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构想
2015-01-15刘显娅
刘显娅
摘 要:经济法课程是会计本科专业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律素养是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必备的素养,并直接影响到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在会计从业人员的职称考试中经济法课程是考试科目之一,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经济法课程也是考试科目之一,无疑更加重了会计专业本科阶段经济法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但目前会计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构想。
关键词:会计专业;经济法;现状;构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206-03
经济法课程作为经管类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会计职业资格必考科目之一,旨在传授学生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经济法律知识运用于经济管理活动之中。会计作为重要的财务人员,应具备相关法律知识以便依法规范经营和防范交易风险,而经济法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甚至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但会计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本身的特性更是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一、会计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特性
1.课程知识体系庞大。经济法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复杂,涉及到法学基础、民法、商法、诉讼法等方面的知识,法律条款琐碎枯燥,既调整纵向经济关系,也调整横向经济关系。不同经济法教材体系不同,涉及内容也存在差异,如我们学校经济法课程教材(金慧华、张建华主编《经济法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年8月版)体系为:全书分为五编,每编包含若干章节。第一编经济法总论,包括经济法及其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经济管理权、物权与债权、知识产权五章。第二编企业与公司法律制度,包括企业法概论、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六章。第三编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法律制度,包括合同法律制度、担保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五章。第四编市场规制与调控法律制度,包括广告与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会计与审计法律制度四章。第五编经济纠纷处理法律制度,包括仲裁法律制度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两章。由此经济法课程体系之庞大可见一斑。
2.课程内容具有二元性。从前面展示的经济法课程体系看,第一编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后面几编则应用性较强。就教材每一章而言,几乎都具有理论抽象和应用的二元性。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往往从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开始讲述,许多相关概念、术语需要理解,如意思表示、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法人、代理、法律行为等等,而经济事实的认定、经济纠纷的解决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大的难度。
3.课程内容更新快。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整体利益,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因此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变化,经济法律应适时修改,经济法课程与会计本科专业学生的其他课程相比发展变化更快更新,有时教材都跟不上更新,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如201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商标法》对商标注册审查的时间限制等做出了修改,将诚实信用原则首次以条文的形式写进了法律,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使用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禁止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进行广告宣传活动,使之回归法律符号的立法本意等等。2014年3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将公司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降低了注册公司的门槛,简化了注册公司的手续,取消了公司股东应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出资,投资公司在五年内缴足出资的规定,取消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一次足额缴纳出资的规定等等。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应做出调整,修正教材,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会计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
1.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目前对经济法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掌握经济法律基础知识,加深对中国现行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处理有关经济和管理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定位对所有专业学生的经济法课程都适用,没有考虑到会计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学生的知识背景与需求,难以做到与会计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相呼应,缺乏针对性,影响教学实效。
2.课程内容体系与会计专业联系不强。经济法课程作为全校性公共必修课,全校统一命题考试。除了会计专业外,还有其他专业,如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外语、数学与计算机信息、社工等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因此教师在讲授经济法课程时并没有按照专业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讲授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其知识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师因为全校统一考试,也不能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要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教学重点,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不协调。
3.案例教学与会计本科专业学生知识背景联系脱节。案例教学是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缩小书本与实践之间的距离等都有直接的作用,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也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教学目标、教学体系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在选取教学案例时基本没有考虑到会计本科学生的知识背景与需求,影响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和热情以及案例讨论的深度。
4.任课教师素养与会计专业学生间存在沟壑。任课教师一般都是法学专业出身,有较好的法学功底,但缺少会计学方面的知识,对经济法律关系中涉及的会计学科领域的概念和经济行为很难讲到位。教师的讲解与学生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接受的基本概念和经济行为的讲解不一致造成学生对经济法课程教师教学内容的困惑与不解,影响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endprint
三、会计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构想
