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定云雾镇现代农业与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创新探究
2015-01-15孙美璆杨政洪聂胜州
孙美璆 杨政洪 聂胜州
摘 要:近几年来,贵州省在发展旅游产业上,大力推动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及第一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贵定云雾镇具有包括文化在内的各种资源,具有乡村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良好条件。
关键词:现代农业;民族文化旅游;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228-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同产业边界进行相互渗透融合成为新的业态形式,形成了产业融合这一经济现象。产业融合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并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手段。旅游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的特征,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发展,不断推进新的商业模式,创造了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产业融合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拓展的重要路径及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贵定云雾镇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支撑条件
1.政策条件
2009年以来,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在加强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创造旅游文化环境、培育新的旅游文化业态、加强旅游文化的市场推广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性措施,给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有力的政策支持。2011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各种优惠政策叠加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与发展创新,我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旅游业也因之呈现出效益提升、转型加速、动力强劲的态势。
2.理论条件
旅游产业是现代社会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与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不是一种单一的产业形式,而是一个产业的集群,由多种产业共同组成,这种天然所具有的产业特点,就使旅游业能够与众多的产业联系在一起。现在的旅游产业在发展方向上有了新的转向,单纯的观光游向深度体验、度假、休闲游转变,这种复合型的需求,扩大了旅游市场的边界,促进了旅游产品的升级,所以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新的业态模式,成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增长点。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符合两者的本质属性的。文化是人类在自然和社会中发展起来的经验总和,主导着我们的社会活动。而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而旅游活动也是源于景观与文化的差异体验,而文化作为景观中能动的部分,在旅游消费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对不同文化的体验。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失去旅游推动的文化最终会失去发展繁荣的动力和活力。文化不与旅游结合,就会“魂不附体”;旅游不与文化结合,就会“灵魂出窍”。云雾镇原始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明、自然与历史遗存相结合的农业和农村景观以及淳朴厚重的民族风情的存在,又进一步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自然条件
云雾镇地处贵定县最南端,交通便利,素有贵定“南大门”的美誉,天然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云雾镇自然山水秀美奇俊、农业种植初具规模、所产“贡茶”历史悠久,将为云雾镇打造高效、优质,集“旅、农、茶”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奠定坚实基础。云雾镇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人文风情浓厚,主要居住有汉、苗和布依族等民族,各民族和谐相处,构成了云雾镇美丽的民族文化景观。
云雾镇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的有利条件,云雾镇镇区周边土地面积有一定的规模,土地耕作条件好,经过多年发展,以茶叶为重点的山地农业发展布局已初具规模。夏榕高速公路的开通为未来园区物质流通创造了良好的物流环境。国家提倡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省委省政府作出在全省建立100个高效农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城镇化发展加快,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越来越多,农村闲置土地逐渐增多,这为集约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云雾镇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厚重,以鸟王高原台地、云雾大坝田园风光、江比滨水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云雾镇地处黔中地区,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苗族文化和布依文化已形成贵州最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云雾镇地处贵州古苗疆文化旅游走廊中心地带,紧邻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具有良好的旅游区位优势。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云雾镇存在着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民族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及农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云雾镇的农业、茶产业发展各行其道,没有充分结合旅游、观光的发展进行产业融合建设,虽然农业、茶产业有所发展,但和旅游产业发展互不搭界,产业融合水平低,制约了云雾镇产旅一体化的发展。考虑到旅游和农业、茶产业、民族文化有极强的关联性,应积极加强农业、茶产业、民族文化和旅游的协作和互动,使各个产业能够紧密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基于资源的云雾镇乡村旅游模式选择
云雾镇是多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资源比较丰富,茶文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较好,但是缺乏附加值高的文化旅游产品,文化资源在塑造旅游文化品牌和促进产业融合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小,产业连接松散,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和适合的发展模式,因此探索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和路径,用以作为开发的参考是极为必要的。只有在产业的融合发展上形成紧密结合、互动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才能加快实现由单一产业向产业融合发展优势的转变。在开发的模式上,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以提供借鉴。
1.民族风情型发展模式
云雾镇可以发展民族风情型发展模式,此地具有独特而完整的少数民族文化,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也很丰富。以云雾镇民俗风情为载体而开展旅游活动,以当地民间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文化吸引外来旅游者。这些风俗风物作为旅游项目的基本内容,进行整合包装,推出品位较高、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项目等。这种模式,既展示了乡村不同阶段的整体人文系统状况,也满足了游客认知和体验的愿望。endprint
2.农场庄园型发展模式
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乡村旅游,适用于具有特色农业生产活动的地区,并且要求当地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因为农场庄园强调生产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的融合,寓农业生产于休闲旅游之中,提供田园之乐,比较受都市旅游者的欢迎。云雾镇农业基础较好,离中心城市近,具有发展观光农业的良好优势。
3.景区依托型发展模式
景区依托型发展模式,适用于有良好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或位于旅游风景区周围,与风景区之间有较为便捷的交通联结的地区,主要是在地势较为平坦、道路较为通达的风景区周边发展,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互补的组合优势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云雾山自然风光优美秀丽,利用风景区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游客在欣赏风景区内的自然风景之余,派生欣赏乡村景观。
三、云雾镇现代农业、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思路
云雾镇依托良好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贡茶文化、现代农业等资源,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创新开发农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及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在推动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方面,在以下几个方面要积极探索、努力创新。
1.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促进发展理念创新
云雾镇的旅游开发一定要树立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体”的思想。民族文化不是作为旅游的附属产物,只有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云雾镇的布依族、苗族和汉族,构成了民族文化景观,其风俗、语言、节日独具特色。所以,在推进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各民族文化所固有的特性,另一方面要通过市场的渠道,深入挖掘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增强文化底蕴并贯穿到旅游景区的全过程当中,突出其地方民族文化元素特色,借此激发旅游的动力和活力,使旅游产品在更深的层次上、更高的品质上得到差异化的体验,从而也更好地保护了民族文化。
2.打破行业与部门壁垒,促进融合和协同创新
云雾镇整体性发展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打破部门、行业壁垒,推进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以及科技、传媒等相关产业、行业跨界融合,推动各类优强企业进入文化旅游领域,推动科研、教育、民间组织等力量共同参与文化旅游发展,加强区域协作和资源、产品、市场整合,形成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合力。整合利用各行业、各渠道的项目资金,在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打造、景观优化等方面施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3.找准起点,开阔视野,规划创新
建立省内外乃至国外规划力量共同参与文化旅游规划的机制,既发挥本土专家作用,又引入省外先进观念和技术,做到本土知识与国际视野的结合。云雾镇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观光地,一定要突出市场导向,提供产品需求,既要依托资源优势开发产品,更要整合资源创新产品,通过深度创意策划,促进有形文化旅游资源与文化风情、概念性地域文化等无形文化资源并重,规划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和活动,改变就资源谈资源的规划方式。遵循文化旅游的规律编制规划,以文化、景区、文化休闲区等结合为模式,规划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同时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四、结语
云雾镇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只有在政府引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选择适合实际情况,可操作的运行模式、在理念、营销、资金等各方面进行创新的,同时在发展产业融合过程中,兼顾村民的实际利益,一定会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