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的高中政治教学实例研究
——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课为例
2015-01-15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高级中学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高级中学 郭 威
“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的高中政治教学实例研究
——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课为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高级中学 郭 威
本文以高一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课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为例,阐述基于“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理念进行的教学实践研究,分析如何进行学习目标的确立、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学习活动的设计。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提升政治课教学效率,并发展教师的评价素养。
评估先于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标准 学习活动
一、对“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理念的理解
传统教学设计偏重对教材的解读与分析,但教材只是用以达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预期学习结果的素材之一,并非目标本身。有了课程标准后,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作为教学设计的新思考,“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这一理念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诉求。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在此次教学改革实施当中,课程标准被定位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随之而来的问题之一便是如何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使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预期结果在学生身上得以落实与体现。传统的教学设计依据教材和经验安排教学活动,重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因缺乏目标导向而造成教学低效或者无效。
教学中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教学与目标脱节;二是评价与教学脱节。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明白四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必须弄明白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2.旨在促进教与学的评价诉求。评价的设计至关重要,它不应是教学结束后的简单检测,而应在教学活动设计前就设计好,以便评价任务嵌入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并及时改进,形成“教学——评价——教学”的螺旋式上升环,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促进学生学习。
综上分析,“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按照“确立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标准——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进行,通 过一体化设计保证课堂教学的目的性,从而实现基于标准的教学和基于标准的评价。
具体而言,学习目标是灵魂,是教学的入口;评价是判断具体学习目标是否落实的手段,是教学的出口;学习活动是落实学习目标的载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它实现了对
图1
二、实施“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评估先于设计”这一理念的优势和作用非常明显。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教师首先要将“课程标准”转化成“学习目标”,并据此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后再设计学习活动。本文以高一《政治生活》模块第七课《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实施过程。
1.确立学习目标。确立学习目标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学习目标的来源,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应分解课程标准,即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与资源等具体情况,将课程标准特别是内容标准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学习目标,其中可操作对应教学实施,可评价对应教学评价。二是学习目标的类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是关于“是什么”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关于“如何获得”的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如何获得”的过程中或之后内化为自己的相对稳定的东西。因此,三维目标不是平面的,而是三位一体的。
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在目标中主要用了“知道”“明确”“懂得”等行为动词。学生记住“知道”这一目标中的知识点,能说出来即可;“明确”是首先是要了解“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从而实现理解的最终目标;“懂得”不仅是要让学生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更重要的是通过话题讨论、分析,引导学生产生感悟,得到情感认同。结合本框知识体系、高一学生的学习经验,我们可以将行为动词进行拆分和扩展,同时确定相应的行为条件,形成下列剖析图(见图2):
图2 学习目标剖析图
根据学习目标的抒写格式,我们对学生的表现程度进行细化,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目标1:通过欣赏《爱我中华》等歌曲,分析“我国民族概况”图,学生能够说出我国的民族状况,能够列举相应的史实,佐证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目标2:通过对比西藏民主改革50年前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图片等资料,学生从中获取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信息,并阐述其原因。
目标3:通过分析三个材料,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说出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通过列举相关社会热点,学生能够理解三大原则的含义、原因及意义。
目标4:通过观看“车臣战争”视频,对比中俄两国的不同民族关系,学生能够初步理解三项原则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准确画出三者关系图。
目标5: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展开分组合作探究,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当代青年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的责任,从而自觉地承担起相应的历史使命。
2.制定评价标准
如何评价或检测上述学习目标是否实现?教师需要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即教师需要根据目标编制适合的评价方案,判断学习目标中描述的各种要求,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进行预测、反馈与指导,促进教学按照有效的目标导引方向进行。
评价应该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纸笔测验等,纸笔测验的评价任务是试题,利用双向细目表进行试题编制是一种科学的命题方法,以保证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内容主题和认知要求的一致性。此处我们重点讨论制定过程性评价,依据学习目标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性教学措施。
那么,如何依据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标准呢?学习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已经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观测指标。制定评价标准时,需要将学习目标概念图中的每一条进一步细化。
例如,针对以上学习目标4和目标5,笔者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标准。
标准4:通过分析事例,学生能够阐述三项原则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准确画出三者关系图。
标准5: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受和做法,并且能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回答。
如此细化的评价标准不但与学习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还有利于保证学习活动与目标的一致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选择题、论述题以及表现性评价等。将评价自然地镶嵌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评价的判断、反馈作用。
3.设计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确定后是相应的评价任务跟进,然后需要考虑如何设计学习活动,以落实评价任务,使学生能够表现出学习目标期望的行为。在“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评价标准与学习活动是教学设计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学习目标是灵魂,评估是判断学习目标是否落实的手段,学习活动是落实学习目标的载体。
针对学习目标以及依据目标制定的评价标准可以确定教学策略、设计学习环节。例如,针对目标5首先设计了两个问题:①外国媒体将“新疆7·5”事件企图定名为中国的民族冲突事件,你如何予以反驳?②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加大对口支援新疆发展?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分组合作探究活动,思考“巩固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受和做法。
针对每一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问题探究和交流讨论中,学生体验了过程,获得了方法,发展了能力,同时再设计问题链激发学生思维,补充学习资源,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实践成效分析
1.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从课程标准出发,通过分解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得到学习目标,进而确定学习目标达到的证据,获取相应的评价信息。贯穿其中的是目标、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理念,这种一致性思考能有力促进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落实,教学的指向性也更明确。良好的教学证据达成了共同制定的标准,如果证据表明学生没有适当表现,教师应当提供额外的教学时间,或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补充,或对易混易错点进一步分析。这些都促使教师反思教学,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按照这样的过程设计教学,在设计理念上应该比较到位,但其成效如何,除了执教者对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外,还可以借助课堂观察的手段,借助教师团队的智慧探索改进。例如,可以通过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调查,在课中记录学生的观点,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检测等观察学习目标的预设、生成与达成;可以记录教师获取评价信息(证据)的方式、当堂获取的信息、对信息的利用,尝试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信息的获取与利用的方式及效度。通过剖析课堂进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间接帮助执教者不断改进教学。
2.发展教师评价素养
教师低下的评价素养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评价改革推进的“瓶颈”。教师的评价素养是指教师拥有的关于评价活动诸领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相关的理念。教师的评价本质上是学生研究和教学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和自己教学上的问题,获得改善教学的依据。学习目标制定后,怎么知道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目标的距离?如何使教学目标一致,以最大化实现目标?这是教师在思考教学有效性时关注的焦点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明确目标怎样算是达到了,即目标达成的证据。“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一方面提高了教学的指向性,突出了评价的作用,实现了评价、教学、学习三者的有机互动。另一方面不断促使教师思考如何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教师的评价素养。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叶海龙.逆向教学设计简论[J].当代教育科学,2011.04
[3]佟 柠.以评价改进教学的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报,2013.06
ISSN2095-6711/Z01-2015-0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