会计本科专业中经济法课程开设一学期,一般每周三学时,51课时。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熟练掌握经济法律,运用经济法知识处理经济和管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感,并为学生日后通过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1.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目标地位直接关系到经济法课程内容体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基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本科专业学生会计基本工作,经济法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软目标和硬目标。软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多在企事业、机关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诱惑和风险较其他行业更大,各类经济犯罪概率更大,因此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对他们更显重要。在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之前学生的法律知识尚属空白,对民法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制度等几乎不知道,法律意识就更不用说了。会计本科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药处理经济事务时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工作。如果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法律知识,也许不会遵法、守法,甚至利用法律的漏洞牟取私利。《公司法》、《会计法》、《证券法》、《审计法》、《税收征管法》等法律中涉及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都进行重点讲授,强化会计本科学生的法律责任感。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尤其是诚信品德在会计工作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中较其他专业学生更需要且有必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往往作为成文法的补充对社会关系起着某种调整作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作为“帝王条款”适用于一切民事活动。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采用专门方法,连续、完整、系统反映和控制单位的有关财务状况信息、业绩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以利于让更多各类潜在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时使用。在讲授经济法课程相关法律时应特别予以强化,如在企业法、公司法等章中强调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合同法中强调诚实信用原则,在税法中强调依法纳税,并有目的结合实际案例,让会计职业道德深入学生心田,提高教学实效性。硬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经济法知识,加深对现行经济法律法规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处理经济与管理问题的能力。会计专业有自己的特点,经济法课程教学必须围绕会计专业的特点,在庞杂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体系中确立相应的教学体系,服务于会计专业,并非按照统一教材大纲进行讲授。
2.教材内容遴选。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载体,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进行活动的基本工具。因此教材选用不宜盲目选用优秀教材,必须考虑会计专业学生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目前尚没有专门适用于会计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材,那么一般选用财经类经济法作为教材。现有经济法教材内容庞杂,一旦选定教材后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很难完成整本书地讲授,因此有必要在选定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梳理遴选,根据专业不同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甚至适当增减,做到因专业施教,不是一本教材全校各专业讲授。就前面提到的教材而言,针对会计本科专业从两个方面进行遴选,一是对调节经济关系非常重要的法律,二是与会计专业联系紧密的法律。因此可以选讲教材第一编和第五编中的某些章节以及与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税法》、《会计法》、《审计法》、《证券法》等法律重点讲授和适当实践,《公司法》中关于公司财务的会计规定;有关公司合并、分立的会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转让与上市的有关会计规定;公司债券的有关会计规定;公司破产、解散和清算的会计规定等等都是与会计本科专业联系紧密重点内容,重点讲授确保学生对其熟练掌握和运用。与会计专业联系不紧密的法律少讲甚至不讲,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等,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满足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之所以如此取舍是因为会计制度和法律虽然有着各自的调整对象和方法,但随着经济的社会化与经济关系的复杂化,经济利益与经济行为冲突日益增多,当法律对某一经济事项做出具体规定时,会计需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负有按照法律解释经济事项的责任。如企业中所有者往往通过会计报表来了解经营者的业绩,为了保证所有者合法权益,需要用法律手段规范企业的会计报表。
3.教学方法设计。在经济法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深化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改进案例教学。早在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教授讲授契约法课程时就利用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原理的应用训练。案例教学可谓历史悠久,在中国案例教学也广为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往往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案例教学的真正效果。首先精心挑选案例,通过案例引出该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基本概念,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解读、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推理、归纳、总结。其次案件教学不能取代理论教学,适度适用。虽然案件教学课题气氛活跃,但影响知识的积累,占用过多时间的话影响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只能是一种辅助方法,因为会计本科学生法律理论功底几乎没有,所以必须进行一些理论讲授。最后采用案例教学时必须选取贴近学生水平和专业的案例,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难度适中,让学生容易理解有参与讨论的热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公司法》讲授公司治理和信用问题时用2001年华尔街最大的一起证券案例——安然事件;公司财务管理时用银广夏案件,还有海南凯立案件、红光实业案件等等,这些案件学生在会计专业课学习时都有接触,课堂讨论非常活跃,教师在引导学生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时也肯定学生在这些案件中会计学知识的分析,更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第二,搭建与会计师事务所平台,为学生提供观摩、参与经济案例处理的机会,考查学生的专业态度、社会责任等。会计行业是实务性较强的行业,经济法课程是既具有理论的抽象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其实践性,使会计专业学生熟悉业务,积累法律和会计实践知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4.教师素养要求。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具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教师自身的素质也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经济法课程本身的复杂性、易变性、应用性对经济法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对会计理论的知晓,而且还要有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经济法课程教师应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在具有法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会计业务相关内容,如会计基本原理、票据、税务等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提高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性,努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作为经济法课程教师还应适当关注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对必考科目经济法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内容的变化及时融入到经济法课程教学之中,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四、结语
提高会计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长期站在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之构想主要是根据多年来在本单位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进行的构想,其现状和构想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有其个性,其目的在于引起同仁的关注和共鸣,改进会计本科专业学生经济法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金慧华,张建华.经济法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 杨紫烜.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孟祥东.法务会计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 许群.会计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 陈冰.会计法律责任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