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比较

2015-01-15杜佳

金融经济 2014年10期
关键词:无为而治哈耶克自由主义

杜佳

摘要: 古今中外提出的各种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理论都绕不开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自由主义在中国与西方呈现的特点也不同。本文通过对老子的无为而治和哈耶克的自发秩序做比较来分析自由主义中西方差异。

关键词: 老子;哈耶克;自由主义;无为而治;自发秩序

一、宏观调控机制之争: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是经济学中争执不休的一个永恒主题,即对经济活动有效运行这一问题是选择市场还是选择政府。在经济学史发展历程中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有三次交锋:古典经济学与重商主义之争,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之争和新经济自由主义之争与新凯恩斯主义之争。同时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也有各自的发展阶段。

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开创者亚当·斯密指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确定了市场可以自动实现经济的均衡,政府在经济中是无为的,政府只要做好“守夜人”就可以了。之后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呈现出由高潮到低潮直到再度复兴的这样一个发展趋势。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假设的主观性。西方自由主义假设社会中的个体都具有理性并且是完全理性,而市场的常态总是出清的。此假设没有考虑到人总是在某种社会关系中,即使只考虑经济领域,人们也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生产关系,并且各个个体处在不同的生产地位。这一现实经济事实是难以忽视的。二,浓厚的个人主义倾向。西方自由主义认为个体的经济行为动机都只是追求自身利益并且从不会有利他的行为动机。这一假设在根本上还是将人剥离与现实社会,个体不仅是经济人,还同时是情感人,社会人。个体的经济行为可能多数情况下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可同时他会基于情感而作出利他利己甚至是利他不利己的行为。三,“看不见的手”足以调节市场经济。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认为市场调节机制是最完善的机制,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自由调节会是市场自由竞争并实现市场出清。不再需要其他调节方式横加干预,其他调节手段只会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糟糕。

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是指主张扩大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干预,反对自由主义对经济无限制的自由放任,同时限制私人经济发展,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国家干预主义最初表现为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重商主义,以当时的英国为代表。在当代则集中表现为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在“罗斯福新政”背景下,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书中系统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并在当时的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通论》的出现被称为“凯恩斯革命”。针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凯恩斯主义以需求管理为基础建立了其社会保障经济理论——有效需求理论。

二、中西方自由主义之别:善因论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倾向在中国表现为善因论。善因论源于先秦道家的无为而治而成于西汉的黄老之学。老子最先提出无为而治的经济思想。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的自为实现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实现无治无不治。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战国时期的齐国是黄老之学最兴盛的地区之一,西汉初年黄老之学再度兴起并成为官方提倡的思想潮流与治国方略。善因论由西汉司马迁提出,核心是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对春秋战国以来的道家“清净无为”黄老之学进行了一番理论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体系的思想高度,并使之成为一门专门的宏观治国思想,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一次理论总结。

中西方的经济自由主义有着相似的思想核心和理论假设。两者都强调经济活动有自身的规律因而要遵守它的道规律);都指出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经济性的前提;都认为人民利益的实现对社会总体经济运行和秩序正常运转的重大作用。同时,中西方的经济自由主义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两者立场不同:善因论是从实行统治者政权的长久的立场出发的;西方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应尊重体现自然秩序的人的自然权利,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两者方式不同:无为是通过统治层的自律示范作用来实现的,希望统治者以个人能力寻找经济活动的道规律),对于统治者的权利却没有有效的限制方法;西方经济自由主义是在民主的政治体制、法律体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相比之下,中国的自我约束难以长久有效的持续下去,而西方经济自由主义则更有可操作性。

三、老子的无为而治与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的思想核心

(一)老子的无为而治

老子哲学的基本格调是倾向于自由放任一派的。老子认为道,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操纵着经济的运作和发展。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但是,他也并非完全反对国家干预的,只是“看得见的手”在作为的时候要遵循“无为”的原则,而不能违反“道”的精神,那样就会“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把事情做坏。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没有任何的行为,他暗含的意思是不胡乱作为。不仅不能胡乱作为,更应该顺应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按规律,按规矩办事。其次,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等待甚至是听天由命。

(二)哈耶克的自发秩序

哈耶克的自发秩序原理指,社会制度不是以人的有意识的理性行为而设计出来的。通常有意识的设计的社会制度最终将极有可能带来更差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哈耶克的论点最鲜明的特征正是,所有演化而成的秩序可能不见得都是可取的,或者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但是哈耶克更侧重了秩序的自然演化可能会具有比较优势。在哈耶克的眼中,所有经济问题的解决最终都是通过某种协调体制来实现的,我们所在社会现象更多的是一种自发秩序的结果。

