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教育研究
2015-01-15任曼曼
任曼曼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激烈,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这也预示着未来的经济发展与就业趋势是创业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作为一种顺应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对培养出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结构的人才具有极大的意义。高职院校应该认清当下存在的问题,及时转变思路,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业人才的培养,同时针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及院校的特殊性,在教育模式上积极尝试,开拓探索,逐步构建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创业实践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社会生存力等,成为素质全面并拥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新型人才,实现其成为符合当下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社会使命。
〔关键词〕创业教育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也在不断随之改进。创业实践教育作为一种顺应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对培养出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结构的人才具有极大的意义。它以提高学生社会生存及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谋求或创造出工作岗位的技能,而非以传统方式直接代替学生去联系工作岗位,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社会生存力等,成为素质全面并拥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新型人才,实现其成为符合当下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社会使命。由此,既完成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也可以帮助缓解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教育都还都处于探索阶段,各项体系尚不够完整与成熟,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当针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及院校的特殊性,在教育模式上积极尝试,开拓探索,逐步构建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创业实践教育模式。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
客观来说,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与素质上,它决定着高职学生能否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而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定包括了:道德修养、文化基础、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但就近年的招生状况来看,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情况都不尽如人意。
首先,在道德修养方面: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强,个人得失心重,团队合作意识弱;同时缺乏道德文明修养,降低道德规范标准,忽略道德规范对自身成长的指导意义;此外,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也不够成熟与正确,社会责任感较弱。
其次,在文化基础方面:随着招生的扩大、注册入学的实施,再加上本身高职院校的生源定位等客观情况,高职学生的文化水平基础相当薄弱,入学成绩普遍偏低。进校后由于心理上的松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则更加忽略,使得其几年来在知识文化素养上的进步微乎其微。
再次,在职业素养方面:高职学生入校时对所选报的专业知之甚少,都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才有所了解,随之产生的分化是一部分学生对专业很感兴趣,希望通过相关学习掌握一技之长;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完全不感兴趣。但感兴趣的学生中大部分由于文化基础较差,自制力较弱、创新意识浅薄等问题,往往也会逐渐减弱对技能学习的渴望与热情,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职业人才少之又少。
此外,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问题也不容忽视。当今的学生大多缺乏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适当的运动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同时还有少量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到了心理健康。
基于高职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基础,其创业实践能力也可见一斑。
相比理论课程,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则比较积极,对创业更是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理论,高职学生的思维较活跃,但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基础薄弱,看待问题较难深入,在遇到问题或困境需通过相关理论知识去解决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二是实践能力,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尚不够成熟。
究其原因,导致学生创业实践能力较弱、创业实践步伐缓慢甚至倒退,创业兴趣逐渐冷却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二、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了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课程,并逐步建立了以创业实践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指导,以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的创业教育体系。目前,该体系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达到成熟,学生的创业实践出现了诸多问题。概括的说,主要是高职院校对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尚未达标。
首先,在创业实践课程的开设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并没有深刻的思想认识,仅仅浮于表面。概括的说,就是创业实践教育基本趋于程式化。基于生源的质量,学校想当然的将学生定位在了达到顺利就业目标的温饱线上。而对于学生能否自主创业成为企业家,基本不在考虑范围内。因而,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有与创业实践相关的课程,但有些院校将其定为选修课程,且课程的设置科目与内容都较单一,多为一些先导性课程,讲授有关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创业指导概论》、《创业教育指导》等,而对于创业实践的流程及具体实施细节等,则并未作出明确而系统的阐述。面对书本上空洞而枯燥的理论知识和缺乏操作环节的案例,学生几乎提不起学习兴趣,创业想法一再受阻。而与此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也尚未跟上,一方面,是由于校内的基础场地条件有限。而学生没有适合的实践基地,创业实践课程就缺少了实践环节,课程缺乏生动感,从学生的角度也会感觉这是脱离实际的创业,从而质疑创业项目或者案例的真实性与可行性。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培养目标,课程才具有实际意义。正是由于高职院校本身在思想观念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才会忽视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导致了创业教育的推进缓慢。
