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计与艺术、科技、经济、文化的关系
2015-01-15胡毅
胡毅
〔摘要〕设计与文化艺术、科技、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发展过程中,对科技、经济、文化影响进行简要分析,了解设计对科技创新、社会经济和思维文化的潜在含义,使设计在推动结构组成、材料使用、生产过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使设计业更为壮大,设计本身就是构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学理论政治经济文化
一、设计与科技
(一)设计与科技进步。当十八世纪来临时,机械化的时代伴随而来,设计方面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世纪,建筑师首次从“房屋建筑协会”分离出来,从而提高了建筑设计者们的水平。随着分工的迅速发展,设计也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在机械生产标准化和集成产品出现的同时,各种优质钢材和金属被用于设计。
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导致了20世纪初设计行业内的不同发展趋势,同时也为设计拓展了广阔的前景。广告设计在本世纪20年代横空出世,标志着CI设计有了其自己的价值。
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对设计行业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如塑料、轻金属等,毫无疑问,塑料工业在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塑料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产业地位,并且工业设计师们也赋予了其社会意义,成为一个“民主的材料”。他们广受工业设计师的青睐,并且它们广泛运用于各种产品的生产,从而适合于各种产品符号的个性和灵活运用,同时新材料的出现也鼓动设计师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摄影铜技术发明于1930年,它的出现标志着广告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今天的摄影技术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另外电影、广播、电视等新媒体的使用,使广告业快速发展,运用创新的技术来传达,极大地丰富了视觉设计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极大地扩大和深化了视觉传播领域。因为全新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设计以及生产的模式深受影响,取得了飞跃式的革新。如果说现代设计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反响,那么后现代主义是专为IT的反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的普及出现,CAD,3D MAX等设计软件是常用深受广大设计师。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设计师可以理解他们的效果设计的产品究竟是如何,所以得到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强调产品设计的实用性,便于操作的一些设计特点,功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对用户的特殊要求。
(二)设计与科学理论。设计取决于人类的进步所掌握的科学原理,如设计和形状,结构的理解,它是由数学,物理观测手段。先进的物理、数学等学科,扩大使用的设计体现在新材料上和扩大该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设计的发展也关系到部门的科学理论。设计研究涉及许多学科,发展、创造一个设计学校,旨在整合基于一系列现代科学理论。
设计科学是一种设计理念和全面的设计方法,它的概念是1969年赫伯特·西蒙提出的。设计科学是生产体现,除科技成果的具体应用,它的方法也一直在进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现代设计更多的是强调多样化,动态优化和计算机为特点,它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方法来解决日益复杂的问题。现代设计与现代知识体系紧密相连,是设计和科学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设计不仅得到物化载体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在科学和技术商业化有巨大的体现。科学和技术是通过设计对消费者的自我表达,旨在使新技术“可能”变成现实。IT资源需要进行设计,以整合利用,形成高品质的新产品,通过大量的市场所吸收,完成技术的社会财富,从而起到在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发展和使用,所有类别中都包含设计和技术,并且科学技术都是由设计转化为商品。没有技术就没有设计思想,科学技术没有设计的参与就找不到社会生活的结合点,从而不能转化为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设计是科学和技术的载体,它是本身就是技术的一部分。之所以美国科技政策设计的高应力,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要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设计与经济
(一)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日本的经济在二战之后面临着重新振兴的境地,现代工业设计是日本政府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引入的,以设计为基础来推动国家政策和国家发展的战略,以实现日本经济在70年代腾飞。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同时也是思想载体,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开发自己的强有力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设计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力,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现代工业设计或研究中心,从劳动密集的高科技发展模式转变的督导委员会,标志着现代工业设计活动已全面开展,
90年代的市场竞争显著,无论是国家还是设计公司都被视为跨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在市场竞争中设计主要是一种竞争文化。设计不仅成为物化的企业文化精神,并且还成为规范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桥梁。
(二)设计作为价值的方法。设计是创造高附加值的做法。从消费者层面,人们的消费水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类层次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的基本需求的基本问题,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第二类层次是追求的共同特点,即、流行、模仿、社会保障,以满足需求;第三类层次是追求个性,需要小批量多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设计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世界经济是“知识经济”向“经济实质”发展的增值设计时代转型。
另外一方面,设计可以保证产品的高附加值。商品附加值是以创造来获取新的合作企业。高附加值不只是在功能上进行考虑,还必须将功能、材料和情感三个方面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众所周知,日本时装十分昂贵,其原因就在于日本时装设计理念———日本时装是绝对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设计作为创造附加价值的一种手段,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价值。最新的信息驻留在设计符号中去,往往就会产生新技术,进而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
(三)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设计与生产。设计是设计师制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生产者,设计活动是生产活动,而是整个生产举足轻重的生产活动,同时设计也服务于工厂的设计施工建设工作。其次是产品的改进和创新服务。第三是提高生产力和效率的服务。生产部门必须认识到设计,生产强大的企业系统中所有人都应以正确理解什么是设计,企业共识的形成是在充分肯定了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设计的重要性,调整良好的设计和生产科技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体现出企业的凝聚力。
(2)设计与消费。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还能激发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潜力。从消费心里来讲,人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总有一些新的、更高层面的欲望产生。设计就是根据人们的潜在欲望来进行产品的更新,开拓市场、引导消费时尚,从这一角度就可以充分的证明,设计具有创造消费、创造市场的能力。例如,现代人的个人娱乐终端极为丰富,MP3随声听、数码相机、移动存储设备的等等,如何集一切功能为一体,使人轻松携带呢?设计师根据人们的这一潜在的需求,将众多娱乐设备的功能都集于在手机上。这种产品的设计开发,无疑开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设计与文化
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首先,设计是文化的载体,并且影响和制约着文化的发展。文化是无形的,抽象的,它需要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同时努力将事物的另一面完整的表现出来。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是把事物或不现实事物,再从文化意义上,与人的思维的无缝连接,从文化中提炼,加工,升华来处理,从中来表现设计师与艺术家的自我价值。事实上,设计本身就是构成了文化的一部分。设计和其他文化的交汇,他们成为新的文化。设计改造旧文化,也使之成为一种新文化的传承。
其次,设计不仅丰富了历史文化底蕴,也给当代社会创造了物质的价值审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桥梁,它促进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广义的“设计”,其实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和文化的体现,因为有这么多的创意,设计和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力量都是由设计带来的。同时,现代设计具有强烈的审美驱动力的变化,有利于增强社会的审美和文化品味,可以说设计就是在现代社会用来传达信息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体,它贯穿于人类的创造性智慧,融入了更多更高的“文化内涵”,有一种独特的深厚的艺术含量、文化和文化魅力,震撼和滋养人们的心灵,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全民族的艺术风格。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自然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结合体。要真正了解这门学科,除了要认识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这些方面之外,还必须有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培训。通过研究理论知识并掌握是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理念、科学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唯一途径,有利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创新的设计能力,创造出新的良好地设计作品,推动时代进步和设计学科的事业发展。(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李刚.设计概论[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郭文斌.论艺术设计与艺术、科技理论和文化的关系[A].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