本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短缺经济形势并存的环境下,管理又只能是粗放的,能源与材料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毋庸置疑,现在,我国经济已走出了短缺,奔向“过剩”,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生了转变。这就意味着无论何种企业,都必须尽快实现合理化,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节能降耗、提高附加值和增加经济效益。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体制转换为市场经济体制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尽管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辉煌的成果,但不得不说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经济体制中,以往的国有企业无论是在外部的经济活动上,还是在内部的管理制度上,都存在着诸多不足,急需改善。关于此问题,长期以来在学界和经济界都有不少研究和探讨。

本论将重新梳理以往的代表性研究,对目前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所存在的缺陷进行简要总结。进而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针对相关问题展开具体的考察分析。以期提示出一条行而有效的,能够为今后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改良、合理化提供参考的思路。

合理高效的经济管理制度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无疑都是极为重要关键的,甚至是能够直接决定发展命运的前提要素。然而正如前述,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在少数。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对自身定位及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过于落后而显得颇为幼稚。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在管理和待遇上一直都是参照国家公务员的标准,导致绝大多数的人将此当作“铁饭碗”。即认为,反正有国家的财政拨款,无论单位业绩如何也与自身无关。如此自然使得市场竞争意识、风险管理意识极其薄弱,控制和预防风险的相关制度容易发生缺位,也难以建立全面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等制度体系。

第二,现有资金使用不合理,资金分配比例失调,使企事业单位常常面临管理上的困难。这种不合理,首先表现在盲目设立建设项目,注重领导“面子工程”的问题上。目前多数的企事业单位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无论哪个领导新上任后,不管项目大小,肯定会想方设法地上一个项目,将其作为领导任期的一个“业绩”。即,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这种做法由于太过于注重形式,一味地急功近利,导致项目本身往往被放在次要的位置,甚至被忽视掉。如此必然产生出大量的物资、人力资源上的浪费,给单位的中长期发展带来不良的消极影响。而更为奇怪的是,有些领导明明知道这种做法的弊害,却仍旧决意为之。其坚持称不这样做,就会显得自己没有能力,无所作为。此种无知幼稚的思想认识,最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资金上的浪费和分配比例上的失调。

可以说,“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消费观念,而这种“用明天必要的钱办今天不必要的事”则更显其流毒与拙劣。在如此的氛围乃至潜规则之下,一任又一任的领导重复着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管理模式,居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毫无疑问,过多注重领导的业绩乃至私欲私利,太少关注企事业单位人员福利的提高,既浪费了宝贵的国家资源,又不利于单位自身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令人惋惜。

第三,国家财政收入用于企事业单位发展和建设上的拨款虽然不少,但仍旧在比例上严重失调。这在无形之中自然迫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得不展开多渠道的筹资行为,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还贷风险。因为事业单位毕竟不是国家利润和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实体,事业单位在自我经营管理上的收入连单位自身发展所需资金都无法有效地满足,降低还贷风险的问题就更加难以提上日程了。

除此之外,目前企事业单位的铺张浪费现象,接待、报销、监督制度的缺陷与落后等等,也是屡见不鲜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改善目前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模式,实现合理化,针对以上诸问题,本论认为,应该至少采取如下几项措施才有可能实现目的。

第一,管理现代化必须以观念创新、思想转变为先导,才会是成功的保障。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困难和问题与观念守旧有关,观念的落后是管理落后的主要根源。观念性的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关键的,企业的创新,无论是制度创新、技术和产品创新、市场的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是以观念创新为先导的。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思想观念,特别是加快企业领导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只有进行观念创新,使观念创新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使企业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立于不败的境地。

第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本单位的财务预算控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往年的收入情况合理地对预算进行管理,充分考虑年度收支的平衡,按手里有的钱,办必须该办的事,切不可犯左倾错误。企事业单位年初要编制本年度的财务预算报表,对年度收入进行必要的预测算。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定组织收入,所有收入必须纳入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统一预算管理。

毫无疑问,财务管理始终是企业的经济命脉也是其企业管理的中心,只有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的方针,以此为突破口,才能带动企业管理的全面提升。财务管理部门在保证资金需求,保证资金安全和保证资金效能的同时,要逐步把工作重点转到团队建设、成本控制、投资决策和业务指导等财务管理工作上来,通过加强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使企业的人力成本、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产能利用率、销售利润率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才会有一个大的提高。当然,在降低各项成本的同时,也要健全其管理制度,随时因企业突发状况等来缓解企业现在状况。

第三,企事业单位还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编制本单位的支出预算。对单位的日常支出进行预算列表和支出明细记录,还要根据单位的人员编制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分配方案。具体来说,在单位员工的福利补贴增长上要进行合理控制。在对外接待报销制度上,要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开源节流。在单位建设项目立项上,要做到科学合理,并请专家进行必要的项目立项调研。做到必要立项为宜。

