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养生 安度“三伏天”

2015-01-15◆微/

上海质量 2015年7期
关键词:大暑小暑鳝鱼

◆微 言 / 文

巧养生 安度“三伏天”

◆微 言 / 文

7月7日,是小暑节气;7月13日,正式进入了“三伏天”,之后每十天为一伏。一般来说,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盛夏开始,气温持续升高,紧接着就将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节气。而“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际,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俗话也说:“热在三伏。”

对人体来说,在“三伏天”里的体感就像“蒸桑拿”,这期间,人体极易受到暑气和湿热等的侵袭,出现不适甚至生病,精神上也会因暑热而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在“三伏天”的特殊时期里,人们需注重强肾养心、调节情绪,并从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防暑降温,保证身体健康。

适当运动 强肾养心

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为此,应保持起居的规律性,适当运动,多静养。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这个节气适宜游泳、散步、郊游等活动,能起到健脾、养生、生津之效。

由于夏季常有湿邪侵犯人体,而脾主运化水湿,且脾的运化功能有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作用,故此时强肾非常重要,运动时宜加强腰腹部的锻炼。由于腰为肾之府,腹部有肝胆、脾、胃、大肠、小肠等脏腑,通过转腰、向下弯腰、仰卧起坐、健身球等运动,可疏通腰腹部的气血,有助于强肾化湿。如果觉得白天热,可以将锻炼安排在一早一晚,但切忌不动。

同时,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变弱,一定要注意养“心”。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夏属火,通心,人容易烦躁不安,出现疲劳、胸闷、睡眠不好、头痛、心悸等症状。而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人体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内分泌改变和心态不稳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思维紊乱、易怒甚至行为失常等,表现为失眠、健忘、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

那怎样才能养心,做到心绪平静呢?盛夏养心,宜畅情志,避免大怒、大悲、恐惧的扰动,保持心静,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不勉强劳作,不过分地奢求,让自己感到欢乐和满足。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饮食清淡 保护脾胃

夏季饮食要注意以清淡为主,少吃冰饮冷食,保护脾胃,并不可吃太饱,以防腹泻,损耗气血。

最适合夏季食用的有:冬瓜,能消减烦热感,适用于烦热、小便不利、咳喘、高血压症患者;黄瓜爽口、清热、解暑,还能增进食欲;苦瓜,健脾利胃、助消化,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白菜,性平寒、有清热、养胃、解毒的功效;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的功效,对于因日晒导致的皮肤瘙痒或出现红疹的人,吃绿豆可缓解症状;海带,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积热,还可以对付因出汗过多导致的体力透支,另外,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海带中含有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辅助降低血压、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大有裨益;番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症状,炎热的天气里,喝一碗番茄汤,既生津止渴,又开胃消食,对夏日养生大有裨益。

此外,宜多喝一些清凉养生的茶水。夏季炎热易导致风热感冒,甘菊清香宜人,它的花瓣中含有17种氨基酸,还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可清热解毒,适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及咽喉肿痛。据《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有“清热、解毒、润燥”等功效。早起后,喝一大杯温蜂蜜水,有助于化解暑热。暑热逼人,易烦躁、伤心,莲子芯的味道虽苦,但可清心火,还有降血压作用,适宜体质虚弱、心慌、失眠多梦的人食用。夏天午后,喝杯绿茶,不仅清热消暑,还能解毒、止渴,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绿茶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

不过,以上这些食材和茶水一般都偏寒,胃不好的人和体质虚寒的人,要注意适量,不可过多进食。而且,在烹饪时,可多用醋调味。因为醋能生津开胃,而且醋性温,可以防止寒凉过度;夏天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醋有一定的抑菌能力,对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此外,在烹调苦瓜、黄瓜等蔬菜时,可以适当加些辣椒、蒜等,防止寒凉过度。