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创业实践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既需要深厚的理论经验作为指导,又需要技术操作全面的实践活动作为支撑,是一种思想观念和实践能力并重的教育。因而,它就对教师队伍提出了较高的专业素质及技能要求。教师需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以及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但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专业技能较片面。要么强理论,要么重实践,全面型教师人才匮乏。同时,教师们因在校时间较久,与社会已然出现了脱节现象。表现为思想观念守旧、知识更新滞后、创新意识欠缺、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等。从而导致了创业实践教育停留在了口头教育与照本宣科上,失去其原本的价值与重要意义。
三、高职院校推进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的现状弊端,并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能够适应多样化社会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需改变观念,立足实际,加强改革,才能正真实现创业实践教育的意义。基于此,高职院校推进创业实践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创业课程改革。思想观念决定了执行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直强调学生对多元化及不断变更的社会职业的适应性,重点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对于如何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创造潜能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面对新形势下的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改革课程体系。首先要打破局限,在思想上转变对创业教育的固有观念,即以就业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指导观念。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大宣传力度,从转变师资队伍的职业教育观念开始,再逐渐渗透到学生中去,使双方都能够明确自主创业作为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就业优势明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将创业实践教育课程归为必修课程体系中去,提高师生的重视程度。因为,创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在于创业,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实践环节,将创业教育中的指导性基础常识内容和所涉及到的常规型技能等与专业实训课程纳入到高职课程体系中,由此使得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通过实践课程这个环节来实现。转变后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思路应当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将自主创业作为自己未来职业的首选,实现自我价值。
2、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创业实践教育中的核心力量,而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师资极度匮乏,且缺少实践经验和创业经历,创业实践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由辅导员兼职顶替。面对困境,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改革,改革的方法有以下三点:第一,实施分段教学。创业教育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概念可由本校教师自行授课,涉及创业实践环节的内容可以联系相关企业,由企业提供在一线操作的员工或具备丰富创业经验的管理人员来担任兼任教师,双向合作,建立校企联合的综合性教学团队。第二,高职院校应提高对创业教育课程的思想意识,重视对课程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逐步的建立起一支职业素质过硬、职业技能精良,紧接时代与社会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队伍。一方面可以对在校教师进行职业能力筛选,派遣相对条件优秀的教师作为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外出培训,深入企业内部实训,锻炼本校教师的创业能力,提高实践经验,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但这一改革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富有实战经验的企业人员加入教师队伍,通过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充实,各行业领域中的前沿技术案例和项目成果等将被带入实际教学中,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为创业实践增添动力。
3、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创业实践基础环境建设
创业实践教育的核心在于社会实践。创业实践教育需要相应的实训基地做保障,才能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完成。一方面,高职院校内部应该加强校内实训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实验室、实训室等。同时可以在校内创办小型工作室,或是开辟社会服务街区等,通过增加或优化创业环境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资金投入较少、风险较小但见效比较快的创业项目,感受创业的过程和其中的酸甜苦辣,从而增强对自主创业的信心;另一方面,还应当与企业加强联系。结合创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联系相关的企业,将其发展为对接的校外实践基地。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核心内容。实践基础环境的保障有利于创业教育避免程式化与书本化。此外,随着近年来电商行业的大热,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虚拟经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网络虚拟工作环境,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建立新型理念,以此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人才需求。
4、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学生创业心理的培养
90后的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弱,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应该一并开创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导其如何勇于接受挑战、面对失败,战胜自我,遇事沉着冷静,懂得变通;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创业积极性与勇气的辅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创业实践的信心,从而推动学生的创业行为。
现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激烈,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这也预示着未来的经济发展与就业趋势是创业与创新,高职院校应该认清当下存在的问题,及时转变思路,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探寻有效的解决途径,进一步推动创业教育。
(责任编辑:晓芳)