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冷兵器器灵睚眦
2015-01-15蒋勇
蒋勇
〔摘要〕“睚眦”被人们赋予了一定的蕴意,而且在每个时期的形式,其寓意都不同。睚眦贵为龙子,古人希望睚眦能驱妖避邪,为自己逢凶化吉,这也是其成为中国古代冷兵器器灵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兵器上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图腾符号,这些图腾符号体现了兵器主人对其兵器的喜爱,或者借以其凶猛的样子增添杀气,用来震慑敌人。
〔关键词〕睚眦兵器地位辟邪一、睚眦成为中国古代冷兵器器灵的原因
远古时期,人们就有了自己种族、部落信仰的图腾符号,这些符号有着特殊的含义,是古代人类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的产物[1](p9)。历代中国的更朝换代,避免不了战争,兵器的优劣也是战争胜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兵器上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图腾符号,这些图腾符号体现了兵器主人对其兵器的喜爱,并对其兵器赋予一定的蕴意。
睚眦为龙之九子之一,相貌似豺,据说其性格刚烈、好战善斗、喜腥杀,常被刻镂于刀柄以及吞口处,其双眼怒瞪,目光凶狠,由于张着血盆大口吞噬着兵器锋利的刃部,故传说是看护天下兵器的神兽。
1、睚眦必报。西汉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87年)在其著作《史记·范睢列传》中用“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来形容一个名叫范睢的人,这个人得意后,曾经给他吃过一顿饭的人,他都要重重酬谢,同时也向那些曾经欺辱他的人报复,甚至对他张目忤视的人都不放过。由此可见,睚眦出现在中国古代冷兵器上,有可能是人们为了警示自己不要为了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火冒三丈,两眼怒瞪,而是提醒自己要想方设法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2]另一方面,有人认为“报则不免腥杀”[3],而怒气冲天、两眼圆瞪、张开血盆大口的龙子睚眦喜腥杀,所以被刻镂在兵器上,同时其还可增添杀气,以此震慑敌人。
2、睚眦辅周。明代文学家李东阳(1477年~1516年)的《怀麓堂集·记龙生九子》记载:“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4],可见,刀柄上的龙吞口有可能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好战勇斗的龙子睚眦。还有一个关于睚眦的传说,相传睚眦身似豺豹而遭父亲嫌弃,成年后便独自离家,立志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一天,周文王姬昌梦见龙神后醒来,便卜卦觅得龙子睚眦,被其一语惊醒,遂决心伐纣,与此同时,在睚眦的指点下寻得军事姜子牙。文王驾崩后,其子武王姬发继位,不久就伐纣成功。武王在封赏的时候,睚眦已不知去向。为了感谢龙子睚眦的辅周之恩,武王亲自命令工匠在刀柄吞口处铸睚眦像,并将其世代相传。[3]
3、驱妖避邪。1988年,在山东省兖州市于泗河南大桥下出土了一把以生铁铸成的“天下第一剑”,剑身长达7.5米,重达1539.8公斤,造型雄伟,比例准确,铸造工艺精良。剑的吞口处是横眉怒目的猛兽,人们认为它是龙生九子中的睚眦。剑柄上有铭文:“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在《滋阳县志》中发现有与此剑相关的记载:“康熙五十一年夏,泗河洪暴涨,冲决大桥中间的三个桥洞,郡守金一凤捐资修整加固此桥,并铸三丈铁剑以镇之。”[5]这样看来铁剑的主要功能是用来驱除水妖、镇祛洪水。铁剑的图腾符号就是横眉怒目的睚眦,可见睚眦在古代人们的眼中是克煞一切邪恶的化身。
二、睚眦的发展历程
文献中最早记录“睚眦”一词是在《战国策》[6],而睚眦何时出现在中国古代冷兵器上却不详,但是在早期出土的刀剑中刀柄、剑柄或吞口处有类似睚眦图案的出现,到最后逐渐演变成龙吞口的睚眦形象。
殷商时期的生活用具基本是用青铜器具,当然这个时期的兵器也不例外,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上最多的纹饰就是夔龙纹和饕餮纹。此时期青铜刀有种类型是夔龙柄刀,这种柄作夔龙形的刀出土量极少,科学发掘所获的此类刀仅2件。[7]《说文解字》中“夔”的解释为:“神魖也。如龍,一足,从夊;象有角、手、人面之形。”,只有夔龙纹最接近龙纹,两把青铜刀刀柄都是夔龙纹,其龙头直接连接刀刃部分,身体至尾部卷曲成为刀柄,整个造型十分精美,夔龙纹和睚眦图案一样使人感到威严和狞厉,甚至神秘之美。可见,殷商时期睚眦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兵器上。