值得注意的是,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很多人会感到食欲变差,饭量减少,甚至有人每餐只吃蔬菜甚至只吃少许瓜果。这样的饮食虽然的确够“清淡”,但营养明显不足,只会让人抗高温和疾病的能力降低,很不利于安稳度过炎炎夏日。因此,要注意每餐适量摄入营养物质,不能为了清淡不沾荤腥,也不能因为没有胃口就越吃越少。

实际上,对大多数人而言,长夏大暑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饮食清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还要常吃一些益气养阴、富含营养的食品以增强体质,补而不燥,清而不寒,既消解了暑热,又使湿热之邪无机可乘。

那么,最适合夏季食用的荤菜是什么呢?有专家认为,最佳肉食是鸭肉。民间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从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来看,鸭肉更适合在燥热的夏季食用。《本草纲目》记载: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适合体内有热毒、易上火的人食用。鸭子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鸭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可以将夏日的日照伤害、臭氧的强氧化伤害与高温伤害等尽量降低。煮鸭肉粥、清炖鸭肉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滋补效果。

另外,江南地区有一句俗谚:“小暑黄鳝赛人参。”淮安“长鱼宴”,据说有108道菜式,主料都是鳝鱼。按照淮扬菜中“长鱼宴”的说法,小暑前后一个月的时间里,鳝鱼最为肥美,夏季这个时候吃鳝鱼,最是滋补。中医的养生理论也说,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 、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烹饪鳝鱼时自然不必像“长鱼宴”那么讲究,可采用响油鳝糊、炝虎尾、烧鳝筒、生炒蝴蝶片、干煸鳝鱼等鳝鱼常见的菜式即可。

细节着手 宜居避暑

入伏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蚊虫的滋生也进入旺季,一个干净、室温适宜的家居环境,对人体的健康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空调可以迅速降低室温,低温环境下蚊虫的活动也受到一定的抑制,但是,空调使用过多并不利于人体健康。宜从细节入手,巧妙打造一个宜居的良好环境,让家成为人们避暑的良好港湾。

要清扫整个房间,让房间内的布置尽量整洁、明快,减少杂物的堆放,也帮助室内空气的流通。另外,室内外的通风也要注意时间段。由于夏季白天室外气温较高,因此,尽量在早晚凉爽之际开启门窗进行通风。同时,保持室内地板、台面等各处的清洁和干燥,不给蚊虫滋生的机会。

给居室“降温”,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在室内摆上绿萝、常春藤和百合等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还能调节室内空气,同时,绿色有平定心绪的作用。因此,炎炎夏季在家里多放置一些植物,有“降温”效果。

给居室“降温”,可以帮家具换上浅色的外衣。因为浅色能给人清凉的感觉,白色、米色、绿色和蓝色都能让人的情绪降温。可以给沙发铺上淡绿色的外衣,卧室更换素色的床上用品,把有复杂花纹的桌布换成米色或淡蓝,整体感觉干净凉爽,更换成本也不高。

较多采用竹制的家居用品,也是给居室“降温”的好选择。可给皮沙发和布艺沙发铺上一个清凉的竹席,简单方便且实用;采用竹制窗帘,虽然看上去略显厚重,但是清凉度却很高,不仅可以避免阳光长驱直入,通风效果也很好,并且会散发悠远的田园气息,带给人清爽畅快的感受,忘记夏季的炎热。

此外,可将金属和陶瓷制品陈列于室内,其质料的冰凉感也会灭掉不少夏日带来的心头火气;多选用通透明亮的玻璃制品,明澈清新,晶莹剔透,看见就让人觉得凉爽;暖光灯会使人感觉室内较热和烦躁。可在保证必须的阅读亮度的前提下,使用局部照明台灯和落地灯,用低瓦数的冷光灯替换暖光灯,不仅能传达清凉的视觉感,还可省电。

猜你喜欢

大暑小暑鳝鱼
农事 大暑
大暑
夏季药膳佳品说鳝鱼
小暑
小暑
野生鳝鱼观察日记
鳝鱼汤
小暑排汗避暑
大暑:三类人如何防病
鳝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