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次后沟古村院落空间形态意象

2015-01-15闫锦峰

艺海 2014年11期
关键词:窑洞古村院落

闫锦峰

〔摘要〕本文以后沟古村民居院落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庭院的空间类型、庭院的空间形态特征和体现内审理性的院落空间关系等三方面入手,对后沟古村院落空间的形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研究,不仅有利于系统、全面地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并对当代地域环境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古村院落空间形态窑洞

榆次后沟古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地貌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低山丘陵,民居建筑多为清至民国年间建造的窑洞,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主。窑洞大都建在向南的山坡上,朝阳,背靠黄土,面朝开阔地带,是千百年来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宜居村落。土质丰厚,直立性较强,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等自然条件,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并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质地貌特征和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影响,使窑洞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特点。

一、后沟古村院落空间的类型

后沟古村民居建筑大部分为穴居和半穴居的窑洞,院落包括靠崖窑洞和独立式四合院为主的院落。每个院落中都包含有窑洞式空间,土穴土窑洞居多,在选址、取向等方面都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建造。整个村落大部分院落的正房都是窑洞,并且配厢房,建有倒座的南房,形成四合院,构成了恬静详实、优雅静谧的生活环境。这些都是后沟典型的窑洞院落类型。

靠崖式窑洞院落。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曲线或折线型排列。在黄土坡地高度允许的情况下,可建造几层台梯式窑洞,跟楼房类似。由房屋和院墙围合成一个封闭空间的独门院落。

靠崖式院落主窑一般是三到五孔,主窑靠崖而建,厢窑一般是砖木结构建筑,位于主窑左右两侧。厢窑左右对称,其高度比主窑稍低。这种属于三合院的形式,有的还有南面的南房,是四合院的类型。在不断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和生存方式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成熟的空间营建理念。通过其自由的形态,成熟的空间处理手法向人们诠释了后沟居住空间的理解,深刻地反映了古村落传统地域文化特征。

独立式窑洞院落。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有时也有用砖、石拱窑洞。这种窑洞不用依靠山崖,也能独立成窑,又不失窑洞的特点。可建为单层,也可建为多层。若窑顶上层再建箍窑即为“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建筑则为“窑上房”。

传统的三合院和四合院成为独立式窑洞院落的主要形式,正房窑和东西厢窑,南面为院墙和大门则构成三合院落,有的还有南面的倒座南房则构成四合院,院子里常常种些北方的植被。在功能上,后沟居民的主要的起居生活都集中在庭院中,具有较强的空间领域感,使院落空间与外部街道空间分隔。因此可以在院落空间中进行各种日常活动。独立式的庭院则更多的考虑到了居民生活的安全感与私密性。在院落的装饰方面朴素优雅,表现出了当地浓郁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

二、后沟古村院落空间形态特征

1、多样化的院落平面形态。后沟传统院落空间的平面形态主要取决于院落的环境选址、功能、面积、建筑技术等条件以及传统民居营造的总体构思。后沟民居院落空间的平面形态主要有方形、弧形,以及不规则的形态等类型。

(1“)方”形平面:由窑洞建筑和院墙围合成为一个对外封闭的空间。平面特征:这种平面布局形态是后沟古村院落中最为常见的形态,且院落形态规整,是其它院落平面形态的基础;在功能方面,这种平面形态的院落常反应在一些大户人家,其院门与窑洞建筑保持在一条中轴线上,庭院开阔宽敞,院内功能齐全,环境舒适宜人。

(2)“弧”形平面:三面绝崖,一处绝壁,于西崖掏一隐蔽洞门,洞内掘深坑巧设木板吊桥以供出入,围合成一个弧形的对外封闭空间。平面特征:这种形态是后沟古村唯一独有的平面形态,其布局因地制宜,院落形态形同簸箕,曲径通幽,豁然开朗;在功能方面:这是一处充满神秘而令人产生遐想的古老宅院,院内分工明确,和传统院落功能相似,宽敞明亮设施齐全。

(3)“不规则”形平面:院落由两个方形平面组合而成,类似“L”形和“凸”形等不规则形态。平面特征:一般比较开阔的一头在院落的前部,而相对狭长的一头则位于院落的后部,院落形态呈现不规则的形态;在功能方面,与建筑内部空间紧密相连,通风采光条件较好。

2、灵活的院落界面组合形式。院落的形象是由院落空间的各个界面围合构成的,多样的空间形态则是由不同的围合要素形成的。除了多样化的平面布局之外,立面围合形式也是民居建筑最基本的要素,后沟古村院落空间的立面围合形式组合灵活自由且极具多样化。院门、院墙、窑洞建筑则构成了后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立面形态的主要围合元素。这些元素伴随着古村院落的发展而不断衍化,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关联性。其主要的围合形式有:东西南北四个面都有建筑的四合院类型的围合形式;前后为建筑两侧院墙的围合形式;一面是院墙三面为建筑的围合形式。

在后沟古村院落空间当中,窑洞建筑、院门、院墙、地面等因素作为界定院落空间的主要实体界面元素起到围合界面的作用。这些元素是在古院落空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从功能出发,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多重意义的围合界面。窑洞建筑的轮廓线和院落上方的天空则构成了院落空间的非实体界面,它们与院落实体空间形成了一种图与底共生的关系,形成了虚实空间的对比,营造出了丰富的视觉和心理效果。

3、适宜的尺度空间。适宜的空间尺度对于生活在院落中人的舒适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尺度都会使空间显现出一定的缺憾,从而不利于交往和流通的发生。后沟古村院落空间为了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和适应人的尺度,一般都会将围合的要素控制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例如院墙的高度范围控制在了2米左右,当院子大一些会设置一些植被将其分隔。这样既使尺度有了亲切感,又丰富了院落的空间内容。而当庭院较小时,则在装饰上以简化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设施。

三、体现内审理性的院落空间关系

后沟古村院落空间,除了具有较强的内外分隔性,同时在内外空间形成了一个过渡。但因正房、厢房与围墙所围合的院落能够有效地划分内外领域,体现出空间上的内聚性,从而营造了一种具有闲适幽静氛围,适合自查的理性空间。而这一特点正迎合了儒家思想含蓄、内敛的文化心态。

1、院落与窑洞内部空间的关系。在后沟古村院落空间中,窑洞建筑单体是作为空间的围合要素存在的。建筑正立面将室内空间与院落分隔,此立面上有门窗,门窗开合自由,使空间隔而不断,也为加强庭院与室内空间的联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将庭院空间与民居室内空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院落与外部空间的关系。院落作为室内空间的外延,在窑洞建筑与村落街道之间筑起了一道心理屏障,承担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过渡,院落空间的存在对居住环境的营造,对公共活动内聚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再者,庭院空间与外部环境也有相应的联系,有些庭院空间与外部街道也是相互流通。当现有的居住院落空间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时,街道空间的拓展就成为必然。遇到婚丧大事可在此搭棚设宴,内院街道连成一体,展现了一个空间从私密性向半公共性、公共性拓展的变化过程。

总论

后沟古村院落空间是后沟传统民居生存环境中独具特色的空间,是后沟居民在不断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生存方式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丰富成熟的空间营造理念。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营造思想使的院落空间形态具有了丰富多彩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当代地域环境的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陆元鼎.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窑洞古村院落
俞泖全、齐菁禹、蒋萌珂、高盈盈作品
《古村小巷》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古村——大芦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
院落里的黄昏
习近平谈《平凡的世界》我和路遥住过同一窑洞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