特别是应该及早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具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强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条件。企事业单位在财务上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即,由企事业单位一把手负总责,由财务工作人员负分责,对单位的财务预算和支出进行总分制的管理和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建立经济责任追究制度,督促领导和财务人员合理科学地使用本单位的资金。尤其是应该选择适合的财务管理模式,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在财务管理中企业的竞争管理能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是市场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因而也是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能够最大化的首要内容,是企业如何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的一项措施。企业必须扎实做好基础管理,从严抓细管上求出路,要效益。要重点抓好基础工作规范和基本工作制度的建设,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严格实行各个层级、各个环节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要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做法,把复杂的工作流程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让相关的人员一目了然,便于掌握。

第四,加强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各个企事业单位每年都有基本建设费用的支出,其中包括单位日常的开销、基本设施的更换和维修、各个部门间工作的协调资金等等。这部分支出乍看不多,占不了多大比重。但要加起来进行总体合算,实际上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这一块的管理上,主要是加强企事业单位后勤部门的管理。在进行后勤采购时,务必要立足本单位的实际,进行科学的采购,不可以追求采购品价格高为基准点,而要以适合本单位使用,经久耐用为出发点。努力为单位节省资金,进行其他必要的建设和发展。

关于此点,较为现实的办法便是建立起有效的规章制度,以此,来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认真落实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上,通过落实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走向规范化。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认真贯彻已经确定的工作流程上,通过贯彻工作流程,使企业管理提高效率。来实现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合理化,经济价值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目标。

此外,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上,还应从实际出发,合理立项。进行必要的贷款管理,以控制单位的财务风险。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财务部门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避免进行不必要的信贷,导致把单位拖入财务风险中。如果遇到必须需要贷款时,要从自身的偿还能力出发,进行科学合理信贷。切忌盲目贷款。

不仅如此,还应该对本单位原有的资产进行合理重组,以期盘活。为单位创造出一定的经济利益。一般来说,企事业单位也有自己的资金盈利渠道。虽然所占比例不大,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管理,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的利用,以期为单位创造出最大价值量。

第五,与时俱进,务必要参考当前最为先端的管理制度,提升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作为常理,企业要发展,必须降低劳动消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会使企业的现有资金量增加,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价值,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从成本与价值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所以,企业必须把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到战略上来,最终达到实现企业经济成本最大化的效果。

同时,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管理方式及其商务活动进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价值。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竞争,有效的信息化绩效评估能够帮助企业掌握信息化如何更好地支撑内部控制、操作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等要求;信息化如何服务于企业战略,将资源集中用于目标客户、产品和重点区域:面向市场的变化,企业来提高水平的服务。要制定一个统一的、系统的信息化规划,以整合有效资源,搞好企业协同,尽量减少重复投资、系统排斥和资源浪费。增强企业的竞争价值,使企业的价值优化。 另外,企事业单位还要加强自身的审计工作,时刻做好准备接受上级监督部门的有效监督。在财务管理上,企事业单位自己要加强审计,做到预算和支出账目清晰明了,时刻做好迎接上级检查的准备。毋庸置疑,目前,国家企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从实际出发,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必将大大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经济制度和高度的管理水平。事业单位亦是如此。企业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的运行效率。如果没有规范的、扎实的、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企业已经取得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等既不可能充分发挥效能,又容易丧失殆尽。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产权明晰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股东对经营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建立产权的归属主体并由此而带来的收益的享有权与承担风险和责任对称性,在现有环境下,要求企业的各个利益主体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使企业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布局合理的机制,在企业价值最大化时,达到各自利益的均衡,来实现企业的经济管理,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制度。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便是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例如:企业销售的商品增加,就可以增加销售收入,提高企业收益水平。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它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增大现金流量,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企业发生偿债危机或支付困难所产生的风险,从而使企业资金能高效地运转,产生最大效益,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

在企业的管理中经济管理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企业的经济管理决定着企业的价值。21世纪,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会使管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企业组织内部信息交流上,将促使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化、管理效率提高,价值成为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从而标志着经济社会进入价值管理的时代。只有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面对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展开反省和检讨工作,找到问题发生的源头,参考当前最为有效的,最为先端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如此才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合理的、节省资源的、快速发展的企业。

参考文献:

[1] 李克华.关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参考,《中国集体经济》,2012(9).

[2] 罗旋.论如何通过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价值工程》,2011(6).

[3] 尹德利.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探索,《中国商贸》,2012(17).

[4] 万仙娥.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思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6).

[5] 宋阿青.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中华民居》,2012(22).

猜你喜欢

企事业财务管理单位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填单位 要推敲
财务管理
看错单位
发力提高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协办单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优做强工会企事业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