哈耶克关于自发秩序论证的一个重要基点,来自于他的知识论。他认为,知识在本质上是根植于社会价值之中的,但社会行动者并没有准确意识到这些知识的社会价值。哈耶克认为,意会性知识是人类知识的主要形式,而那些可辨识的共同知识则在本质上是个次要的形式,它们以分立的形式存在于不同主体的大脑中,并随时跟随社会现象的变化而变化。

在哈耶克看来,人类的行为规则可以分为两类:天生的遗传的)和习得的文化的)规则。前者通过生物演化形成,而后者则通过后天教化形成。哈耶克认为习得规则的演化要快于天生的行为规则,文化规则的集合包括了支配社会的所有价值。行为规则的变迁是个长期选择的过程,哈耶克试图通过演化概念来表述自发秩序原理。在他看来,演化过程促成了对那些最好的行为规则的选择,而自发秩序正好表现为演化过程的结果。但哈耶克在展开这一思路时也意识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是:文化演化与生物演化是否等同?他区分了二者在三个方面的差异:1)文化演化涉及习得规则的传递,而生物演化只涉及遗传规则的传递;后者无法通过学习和模仿获得进化,因此文化演化快于生物演化;2)文化演化跨越了亲属和血缘的界限,可以在家庭和种群之间传递;3)文化演化主要通过非亲缘的同种群体选择展开,而生物演化则必须通过亲缘展开。范伯格在评价哈耶克的文化演化观点时指出,文化演化与生物演化在“过程变异”和“适应性选择”方面存在共性。但需要明白的是,哈耶克认为自发协调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利用分散的信息,而组织却无法有效利用这些分散的信息。因为任何形式的组织都不可能是全能的,及时的,准确的获得并处理这些分散的并且处在变化中的信息。

因此,在哈耶克看来,良好的秩序需要建立在合适的行为规则基础之上。而市场正是这样的经济秩序,他做为一种自发秩序,能高效恰当的运行主要依靠于合适的主体行为规则的指导。而市场机制本身就会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及竞争机制对市场运行中的个体行为做出规则,这样市场机制才能正常运作。

四、老子的无为而治与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的比较

(一)个人经历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由“道” 而展开的。 “道”不是人类能直观感触得到的。当这个“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就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罢了。虽然老子的哲学具有强烈的形而上的浓厚色彩,但是老子最最关心的还是与政治经济相关的问题。老子是典型的综合思维方式,从面及点,从哲学角度观察世界万物及各种联系。万物各有其道规律),顺其道、无为即为。这样的哲学观点影响了他的经济观,他的经世治国方略也是无为而治。

哈耶克从反对自由的干预主义到新自由主义棋手;从经济学角度不断扩展,到法学、政治学、再到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他的视角不断扩展,由点到面。哈耶克的经济思想尤其是其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继承了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即从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人的自主。这种自由是全方面的,要想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就要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因而,哈耶克眼中的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由个人主义出发而形成的,能保证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种最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哈耶克认为经济研究的主题还是这种“自然秩序”。因此,哈耶克认为判断一个社会好坏的标准不是经济福利,而应该是人的自由程度。哈耶克特别反对把经济福利作为理想社会的唯一标准。哈耶克认为理想社会是通过法治实现的。

(二)时代背景

老子所处的时代正是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周朝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开始瓦解。土地制度开始向私有转变。井田制瓦解,经济有了发展。战争让人民民不聊生,小国寡民的社会虽然老死不相往来比较消极,但不否认这样的社会很平静,很美好。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哈耶克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游学欧美各地。一方面受到奥地利学派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他的学术生涯的累积和人生经历的丰富,哈耶克的经济观站在了人类的视角,站在了时代的视角。同时,哈耶克亲历了世界第一次大战并且在二战中自己的祖国被法西斯国家侵占,所以他痛恨战争、强权,一生追求自由、和平。他的自由思想渗透在他的各个研究领域,各个著作中,尤其是《通往奴役之路》。

(三)哲学基础

猜你喜欢

无为而治哈耶克自由主义
哈耶克法治经济思想及其方法论的批判分析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无为而治”引领下的班级自主管理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无为而治”中成就的“自主”学生
至善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
哈耶克经济制度思想的哲学基础简析
无法沉默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