汉代这个时期,由于炼钢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因此钢铁兵器的质量也越来越高,钢铁兵器逐渐取代甚至替代了殷商时期的青铜兵器。有一把全长达85厘米的公元前3-2世纪的汉铁剑一直保存在大英博物馆。这把剑的剑櫑具就是立体雕透螭龙,在汉武帝时,称之“櫑具剑”。该剑剑柄上的剑格两面分别由两条雕工精细的螭龙组成,每一面的两条螭龙眼睛瞪的很圆,鼻子很大,细看凶猛无比,剑格中心是两条螭龙首紧贴在一起,其嘴下就是剑刃。东汉班固(31年~92年)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有:“于是蛟龙赤螭。”,颜师古注:“文颖曰:‘龙子为螭。”,这表明古代文献中“螭”为龙子,而睚眦亦为龙子,其遗迹就在刀柄剑柄上。可以推断,睚眦在汉代是以螭龙的形象出现在刀剑等兵器之上。
在宋代的《武经总要前集·器图》中有一把刀称之为“掩月刀”。掩月刀与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所使用的青龙偃月刀极为相似,其重八十二斤(约相等於现代的49.2公斤),又名冷艳锯。但是据文献记载以及出土的文物考证,青龙偃月刀并不是那个时代的兵器,而最早记录该刀的就是《武经总要前集·器图》。[8]相传青龙偃月刀的吞口处就是睚眦的图案,宋代掩月刀刀柄的吞口处是一个栩栩如生的龙首,它眼瞪得突起,口张的很大,露出锋利的牙齿和细长的舌头,似乎要将整把刀都给吞下去,不难断定,它便是龙生九子之一的睚眦了。虽说十八般兵器里有很多兵器都在宋朝之前出现过,但是都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到了宋朝便成为应用最广的兵器。因此其中有些兵器自然而然就会像掩月刀一样,在吞口处多了一个睚眦的形象。元灭宋后,其刀兵亦受到汉式的潜移默化。[9](p80)元代虽然出现了火器,但军队依旧以冷兵器为主,因此元代冷兵器上睚眦的形象与宋代相差无几,刀柄吞口处都是以具象的龙首为主。
明清时期的军队依然以冷兵器为主,这段时期,刀柄上的睚眦虽然还是具象的龙首,但其几乎成了地位、权势的象征。明代冷兵器上的龙首相比宋代,其工艺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龙首不仅更立体,而且更逼真,睚眦活灵活现,给敌人一种超强的震慑力,拿着这样的兵器,会有一种举世无双的感觉,但这样的兵器实战性不强,只适合宫廷仪仗。实战性较强的兵器其吞口的龙首并没有上述的那么立体、逼真,相比之下能看出两把兵器等级的就是由吞口处的睚眦来区分的。在胡健钟的《乾隆御用刀中》:“乾隆皇帝详细阅看後,每每降旨,诸如:‘……炼精龙吞口刀,其花用金、银、红铜丝商做字号,其他刀剑纹饰均仿效之。”[10]可以看出清代冷兵器上的龙吞口几乎成为了皇家独有的象征。清代皇帝的一些佩刀上的龙首在制作工艺上更加与众不同,龙首铸于刀背上,并且多有鎏金,刀尖从龙口突出,其工艺复杂,造型极其精美,极具气势,皇家威严尽显无遗。[9](p129)清代这个时期,睚眦逐渐在民间成为了驱妖避邪的神兽,就如前文所述的兖州“天下第一剑”上的睚眦能驱除水妖、镇祛洪水。
三、“睚眦”被人们赋予了一定的蕴意
“睚眦”本指怒目而视的意思,其也被人们赋予了一定的蕴意,古人们希望借助兵器上的睚眦提醒自己不要为了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或者以其凶猛的样子增添杀气,用来震慑敌人;同时,睚眦贵为龙子,古人也希望睚眦能驱妖避邪,为自己逢凶化吉,这也是其成为中国古代冷兵器器灵的原因。
睚眦在每个时期的形式,其寓意都不同。殷商时期,由于青铜器的大量使用,青铜兵器上的夔龙纹自然成为了睚眦的化身。到了汉代,兵器上睚眦的图案主要是以螭龙为主。宋元兵器上的睚眦形象都是具象的龙首,瞪大眼睛,龇牙咧嘴,似乎要吞下整把武器。明代开始,睚眦便成为了地位、权势的象征,在工艺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吞口上的龙首更立体,更逼真。清代冷兵器上的龙吞口几乎成为了皇家独有的象征这个时期,皇帝的佩刀上才有很具象的龙首,而且形式开始及制作工艺都发生变化、造型极其精美,皇家威严尽显无遗。
睚眦是中国古代人民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能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传承过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后人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阎扶.从睚眦必报到睚眦[J].山西青年,2012(09):84.
[3][佚名].睚眦[EB/OL]. (2012-12-07)[2012-12-07]. http://baike.baidu.com/view/84464.htm
[4]吴卫.赑屃驮碑考窥[J].求索,2005(4):129.
[5][佚名].“天下第一剑”在山东兖州展出(组图)[EB/OL]. [2008-09-28]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 09/28/content_10124909.htm? from=814e.com
[6]丰家骅.“龙生九子”的来龙去脉[J].寻根,2006(06):34.
[7]刘一曼.殷墟青铜刀[J].考古,1993(02):153.
[8][佚名].青龙偃月刀[EB/OL]. [2012-12-18].http://baike.baidu.com/view/58203.htm
[9]皇甫江.中国刀剑[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7.
[10]胡健钟.乾隆御用刀剑[J].紫禁城,1986(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